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文藝女青年張春“犀牛故事”APP創業,用戶超500萬大綱

文藝女青年張春“犀牛故事”APP創業,用戶超500萬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25K 次


文藝女青年張春“犀牛故事”APP創業,用戶超500萬

app創業故事:文藝女青年與犀牛故事

作者:永迪

作爲一個知乎知名答主,張春在知乎近十二萬的獲贊數中獲贊最高的一個問題回答是:“什麼是孤獨?”她在回答中,講了一個有關APP創業的故事。

這個故事說的是她的創業項目“犀牛故事”的前世——花開APP。故事裏,一個因爲進度太慢而被開發者自行下架和全員刪除的APP,在服務器續費時突然發現還有6個用戶在玩。結局是“陳king毫不猶豫地給那臺服務器續了費。只要這六個人還在,就把服務器一直維護下去,因爲負載太小,而且再也不會有新用戶進來,他們會覺得很流暢很流暢的。”

以上故事中提到的“花開”,是一款以 “慢交友” 爲主打的社交 app。從用戶使用它開始,兩個人要經過很久才能 “發芽”,“發芽” 後能看到對方的資料,又要經過很久才能看到對方的照片,總之每進一步,都需要很久。

顯然,這種文藝到溫吞的調性,不太符合現代人主流的快餐文化和高速的生活節奏。最後,這款APP死了。但,慢社交的核心延續到了“犀牛故事”。

犀牛故事創始人、主編張春

犀牛故事從何而來?


犀牛故事的核心成員中有插畫師、有寫小說的,總之是一羣散發着小清新氣息的小內容生產者。而張春決定做犀牛故事,和犀牛故事的CEO陳奕雍寫的一篇,他奶奶在亂世中一生沉浮的故事有關。

陳奕雍不是專業寫字的人,但是這篇文章在社交渠道上獲得了較大的反響,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所以他和張春達成一致,認爲“每個人都有故事,只要大家願意寫,就會有好內容出來。”

2014年7月犀牛故事正式上線。15年9月13日,正式更新到現在的3.0版本。此版本分爲“真事”、“創作”、“遊記”、“祕密”四大頻道。張春向創業邦表示,如此設置的初衷是:“每個人希望記錄下來的,無非都是真實的生活小事,天馬行空的虛構幻想,通過遊歷世界去與人交往,以及每個人都有一些可愛的小祕密。”

當然,從商業邏輯層面來講,這樣的設置除了能讓有他們平臺的內容分類更明確,很大程度上也便利了不會寫作的人產生UGC。畢竟,真事不用刻意寫作,誰都有親身經歷。

犀牛故事CEO陳奕雍

怎麼吸引用戶產生UGC?


作爲一個講故事的社區,沒有UGC自然很難良性運轉。張春團隊在吸引用戶上也沒少下功夫。因爲她自己是廈門知名冰淇淋店“晴天見”的店主,加之平常愛寫文章,出版過散文集《一生裏的某一刻》,所以犀牛故事上的第一批用戶來自於她以及核心成員的朋友。不過,她說自己不愛“安利”,只是讓那些朋友試試,沒想到大家還挺喜歡,就幫着他們口碑傳播了。

在內容上,張春作爲主編很有堅持。她對於純粹放自拍的內容堅決杜絕。作爲有着社交屬性的平臺,自拍是不可避免的,有的平臺對於自拍照片還很歡迎。但是,張春說這個東西只能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它不具備傳播價值。從長尾的角度考慮,她希望他們平臺的調性是溫暖的,內容是好看的。

另外,與其他平臺不同的是,他們不採用編輯審稿推薦機制。在他們平臺露出的文章,儘管編輯會基於閱讀量、評論、收藏、分享進行推薦,但是隻是在發現頁、專題如此。對於有寫作熱情的用戶,他們不想抹滅大家的熱情,只要更新,依據更新的時間,用戶的文章就會在“故事”、“祕密”等相對應的欄目頭條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