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精華】勤奮作文4篇

【精華】勤奮作文4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勤奮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勤奮作文4篇

勤奮作文 篇1

平時,我就很喜歡繪畫,而今天我又看到了繪畫大師齊白石的一幅作品------蝦。以前我也畫過蝦,但是跟齊白石爺爺的蝦一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齊白石爺爺畫的蝦,活靈活現,晶瑩剔透。彷彿你一撥動池裏的水,蝦就會因受驚而逃跑似的。我聽媽媽說齊白石爺爺爲了畫好這幅“蝦”是經過觀察很長時間的蝦才畫出來的。他的勤奮讓他的畫越畫越好!他畫別的畫也是這樣,就比如他畫的蚱蜢吧,齊白石爺爺爲了使畫出來的效果好,比較生動在烈日似火烤的日子追着蚱蜢跑,別人讓他把蚱蜢栓起來在畫, 而 卻說栓住的蚱蜢動作不自然。這是一位多麼可敬的老人啊!

我長大了也要向齊白石爺爺學習,學習他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勤奮作文 篇2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嘆息自己天生笨拙。其實,這種嘆息是沒有必要的。常言道,勤能補拙,就是說,天資差,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學習來彌補的。

事實不正是如此嗎?

梅蘭芳年青的時候去拜師學藝,師傅說他生着一雙死魚眼睛:呆滯,灰暗,根本不是學戲的材料,拒不收留。天資的欠缺並沒有使梅蘭芳灰心,反而使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飛翔的鴿子,窮追不捨;他養金魚,每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着遨遊的雙魚,尋蹤覓影。後來,梅蘭芳那雙眼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閃閃生輝,終於成了著名的京劇大師。

聞名世界的大發明家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被老師稱爲“智能低下的人”,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就被迫離開了學校,但他並不因此而喪失信心,而是以頑強的意志勤奮學習,最後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由此可見,一個天資笨拙的人,只要勤勤懇懇,做“人一能之,幾百之;人十能之,幾千之”,就能變得聰明起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反過來說,一個人即使天資再好,若不勤奮求學,也是不能成才的。宋代有個叫“方仲永”的神童,五歲便會作詩,被鄉里稱爲奇才,可謂聰明過人。但他出名後,不再勤奮上進,而是整天由他父親帶着到處吃喝受禮,結果詩才枯竭,終於“泯然衆人矣”。類似的例子,在生活中也是屢見不鮮的。

華羅庚教授有句名言“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希望那些自以爲沒有天賦的人不要悲憤,要相信天才在於勤奮,只要自己肯在“勤”字上下功夫,朝着美好的目標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相信美好的生活就在那邊等着你。

記住,生活需要勤奮!

勤奮作文 篇3

天才屬於勤奮。

天才,一些具有偉大成就和科學貢獻的人的帶名詞。勤奮,勤勤懇懇,努力奮鬥,力爭達到目的的人的美譽。天才和勤奮,看似毫無關係的兩個詞語,它們之間卻有着十分微妙的聯繫。勤奮是成爲天才的唯一路徑,沒有勤奮基礎的人稱不上是天才。

天才爲什麼屬於勤奮呢?天才,天才,天生的人才,是與生具來的才能,幹嗎要勤奮呢?是的,天才是有才能的,可如果天才一直有一種自己是天才的自豪感而不再勤奮努力的話,他終必變成蠢材。方仲永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方仲永小的時候非常聰明,很小的時候就會寫詩和對對字了,而且文筆工整,才華橫溢。同村的人都把他當作"神童",請他寫詩。他的父親就十分喜歡帶他去炫耀,以至他最後一事無成,長大了還沒有小時候有才了。方仲永爲什麼會從"天才"變成了"庸才"呢?原因十分簡單。他雖有了文學方面的才智,可他不用功,不學無術,到他山窮水盡的時候自然會被社會所淘汰。再天才也是需要勤奮的。

馬其頓曾經說過:"具有偉大的夢想,出以堅決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奮鬥,纔有驚人的成就。"要想有驚人的成就就必須施以努力的'奮鬥。世界上有許多科學家就是以努力的奮鬥而得以成功的。奠定電磁學基礎的法拉第,正是經歷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仍然堅持着科學實驗,經過了10年的艱辛,才研究出"電流的磁效應",開拓了電磁學的新領域。歐立希也以驚人的毅力經過數百次的實驗,研究和勤奮的探索,觀察發現了藥品"坤凡納明"。這些科學家正是經過了勤奮和努力才最終獲得成功的。

"汲取了所有的愚鈍,終必成爲睿智之人。"是的,正如貝奈爾所說,施以最多的勤奮,就必成就天才。不能毫不動彈,勤奮是成才的關鍵所在。

天才屬於勤奮,勤奮造就天才,不斷挑戰,越過重重困難,經歷了勤奮就會見到光明。勤奮的人還等什麼呢?你就是天才!

勤奮作文 篇4

諾貝爾到了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只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讚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爲了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裏,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爲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着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 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就這樣,在歷經了坎坷磨難之後,沒有正式學歷的諾貝爾,終於靠刻苦、持久的自學,逐步成長爲一個科學家和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