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社會變革導致的財富再分配,你準備好了嗎?

社會變革導致的財富再分配,你準備好了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9W 次

每一次變革,都是財富的再分配

社會變革導致的財富再分配,你準備好了嗎?

作者:阿何(畢業於清華的理工男,感性和理性兼備的寫作者)

摘自公衆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01

我出生在一個偏遠的農村,幸運的是距離小鎮子的中心還比較近。我家裏有兩畝地,但出產也僅夠一家老小自己吃而已。爲了供我和妹妹唸書,一方面是我爸出遠門去打工,另一方面是我媽在家養豬,養肥了就拿到鎮上去賣。

事實上,村子裏大部分人家的情況都和我們類似。比如好幾個鄰居,主要靠種菜拿到鎮上賣賺錢,也有人家賣自己挖來的一些中藥材啥的。

直到我上高中,這種小本經營的模式都未改變。雖然有些人地多,賺的多一些,有些人地少,賺的少一些。但只要你有出產,總可以賣掉,從來沒人會覺得哪一天會有什麼變化。

但到我讀大學的時候,突然有一天,發現村裏的人都不種菜了,也基本沒人養豬賣了。原因非常簡單,因爲小鎮到縣城原來坑坑窪窪的小路被徹底修正好,成爲暢通無阻的水泥路了。外省大棚種植的蔬菜和規模化飼養生產的蔬菜以極低的價格進入到鎮裏,一下子佔領了大部分市場。

自家種的蔬菜和養的豬,吃起來口感遠勝工業化生產品,但價格最少貴50%甚至更多。喜歡吃這些“土作物”的人還是不少,但市場小的已經讓大家只靠養豬、買菜已經不夠養活自己了,只能放棄。

最後,整個鎮子只有少數負責販賣外地蔬菜和豬肉的商戶大賺特賺,而數量更多的農戶被迫轉行,或者只能賦閒在家打麻將了。

而這只是這幾年小鎮變化的一個縮影而已。

02

吳軍在他的新書《智能時代》中,提到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大致意思如下:

我們現在提到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生產方式大變革,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都會用各種激動人心的字眼來描繪它們,並且認爲這樣的變革對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意味着天大的機遇。但是一個很殘酷的現實是,其實每一次變革的最初,除了極少數的精英羣體從中得利外,往往意味着大規模的淘汰。至於變革惠及普羅大衆,那已經是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變革,意味着先進的生產方式取代落後的生產方式,意味着我們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生產更多商品,然而也意味着下面幾個事實:

1、舊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組織被迅速摧毀

歐洲發明蒸汽機後,一方面是機械工業化快速發展,層出不窮的新機器發明,人類第一次可以大規模生產商品了,也能做到很多以前根本做不到、想不到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千百年來發展的諸多小作坊,在很短時間內消失了。

中國曾經經歷過下崗潮,可其實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歐洲,那下崗潮才叫酸爽。無數手工業者的工作,紛紛被機械奪走,根本看不到出路。很多行業,乾脆就徹底消失了。

很少人會想:那這些人怎麼辦呢?能怎麼辦?涼拌唄。能轉行的就轉行混飯吃,不能轉行的,就只能混日子了,生活質量肯定大不如以前啊!

但像蒸汽機的發明人瓦特,以及其他自動化機械的發明者,還有那些建立機械生產工廠的資本家們,還有最早進入新興產業的先知先覺者,那日子過得不知道多麼滋潤呢!

於是,財富就在變革中迅速再分配了。一些原來的富人迅速變成窮人,只有極少數變革的受益者在初期享受到變革帶來的受益,成爲新富階層。

所以,每次變革都意味着動盪和衝擊。往往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變革才能從“少數人得意”變成惠及普羅大衆。

2、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組織緩慢建立

有人可能會問,像蒸汽機這樣的神器發明後,爲啥作坊生產者不也迅速買來進入新行業呢?

事實上這是非常困難的!一是知識結構、操作水平跟不上;另二是大部分人根本不認爲自己會被淘汰;三是新行業可能根本消化不了那麼多人,而附屬的周邊產業的興起,是需要漫長時間的。

比如一座蒸汽機驅動的陶瓷廠,產量可能就相當於過去一百間甚至一千間陶瓷工坊,可是可能只需要原來千分之一的人員操作就可以了。即便工坊的所有人都爭着去進陶瓷廠,也容納不了那麼多人啊。

除非,大家都去開陶瓷廠!可是市場又不需要那麼多陶瓷製品,怎麼辦呢?擴張!打向外部市場。如果沒有外部市場怎麼辦?失業唄!

只有等到新興生產方式帶動的整個新興行業都慢慢發展起來,才能把“多出來”的勞動力全部消化。

所以,當年的英國把商品賣到了全球各地,還到處殖民侵略。這在一定程度,解決了國內“生產力過剩”的問題,不至於讓大家都失業。可是現在,整個世界都沒啥市場的空白地了,這條路也越來越不好走了。

這意味着,如果再來一次類似工業革命的大變革,全世界都會有無數人失業,甚至根本沒辦法解決!

03

那麼,我們正在經歷這樣的變革嗎?很可能是的。

這一次的變革,很可能是以大數據爲驅動力的人工智能變革,而且變革帶來的衝擊,可能比前兩次工業革命都大。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新聞:Google的阿爾法狗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很多跨國巨頭都在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富士康之類的巨型工廠很多作業都交給機器人了,特斯拉整輛汽車的生產都實現了“無人化”……

如果說過去的革命只是讓機器幹得比人更快,但還是解決不了很多隻有人才能幹的事情的話,現在的機器,正在多個領域,把那些我們通常認爲“只有人類才擅長”的事情給搞定了,而且要厲害的多。

比如下棋、寫作、開車、翻譯,甚至是藝術、看病,越來越多領域被攻陷,只不過,還有很多人沒有察覺這個過程而已!

在過去,機器再牛逼至少也還需要人類來操作,而在今天,似乎連人類都不需要了。一旦我們所在的行業被機器取代,還能去幹啥呢?

可以預見的是,我們這一代人,都有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的景象。而因此帶來的,就是無數的人會失業。而且,沒有新興的市場給我們去擴張了,也沒有關聯行業讓我們去幹點別的了,就是徹底的失業。

自動駕駛一旦普及,整個人類社會可能都不需要司機了。而且因爲其成本如此低廉、傳播如此容易,可能是全世界範圍都不需要司機了。機器翻譯已經在全方位侵蝕人工翻譯市場,準確度再提高几個百分點,可能很多翻譯就會失業。

到更後面,律師、醫生、新聞寫作者、流水線工人、金融從業者,不管你所在的行業是多麼的Low還是如何高大上,似乎都逃不開人工智能的競爭。

吳軍在書中設想了一個場景,2%的人便可以管理整個世界,剩下的98%的人都是失業者。

而我們,很可能是經歷這次變革的第一批人!對此,我既恐懼,又興奮。

這次的變革,不可能只是財富的再分配那麼簡單了。是整個地球社會關係的一次徹底變化,具體怎樣,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

那麼,你是想成爲那2%,還是那98%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