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勵志名言 > 清楚之糊塗

清楚之糊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8W 次

  如果一個人內心本來很清楚,卻要他在表面上裝糊塗,這確實是件很困難的事,非有大智慧者不容易辦到。而做到了這一點,在管理中絕對是有妙用的,這就是所謂的“清楚之糊塗”,跟老子所讚賞的“大智若愚”幾乎如出一轍。內心本來是“清清楚楚”的,卻爲了因應實際的需要,在外人面前表現出“含含糊糊”的姿態,也許更加有助於達到“圓通”的境界,這也是高層管理者常用的管理智慧。

清楚之糊塗

  在企業間的談判中,有人運用起這一套虛與委蛇的功夫來,堪稱爐火純青。我方的原則和底線是不能含糊的,必須“清清楚楚”地加以把握,在這個基礎上,“含含糊糊”地東拉西扯,使對方弄不明白我方的真正用意,能把對方侃暈了最好。這樣一來,往往容易達成目標。對管理者來說,這便是一種常見的戰術。

  充分運用“清楚之糊塗”的技巧,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也不失爲保全自己的手段。例如三國時期的司馬懿,本來是個老謀深算、絕頂聰明的人,卻總喜歡裝糊塗。當年他在五丈原,憑藉一套大智若愚、軟磨硬泡的陰鷙功夫,終於拖垮了老對手諸葛亮,居功至偉,在國內也權傾一時。正因爲功高震主,少不得引來同僚的妒忌和朝廷的猜疑。這種情況下,司馬懿乾脆裝起糊塗來,以病重爲由長期在家休假,給人制造一種他行將就木的假象。但他的對頭們還是不放心,派了個人以慰問病情爲由刺探司馬懿的虛實。司馬懿乾脆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真的裝出一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病入膏肓的樣子,接待來使;於是假戲真做,演出了一幕生動的活劇。在司馬懿這等奸角的策劃下,來人果然被矇騙過去了,回去就說司馬懿病勢沉重,將不久於人世,於是司馬懿的政敵們終於放鬆了警惕。就在這個時候,司馬懿暗中培植羽翼、廣羅親信,神不知鬼不覺地佈置自己的兩個兒子抓住了京師禁軍大權。後來瞅準了一個時機,發動了“高平陵之變”,幾乎將曹家的勢力一網打盡,至此魏國軍政大權盡數落在司馬氏手中。

  細數古今中外,無論是政治、軍事、外交、管理,其實都用得着“清楚之糊塗”的招數。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爆發了一場臭名昭著的洛克希德醜聞案,連前首相田中角榮也捲入其中,頓時他的聲望在日本一落千丈。正當日本人充分鄙視田中角榮的時候,中國友人則相繼前往慰問,還不斷提及他爲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所做的貢獻。對不明就裏的人來說,也許中國人的這種做法相當不合時宜,但細細品味,這也未嘗不是高明的政治智慧。中國人一向很鄙夷“落井下石”,同時也總是大力宣揚“飲水思源”,總是把“雪中送炭”作爲美德,在這件事中,三者正好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田中角榮接受賄賂,是不正當的行爲,這一點中國人心中當然是清楚的;但由於他作爲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們不可能不表示關切,於是就“含含糊糊”地表示一下高度的關切。這樣一來,也清楚地表明瞭我們功過、是非、恩怨分明的態度,實在是一舉多得。中國人所常常強調的“內方外圓”,大抵就是如此表現出來的,我們把它叫做“有原則的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