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三個80後咖啡館創業的經歷

三個80後咖啡館創業的經歷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K 次

一起來看看以下這三個80後咖啡館創業的經歷。

三個80後咖啡館創業的經歷

許單單於1982年出生在安徽的農村,而馬德龍和鮑春華則是同於1984年出生在山東,巧合的是兩人的家是緊挨着的兩個縣城。

許單單和馬德龍的家同樣有兄妹五人,不過許單單是家裏的老大,而馬德龍則是家裏最小的一個。許單單畢業於北京大學,馬德龍畢業於北郵,鮑春華畢業於武漢理工大學,大家都是新時代的“80後”。

“單單小時候家裏很苦,是最受剝削的一個,家裏的活都得靠他。”講起三個人的家庭背景馬德龍露出一副追憶似水流年的神態。“不知道三個人怎麼就弄到一塊去了,只是覺得這事好玩,開咖啡館原本是每一個女孩的夢想,但男孩也想開。”

許單單、馬德龍和鮑春華三個人不同時間都在騰訊工作過,不過後來都離開了去別處發展。騰訊有一個離職員工的網上組織,大家會經常在裏面分享一些信息。因爲這個原因三個人相識,再加上在同一個不錯的公司一起工作過,自然多了一些親切感。“最初的組委會裏有7-8個人,到最後只剩下我們三個人,首先三個人在能力上比較平衡,另外三個人內心有一點小火焰,對這個事情有熱情。”鮑春華說道。

他們成立的這個公司簡稱叫“3W”,是一個咖啡館。還在創始期的3W最開始成立了十個人左右組委會的組織,來做具體的籌備事情,但做了三個月後,組委會的人從十個人變成七八個,後來變成五六個,最後剩下三四個人。“大家本來就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和生活,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到業餘的事情中去,這也很正常,但好在還是有人堅持下來了,我們就把3W這個事做起來了。”講起當初的創業故事,鮑春華回味着。“不是3W選擇了我們三個人,而是我們正好是剩下來做事情的三個人。”

3W咖啡館的產生有偶然也有必然。“也有人問過爲什麼不開一個酒館,不開一個茶館,那是因爲在過去的文化裏,大家想到咖啡館會想到沙龍,國外,例如法國有一些作家、文學家、思想家,包括以前歐洲上流社會的一些醫生都是通過咖啡館和沙龍來交流一些思想的。”鮑春華解釋道。“這是一個很獨到的形式,也恰巧是一個延續,在硅谷也一樣,也有很多咖啡館給很多年輕人和行業的人提供交流場所,很多不經意的碰撞、小的想法都是在咖啡館產生的,咖啡館三個字在人心裏就是很輕鬆、很放鬆,可以交流,誰都可以去的一個場所,它不是一個會所,也不是一個聽起來有點老的茶館,更不是一個飯館。”

回憶起當初創立3W的日子,馬德龍十分有體會。那時的他還是個不經世事的大男孩,可如今已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爸爸。在妻子懷孕9個月的時候,馬德龍決定與許單單、鮑春華一起創業,最早的時候馬德龍除了在家陪妻子、上班,每天中午還要開車到處去看場地,“找場地的時候是每天到處跑,北影、五道口、牡丹園、甚至東邊都看過,還看過四合院,曾經看中過一個廟,當時差點把廟給租下來,最後覺得北影的一個地方還不錯,想去盤那個地方,但在盤之前許單單定下只能在中關村裏找,因爲這裏是互聯網公司最聚集的地方,周邊所有大公司都在這”。

最初三人創業遇到問題時也常有爭吵,團隊也磨合了一段時間,但慢慢地協同性越來越強。據馬德龍介紹,最初的三個人沒有分工,誰閒着就去做事,誰忙就少做一點,誰合適就去找誰。現在慢慢地相對原來分得細了一點,對外的工作主要是鮑春華,要定大方向就是許單單找兩個人商量,而做網站線上的事、創業者這塊基本是馬德龍負責,但相互之間都有交叉,每件事都還比較協同。

“做了老的3W後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很多人也很關注我們,但其實很多人並沒有想清楚創業咖啡館在行業中的角色是什麼,應該承載什麼樣的功能,包括如何活下去都沒有想得很清楚。媒體報道以後全國各地出現了好幾十家咖啡館,都是想做創業基地的概念,但今年已經有4-5家關門倒閉,裏面只有不到10%是盈利的,估計未來1-2年還會有很多的咖啡館倒閉,這就看出其實大家盲從還是很厲害的,另外開咖啡館還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我們正好選擇了中關村這樣一箇中國創新心臟,在那個時間點上做這樣一件事是恰好的。”鮑春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