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勤奮的作文合集6篇

勤奮的作文合集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勤奮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勤奮的作文合集6篇

勤奮的作文 篇1

齊白石是我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最善長畫小蝦小蟲等小動物,另外,在篆刻方面他也頗有建樹。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他就很喜歡篆刻。有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篆刻家,老篆刻家說:“你去挑一擔礎石回家,等這一擔石頭都變成了泥漿,你的印就刻好了。”別的人都以爲老篆刻家戲弄齊白石,勸他不要理那老傢伙,齊白右卻真的挑了一擔礎石來,夜以繼日地刻着,一邊刻,一邊拿古代篆刻藝術品來對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麼專心致志地刻呀刻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礎石越來越少,而地上的淤泥卻越來越厚。最後,一擔礎石統統都化爲泥了,齊白石也練得了一手好篆刻藝術,他刻的印雄健、洗煉,獨樹一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

有一次,他過生日。由於齊老是一代宗師,學生朋友來了很多。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老人笑吟吟地迎來送往,等到夜晚送去最後一批客人,老人再也支持不住了,他躺下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齊白石老人一早就起牀了,他顧不上吃飯,先到畫室去做畫,家裏人都勸他吃飯,他卻不肯歇一歇。總算五張畫畫完了,家人都長長的鬆了一口氣,等着他吃飯。誰知他攤紙揮毫又繼續作起畫來。家裏人怕他累壞了,都說:“您不是已畫夠五張了嗎?怎麼還畫呀?”

老人輕輕擡起頭說道:“昨天生日,客人多,沒作畫,今天追畫幾張,以補昨天的‘閒過’”。說完,他低下頭繼續作起畫來。

正是憑着這種勤奮精神,齊白石老人的畫越作越精,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愛。 

勤奮的作文 篇2

我身邊的人很多。有勤奮好學的、助人爲樂的、誠實的、風趣的……今天,我要寫的是一個勤奮好學的人。

我的朋友小紅,長着一頭烏黑的頭髮扎着馬尾辮,高高的鼻樑上有一個亮亮的大眼睛,櫻桃小嘴紅豔豔的特別好看。她身高大約一米五,長的嬌小可愛的,我們都很喜歡她。

小紅是一位勤奮好學的人。每天早上,她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拿起書坐在自己的位上,認真地讀起來,任誰玩耍喊叫她都不擡頭看一眼。她不僅上課認真聽講,下課除了上廁所,就在位上看書。人送外號"小書蟲"。

記得那次快要期末考試了,小紅突然生病,整整在家呆了一個星期。

當小紅回校的時候,已經離期末考試還剩八天了。上課時,我無意間發現小紅在發呆。下課後,她來到我的座位前。問道:“許子軒你能不能幫我複習一下?”小紅又說:“我一個星期沒來學校上課。功課落下了那麼多。再過幾天就期末考試了,你可一定幫幫我!”我說:“好,一定幫你。"

在剩下的幾天裏,我和小紅晚上留在教室裏,我像老師那樣繪聲繪色的講起來,模仿的有模有樣。就在考試的前一天晚上,我們把落下的功課全部補上去了。考試那天,我們帶着希望奔赴考場。過了幾天,成績出來了,小紅考的非常好。她就是這樣一位愛學習的好同學。

勤奮學習你就一定會收穫好成績,不怕吃苦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勤奮的作文 篇3

我很愛看書,書是我的朋友,是知識的海洋,是智慧的殿堂,我的生活離不開書.書能帶給我快樂,但是在某些時候,書也能帶給我懼怕.逆行知道爲什麼嗎?跟我一起來吧!這個暑假,我的眼睛進行了散瞳,不能出門也不能看書.這下我可倒黴了,見書就想看,姥姥又不讓,心裏直癢癢.無奈之下,自號偷着看.

那天中午,姥姥回自己屋睡覺去了.我來到書房,輕輕地拿了本書,然後躡手躡腳地走回臥室看.我已拿到書便進入了“真空狀態”,專心致志地看書了.在不知不覺中,時間慢慢過去,我看完了一個故事,感覺口有些渴,便去打了杯水.不只是我吵醒了姥姥,還是她壓根沒睡,就在我正要回屋的時候,她突然問道:“在屋裏幹什麼呢?爲什麼怎麼久纔出屋?”我揹着突如其來地訊問嚇倒了,心裏亂慌慌的,哆哆嗦嗦地回答道:“沒,沒幹什麼.”說完便溜回屋,繼續趴在牀上看了.看邊祈禱:可不要被發現呀!

不知不覺中,我又融到書中去了.我像做夢一樣,感到我成了書中的美麗少女.我和故事中的人來到了奇妙的海底世界,我們看到了好梭魚,又美麗的熱帶魚,兇猛的大白鯊,八隻爪子的章魚.突然,一隻大手猛拍了一下我的肩頭,並聽到一聲大叫:“幹什麼呢?”我忙把書藏到背後,明回答道:“沒幹什麼.”“沒幹什麼?你浩大的膽子.”姥姥話鋒一轉,“反正你也不管你的眼睛了,我也就不管了.”說完便轉身走回屋了.我見她回屋了,便若無其事地拿起書,繼續看,直到把書看完.

我將書放下,像是品味美味一樣地舔了舔嘴,將書合上了.雖然眼睛很疼,但我很開心.此時我感受到了林海音竊讀的滋味——我是快樂的,也是懼怕的!

擴展閱讀:勤奮讀書的名言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爲先,立學以讀書爲本——歐陽修

勤奮的作文 篇4

無論在事業上、生活上每個人都想獲得成功,但往往不能如願以償究其原因大多是由於沒有勤奮地工作、勞動造成的。

事業的成功來自勤奮。高爾基曾說過“天才出於勤奮。”此話當真不假,馬克思的《資本論》、司馬遷的《史記》、歌德的《浮士德》等傳世佳作,都是作者勤奮一「作的體現。馬克思辛勤40年,踏凹圖書館的地板;司馬遷20出頭便開始周遊四方,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歌德竟苦心蒐集了58年的材料。這些作家及他們的作品都已家喻戶曉——這就是上帝對他們的辛勤工作的最好的回報勤奮,就能獲得工作的成功,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生活的碩果來自勤奮。殘疾人的生活是艱苦的但他們勤奮鍛鍊,沒有手的就試着用腳用嘴寫字幹活,彌補了生理上的缺陷,和平常人過着同樣幸福的生活。他們過得很充實很有意義,不是靠自己的勤奮創造的嗎?

“用着的鑰匙永遠光亮。”這是富蘭克林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要人們永不停息地工作;反之,就正如克雷洛夫說的'那樣:“有了天才不用,天才一定會衰退的而且會在慢性的腐朽中歸於消滅。”宋朝有個神童方仲永,他5歲便能寫一手好詩,由於名氣漸大請他作詩的人也就越多,其父見有利可圖,於是每天帶着他四處作詩收錢,不讓他繼續勤奮學習以致後來方仲永才學枯竭,漸漸沉沒於衆人之電一個文學的新星,就由於不勤奮而夭折又由此看來,無論怎樣的天才,只要不勤奮學習,勢必會變成無知的人。這同無論多先進的機器,只要不用就會生鏽變朽,是一樣的道理。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結論:無論什麼事情都離不開勤奮,只有勤奮才能獲得成功。

勤奮的作文 篇5

我們都羨慕偉人們奇異的發明,文學家出類拔萃的文筆,可是仔細想想,他們中哪個不是勤奮好學的典範?俗話說,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因此,一切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奮者,勤奮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漢代孫敬讀書非常勤奮,爲了防止自己睡着,他拿一根繩子系在頭頂,另一端掛在屋樑上,令自己始終清醒,終於成爲當世大學者。蘇秦讀書時也爲了不犯困,用錐子刺擊大腿,最終學成滿腹經綸,掛大相國印,主持合縱抗秦大計。

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小時學彈鋼琴的時候,專注得令人吃驚,手指在鍵盤上磨得滾燙滾燙。爲了能長時間彈下去,他在琴旁放了一盆涼水,把手指浸在水中泡涼以後又接着彈。水撩到地板上積少成多,最後都從木板縫隙間漏到樓下房東的屋子裏去了,他也毫無知覺,女房東經常爲此大喊大叫。

勤奮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如果因爲害怕艱苦而去另覓佳徑,結果只能是既費時又沒有成功,再聰明的人也無法成學。

南北朝時期的江淹,少時篤志好學,其詩幽麗精工,所作的《漢賦》、《別賦》膾炙人口。晚年過着滿足安逸的生活,不再勤奮刻苦,再也寫不出好的文章來,人們稱之爲江郎才盡。沒有勤奮好學,又缺生活資料,怎麼會寫出好文章來呢?

由此可見,勤奮是我們人生中最不能放棄的東西,它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金鑰匙。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刻苦勤學,爲自己的成功打好基礎呢?

勤奮的作文 篇6

愛迪生是一位偉大的電學家、發明家。他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邁蘭,自幼就在父親的木工廠工,由於家庭貧困,一生只在學校讀過三個月書。但他從小熱愛科學,自己刻苦鑽研,醉心於發明,正式登記的發明達1328種,被稱爲世界發明大王。同學們,你們知道愛迪生爲什麼能發明那麼多東西,祕訣就在於你不僅有聰明的頭腦,更會努力去,所以有那麼大的成就。讀了下面這個關於愛迪生的故事,你就會明白勤奮是多麼重要了。

愛迪生長大後,發明了許多發明。愛迪生20歲出頭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餘年,他先後選用了竹棉、石墨、鉭……等等上千種不同物質作燈絲材料進行試驗,時常通霄達旦,有一次他和助手們竟連續工作5晝夜。在愛迪生髮明燈泡的時候他失敗了很多次,當他用到一千多種材料燈絲的時候,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一千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但愛迪生卻說:“到現在我的收穫還不錯,起碼我發現有一千多種材料不能燈絲。”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1879年愛迪生用碳絲作爲白熾燈絲,並點燃40小時。由於碳絲表面多孔,性脆,強度很低。不久被鎢絲代替。

其實愛迪生能發明出那麼多種發明,靠的不止是聰明的頭腦,還有他堅持不懈的試驗和永不放棄的精神。他曾經說過一句話:“發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對呀,即使你有聰明的頭腦,即使你有再大的本事,不經過努力是不會成功的。同學們,聽了愛迪生的故事,是不是給了你一些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