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嚴歌苓《陸犯焉識》書評四篇

嚴歌苓《陸犯焉識》書評四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9W 次

嚴歌苓《陸犯焉識》書評四篇

嚴歌苓《陸犯焉識》書評四篇

導語:這是嚴歌苓對自身家族史,特別是對其祖父人生遭際和精神世界的探尋。作品反映出的是整個家族在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特定的歷史時期經歷了興衰榮辱。如果想繼續瞭解,就看看勵志故事小編爲大家分享的精彩書評吧。

嚴歌苓《陸犯焉識》書評四篇

讀後感一

嚴歌苓把陸焉識當自己人,替他說了不少心裏話,甚至替那一整個時代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知識分子都說了句話。而且語調不卑不亢,甚至帶着點難得的幽默和自嘲,其中的智慧又非常人可以企及。我於是想起自己的父親,想着他失去的以及正在消逝的多年自由,他倒是沒有陸焉識那樣的學識,甚至他的學歷在我眼裏也是個迷——究竟是小學畢業了還是沒有。但這都不重要,他像陸焉識一樣在人吃人的社會裏至少還活着,還拼了命在逗他唯一的女兒開心。這比什麼都寬慰人心,就好像一個人多餘的棱角總要磨掉的,不在那茫茫的青海草原上,也要在北方的極端寒冷裏。

於是我能做的,也就是陪着他說說心裏話。當然他的沉默與掩飾比什麼都堅硬,這是一個從小沒有父親,作慣頂樑柱的男人的堅硬。他沒有陸焉識的本事,能夠在心裏盲打一篇篇書信體文章,也不忘着做學問。可我總相信他天賦異人,再沒有比他更勇敢聰明的男人,勇敢的有但沒有聰慧,聰明的有又不夠義氣。我幾乎帶着對我自己父親的崇拜與懷念,用了10個小時的時間讀完了這本書裏的36萬5千字。我於是得以從過去八年的思念裏抽出一小段空隙,去讓自己變身爲書中陸家的一部分,一個從2019年的末尾硬擠進去的自己人,以此把心裏話聽的更貼切些。

我是害怕“犯”這個字眼的,它似乎從造字的第一天起,就註定隱瞞了些祕密,觸動了些齷齪。所以當看到封面上《陸犯焉識》這幾個字,還沒反應出它就代表了直接的意義,對於一個陸姓男子的界定而已,我甚至在沒有碰到書的前幾天裏反覆思考着“焉識”二字背後究竟是怎樣的的故事。它是一種罪狀,還是一種疾病,還是一種幻想。結果,它是一個名字,屬於一個年少時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也屬於一個用了二十年硬把名字埋沒起來的老人。我不由得在想,等我的父親獲得自由的時候他會變成什麼樣子。我用多少精力才能讓他重拾對於人間的信任,撫平他的牙痛,去除掉他身體內淤積的脂肪和忍耐。

真想和你去海邊大喊幾句呀,爸爸。喊出來,像我們從未失散一樣用同樣的語氣,同樣的堅韌,對着那片被我們看熟了想透了的海,大喊。

嚴歌苓是一個造字殺人的作者,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操縱着所有的漢字,也得以調動讀者最深切的感官體驗。不知道別人如何開啓對她的閱讀,就我而言,每一次都是一場爆炸,耳鳴眼花,無法進入現實。就是好不容易進了現實,還要小心翼翼,四處打量,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回到的是她筆下的世界。那裏生靈塗炭,打打殺殺,可偏要淡定從容,就是怯懦了,也要把怯懦明明白白的亮出來,絕不能私藏。

可我偏偏是個愛藏的人,有痛了有喜了有傷了有夢了,都不能即刻言說。非要在心裏反覆推算打量,發酵釀成我想要的那一罈酒的時候,才能若無其事的倒進一個杯子,與人分享。所以我能講出的故事,都在心裏潤色好了,也都是幾年前的舊事。不是沒有做過活在當下的準備,倒真是被這時代的繁華晃得睜不開眼,只得左顧右盼。於是左邊看到的舊事過去,是我父親還鬥志昂揚的臉,右邊就是尚不可知的未來了,那裏隱隱有個團圓的影子。

我十分摯愛書裏寫到婉瑜即將告別人世但又清醒時的裸身舉動,嚴歌苓用了一個詞,天體。瞬間在我心裏拉出一個明晃晃的缺口,那裏是我們生來爲人,最純淨的時刻。

小說開放式的結局毫無矯揉造作,甚至自然到陸焉識若不決意離開也就再不是他的地步。唯一的瑕疵是,儘管我十分快速的在閱讀,仍然有兩處錯別字,還特意給出版社寫了封郵件。我只是希望這是份完整的閱讀體驗,對於作者,對於書中的陸焉識,對於我和我的父親,都是份自己人的敬重。

讀後感二

陸焉識這樣,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獨立思考,追求自由平等,不喜歡束縛,爲人謙和有禮,這樣的男人,即使犯起錯誤來都看上去有點兒美麗,容易讓人爲他心軟。這樣一個打小從來沒吃過一點苦頭的富家子地,留學,四國外語,各種風流韻事,看上去再正常不過了。這樣的男人,他具備風流需要的各種家底,他不風流,倒奇怪了。他從小到大,順風順水,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學富五車,隨心所欲,衣食無憂,無所不能的樣子。

這樣的一個穿慣了羊皮拖鞋的男人,在大荒漠上勞改了二十年。在這孤獨寒冷的彷彿只有冬天沒有春天的二十年裏,他有了相當富裕的時間去一遍又一遍回味自己的前半段人生,一遍又一遍在沙子裏淘金,最後猛然一看,竟然剩下的是那個他一直沒怎麼正眼瞧過的婉喻。他是在這二十年裏慢慢體會到她對他的愛的。在這二十年裏愛上了這個女人。甚至爲她越獄,跟蹤她,下定決心一定要見她一面才肯死。那麼多獄友,熬不住了各種自殺,可是他不能死,這個信念開始還是個小火苗,到後面就在他胸腔裏強烈得燒起來了。在他終於重獲自由,想用自己餘下不多的人生跟婉喻把他們的小日子認認真真地過起來的時候,婉喻失憶了。這個女人用盡了一生去等待的人,曾經遠在天涯,相隔萬里,如今近在咫尺,卻已成路人,相見不相識了。就像這個世界上我們犯過的多數錯誤那樣,錯過了就是錯過了,怎麼找也找不回來。

於是陸焉識就這麼陪着她,像個親切的老朋友那樣,把前半輩子從來沒給過她的耐心和等待攢夠了一樣都給了她。即使她看上去再也記不起他是誰,他也沒有顯出半點急躁來。他爲什麼要着急呢?他早就打算好了,他餘下的時間早就在那二十年裏盤算好了,都是她的,他是把命給她了,如此一來,反而有了知足的淡然。他們可以就那麼靜靜地像一對平淡無奇的老夫妻,坐着看看書,聊聊天,看看貓,打打牌。如果你看到那樣安靜安詳的場景,你絕不會把他們和曠世戀情聯繫在一起。絕不會猜想到眼前這個又醜又老指甲永遠洗不乾淨的糟老頭,曾經爲了這個天真似孩童的老太太翻山越嶺,歷盡千辛。你甚至還會覺得這對老夫妻的生活沉悶得可以[]。可假如你知道他們付出了一輩子肝腸寸斷的思念,肉體精神的倍受煎熬,最終才能夠在這樣和煦的陽光下,在這樣美好恬淡的下午,就這麼靜靜地坐在一起,坐在同一張桌子的兩邊,如果想拉住對方的手,就可以毫無顧忌地這樣去做,可能就會忍不住落下淚來。原來曠世戀情中,真的是少不了曠世的等待。就這麼一點一滴,從曠日持久裏熬出頭來。

然而,很意外的,這個一直讓人覺得苦澀心酸唏噓感慨的愛情進行到這一步,竟因爲婉喻的失憶,陸焉識對失憶的婉喻的重新追求和陪伴,帶來了一絲絲的甜蜜,美好的一如初見,淡淡的,帶着最初的愛慕和溫馨。直到婉喻在陸焉識重新按照舊的格局佈置的家裏,從牀下摸出她珍藏了一輩子的盒子,她守護的愛情,她懵懵懂懂的腦海裏,雜亂無章,永遠連不成線的記憶,終於在這一刻順從了直覺,跟着直覺,跟着眼前這個她認不出來的陸焉識走了。那一刻,陸焉識心裏在想些什麼。。不管他在想什麼,這一次,他再也不離開了。再想想兒女們一心想撮合二老復婚的時候婉喻推翻桌子,再想想婉喻因爲陸焉識動了她寶貝盒子的時候給他的那個巴掌,再想想……再想……不管再想什麼,這份照亮了時光,溫柔了歲月的愛情,一切都值了。

婚後的第二個星期,婉喻在那麼美好的一天裏表演了一出天人一具。太美好的愛情,美好到了兒子都覺得尷尬的愛情。他們的愛情,從來沒有死過,更像是沉睡過後補償似的,一下子又煥發出活力。過去我總覺得那些沒走完半路殘廢的愛情是最刻骨銘心的。現在我覺得那些走到最後的愛情,如果到最後發現它還是愛情的話,那種我就在這裏等着你,一如往昔的畫面,會讓自己禁不住再感動一萬遍。

讀後感三

一直以來對中國的歷史較感興趣,爲它的繁榮昌盛華麗篇章所折服的同時,也爲它的不堪回首的悽慘凌辱畫面所羞恥。如果說《清明上河圖》能反映出唐宋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的生活場景的話,那麼“八年抗日戰爭”則讓中華大地飽受傷逝之苦。但苦難並沒有隨着戰爭的結束而消停,“三年的飢餓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讓多少剛脫離慘境的中國人,再一次陷入絕望。

而歷來的作家對那個年代的描寫也甚多。有餘華的《兄弟》,樑曉聲的《年輪》等等,時代的悲劇通過不同人的不同角度刻畫,被永久地記錄下來。嚴歌苓的《陸犯焉識》也是其中的一部作品,所不同的是她是根據自己祖父的親身經歷記錄下來的。

拿到書時,曾對題目也質疑過,後來才知道這是中國歷史數朝數代對犯人的一種通用稱呼句式,帶有壓迫性和威逼意識,公堂上喊完“×犯××”這句話之後,隨後而來的那句“你認罪嗎”?那麼顯而易見,他祖父的真名叫陸焉識。這是嚴歌苓對自身家族史,特別是對其祖父人生遭際和精神世界的探尋。作品反映出的是整個家族在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特定的歷史時期經歷了興衰榮辱,人物的命運在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鋪展開來,酸甜苦辣、生離死別。她的筆觸往返於主人公盛年時流連的浮華地美國,上海和其後半生被禁錮的流放地西北大荒漠。事態的炎涼和命運的多詭盡收眼底。作品採用了雙線手法,一條線寫陸焉識的西北大荒漠農場上的牢底生活;另一條線則寫他年輕時留洋求學、回國任教等情況,最後迴歸一線釋放出獄與家人團聚的現在進行時。

作品中最令我扼腕痛惜的是和平年代對人才的摧殘。對戰爭,我們無力感慨,因爲那是國與國之間的矛盾,但對於這種無稽的階級鬥爭對知識分子的迫害,才真正要義憤填膺,嚴厲譴責的。陸焉識,會多國語言,專心做學問的才子,因爲莫須有的罪名而被打成“反革命”。在歷次運動中,其迂腐可笑的書生氣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長,直至被判爲無期。這位智商超羣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極高的學識在西北大荒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畢生的所學,出口成章的大學教授淹沒在嚴苛的政治下,成了時代的犧牲品。然而他只是其一,那個年代我們所謂曾見到的其他教授、學者也可能因爲某些可笑的因由,被扣上“反革命”的大頭銜,從此淪落爲階下囚,生命和尊嚴被踐踏的一無是處,一文不值,夭折在牢獄中的大有人在。

陸焉識回國當教授,勤於筆耕,發表學術着作的那些片段讓我憶起了如今的知識分子。雖則學歷高的嚇人,但究其人品,又有多少是高尚的呢?學術間的虛僞更是普遍存在:抄襲論文蔚然成風,剽竊科研成果也不足爲奇。人心浮躁,追名逐利,還有多少如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潛心做學問。在知識貧乏的年代,高級知識分子命如草芥,整日裏被拉去遊街批鬥;在知識爆炸時代,知識分子猶如蟻羣,卻少了創新能力,沉下心來做學問的心境,這不能不說是個可笑的玩笑。

原本以爲那個年代只有貧窮飢餓能值得我同情,以爲只有人們的一些可笑想法和愚昧做法讓我憐憫,翻閱完《陸犯焉識》後,才發現還有種更讓人無力的無形的力量在演繹着可悲的歷史——政治鬥爭。政治運動改變了每一位人的生活,釋放出獄的陸焉識再也找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而他的兒子一生沉淪,終成庸俗小市民,才貌俱佳和他同樣具有博士學位的小女兒馮丹鈺在感情上成了剩女,就連自己日夜思念,越獄也爲她的結髮妻子馮婉瑜,也在他到家之前突然失憶。這該是怎樣的一場悲劇呀,除了承受物質生活的奇缺折磨之外,還要堅強地接受着一次又一次心靈上的恐懼摧殘和打擊。連走出農場,以爲改變環境後會有不同命運的鄧指導員的小兒子,最終還是重新回到關押“政治犯”和“反革命者”的農場。可見外面的世界比農場更復雜,更“烏煙瘴氣”。我不得不感嘆中國歷史的滿目瘡痍,以及如今和平來得如此之不易和彌足珍貴。

很感謝嚴歌苓給我展示了另一面中國的深沉苦難,更感謝這位留美語言專家教授陸焉識的長期盲寫,將這份監獄紀實報告流傳了下來。

讀後感四

花了四天時間讀完了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內心是有一些感動的,

這篇小說最讓我感動之處之一在於作爲一個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陸焉識早年生活如此優裕,才學卓越,風度翩翩,卻沒有擺脫那個年代的厄運。但是在遭受了那麼多我們今天無法想象的境遇,各種非人的待遇和磨難後,歷經萬難,爲了達到自己心裏的一些念想,能在西部那些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堅韌的活下來,活的甚至不如一條狗,不要說有任何尊嚴,就連生命都隨時都有可能不保,他卻能奇蹟般的生存下來。感動之二爲他晚年的愛情執着。他一直敷衍了那麼多年的婉瑜,在他做犯人的這些年她在他的生命裏漸漸的明亮起來,直至最後在他心裏變成了一顆珍珠,他恨自己爲什麼一直沒有發現自己愛的就是身邊不甚其煩的妻子,只是因爲她不是他自己選的,所以在那些家庭生活中他總是找各種理由藉口敷衍她。他一生最嚮往的就是自由。卻在最後明白了雖不是自己的選擇,但這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像婉瑜那樣愛他。感動三,婉瑜的愛,沒有誰比她更愛陸焉識了。一輩子的愛,在爲他生兒育女中,在每月準時的探監中,在那些她爲他準備的探監食品中,在爲救他性命而獻身的時刻。。。她是如此的偉大,優雅而隱忍的女性,卻在她最愛的丈夫回來時已經變得失憶,是不敢相認嗎?或是已經愛到骨髓裏,愛到和自己的靈魂已經融爲一體,不能接受任何別的人是她的焉識嗎?

關於其他方面,人性的描寫,親情,友情,在文字裏爲我們呈現了一幅衆生相,深刻悲涼。

今天把小說改編的電影《歸來》看了一遍,沒有小說那麼豐富,但是演員把一些很深刻的內涵表達出來了,很是感動,有些場景結合小說,會顯得更爲深沉,一個人的命運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總是顯得那麼單薄,無法抗拒,唯有堅定的懷着某種信念,才能讓自己苦難的生存下去,是磨難,是痛苦,生命顯得如此蒼涼,但無論怎樣,總還是有那麼一絲溫暖,只是片刻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