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經典語錄 > 慧能大師語錄

慧能大師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1、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識心見性,即悟大意。

慧能大師語錄

2、思量惡事,化爲地獄;思量善事,化爲天堂

3、有道者得,無心者通。

4、以無念爲宗,無相爲體,無住爲本。

5、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

6、見聞轉誦是小乘;悟法解義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萬法盡通、萬法俱備,一切不染、離諸法相,一無所得,名最上乘。

7、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

8、自性無非、無亂、無癡、念念般若觀照,常離法相,自由自在,縱橫盡得。

9、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10、無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

11、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12、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13、外離相爲禪,內不亂爲定。

14、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共性無二,無二之性,既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聖賢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15、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於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

16、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

17、不生不滅,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

18、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者調心不調身,愚者調身不調心。

19、自見本性清靜,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20、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

22、見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來自由,無滯無礙,應用隨作,應語隨答,普見化身,不離自性,即得自在神通遊戲三昧,是名見性。

23、教師先聖所傳,不是惠能自智。願聞先聖教者,各令淨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世聖人無別。

24、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爲功德。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自性建立萬法是功,心體離念是德。不離自性是功,應用無染是德。若覓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

25、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唸。口唸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口唸心行,則心口相應。

26、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何其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27、解義離生滅,著境生滅起。如水有波瀾,即名爲此岸。離境無生滅,如水常流通,即名爲彼岸,故號波羅蜜。

28、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29、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

30、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爲立功過。

31、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着,心如虛空,名之爲大,故日“摩訶”。

32、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33、隨其心靜,則佛土淨。

3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35、見自性清靜,自修自作法身,自行佛行,自成佛道。

36、乘是行義,不在口爭。

37、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則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見不見是二邊,痛不痛是生滅。汝自性且不見,敢爾弄人。

38、何爲禪定?外離相爲禪,內不亂爲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爲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39、皈依覺,兩足尊;皈依正,離欲尊;皈依淨,衆中尊。覺者,佛也;正者,法也;淨者,僧也。

40、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

41、愚者問於智者,智者與愚人說法。愚者忽然悟解心開,即與智人無別。

42、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43、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來身去本三昧。

44、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

45、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華情已,菩薩果自成。

46、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

47、越是無風靜定的燈光,越能顯發靈明的光芒。禪定與般若亦是一樣,越是甚深禪定,越能激發出般若智慧。

48、道須流通,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爲自縛。

49、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50、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

51、念念說空,不識真空。

52、心是菩提樹,身爲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