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傷心咖啡館之歌》簡介資料

《傷心咖啡館之歌》簡介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52K 次

《傷心咖啡館之歌》簡介資料

《傷心咖啡館之歌》簡介資料

導語:《傷心咖啡館之歌》是美國女作家卡森·麥卡勒斯創作的中篇小說,收錄於小說集《傷心咖啡館之歌和其他故事》中,發表於1951年。下面是有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詳細資料,以供大家需要!

《傷心咖啡館之歌》簡介資料

作者簡介

卡森·麥卡勒斯卡森·麥卡勒斯,20世紀美國重要作家之一。1917年2月19日生於美國佐治亞州府哥倫布。22歲完成《心是孤獨的獵手》的創作。一生備受病痛折磨,15歲患風溼熱,經歷3次中風,29歲癱瘓。除了《心是孤獨的獵手》,還著有《傷心咖啡館之歌》、《婚禮的成員》、《金色眼睛的映像》、《沒有指針的鐘》等小說。其中《心是孤獨的獵手》在美國“現代文庫”所評出的“20世紀百佳英文小說”中列第17位。1967年9月29日麥卡勒斯在紐約去世,時年50歲。

故事梗概

該小說圍繞着一個南方小鎮兩男一女之間的三角畸戀展開,作品採用第三人稱的全知全能的回憶敘事模式。敘述者對敘事進程的干預以及倒敘和插敘的使用使得敘事時間在過去與現在之間跳躍,人物性格發展、敘事因果以及故事邏輯等歷時性因素並非呈線性發展,而是以摺扇式的層次鋪開。

創作背景

美國南方典型特徵是對宗教和自然的虔誠信仰,許多南方人在步入現代化的進程中,喪失了信仰和觀念。宗教文化環境促使麥卡勒斯有意識地運用聖經原型來展示20世紀美國人道德喪失和信仰危機的狀況,以期尋求宗教層面的救贖。《傷心咖啡館之歌》突顯了孤獨與精神隔絕這一主題。

卡森·麥卡勒斯童年的家庭教育比較嚴格,特別是宗教聖域的美國南方,淑女形象的束縛,讓她寂寞、叛逆。耳染目睹與父親打交道的商人的奸詐貪婪,與外祖父一樣的農場主的頑固、自私和貪財,都給卡森·麥卡勒斯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記。這是她形成極度自尊和敏感性格並終其一生的主要本源。卡森患病後,希望自己身體強健,這一點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有強烈的反映,並鮮明地體現在主人公愛密利亞·伊文斯身上。

主題思想

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一開始,麥卡勒斯就描繪了一個荒誕的世界:小鎮是“沉悶的”的,“像是一處非常偏僻、與世隔絕的地方”,鎮上最大的建築上有一種“古怪的、瘋瘋癲癲的氣氛”,有時會從裏面探出一張“恐怖,模糊不清的臉”,給這個孤寂的小鎮打下了陰森怪誕的基調,然而,就在這麼“寂寞”和“憂鬱”的小鎮,也曾經出現過一個熱鬧的咖啡館,給小鎮增加了一抹亮色,“飄舞着彩色的紙帶”“熱鬧非凡”,但現在這個咖啡館已經關閉了。這些都在預示着在這個孤寂虛無的小鎮上,曾經發生了一些荒誕的事情。在隨後的故事中,主人公陸續登場,而無論是愛密利亞,還是李蒙和馬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被異化的畸形人——身體的殘疾者或精神的病態者,愛密利亞有一雙鬥雞眼,而且身爲女性的她在外表、行爲和舉止方面卻和男性無異,甚至在面對患者的“婦女病”時,她像男性一樣窘迫和尷尬;李蒙的外貌更像個怪物,“那雙細細的羅圈腿似乎都難以支撐住他的大雞胸和肩膀後面的那個大駝峯”,而且愛哭、羅嗦、喜歡搬弄是非,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爲愛密利亞的意中人;連故事中最英俊的馬文也是一個精神上殘缺的人,他冷酷殘忍,剁過鬆鼠尾巴,“口袋裏經常一隻風乾鹽漬的人耳朵”,雖然改邪歸正了一段時間,但愛情受挫後,又迴歸到以前的秉性,而且變得更加邪惡。三個畸形的人之間上演了三段荒謬奇特的愛情,但三段愛情都以幻滅結束,最終,三個人都回到了怪誕的起點,甚至他們的生存狀態變得更加悲慘。而鎮上唯一可以交流的中心——咖啡館也變成了廢墟,這個咖啡館是愛密利亞對李蒙愛情的象徵,但最終卻變成了背叛和復仇之地,所有對愛情和重生的努力也都隨着咖啡館的關門兒灰飛煙滅,小鎮又恢復了往日的沉悶和孤獨。

在《傷心咖啡館之歌》中,小鎮是整個怪誕的人類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這個隔絕的小鎮上,三個被孤獨異化的畸形人爲了擺脫孤獨的困境,都做出了各自的選擇,但他們在獲得絕對的選擇自由同時也衝擊、制約着其他人的自由。這就意味着每個人的選擇和三者構成的選擇鏈中的其他人存在着錯綜複雜的聯繫,導致了他們的選擇之間是衝突和矛盾的,這也註定了在擺脫困境的過程中,他人在成爲我的地獄同時,我也成爲了他人的地獄。小說藉助三個主人公之間的故事揭示了世界的荒謬和人類擺脫困境的徒勞。在荒誕的世界中,人們在痛苦中掙扎,在掙扎中尋找拯救自己的出路,但掙扎帶給他們的是更深的痛苦,並使他們陷入到萬劫不復的深淵。正如薩特所言:“人們所做的種種努力只能使人更加孤獨和痛苦,並因外部環境的陌生、危險和敵視而感到恐懼、焦慮。”所有的努力都以幻滅結束,小鎮又回到了荒誕虛無的起點。在這個荒謬的世界中,孤獨和絕望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宿命。

作品影響

中國現代作家莫言在閱讀了李文俊翻譯的《傷心咖啡館之歌》之後,在某種程度上借鑑了後者,寫出了小說《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