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深入瞭解北京大學新任校長林建華

深入瞭解北京大學新任校長林建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85K 次

北大換帥了,新任的校長林建華到底何許人也?本文帶你深入瞭解北京大學新任校長林建華。

深入瞭解北京大學新任校長林建華

《賽先生》2015年2月15日北京消息:北京大學今日換帥,林建華時隔4年重返北大,成爲這所著名學府117年曆史上的第27任校長。據信,在近兩年校長任期內熱情、積極、無私爲北大做貢獻的王恩哥卸任後,將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北大自2008年許智宏卸任,7年內已3次易帥。

不久前,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被調任國家環境保護部領導,繼任者迄今是謎。北大寒假的星期天突然宣佈換帥,難免引人矚目。


先來看看官網能瞭解到的林建華簡歷:

林建華,男,漢族,1955年10月生,山東高密人,197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1月參加工作,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86年12月在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12月起在北京大學任教;1988年12月至1993年6月先後在德國Stuttgart的Max-Planck固體研究所和美國Iowa州立大學化學系和Ames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研究領域爲無機固體化學和無機材料化學;1993年6月回國後在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任副教授,1995年任教授;1998年6月至2002年4月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院長,2001年4月任校長助理,2002年2月任教務長;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兼教務長;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任重慶大學校長。2013年6月任浙江大學校長。2015年2月15日任北京大學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爲固體化學,涉及新型無機固體化合物的合成、結構和性質。近年來,主要從事過渡金屬複合氧化物、新型微孔硼酸鹽、稀土-過渡金屬金屬間化合物的合成、結構、物理和化學性質方面的研究。承擔過或正在承擔着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重點項目、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規劃項目和863項目等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40餘篇。1995年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二等獎,1997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

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北大校長任期歷來很短

全國矚目的北大校長,多數卻任期很短。以往26任校長中20位任期在3年以內,王恩哥的任期差一個月滿2年,亦超過北大歷史上8位校長。只有6人超過5年任期:蔣夢麟名義上15年(其中部分時間出任教育部長),蔡元培名義上10年(其中大部分時間實際爲蔣夢麟主持北大),馬寅初名義上8年(1957年後因人口論問題被批判,停止實際工作),陸平6年,吳樹青7年,許智宏9年。北大校長任期短,可能反映這一職位雖然被關注、但容易吸引批評而導致缺乏長期規劃。人們擔心如果要繼續用年齡限制高校校長任期,使北大和中國很多高校領導和政策的延續性經常成爲問題。

此次林建華以非院士身份出任北大新一屆校長,打破了近20年的記錄。可能既說明我國高校佈局重視教育家而不惟頭銜,也說明林建華的領導能力廣受肯定。院士任校長並非北大的傳統。但自1996年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陳佳洱任校長以來,一直是院士出任校長。植物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許智宏自1998年至2008年任校長,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周其鳳自2008年至2013年任校長,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王恩哥自2013年任校長。王恩哥此前曾相繼擔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和中科院副祕書長。

2013年,林建華赴任浙江大學時有一些浙大校友反對,稱非院士不能領導浙大。當時很多北大師生爲之錯愕,認爲這是一些浙大校友和老師誤解和不識才。本科畢業於浙大的時任北大化學學院院長當即向自己的母校推崇和引介林建華。還有北大老師在浙大演講時表示:如果林建華不任浙大校長而重返北大任校長,將是浙大的遺憾,北大熱烈歡迎。不意一語中的,還不到兩年的時間,林建華真的重返北大出任校長。

新校長爲北大改革功臣

2010年3月,林建華從北大常務副校長任上被調至重慶大學任校長,2013年6月再赴浙江大學出任校長。此前林建華職業生涯的大部分時間均在北京大學度過。實際上,林建華曾多年執掌北大新時期的改革。頻繁換帥的北大此時任用林建華是最佳人選。

林建華在北大時期不僅以國家和北大爲重,而且展示了善於改革的特點。他離開北大不久,有北大老師專門求教他如何做到既推動改革,又不引起震動和大的矛盾。雖然那時因爲林建華低調而不爲外界熟知,實際上北大內部不乏非常尊重林建華能力的師生員工。

林建華爲北大作出過切實的、顯著的貢獻。他曾多年任教務長,關心和推動了北大本科教育改革。他極其重視大學培育人才的使命,不僅在主政化學學院時就推動教授進課堂,改變高校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而且在全國率先嚐試建立本科一年級學生的顧問老師制度,開啓中國大學一年級新生教育新舉措的先河。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教育部公佈全國高校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北大以16個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一或並列第一而引人注目。因爲學科建設很難立竿見影,北大取得如此佳績,其中有8年主管學科教學工作常務副校長林建華的一分汗水。

自2004年起林建華出任北大常務副校長後,6年任期內先後是許智宏、周其鳳兩任校長的得力干將。在國家加大對北大經費投入的時期,林建華操盤多項重要改革。2003年,以張維迎爲前臺的北大人事制度改革遇阻後,許智宏、周其鳳、林建華轉而以建設新機構、新體制的方法,在北大以點帶面,優化學科佈局,恢復建設工學院,促進醫學與理工結合,推動前沿交叉學科建設,設立多個新的跨學科中心、研究所、支持新的機構改革。例如,哈佛大學教授謝曉亮擔綱的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就始於林建華任職期間在當時校長領導下謀劃和建設的,現在不斷涌現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北大理工科改革無疑領先全國高校。

一位熟悉北大的海外著名科學家稱,今天北大許多優秀的機構、優秀的人才是林建華在當時校長領導下組建和引進的。他出國訪問會留心國外學者對北大相關專業的評價。他重視和引進人才,對北大貢獻很大。

林建華還熟悉北大人文社會學科,在這一相對理工科來說更爲複雜的領域,林建華也謀篇佈局,建立新體制。如,他支持了社會科學領域唯一一位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謝宇,創建北大社會調查中心,爲我國社會變化收集、歸納、分析、總結了大量可靠的數據,爲國家與社會發展轉型提供重要的參考。因爲多種原因,能夠兼善理工和人文社科的領導在北大也是鳳毛麟角,學科隔閡常造成不解甚至誤解,林建華是少數有經驗的校領導之一。

2010年,林建華離開北大赴任重慶大學校長,當時北大內部很多教職工對這一任命頗爲不解,認爲是中國晉升體系出了問題:把一個在北大很稱職的領導放到一個與北大學科組成差別很大的工科院校。

林建華爲了專心高等教育工作,在上任重慶大學後就請學院聘請青年學術帶頭人接管了自己在北大的實驗室,表達了自己奉獻更多精力給高校管理和改革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