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生格言 > 人生格言 >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忍辱可以保住自己的“青山”

西方中世紀的神權高於王權,最高權威是教皇,他凌駕於各國國王之上,具有無上的權力。在一系列的權力衝突中,教皇差不多總是當然的勝利者。

1076年,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與教皇格里高利爭權奪利,發展到了勢不兩立的地步:亨利早想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獲得更多的獨立性;教皇則想加強控制,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權都剝奪殆盡。

亨利首先發難,召集德國境內各教區的主教們開了一個宗教會議,宣佈廢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職位;而格里高利則針鋒相對,在羅馬的拉特蘭諾宮召開了一個全基督教會的會議,宣佈驅逐亨利出教。“開除出教”是最令人害怕的一種懲罰,它等於宣佈剝奪了一個人的一切社會地位和社會關係,甚至生命。當時亨利四世在國內的基礎並不穩固,教皇的號召力非常之大,一時間德國內外反亨利的力量聲勢震天。特別是德國境內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興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發起了挑戰。

亨利面對危局,被迫妥協。1077年1月,亨利身穿破衣,只帶着兩個隨從,騎着毛驢,冒着嚴寒,翻山越嶺,千里迢迢前往羅馬,向教皇請罪懺悔。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達之前躲到了遠離羅馬的卡諾莎行宮。亨利沒有辦法,只好又前往卡諾莎去拜見教皇。到了卡諾莎後,教皇緊閉城堡大門,不讓亨利進入。爲了保住皇帝寶座,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門前求饒。當時大雪紛紛,天寒地凍,身爲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脫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纔開門相迎,饒恕了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卡諾莎之行”。

表面上看,是教皇格里高利贏得了勝利,但實際上,恰恰是他救了搖搖欲墜的亨利四世。他使得衆多追隨者大爲失望,而亨利恢復教籍,保住帝位返回德國後,集中精力整治內部,然後派兵把封建主各個擊破。並剝奪了他們的爵位和封邑,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內部反抗勢力遂逐一告滅。

在陣腳穩固之後,亨利立即發兵進攻羅馬,以報跪求之辱。格里高利再施“殺手鐗”——開除教籍,但這回卻完全失策了。原來的支持者已被滅除,中間派在“卡諾莎之行”後已不敢信任教皇,紛紛投靠亨利四世。亨利四世強兵壓迫,所向披靡,格里高利棄城而逃,最後客死他鄉。

人們一般認爲“留得青山在”、“臥薪嚐膽”這一類的計策做起來很容易,只要決心一下,把自己“豁”出來就是了!實際上問題遠非這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