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4W 次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寄語: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名旉,字元化,漢末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醫學家,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爲“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鍼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華佗被後人稱爲“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一、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出自《魏書·方技傳》。【譯文】人的身體應該得到運動,只是不應當疲憊罷了。

二、天地順則人氣泰,天地逆則人氣否。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人法於天地論》。【譯文】如果天地運行有條理,那麼人氣就會安定平和。如果天地逆條理而運行,那麼人氣就會不順。

三、知人者有驗於天,知天者必有驗於人。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人法於天地論》。【譯文】瞭解人可以從天象那裏得到驗證,瞭解天象可以從人那裏得到驗證。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四、天者,陽之宗;地者,陰之屬。陽者,生之本;陰者,死之基。天地之間,陰陽輔佐者,人也。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死。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陰陽大要調神論》。【譯文】天是陽氣的祖宗。地是陰氣的歸屬。陽是生長的本源。陰是死亡的根基。在天地之間,陰陽相互輔佐調和的,是人啊。人取得天地之陽氣的就生,取得天地之陰氣的就死。

五、陽候多語,陰症無聲,多語者易濟,無聲者難榮,陽病則旦靜,陰病則夜寧。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陰陽大要調神論》。【譯文】陽過盛的病症就會話多,陰過盛的病症就寡語。多語的容易救治,寡語的難復榮;陽過盛的病症就要白天安靜,陰過盛的病症就要夜晚安寧。

六、天地有陰陽五行,人有血脈五臟。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生成論》[]。【譯文】天地之間有陰陽和五行,人有血脈和五臟六腑。

七、陽厥之脈,舉按有力者生,絕者死。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陽厥論》。【譯文】陽偏盛之病的脈象,輕按和重按都有力的可以生,脈象完全沒有了的就快死了。

八、人之寒熱往來者,其病何也?此乃陰陽相勝也。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寒熱論》。【譯文】人時冷時熱,會得什麼病呢?這是陰陽互克的病症。陽不足就會先冷後熱,陰不足就會先熱後冷。

九、天地者,人之父母也;陰陽者,人之根本也。未有不從天地陰陽者也。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寒熱論》。【譯文】天地,是人的父母。陰陽,是人的根本。沒有不順從天地和陰陽的人。

十、脈者,乃氣血之先也。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弱,氣血平,則脈緩。

出自《華氏中藏經卷上·脈要論》。【譯文】脈,是氣血的開始。氣血旺盛,脈就盛。氣血衰敗,脈就弱衰;氣血熱,脈象就稠密。氣血冷,脈就慢;氣血微弱,脈就弱;氣血平和,脈就平緩。

華佗經典語錄,養生金言,健康之道! 第2張

其他養生語錄:

1.飢飽無度則傷脾,思慮過度則傷心,色慾過度則傷腎,起居過常則傷肝,喜怒悲愁過度則傷肺。《中藏經》

2.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不虛不實,以經調之,此乃良醫之大法也。

3.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4.人之寒熱往來者,其病何也?此乃陰陽相勝也。陽不足則先寒後熱,陰不足則先熱後寒。

5.知人者有驗於天,知天者必有驗於人。

6.人生氣健壯者,外色光華,內脈平調。五臟六腑之氣消耗.則脈無所依,色無所澤,如是者,百無一生。

7.凡人五臟六腑,榮衛關竅,宜平生,氣血順度,循環無終,是爲不病之本,若有缺絕,則禍必來矣。

8.早睡早起,方能養生!

9.陽候多語,陰症無聲,多語者易濟,無聲者難榮,陽病則旦靜,陰病則夜寧。

10.夫癰疽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畜毒不流則生矣,非獨因榮衛塑塞而發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