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創業勵志故事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創業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8W 次

蔡衍明,中國臺灣企業家,號稱“米果大王”。旺旺食品集團的主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今天,本站小編特意爲大家推薦他的創業勵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創業勵志故事

江湖小子

蔡衍明不是儒商,而是充滿江湖氣,這恐怕與他的成長經歷不無關係。

出身於臺北富貴家庭的他,在家裏排行老幺,從小就深受父親寵愛,不愛讀書,卻愛當老大,他曾回憶說:“以前唸書的時候,早上起來,窗戶打開,樓下的人都在排隊等我逃課。因爲我口袋零用錢多啊!”

對蔡衍明來說,大部分知識都來自電影與街頭,在父親開設的中央戲院中,他一天能看上十部電影,從小看到的世界便與一般人不同。對於讀書,他毫無熱情,他反而覺得“在街頭看一年,勝過讀三年書。”19歲時,蔡衍明的父親從朋友那裏接下了宜蘭食品廠。因爲父親沒有時間經營,蔡衍明便主動請戰去廠裏當起了總經理。沒有文化,也沒有管理知識的蔡衍明剛到廠裏時,完全找不到頭緒,他回憶說:“我賬也看不懂,人也不認識,我又不敢問。損益表是賺是賠,我也不知道。”

雖然一時還摸不中生意的命門,但蔡衍明還是拼命想着如何掙錢。當時,宜蘭食品廠是一家外銷加工廠,主要生產魚罐頭。蔡衍明覺得做OEM要看別人臉色,於是決定將其轉型爲內銷品牌,並開始生產“浪味魷魚絲”。 然而生意的狀況卻出乎蔡衍明的預料,做內銷要賒賬,東西賣出去卻收不回來錢,一年多下來,蔡衍明賠掉一個多億,不僅將廠裏原有的資本全部賠光,還需要家族貼錢來補救。

凡事要強的蔡衍明經受不起這樣的打擊,更討厭敗家子的名聲,爲挽回自尊,蔡衍明此後性情大變,“我以前很樂觀、很招搖,拜把子一大堆。從那時候開始就自動收斂,因爲一個人成功,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

一直尋求東山再起的蔡衍明三年後終於發現機會。他觀察到臺灣稻米資源過剩,便盤算着從事日本米果生意。23歲的蔡衍明找到日本三大米果廠之一的巖冢制,希望與其合作。一開始,64歲的楨計作社長對這個合作很不贊同,怕小夥子辦事不牢,壞了自己的名聲。

蔡衍明鍥而不捨,兩年後,他終於用誠心打動了楨計作。

在獲得米果製造的技術輸出後,蔡衍明便很快推出了旺旺產品,並迅速佔據了臺灣米果市場老大的地位。

意外收穫

1992年,蔡衍明在臺灣的生意已經相當成功,但臺灣市場的侷限性太大, “不夠刺激!”對於爲何選中大陸,蔡衍明的回答相當中肯,“我不會英文,不去內地還去哪裏?” 和其它臺商不一樣,蔡衍明並沒有選擇沿海城市,而選擇了湖南。理由是旺旺投資額僅僅千萬級別,在外資彙集的沿海城市,不會引起政府重視,而在湖南,旺旺作爲當地第一家臺資企業必定能得到許多優惠政策。另外,湖南充裕的稻米資源又使原料供應有了保證。

此後的.發展印證了蔡衍明獨到的眼光。

旺旺在內地的開局並不順利。最初,蔡衍明計劃通過鄭州糖酒會這個窗口,向內地經銷商介紹米果產品,也收到三百多份訂單,但是,會後卻沒有經銷商來交錢提貨。這讓蔡衍明有點措手不及,員工提議將產品運回臺灣,但蔡衍明覺得這樣一來會產生大量的運輸成本,於是仍決定將產品在內地出售。

兩個月過去了,銷售仍然沒有起色。眼看食品就要過保質期,情急之下,蔡衍明決定將這批產品分送給上海、南京、長沙、廣州等地的學生試吃。沒有想到試吃活動收到意料之外的效果,旺旺食品獨特的口感、漂亮的包裝立即受到孩子們的喜愛, “旺旺”的名號不脛而走。

蔡衍明抓住時機,以大手筆的廣告投入增加宣傳力度,“你旺我旺大家旺!”的臺詞很快人盡皆知,可愛的旺仔貼畫更是隨處可見。

旺旺一炮打響,在大陸投產的當年就創收2.5億元人民幣。

兩度上市

1996年,蔡衍明決定將旺旺掛牌上市,當時,在臺灣申請上市的程序非常複雜,而新加坡政府又正大力吸納中國企業去當地交易所上市, 於是蔡衍明捨近求遠,選擇在新加坡掛牌。但是,新加坡股市交投不夠活躍,自從旺旺控股上市後表現一直平淡,雖然每年淨利率達16%,卻只有15倍的市盈率。而同年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市盈率一度到達40倍。

在高盛等投行的建議下,蔡衍明決定轉投港交所。

不過精打細算的蔡衍明不甘心讓投行與私募狂分利潤,他做了一個相當江湖的決定,用自己的團隊替代專業私募。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高盛(亞洲)、瑞士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12家銀行財團聯貸8.5億美元,用於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

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因爲蔡衍明要頂着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久,對他越不利。

這一回,蔡衍明不僅讓外界體驗到了他的決策之大膽,還看到了其行動之迅速。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他前後只用200天。與此同時,他還完成了公司的重組,把核心業務食品飲料業務單獨剝離在港上市,旗下醫院、酒店、房地產等業務則分拆至另一家新成立的“神旺控股”公司中,作爲其家族私有,成爲業界公認的近兩年來亞洲規模最大、槓桿比率最高的鉅額融資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