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

導語:該劇一開篇即讓人看到了“反腐”的威力,第一個大案就是某部委某處長貪污幾個億,副市長潛逃國外。令人驚歎的大膽設定和表現力度,以及氣氛緊張、節奏緊湊的戲劇味,令不少年輕觀衆大呼過癮。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人民的名義》觀後感1500字

觀後感一:

每一位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義》都會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談談我的深刻體會: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因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貪污腐敗案件,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爲主線,以錯綜複雜的官場關係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爲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透過一件件、一樁樁觸目驚心、震撼人心、發人深醒的典型腐敗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黨以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要性。透過觀看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黨員幹部及職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禮,深刻領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僅靠黨紀國法的約束是不夠的,務必靠自覺、靠嚴格自律,持續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要“慎微”,要“慎獨”。同時,讓人們從靈魂上受到震撼,從心靈深處得到淨化,牢築道德、紀律和法律防線,正確對待權力,正確把握人生。

權力是一柄雙刃劍,自己手中的權力既可成爲爲人民服務、爲企業服務的工具,也可成爲毀傷自己的利刃。對於無權無勢的人,在各種非分的誘惑面前即使有那個心,也往往沒有那個膽;即使有那個膽,也往往缺少付諸行動的條件。而對黨員領導幹部來說,由於權力在握,在一般人眼裏困難重重的事情卻可能易如反掌。這樣,當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爲個人或小集團撈取好處的時候,權力對他們的腐蝕也就開始了。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歷史上和現實中,多少人自以爲手段高明,自以爲手中的權力和強大的後臺能夠充當“保護神”,最終卻都難逃被押上審判臺的下場,被永久地釘在恥辱柱上。

在社會道德目標不斷髮生變化的這天,在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斷地步那些翻身落馬者的後塵,重蹈覆轍,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後,我再次深深認識到時刻自警,增強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時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權利與誘惑面前,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爲公、執政爲民,自覺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們忙於事務,不注意學習,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務主義中去。不注意學習,忙於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前人教誨語重心長,實實在在地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兢兢業業,如霆如雷。”這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句子。“兢兢”,是謹慎留意的樣貌;“業業”,是誠惶誠恐的樣貌。兢兢業業,就是一種極端負責、生怕有什麼閃失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高度自覺的“自警”精神,是全黨同志和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的修養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質,“自警”精神是抵禦誘惑的武器,“自警”精神是持續廉潔清正的最後屏障,“自警”精神是平衡權利與職責的天秤。天下事無不成於節儉而敗於奢糜。我們要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時刻自警,增強自律,進一步開展好工作。

觀看了“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後,作爲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深受教育,也有幾多感慨。是阿,黨員幹部也是人,是人也就會有私慾,那麼在私慾面前,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要要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時刻認識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善始善終完成黨交給的使命。

這部劇給我們每一個黨員敲響了警鐘,黨員、官職不是護身符,手中的權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處在黨員幹部職位上,那就意味着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爲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盼,國家的期望。

作爲一名黨員領導幹部,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就應懷着敬畏和感恩心理,圍繞“權、利、廉、責、德”五個方面,時刻自我警醒,時刻自我約束,始終堅持“清清白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做一個領導幹部。

作爲國家幹部,如果不潔身自律的話,那麼最終會得一應有原下場。曾多次將國家和人民的財產裝進自己的口袋的袁學林所說“後悔了,我的心在流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時此刻,毀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們的黨和人民,我們每一個黨員幹部千萬不要讓利慾薰昏了頭腦。

觀後感二:

一名官員被人舉報受賄千萬元,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着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裏吃炸醬麪。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車禍,爲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組織創作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開播。時隔多年,反腐劇再次迴歸熒屏,而且“尺度”頗大――劇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官員“官至副國級”,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陷入貪腐。

本劇導演、製片人李路說:“本劇的力度、佈局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電視劇能拍到這個尺度,是國家反腐力度使然。” 原著小說作者、編劇周梅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作爲一個作家,如果你不敢寫,或者寫得不痛不癢,你的作品就失去了讀者和觀衆的信任。老百姓是真的關心反腐,對腐敗的切齒痛恨不容置疑。”

沒有人臉上寫着“貪官”二字。

江蘇省作協副主席周梅森出生於1956年,代表作有《人間正道》《絕對權力》《國家公訴》《至高利益》等。他只在徐州市政府掛職過一年副祕書長,並沒有從政經歷,如何寫好官場,“只能說我十分關注這個時代,關注這個時代的政治生態,看透了權力背後的面孔”。

李路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沒有人天生是貪官,沒有人臉上寫着‘貪官’二字。從導演的角度,我更看重的是描繪官員內心世界和人格的演變過程。對人性的挖掘,是反腐劇需要思考的。”

小說中,某官員家屬受賄150萬元,破案過程就來源於南京市浦口區反腐部門的一個真實案件。“我以前下到反腐第一線,和辦案的同志們聊[]。我們以前覺得,反腐就是把犯罪嫌疑人抓過來,軟硬兼施,其實不是,是鬥智鬥勇。像這個案件,完全是零口供辦案”。

當時,受賄的方式是卡,能夠用來消費和提現,但寫的不是受賄人的名字,而銀行取款機的監控錄像也因時間久遠已經銷燬,案子一度陷入僵局。但反腐部門的同志注意到,卡里還剩幾千元“零頭”,“就看受賄者舍不捨得這幾千塊錢,如果他拿着這張卡再去取錢或者消費,證據就拿到了。最終,受賄者還是捨不得,拿着卡去買了貴重物品,還和自己的卡合併使用”。證據到手,犯罪嫌疑人立刻被捕。周梅森把這個案子寫進了小說,也成爲電視劇中的一個重要案件。

從年輕時候起,巴爾扎克就是周梅森的偶像――巴爾扎克所處的是一個新舊交替、金錢至上的時代,和此刻有很多相似之處。“巴爾扎克有一個觀點講得十分好,小說家務必應對現實生活,使自己成爲當代社會的風俗史家;小說家的任務不僅僅在於描摹社會現象,還要解釋這些現象的原因;小說家又務必同時是道德家和政治家。”周梅森說,“巴爾扎克的作品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社會思考的追求,這也是我這部小說所追求的東西。”

弱勢羣體對貪腐有切齒痛恨

在《人民的名義》中,除了描述官場,周梅森還花了近一半篇幅寫下崗工人等弱勢羣體。“我的幾乎每一部小說都會有必須篇幅觸及弱勢羣體,這個羣體我十分熟悉。”周梅森自己曾是一個煤礦工人,十幾歲就在煤礦半工半讀,1979年離開煤礦後,仍有很多親戚朋友在煤礦工作。

“高樓背後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一方面,我們改革開放,物質極大豐富;另一方面,兩極分化嚴重,這是十分可怕的。”周梅森在《人民的名義》中寫到一個老工人鄭西坡,工廠破產,工人下崗,他本來是幫忙政府做說服工作的,但之後被貪腐官員欺壓,打官司又被司法腐敗壓迫,爲了保衛自己的工廠,他被逼無奈搞出一個羣體性事件。 “這正是貪腐的可怕之處,侵害了老百姓的權益,敗壞了世道人心,激起了人民的憤怒。”周梅森說,“有些無恥的腐敗官員,連老百姓的救濟款都貪,沒有底線到這種程度。底層老百姓對腐敗有切齒痛恨,我的作品就要寫出老百姓的這種痛恨。”

反腐主題的文藝作品在過去十幾年一度出現空白,反腐劇也在電視屏幕上不見,此次《人民的名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迴歸觀衆的視野。周梅森說:“文藝作品對腐敗和反腐敗問題的描述,也是一種監督。過去我們的文藝作品對這些羣體性事件都是迴避的,官僚們以爲你不寫,老百姓看不到,就能掩耳盜鈴。”

在《人民的名義》中,一個大省的“半壁江山”都淪陷了,老書記、接班者、政法委書記、公安廳廳長、法院副院長、大型國企老總、省會城市副市長……全是腐敗分子;小說中級別最高的貪腐分子更是官至“副國級”。

周梅森說:“我們寫出來,不是要讓人民絕望,而是要給人民期望,引導人民正確地看待這場反腐鬥爭。要讓人們明白,像侯亮平、沙瑞金這樣的肩負着反腐職責的同志,應對多麼大的風險,要讓老百姓相信我們。”

觀後感三:

生活,一半是回憶,一半是繼續。

紙醉金迷的生活,燈紅酒綠的沉醉,溫香軟玉的懷抱,富麗堂皇的別墅……這一切的一切,任何人都會爲之瘋狂,爲之着迷。畢竟,欲,人之所本也。然而,撕下華麗炫美的表皮,裏面究竟有沒有腐敗的氣息呢?

像趙德漢此類的官員,正是最基本的利益關係沒有弄清,在面對巨大紙幣的誘惑時,毫無“捨生而取義者也”之感,他得到了不應屬於自己的鉅額,損害了人民的錢財,當他買了別墅面對鉅額發呆時,外面又有多少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呢!孔子云: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可是作爲一名官員,但憑有一點良心,也不能這麼做啊!趙德漢這陣腐敗風氣,着實吹醒了一部分人。

這些官員,表面上風光無限,認真負責,實際道貌岸然,內心糟粕,可真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在那一張張虛僞的笑臉下,他們上下其手,串通勾結,欺騙政黨,損害人民,簡直不配爲官!爲了利益,他們不擇手段,甚至連自己的得意門生,感情深厚的學弟,都痛下殺手,他們這是怎麼了啊!當然是被金錢衝昏了頭腦。也許當初他們也有過一股子幹勁兒,也有過一腔熱枕,不過被利益與右誘惑衝的四分五散,剩餘的那些,也僅僅是對於本職工作的完成了。真是今人可恨又可氣。

孔子曰:富與義,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畢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於布衣尚如此,況於官員乎?而作爲新世紀的我們,更應該遵紀守法,愛國愛黨,把國家的事作爲己任,以己之行,成德之浩然!

生活,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高一:楊英傑

——題記

擔任處長職位的趙德漢,當反腐集團查詢時,正位於破財小房裏吃這再普通不過的炸醬麪,一臉老實樸素的模樣很難使人相信他竟然貪贓了數億贓款。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人民的兒子,可是竟然私下行賄受賄,徇私枉法。當他面對巨大金額痛哭流涕時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是這樣又有什麼用呢?該犯的罪不該犯的罪,都已然犯了,此刻的清醒又有何用?作爲祖國的官員,人民的兒子,就要實事求是爲人民服務,任何的貪念,邪欲,都不應存在。當他心裏的正義被邪念打倒時,當貪賄的快感刺激了他自己的神經時,黨與人民的利益可不會被拋之腦後,沉入深海?

而高育良,祁同仁,陳清泉,則又是另一種腐敗風氣了。他們或身職要位,爲權高位重,或德高望重,然其內的本質,也令人深惡痛絕。他們玩忽職守,徇私枉法,以自己的權力撕破了道德與正義,打開了貪污潘多拉的盒子。他們把老百姓們的信任,中央國家的良心,放在玻璃渣裏,碎成了一攤又一攤的鮮血,血淋淋的,不忍直視。也許會有人把責任歸於小高姐妹倆,但是,若一個人的意志力足夠強大,又怎會陷入艱難的環境呢?

反觀侯亮平,凜然一身正氣,豪氣直衝雲霄。爲了祖國,爲了人民,不畏險阻,勇往直前,帶着中央的尚方寶劍,以正義的使命,斬開了腐敗的荊刺,哪怕深陷漩渦,性命危在旦夕,也從未退縮放棄;陳老更是令人敬佩,爲黨與國家奮鬥了一生。他80歲高齡,仍與腐敗分子作鬥爭,那高舉火把的一夜,照亮了百姓們的內心,更照亮了我們的內心!最終,他倒下了,倒在了昏迷不醒的兒子身旁,也倒在了社會主義之下。這奮鬥的一生使我們心酸,更使我們感動;再者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工作的易學習,呂州的成就這是易學習的努力。想這樣的人,一定還有不少,正是他們用一盞盞光明之燈,爲我們指明瞭方向,走向了富強。

讓我們做一名正直愛國的人,讓浩然之氣撒遍神州大地!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