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斷舍離》讀後感2000字兩則

《斷舍離》讀後感2000字兩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W 次

《斷舍離》讀後感2000字兩則

《斷舍離》讀後感2000字兩則

導讀:《斷舍離》是一本很火的書,書中通過立足當下和新陳代謝原則,梳理自己與物品的關係,先從觀念上認識現狀,停止自我否定,構想居所具體佈局,然後通過雜物的整理了解當下自己的真實需求,進一步構築令自我愉悅的生活狀態。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斷舍離》觀後感2000字兩則,歡迎閱讀。

《斷舍離》讀後感2000字兩則

《斷舍離》觀後感2000字篇一:

特意選在春節前夕,辭舊迎新之際,讀山下英子的《斷舍離》這本書,並在節前的大掃除中真正實踐斷舍離。它再次提醒我處理好物我關係,打掃房間,同時也釋放心靈;整理物品,同時也整理自己;捨棄廢舊物品,也與過去的自己告別。一番忙碌過後,在整潔如初的家裏,喝一杯陳年的普洱,吐故納新,何嘗不是一種更好的迎新方式!

這本書從2013年出版,到2018年已經是第30次印刷,何以如此銷量不俗?想來是中國人從物質匱乏走向購買過剩,從饑荒年代走到美食天下,從缺衣少戴到選擇困難症,在買買買之後面對雜亂無序、堆積滿屋的困惑,以及需要不斷收拾、挑選所造成的困擾,已經過多地消耗了我們的精力、耐力,甚至成爲煩惱之源。於是我們開始返樸歸真,我們確實到了需要斷舍離的時候,通過斷、舍、離,釋放空間,解放心靈,舒適自處,極簡歸本。

什麼是斷舍離?山下英子告訴我們,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爲技術。也就是收拾家裏的破爛兒,也整理內心中的破爛兒,讓人生變得開心的方法。要採取的行動是: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裏的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家中到處氾濫的破爛兒;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初聽起來,斷舍離似乎很簡單,就是拒絕不需要的東西,從入口把關,解決掉多餘的存量,只剩下必需的物品,就達到斷舍離的目的了。事實上,這個過程非常奇妙,不解決心理上的執念,真正到實施的階段,你會發現你忙了一天,只是對物品做了收納,卻總也難以扔掉那些似乎還有用的東西,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其實是一場內心的自省與革命,是一種動禪。

的確,現在做家務是一件非常費時費力的事情,大多數家庭主婦深有同感。把龐雜的物品反覆整理、歸類,過不了多久,還是會恢復原貌,亂七八糟,把大量寶貴的時間浪費在這項幾乎沒有附加值的事情上面,真是讓人痛苦極了。

春節即至,又要爲大掃除大動干戈了,是不是想起來就腰痠胳膊疼?那麼,什麼是大掃除?我們通常只是打掃、整理、歸納,卻沒有洞悉“除”的真正意義。在斷舍離裏,收拾是“篩選出必需的物品”,只有把不需要的東西丟出家門,纔算是真正的收拾。其次纔是整理,以及表現爲掃、擦、刷的打掃。

先來說說我們當下要面對的如何解決“舍”的問題,爲什麼總也扔不掉那些不用的東西?數一數家裏有多少東西多年不動、不用又不捨得扔掉?斷舍離的分析讓人恍然大悟,斷舍離是以正確處理“物品和自己的關係”爲核心,來決定取捨的,也就是說不是以“這東西還能使,所以要留下來”爲考慮重點,而是要自問“這個東西適合自己嗎?”、“我要用,所以它很有必要留下來”,主語永遠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在,而不是“萬一以後用得着呢”。現在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就必須放手,只選擇必要的物品,迴歸原本的生活態度,擺脫物品的綁架,只用精緻的品質的適合自己的,放棄那些陳舊的過時的留在記憶裏的,活在當下,將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來,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只保留必要的,才能夠促進生活的代謝和循環。那些有年代感扔不掉的東西,不僅僅是可惜,那裏面也許藏着你的過去,你的初戀,你的回憶,你的各種放不下,但是仔細想想,這些又是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的呢?它是不是你心裏不願觸碰的黑洞?那就快快丟棄這些包袱吧!

解決好了“舍”的問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斷“的問題,解決了“斷”的問題,就解決了物品的入口把關問題,這是源頭。爲什麼總想買買買?是撿便宜心理還是折扣陷阱?你真的需要嗎?有多少東西買回家一動不動又過期了?又有多少次買回來的折扣衣服發現並不適合自己然後棄置一旁?仔細盤點一下是不是庫存資產竟然佔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折舊隨了流年,你還捨不得處置掉?我們就這樣生活在這個“不斷涌進來,但卻只進不出的水池”裏,最後淹沒了自己。癥結在哪裏呢?沒有就會不安?你的安全感建立的不夠好吧!便宜就想入手?你掉進了折扣的陷阱,想想是不是適合自己的品味吧!要真正精挑細選,只選擇當下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歡的東西,不要買來存儲以備將來不時之需,畢竟,家不是倉庫。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如何達到“離”的終極目標。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我們需要重新思考住所的意義,“不需要、不適合、不舒服“的東西大量長時間的存在,人就會感到壓抑,爲什麼房子越買越大,因爲我們的物品越來越多,物品佔據了我們的空間,又佔用了我們的時間,實在是不划算的事情。人的住所狀態往往呈現出本人的一些問題。通過斷舍離,做到自察自省,讓自己變得更美好。以“住育”爲目標,讓家確保健康與安全,讓家成爲最棒的放鬆地。斷舍離認爲,居住環境是憑藉一己之力可以改變的環境,要打造出能夠款待自己的空間。

與物品的斷舍離如此能夠讓人徹悟覺醒,我們頭腦中的那些垃圾念頭呢?那些回不去的過往裏積累的怨與恨、愧疚和遺憾呢?讓我們繼續心靈篇的《斷舍離》吧,停止負面的思維模式,順從自己的本心,割捨既有,簡約生活,放下一切執念,迴歸輕鬆自在的自己,在新的一年起跑線上,輕裝上陣,帶着愉悅感一起努力奔跑吧!

《斷舍離》觀後感2000字篇二:

斷舍離,有點禪味的三個字。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日常的我們是否有好久沒穿的衣服,可能是料子還行、款式還行,但是自己已經穿不上了,一直覺得有可能以後能重新穿上,而依舊塞在衣櫃的某個角落?我們是否有好久前別人贈送的高檔禮物,當時捨不得使用,總想着等把手上在用的廉價貨用完再用,而一直束之高閣鋪滿灰塵?我們是否有大減價時大量買進但一直囤積佔用大量空間的手紙、保鮮膜、洗髮水、沐浴露等等日用品?我們是否有別人送來時已明確知道自己不需要,但想着還不錯的東西先收下吧,但至今仍在冷宮的物品?

我承認,我有好多呢。這些東西的留下,貌似是出於節省的目的,但實際上卻佔用了我大量的空間以及收拾的時間。爲何會囤積大量的“雜物”呢?書中對雜物是這樣定義的——對於“當下”的“我”是不需要、不適用的物品,就是多餘的雜物。此處我們關注的是“當下”而非“以前”或者“以後”,以及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再有價值的物品但對我來說不適用都是雜物。

捫心自問,我留下的雜物多是出於什麼目的呢?因爲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對生活有執念、因爲對過去的懷緬、更多的是因爲對未來的不確定產生的不安。書中更進一步提出,不需要、不合適、沒品質的物品其實更會讓人產生不舒適感,同時迷惑對自己的認識[]。這就是爲何有些煩惱的時候人喜歡整理家居,當東西收拾一遍之後,人也感覺神清氣爽的。而且,在收拾的時候,會意外發現好多自己一直忽略的東西。

以爲斷舍離就是教你收納整理,然後獲得整齊有序的生活,進而重整信心開創美好生活嗎?這就太Low了。所謂斷舍離,就是通過收拾物品來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內心的混沌,讓人生更舒適的行爲藝術。

斷:斷絕想要進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東西。

舍:捨棄“家”裏到處氾濫的無用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出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空間。

我特意對家加了雙引號,因爲對於我來說,這裏並不只侷限於空間範圍,更是指我們的生活,我們對人生的規劃。

對於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三個地方:

一、對於未來的擔憂,讓我們總是以“現在買比較划算”,“萬一要用到的時候沒有就麻煩了”作爲理由,把當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帶回家。但是,有沒有想過,這種不確定,實際上是對自我的不自信、不信任呢?難道,在需要的時候再去添置,是如此的難以辦到嗎?

這讓我聯想到自己經常用的一個邏輯——我要提前學習xxx,因爲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就要用到,如果到時不懂就麻煩了。 相反地,我老公就一直理直氣壯地迴應——要用的時候再學吧。以前我會覺得我這種行爲叫做“不打沒有準備的仗”,他那種叫做“臨時抱佛腳”,褒貶立現。但是,很明顯地,前一種邏輯,似乎帶着一種心理暗示——如果不預先準備,我到時候就肯定來不及學或者學不會了(自我否定)。而後一種呢,則是——沒關係,反正只要我要學的,肯定都能掌握(自我肯定)。所以《斷舍離》提出,把垃圾清除出自己的空間,才能清除負能量,迴歸正常的能量場。

二、你所用東西的品質,很可能影響你以後人生的品質。前段時間老公收到一個萬寶龍的鑰匙扣,看着如此高檔的日用品,我第一反應是——你幹嘛要用呀,留着送人呀。很可笑是吧。反觀實際上就是一種感覺自己配不上物品的思想。還有好多情況,是別人送來高檔禮物,我會捨不得用,心想先把手頭廉價的用完再用吧,卻經常因此忘記了它的存在,甚至錯過物品的最佳使用期或者使用場合,食物放到過期更是常有的事。同樣,這也是一種意識中的自我貶低。

在《斷舍離》中提出,不妨試着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因爲這些物品是精挑細選的,是自我喜愛的,是高品質有品味的,是意識中自己未達到但希望自己達到的水平所使用的,這就更能挖掘和激發全新的自己,也就是說,物品並不只是用來使用的。而是要進入更高階段,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當日常隨便使用它也不再感覺彆扭的時候,潛意識裏的自我形象也跟着提高了。

在《斷舍離》中,很強調了解自我,面對真實的自我,最直觀甚至有點殘酷的一個方法就是直面自己使用的東西。這一過程也讓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當下所處的位置,甚至所努力發展的方向。

三、利用七、五、一的總量限制原則,打造充裕的空間。在斷舍離裏提倡,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五成,而裝飾性擺設的空間只放一成的東西。看不見的空間留出三成空間,讓人有繼續收拾或者每次都擺放整齊的慾望和心情,同時空出的三成空間也是物品進出的通道;看得見的空間一般放置都是日用品,留出五成空間一個是處於美觀的考慮,同時也是提醒自己在日常中更注重品質而非數量,認清屬於當下自我的物品阻斷不時冒出的新奇想法,也及時捨棄一些當下沒意義的物品;最後裝飾性的空間,只放一成的東西,原因很簡單,聯想一下高檔包包專賣店和雜貨店的陳設吧,你會明白原因的。

我又不自覺地聯想到,其實人生是否也可以分爲三類時間需求:對於日常的時間安排,儘可留下三成空餘,給自己更積極的動力投入那七成時間去完成必須的任務,也留下三成的機動時間去放鬆去調適;對於計劃長期投入的時間投資,不妨給予五成的留白,這樣對於當下的精力投入不至於造成太大的負擔,也有更開放的心智去感受自我,更從容地應對未來的變化;對於一些準備作爲終身事業或愛好的時間投入,不妨精選一二進行持久地、精心的投入,戒濫求精。

《斷舍離》是一套理論,更是一本方法論、一本行動手冊。我相信,書中的所得更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提煉。我已積極投入了生活中的斷舍離,先從日常的衣櫥、廚房、辦公桌開始吧。大膽捨棄才能擁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