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斷舍離》經典語錄

《斷舍離》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W 次

《斷舍離》經典語錄

《斷舍離》經典語錄

導讀:《斷舍離》是一本很暢銷的書,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於2009年首次出版。該書敘述了“斷舍離”的含義,讓讀者瞭解並做到“斷離舍”。該書還記錄瞭如何做到斷舍離的具體過程——從斷離舍的思考模式到領悟斷離舍的思想到真正進行斷舍離。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斷舍離》經典語錄,一起來看看吧。

1. 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掉進折扣的陷阱,完全忘記了"東西是不是合適自己的品味"。

2. 具有實際價值並且仍在發揮作用的物品,其實只佔所有物品的兩成,而且,絕大多數時候光靠這20%的東西就足以應付(80%)生活了。

3. 要得到"這種東西與當下的我很相稱,對當下的我來說是必需品"這樣的判斷,人就必需清楚瞭解自己。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人也能以此判斷出準確的自我形象。

4. 在斷舍離裏,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能放滿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間,是因爲這會讓人有把它收拾整齊的慾望和心情,空出來的那三成空間就能成爲物品出入的通道。

5. 就拿斷舍離來說,首先出現的是斷與舍這種自我肯定、恢復自信的過程……你會發現,一直以來都以爲是自己的觀念的東西,其實是父母的觀念,或者是身邊其他人的觀念。像這樣,通過物品,確定自己本身真實的價值觀以及思考問題的方式,之後就能進化到下一個階段。接下來,你會慢慢開始肯定、相信你自己……只要在看得見的世界行動起來,就會對看不見的世界以及更加看不見的世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看清身邊的物品,然後做出選擇。

6. 收拾,是一種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篩選必要物品時候,我們要考慮兩個維度,一是我與物品的關係這條關係軸,另一個是當下這條時間軸。換句話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實有關係,進而對物品進行取捨、選擇的過程。

7. 三種扔不掉東西的人: 1、逃避現實型——不願待在家裏 2、執着過去型——對過去幸福時光的留戀 3、擔憂未來型——致力於投資未來的不安因素 對現在的界定因人而異 扔不掉是自己把感情移到物品上面,並因此充分了自己扔不掉=不想扔的機制 破爛分三類: 1、不用的東西——會念咒的束縛人的淤泥 2、還在用的東西——一灘混亂的淤泥 3、充滿回憶的東西——散發出強大的氣場 堆積的破爛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

8. 在斷舍離裏,"掃除"明確地分爲上面所說的那種收拾,需要利用收納術的整理,以及表現爲掃、擦、刷的打掃。這三個詞的意思幾乎是完全不同的。

9. “可惜”不是不用扔東西的赦免令,而且對物品的愛惜之情,要讓它成爲物品循環的原動力。

10. 要是自己能隨便湊合着用一個東西,那別人也會用隨便的態度來對待你。

11. 大多數人都會在事後發覺:'會讓我猶豫的東西,果然還是不需要。'猶豫其實就是感性接受考驗的證據。

12. 物品其實是物與感情的綜合體。即便是同一件東西,自己在這件東西上賦予的感情至關重要。可包含負面感情的物品還是太過沉重了,畢竟我們沒必要給我們的人生背上如此沉重的包袱。

13. 對人類來說,比起生存需要來,歸屬、認同等需要更爲強烈。

14. 在斷舍離的最初階段,如果抑制不住地出現"好可惜啊"、"良心不安"之類的感覺,想一想這些"因爲不扔東西而造成的損失",你的感覺就會好很多。

15. 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虛幻的,我們的心也是不斷變化的。盡情地享受與物品難能可貴的短暫相遇,這一定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幸福本身。當緣盡了,就瀟灑地放手。不僅對物品,對一切的一切都能做到這樣,這就是斷舍離的願望。

《斷舍離》經典語錄

16. 覺得多長時間屬於"現在"都可以,這是每個人的自由;但是一定要有對自己而言最合適的"現在"。要是能在實施斷舍離期間,發現最合適自己的"現在",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17. 在斷舍離當中,比起凌亂,堆積了聚焦於過去和未來的物品纔是問題。

18. 所謂”斷“,即斷絕無用之物;所謂”舍“,即捨去多餘之廢物;所謂”離“,即脫離對物品之迷戀。清淨心思,不過爲斷了念想。煩惱起於念想,也終結於念想。

19. 把物品這一次元收拾乾淨了,以往一向阻礙視聽的東西沒有了,就能夠看得更清楚,就能開啓通往更深次元的通道。

20. 和自己喜歡的東西生活在一起。這樣的話就是達到了“斷”。

21. 因此,從今以後也要扔掉那些多餘的信息,只選擇自己能夠付諸行動的信息。儘早從頭腦的"便祕"中解脫出來。

22. 再接下來就是一些裝飾性的給別人看的空間了,這種收納空間只能放一成東西。減少物品的數量,這樣不管是多狹小的舊房子,都能自然而然地營造出高品味的感覺。

23. 斷舍離的任務就是,取回以往所有被浪費掉的這一切。

24. 先讓自己快活起來,再把不快活的人拉倒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裏來。

25. 把房間搞得髒兮兮的人也一樣,多數都有自我懲罰的傾向。如果你覺得自己也是這樣的,那首先得承認這種現狀,這是完全能做出判斷的。而且,能夠做出改變的,也只有你自己。

26. 斷舍離認爲,在扔東西的時候,要把"對不起,謝謝"這樣的情緒表達出來。跟那些被你扔掉的東西說說話,做個告別,可以讓人更快地整理心情。

27. 看不見的收納空間只放滿7成 看得見的收納空間只放5成 給別人看的收納空間只放1成

28. 收拾,是一種篩選必要物品的工作。換句話說,收拾就是要捫心自問某條件物品與當下的自己是不是確定關係,進而對物品進行取捨、選擇的過程。

29. 這些在居住環境裏放了好幾個月,甚至放了好幾年的東西,只不過因爲不是生鮮食品所以纔沒有爛掉。但是如果從機能上來說,它們早已經腐爛了。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就幾乎等於是暫住在一個垃圾暫放室。主語到底是“我”還是“物品”?請養成經常如此自問的習慣吧。

30. 能夠收拾好一件東西,就等於遵守了與自己的約定,這件事就成了換取值得信任的自己的信用資金[]。

31. 試着使用高於自我形象的物品……一旦發現這種自我貶低的情況,就要有意識地允許自己使用更高級的東西,這就是運用加分法的過程……因爲每天都在用的東西非常容易作用於潛意識……到了日常隨便用它也不再感到彆扭的時候,潛意識裏的自我形象也就跟着提高了。 這本書很棒的地方,就是把物品和人的關係做了相當深入的思考。比如上面一段,就很有啓發性。 ……覺得“這東西會壞,說明我還是別用它的好”,進行自我貶低。

32. 在避免囤積物品的同時,人對物質的慾望也就淡薄了,反過來,精神世界異常豐富起來。

33. 不斷地進行斷舍離之後,剩下來的東西就可以分成兩種:從一開始就很珍惜的東西,以及回過神來才發現留下來的東西。這種回過神來才發現的東西,會給我們傳遞非常深刻的信息。

34. 不斷地重複三分法,可以避免整理物品時所造成的貨混亂。

35. 斷舍離,由需要不需要,再到舒服不舒服。

36. 在命理學裏,有'因爲做了準備所以纔會變成你想象的樣子'這種激進的觀點,這也算是吸引力法則的一種吧。

37. 斷舍離是生活的減法哲學,減去多餘的物品,認清自我,磨礪感知的本能;俯瞰力是心靈的加法哲學,瞭解深層需求,相信自我,堅定人生的信念;自在力是人生的乘法哲學,重獲生命的自立、自由與自在,解放自我,邁向人生的高境界。

38. 既然覺得"可惜",就不該僅僅是把它拿回來收着,而是要去分享。正是因爲覺得"可惜",纔不能爲了未來的某一天"可能會用到"而將其無限期地保管起來,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時此刻最爲需要的地方去。

39. 通過不斷地篩選物品的訓練,當下的自我就會越來越鮮明地呈現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斷出準確的自我形象。

40. 先診斷出物品從你身上掠走了多少能量,然後通過篩選物品的行動,實現自我完善,這就是斷舍離的精髓。

《斷舍離》經典語錄 第2張

41. 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可以說,斷舍離就是一種動禪。

42. 如果能夠認爲一切物品都是向地球借來的,就能自然而然地涌出感謝與敬畏之情。

43. 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時間軸永遠都是現在。選擇物品的竅門,不是“能不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這一點必須銘刻在心。

44. 不管東西有多貴,有多稀有,能夠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的人才夠強大。能夠放開執念,人才能更有自信。

45. 斷舍離在行爲上要先學會“舍”,也就是把不需要的東西全部扔掉。 舍的祕訣,就是完全地以自己爲中心,並且以當下爲時間軸。因此, 1、在考慮物品是否應該被留下時,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物品。2、將與物品的關係比作人際關係,選擇對當下的我來說最必要的朋友。更高級別是隻選擇真正必需、而且自己又喜歡的東西的階段。 掃除: 分爲收拾,整理,以及表現爲掃、擦、刷的打掃。

46. 要記住,能夠讓"總有一天"、"遲早"付諸實現的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47. 如果你對別人的東西比對自己的還在意,就說明你對自己太放鬆,對他人太嚴格。

48. 這不是一種留戀,而是一種執念。

49. 斷舍離會遏制人類這種不知不覺、只靠本能與物品打交道的行爲。

50. 我覺得他們多半是刻意讓自己變得沒感覺的,雖說不能一概而論,但生活在這種環境裏的人,多數都曾經歷過強烈的孤獨感。寂寞、悲傷的感覺會讓他們更痛苦,所以他們乾脆封閉了感覺的閘門,讓自己麻木不仁。

51. 我們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的東西有種厭惡之情。因爲人類也是動物,只要不是獨處,就會有爭奪地盤的慾望。

52. 人類最大的罪是不快活,讓人變得快活是讓一切變好的先決條件。我們很容易讓自己隨着別人的心情起伏波動,讓自己陷入別人的引力圈。其實不應該這樣,應該把不快活的人拉到自己的心情快活引力圈裏來。

53. 說到底,擁有就是深信不疑的錯覺。不過,也不是說因此就不要擁有任何東西,而是說理解了擁有的本質,就能自然地涌出想要珍惜物品的心情,這一點纔是重要的。

54. 如果能徹底地實施斷舍離,也就很少會猶豫某種東西到底是垃圾還是可以回收的。

55. 好東西都能毫不猶豫地扔掉,可就是對這些廉價的東西戀戀不捨。這就表示,自己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自我貶低。

56.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着。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儘管放手。

57. 基本來說,讓房間亂七八糟,把屋子搞得一團亂,粗暴地隨便亂堆東西,就相當於賦予了自己否定、自卑的能量。

58. 物品是一面映照你自己的鏡子,它所照出來的是那個你想當做不存在、不願承認的自己。

59. 根本沒有必要消除這種異樣感,如果能夠意識到讓自己感到異樣的原因,因此而卸下包袱,或是對此有所領悟,那麼就不會徒增多餘的壓力了。

60. 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內心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技術。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收拾家裏的雜物來整理內心的廢物,讓人生轉而開心的方法。

61. 如果能真的留下必要的物品,那麼分類、收納物品之類的技巧也就沒什麼大的用處了。

62. 要成爲活在當下,能夠立刻付諸行動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夠真正實踐的人。

63. 瞭解自己,放下過去的自己,就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64. 把無法發揮作用的物品放在一邊置之不理,或是隨意對待自己根本不喜歡的東西,再或者,明明根本不在意那個東西,卻因爲某些感情而留着它,你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65. 他們是不想正視某些問題,所以才常常找出一些讓自己忙碌到必須一刻不停地外出的理由

66. 只有對當下的自己合適且必需,也確實在用的東西,纔會留在你自己的空間裏。

67. 如果不改變平日的生活習慣,就得不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