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經典禪語 >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39K 次

身在何方?心亦在身,身心相聯,即是有爲。身心合一,不離不異,即是有相。小編爲大家帶來寂賢法師經典禪語喜歡就收藏起來吧。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推薦

1. 學習佛法的目的和意義就是在於改變我們人生在現實中世界自己的不完善行爲,和不健康的心態,通過佛教育使自己逐漸走向健康完美的人格。這個就是學習佛教的本質目的所在!

2. 時間都在剎那間秒秒地過去,生命的過程不在於長短,而是讓我們的生命活着更有利益人類,社會的價值,應該要把自我的人生生命活出更多的精彩。纔算今生的人生不狂此行。晚安!

3. 有正信念的人生會獲得更多的幸福,因爲你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的推動力作用。正確的人生信仰和正能量的心念。纔會懂如何去創造有價值和有義意事業,發揮自我的人生智慧去爲衆生,爲社會而努力着。

4. 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心有多寛你的福報就有多大。人生學會包容心,學會忍辱行。懂得寛容別人,懂得修忍受的功夫,學會理解他人,同時也學會換位思想,煩惱早就不見。卻獲得在瀟灑中看透一切之性空無常!

5. 你要怎麼樣的人生,這關鍵還是每個人自我的決擇,選擇對的方向,適合自己的路你才能夠容易走到盡頭。學習佛法修行也是如此的要領,修對的法門你的煩惱當下就能夠獲得斷除或者降伏。

6. 我們無能改變過去,但是有能力把握當下,和改變未來。我們應該從心開始完善每個人的心態.心理健康.心地修行而開發心智,去改變自我的善行善舉,完善自我的身口意三業,這就改變自我的幸福人生開始。

7. 你想獲得幸福嗎?若獲得幸福首先應該從心開始,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樹立正確的信仰,認識因果關係的重要性,一切事情從因着手,一切事情從心下手,幸福很快就在當下了。

8. 這個世界誰都無法預計未來,但是人們只要有相互的信任與真誠,才能夠更好的延續未來的美好。真誠讓我們更加地近距離親信和信任,世界就會更加的和諧了。

9. 心隨境轉即是凡夫,心能轉境即是如來!

10. 心似明鏡映物無痕,與羣相處應觀其顏,與已獨處應觀其心。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事以真,對人以誠。無執無憂隨緣自然。

11. 人生就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一個慢慢的旅程,不要因爲你的小聰明而放異努力的學習爲人處事本領,更不要因爲你的無能對自己沒有自信退縮。人生的成長就是生活中點滴的積澱,付出一份的努力,你就可以得到一份的收穫。

12. 人的苦惱,歸根結底是因爲“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別強調“放下”。近代高僧虛雲法師說:“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放下一切是放什麼呢?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這十八界都要放下,總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輕鬆無比,看世界天藍海碧!

13. 慈善就在我們身邊一點一滴的關愛關心他人開始,言行上.身行上去關心有需要的人們,物質慈爲基礎,心靈慈善爲解脫。讓衆生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

14. 幸福全由你把握着: 一個人總在仰望和羨慕着別人的幸福,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被別人仰望和羨慕着。其實,每個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在別人眼裏。幸福這座山,原本就沒有頂.沒有頭。你要學會走走停停,看看山嵐.賞賞虹霓.吹吹清風,心靈在放鬆中得到生活的滿足。

15. 幸福源至於你的信念,幸福源至於你的智慧,幸福源至於你的接納,幸福最終源至於你的放下……!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欣賞

1. 身在何方?心亦在身,身心相聯,即是有爲。身心合一,不離不異,即是有相。

2. 無限的時空,無常的轉變,一切皆是隨着時光的變遷而改變。我們要以無常心念來應對無常的變化,才能不被無常事物.人際關係所纏縛,只有這樣緣起緣滅觀點才能更適應時光的變遷應對,去應對執着與煩惱。

3. 人生的.幸福最終就是自己給自己的,如果你不瞭解自己,那麼永遠談不上也找不着幸福的。

4. 佛法的真正意義內涵就是用作淨化洗滌人類心靈世界內心的煩惱,而獲得清涼自在人生,獲得快樂幸福的人生,因此,用佛法智慧的法味去妙悟我們的心靈世界。猶如沙漠的草木獲甘露法水般的知覺,只有如此佛法纔是人類信仰佛教獲得解脫的終極目標。

5. 人生之對錯,只是心念與行的區別,單純的人也許傻,複雜的人才會蠢。……單純的人做出使自己吃虧的事,是因爲輕信別人的善良,稱之爲傻。複雜的人做出使自己吃虧的事,是因爲高估自己的精明,稱之爲蠢。都出了錯,傻情有可原,蠢罪有應得。都有可笑之處,傻不失可愛,蠢而且可恨。

6. 每個人的心力量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首先要從舉心動念開始改善自己心行跡象,其次,再從自我的口業言行開始改自己與人交往用善的言語,再次,從我們的身行跡象去修正自我的行爲舉動,爲利益衆生出發.不傷害他人的行爲。因此,佛教所修持的三善業的善行,通過修行改變自我的生命軌跡。不是聽天由命!

7. 從時空上說世間確實非常無常,從因緣上說人生非常苦短,我們今生有緣來到這個世界,已經是非常的幸運。我們把握這個無常而苦短的人生去做些有益意的.自己喜歡的.儘量是自我人生理想願望的事情,這纔是叫人生如願。

8. 信仰的義意;是讓我們的人生能夠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世界觀.更加正確的把握自我的人生,與更好的服務社會。同時,也是更好的讓我們提升自我的人生品質和智慧,斷除煩惱和痛苦。去獲得快樂和幸福的人生。否則信仰還有什麼義意所言?

9. 學佛在修心的層面要決是十分關鍵的,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管理好自己的的"心",例如:貪心.嗔心.癡心.名利心,色心,虛榮心,執着心等心理。煩惱就會少了,觀心的智慧就會增長了,心情就開朗了,快樂就多了,人生就會過了幸福多了。

10. 因爲有了信仰你才能更加明白因與果重要性,因爲有了信仰你生活更加註重自我的行爲,因爲有了信仰你生活中更加註意自我的言語,因爲有了信仰你生活注重自我的心念.心態。就是你把佛法的修持開始落實到了現實工作生活中來,即是說明法在世間,覺在心間。

11. 佛教還是要提倡正信,行善,佈施,放生,修行等弘法利生方式去服務社會而獲得福慧,不要過份的執著外在的形式,去貪心少欲知足。

12. 善待天地,那是生活空間。善待父母,那是生命來源。善待家人,那是今生最親。善待同事,那是工作夥伴。善待恩人,那是困苦救星。善待冤家,那是還債主人。善待陌生人,那是未來的因緣。善待動物,那是人類的朋友。善待植物,那是生命的美景。善待一切,它們都因世間的大美而存在。

13. 慈悲應該發自心靈的演譯,用行動來落實,這就是真實的慈悲精神的內涵品質。菩薩都是爲衆生而存在的價值,我們應該學習的利人精神。

14. 世俗煩惱處,心要耐得住,世間紛擾處,心要安得住,胸懷牽纏處,心要觀透住,外境濃豔處,心要收得住,意氣忿怒處,心要忍得住。心安之處?何事不辦!

15. 要真正理解禪茶一味,全靠自己去體會。這種體會可以通過茶事實踐去感受。也可以通過對茶詩.茶聯的品位去參悟。下面的四幅對聯與四首茶詩很有趣,對理解“禪茶一味”的意境有一定幫助。

16. 學佛修行最簡易的下手處,就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對自己的身業.口業.意業的反觀自照。儘量用愛心來護自我的三個方面的用心,用慈心在這個方面和他人交流相處。儘量從自利利他下手。

17. 有一顆的清淨心纔是真正的奢侈品。

18. 如果學佛者把佛法當作學問來學習和研究,而且不去行持,又不去對照生活中自我的心態心靈的動念來修觀法,而不去改善自我的心態.行爲.言語等善行,那麼學佛永遠還是學理論。離學佛修行,斷除自己的日常的煩惱還是很遙遠的。

19. 人生要學會吃苦,苦盡甘必來。因爲人生在成長的過程中苦比樂多,能夠吃苦耐勞的人成功的機會總是在等待着他。歷盡艱辛萬苦,光明的前程就在盡頭。

20. 生活中豎立正見則無邪見,無邪見者對事物的真相就有客觀的認知,有客觀之認知就不容易迷惑,而產生的煩惱痛苦。因此,正見是學佛者十分重要的修行之一。

  寂賢法師經典禪語

1. 人的生命就象花朵一美麗,每一次的綻放都象似美麗生命的延續。因此,我們的每一個心念就是生命的持續,幸福的人生需要善念的持續綿延,才能夠獲得幸福快樂自由的人生,如果惡念不斷的綿延地延伸,那麼,我們所得人生就不幸痛苦的一生。所以我們想要今生乃至未來際得到幸福的人生。

2. 幸福人生就要使我們的善心念念相續至未來際。所以我們的生命就是在念念之間!保持正念.善念至關重要。

3. 世間沒有任何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皆是因緣所生之物,都離不開緣起緣滅之狀態。

4. 心若安然何處不安?生活中我們如果能夠安然處事,則處處安祥自得,即能心中安然處處安祥,工作中我們如果能夠安然與人相處,即能心中安然處處自在。正如六祖大所言:“心空及第歸之意也!”

5. 時間總是會過去的,無常的人生,生命都是在不斷的流轉着。但是每個人的業力還是感受着自己的果報,因此,你要怎樣的人生完全在於你的自我如何來改變未來。

6. 何爲悟性?人生要有體悟世間一切法之覺察能力,明白事情事物之本質的智慧覺知分析的正能力。指對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覺悟的能力。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合其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 明 謝榛《四溟詩話》卷四:“詩固有定體,人各有悟性。”

7. 佛教修行法門無量無邊,衆生依法修行才能斷除自我的煩惱習氣,心是衆生成佛的本源,依法能觀心才能完善自己的善法,去除自己的惡習。因此,佛陀說“法門無上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8. 心若無事處處安然,心若有事處處茫然。隨緣處事事亦無,亦無礙事是功夫。

9. 心若播種善種,惡念就無有空間,人若日日行善,惡行漸漸遠離!

10. 今生的生命只是我們生命線上的一個端點,不緊要演義今生,還要爲未來際的生命作好鋪石基礎,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把握自我的身.口.意三業的行爲。快樂的活在當下的正念中。

11. 山清水秀,日麗風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強調“放”,放下手頭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閒,放鬆一下自己緊繃的神經,放鬆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演仁居士有詩最妙:放下亦放下,何處來牽掛?作個無事人,笑談星月大,願大家都作個放得下,無牽掛的茶人。

12. 學會在不同的環境與不同的人羣中生活,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也就是給自己一個很好歷煉自我成長的意志和能力。就是修心與修身的具體表現,因此,古代大德高僧常外出不同的環境去參學.雲遊.吃苦.等方式來磨鍊自我的心靈境界.忍辱力.定力.意志力.願力等。來提升自己的心靈脩行的功夫。

13. 這個世界有着太多的未知數,誰都是無法的否認?只有我們要有足夠的勇氣和信心面對這個多變的人生世界。用智慧來解決在我們生活中不斷出現的那些未知難題。這些未知也會逐一的解決,因此人生需要勇氣.信念和智慧。才能獲得幸福和快樂!

14. 人生不是完美無缺,所以生活中我們力求完善自我的心靈世界,讓我們的人生生活着快樂多些,煩惱少些。完善自我心靈的法門還得從佛法去尋找獲得,才能讓心靈得到自在清涼。

15. 保護生態環境健康衛生,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愛護自我心靈環保,有利於人類智慧增長。愛護心靈環保有利於心靈健康,有利於解脫心靈煩惱。心靈環保從修心,修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