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新希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永好的創業故事(1)

新希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永好的創業故事(1)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9W 次

希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永好的創業故事(1)

新希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永好的創業故事(1)

回顧劉永好的創業歷程,讓人最爲佩服的是他在改革開放初期放棄體面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選擇回鄉創業的膽識和氣魄。這樣的選擇在那個時代是極少有人敢於做出的,也正因爲他敢於放棄,同時又對市場和技術有着準確的判斷纔在4年的時間裏將一千元變成了一千萬。但劉永好後來的成功則完全得益於他穩健的經商風格。現在的劉永好從來不在乎富豪榜上的排名,從不盲目追求發展速度,他所看重的是企業的長久發展,他認爲很多事情包括創業經商,都是“欲速則不達”,走得快遠不如走得穩。

創業傳奇

劉永好生於1951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畢業於四川電大,高級工程師。劉永好曾先後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乳業協會副會長等職務,並先後榮獲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中國改革風雲人物、中國十大扶貧狀元、中國企業管理傑出貢獻獎以及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的“2000年亞洲之星”、2004亞太最具創造力華商領袖。2005年福布斯排行榜第6名,2006年被評爲CCTV年度經濟人物、三農人物,2007年劉永好被美國著名的安永會計事務所評爲“安永企業家獎”,榮獲2007年中國管理100“持續創價值”獎,榮登2007年度“光彩人物榜”。

新希望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永好的創業故事(1)

【艱難歲月】

20歲前,劉永好因家境貧寒從來沒有穿過一雙像樣的鞋子和一件新衣服。爲了實現心中美好的夢想,他與三個哥哥一起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在1980年的春節,爲了讓自己四歲的兒子能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劉永好的二哥劉永行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與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的時間竟賺了300塊錢,相當於當時10個月的工資,這一消息就像一顆重磅炸彈在兄弟們的心中炸開了花。劉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無線電掙那麼多錢,我們是不是可以辦一家電子工廠呢?”

說幹就幹是劉氏兄弟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開辦電子工廠對於學計算機的老大劉永言、學機械的劉永好和會修理家用電器的劉永行而言並非難事。沒多久,中國第一臺國產音響橫空出世,起名“新意音響”,但由於資金等問題沒有成功。

【飼養鵪鶉】

雖然音響沒做成,但劉永好創業的強烈願望被點燃了,當“萬元戶”成爲了劉永好的新理想,但是做什麼呢?音響行業投資大,況且還有那麼多條條框框;搞養殖不需要太多投資,技術含量低,而且自己也熟悉,劉永好想那就從養殖業開始做起吧。於是,在左鄰右舍鄙夷不屑的議論聲中,劉永好與兄弟們在自家的陽臺上養起了鵪鶉。

鵪鶉愈養愈多,下的蛋也愈來愈多。每天下班回家以後,劉永好與二哥劉永行就騎着自行車沿街叫賣,不久他們在古家村辦起了一家良種場。

劉永好的三哥陳育新(劉永美)率先“停薪留職”,下鄉擔任“育新良種場”的場長。爲保險起見,劉永好與大哥、二哥決定隨後跟進。“良種場”的主營業務是孵小雞、養鵪鶉以及培育蔬菜種。沒有孵化箱他們就到貨攤上收購廢鋼材,然後再到工廠租用工具自己做。爲了建廠房,劉永好從成都買了一拖拉機舊磚,因爲道路狹窄,拖拉機進不了村,舊磚被卸在了兩公里外[]。劉永好帶頭請了幾個農民兄弟幫忙,手抱肩扛,硬是將一車磚給搬了回去,那天是1983年的12月8日,天氣很冷。

到了1983年底,劉永好兄弟們一盤點,這一年育新良種場孵雞5萬隻,孵鵪鶉1萬隻,而且帶出了11個專業戶,他們感到非常高興。

【災難突降】

轉眼到了1984年4月,有一天,資陽縣的一個專業戶找到他們下了10萬隻小雞的訂單,這可是一筆大買賣啊!被衝昏了頭的劉氏兄弟立即借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買了10萬隻種蛋。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2萬隻小雞孵出來交給那個專業戶後不久,他們就聽說那個專業戶跑了。他們去追款時發現交給那個專業戶的2萬隻小雞有一半在運輸途中悶死了,另一半在他家中被大火燒死了,對方已是傾家蕩產。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劉永好的語氣中透露着一絲悲涼。“下單的人已經跑了,他老婆跪在地上,讓我們饒了他。看到這樣子,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但剩下的幾萬只小雞馬上就要孵出來了,我們又沒有飼料,這時候正趕上農忙時節,農民不會要,借的錢又要馬上還,我們真的是絕望了。”

在走投無路之下,兄弟幾人一碰頭,商量着到底是跳岷江,還是隱姓埋名去新疆。那次會議,真有一種“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感覺。他們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不逃避,面對並解決這一問題。

四兄弟思來想去,既然農民不要,就將種蛋與小雞賣給城裏人。於是,兄弟四人連夜動手編起了竹筐。之後,劉永好帶着雞仔到農貿市場去賣,一竹筐雞仔加上一個瘦弱的人,本佔不了多大地方,但是農貿市場上的商販們個個都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彼此之間寸土不讓。劉永好初來乍到,根本無法找到安身之處。但雞仔是不能帶回去了,晚上他向一位好心的大爺借了個板凳,坐了一夜。

可以說,人就是這樣,沒逼到份上誰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潛力。當你堅持到無法再堅持,執著到無法再執著的時候,事情也便成了。第二天,劉永好終於依靠自己的誠懇得到了一個地方。那天,一竹筐的雞仔總算賣完了。

與劉永好一樣,家裏其他的兄弟連着十幾天每天都是凌晨四點起牀,風雨無阻,騎3個小時的自行車趕到20公里外的農貿市場,再用土喇叭扯着嗓子叫賣。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沒想到,雖然身上掉了十幾斤肉,下雨天摔得像泥猴一樣,但是8萬隻雞仔竟然全都賣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