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楊熹文:親愛的,別讓生活太冷清

楊熹文:親愛的,別讓生活太冷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楊熹文:親愛的,別讓生活太冷清


親愛的,別讓生活太冷清

作者:楊熹文(人稱“老楊”,常住新西蘭,熱愛生活與寫作)

摘自楊熹文的新書《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

週六早晨從健身房回家,把被汗浸透的T恤扔進洗衣機,衝兩分鐘涼水澡,跳出來坐在電腦前,邊喝咖啡邊打字,桌面上的檯鐘,此時指向七點半。

能夠從休息日的被窩裏早早鑽出來,去健身房進行一次流汗的儀式,再回到倉庫改造的工作室裏讀書寫字,這幾乎成爲我最好的思考方式。

半個城市還在昏睡的清晨裏,六點鐘開始的一天,我竊喜比別人多賺若干時辰,可以把更多內容填進生活裏,讓日子熱鬧擁擠一點。

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理解,所以約人的時候過程異常艱辛,經常遭到拒絕。

A說:“拜託讓我再睡幾個鐘頭,這是休息日耶!”

B說:“我纔不要去打羽毛球,週一還上班哩。”

C乾脆給我發來一張圖片,被窩裏披頭散髮的她,牀頭堆滿零食,剪刀手比劃在眼前,條條是道地和我講:“我就是喜歡吃着東西,躺在牀上,哪兒也不去,這樣才覺得一天沒有白休息。”

所幸我還有另一羣好動的朋友,無論是精神上執行着巨大閱讀計劃的人,還是體能上打五個小時羽毛球也不嫌累的傢伙,都讓我感覺到,生活就算用去浪費,也要浪費在一些有意義的事情上。

我的朋友史蒂夫,剛剛從海上結束十六個月的工作。他負責駕駛直升機,在大海上撒網收網。他就職的是一個韓國捕魚公司,僱員全部由亞裔組成,無論是來自菲律賓黝黑瘦小的小夥子,還是友善禮貌的印尼人,都讓白皮膚的史蒂夫成爲文化交錯裏的聾啞人。

他沒法聽懂他們熱情洋溢的語言,對方也無法理解複雜的英文,只能依靠工作上簡單的單詞進行短暫的交流。二十幾歲的史蒂夫,是別人眼中缺乏生命的白色雕像,甚至都不存在於海上捕風捉影的流言裏。

他每天只需工作兩三個小時,剩下的時間,就住在船上的小屋裏,躺在牀上一雙眼直直地望向天花板,扳着手指想:“現在做點什麼呢?”

性格開朗的史蒂夫,在一個完全封閉的環境裏,甚至感覺到精神崩潰的跡象。最可怕的時候,他六十九天沒有上岸,好多次駕駛着直升機看到陸地,因爲執行任務又要馬上返回。

就像一輩子住在海上彈着鋼琴的1900,史蒂夫是飛在天上無法着陸的一隻鳥,一雙翅膀呼扇地迎着風翱翔,攏向自己的都是孤獨。那時他完全可以選擇辭職,就和之前接受這份工作的三個飛行員那樣。可是史蒂夫決定從牀上爬起來,不再緊盯頭頂上的天花板,這或許是一次學會與自己獨處的機會,他不想把日子過得冷冷清清。

第一次着陸後,史蒂夫迫不及待地買來一箱子書。大咧咧的男孩子,開始把最寂寞的時光,獻給青少年時期來不及閱讀的世界名著。

從伏爾泰讀到海明威,再從雨果讀到莫泊桑,靜下心來體味藝術裏小人物的掙扎與落寞。後來着陸時,他又抱回若干經典電影,從裏面捕捉靈魂流露感情的瞬間,花幾個小時把一張臉龐臨摹在白紙上,甚至模仿泰坦尼克號裏的傑克重新爲蘿絲畫了一張裸體畫。

他拿給我看的時候笑着說:“那時候沒有女朋友,所以胸比電影裏畫得大了點。”

史蒂夫在海上的孤獨世界裏,爲自己構築了一個天馬行空的領地,他撿起多年不碰的吉他,戴着耳機每天花數小時自學法語和日文,爲自己製作飛行的小短片,配上驚悚刺激的音樂,片尾寫着史蒂夫,後面又俏皮地加上斯皮爾伯格,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十六個月來的工作總結,把飛行的經驗和心得完完整整地寫下來,鄭重交給接手這份工作同樣白皮膚的飛行員。

十六個月與社會絕緣的時光,史蒂夫是最有理由把日子過得冷清的人,卻活得比我們這些貌似匆忙的人充實得多。

我佩服他的態度,沒有讓生活變成一潭死水,可也深知並非所有人都像他一樣,可以做一個非凡的飛行員,繁忙時在天空做勇猛的雄鷹,閒暇時窩在小屋裏做孤獨的戰士。

我們中的大多數,做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匆匆趕路的普通人,不必面對一個人的孤獨,卻要惦記交付月底的厚厚賬單,爲生活做出一番掙扎,所以很多人需要縱容自己小小的懶惰,在可以享受自由的休息日裏,攢夠再次面對煩瑣工作的力氣。可是,普通人和普通人的日子裏,也有大相徑庭的內容。

我大學時的英文老師,是一名離異的婦女。獨自撫養4歲的兒子,那時的她36歲,相貌平凡,聽說常年出差的老公出了軌,於是在半年內變成了她的前夫。我們這些八卦的女同學,以爲這樣的人生對於一個即將凋謝的女人,一定是不幸的,從熱鬧的講臺回到清冷的家,她會摘去強顏歡笑的面具,做回幽怨的棄婦吧。

可是時間久了才知道,這個女老師雖然眼角已經冒出滄桑,可是她的生活裏傳來的熱鬧,不只是屬於廚房裏油瓶碰撞鹽罐的聲響,還有每天晚上六點半的瑜伽課,深夜裏練習的口譯材料,檯燈下爲雜誌社寫的遊記,日記本里計劃好的下半年歐洲自由行。

畢業後,我已經記不得修過她的哪門課,但還很清楚地記得有關她的一些片段,她開一輛扎眼的小紅車,總是花很多心思在衣着搭配上,一張臉雖然有漸老的痕跡,身材卻是那個年齡少見的窈窕。

我們都窩在家裏的寒暑假,她就拿着平日裏做同聲傳譯的外快,帶着年幼的兒子去世界各地開眼界。回來時拿海量的照片,還有刊登在雜誌上的遊記,做成PPT放給我們看。

她說:“我的人生並不歡快,但我爲自己創造的快樂指數還是蠻高的。人這一輩子,應該多做一些事,多看一些風景,不能只認得坐在樹下乘涼的街坊四鄰,也不能到老了還走着家門口的兩條街。”那種忙碌充實的狀態,就變成這些年來,儲存在我心裏的生活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