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王維的經典名篇《渭城曲》爲什麼被一些人評爲“古今第一”?

王維的經典名篇《渭城曲》爲什麼被一些人評爲“古今第一”?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王維的經典名篇《渭城曲》爲什麼被一些人評爲“古今第一”?

王維的經典名篇《渭城曲》爲什麼被一些人評爲“古今第一”?

導語: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首詩是王維的經典名作,被評價爲古今第一篇。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一些原因,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王維的經典名篇《渭城曲》爲什麼被一些人評爲“古今第一”?

一、王維的《渭城曲》,是唐詩中最經典的送別詩之一。宋代劉辰翁《王孟詩評》評此詩:更萬首絕句,亦無復近,古今第一矣。清代宋顧樂《唐人萬首絕句選評》亦評此詩:送別詩要情味俱深,意境兩盡,如此篇真絕作也。而且,王維這首詩還被譜成曲,即《陽光三疊》,成爲古人送別時的必備曲目。蘅塘退士在《唐詩三百首》中注:“此詩唐人歌,入樂府,以爲送別之曲,至陽關句反覆歌之,謂之《陽關三疊》,亦謂之《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早晨下的雨。浥(yì):潤溼。浥輕塵,雨後塵土被沾溼,不再飛揚。

客舍:驛館,旅館。柳色:柳諧音“留”,古人送別有折柳相送的習俗,在詩歌意象中,柳象徵着離別。

渭城早上的一場細雨,沾溼了離別路上的輕塵,道路變得潔淨清爽,離別客舍四周的柳樹,也被朝雨洗得乾淨清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請你再喝完這最後一杯酒,等你離開渭城,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故友陪你喝酒了!欣賞王維的這首送別詩,重在體會王維詩中獨特的情味。

寫送別的經典詩篇有很多,如“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如“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同樣一唱三嘆,感人至深,但詩味衰颯。

而王維的《渭城曲》則是不同的情味。

詩的開篇寫離別的場景,渲染離別的氣氛,但不是傷感悲涼的氣氛。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的早上下了一場雨,但卻不是“滿天風雨下西樓”那樣傷感悲涼的雨,而是一場小雨,這樣的雨不會讓道路泥濘,讓友人的前路難行,而剛好沾溼飛揚的塵土,讓好友前行的道路潔淨清爽。

小雨過後,客舍周圍的柳色也變得乾淨清新,柳樹不再是傷感淒涼的意象,而是寄寓着詩人脈脈深情與美好祝願的清新意象。

天氣好,益遠行。於是詩人王維再次提酒,勸友人再喝一杯。這臨行之際“勸君更盡一杯酒”,浸透了詩人對友人濃郁深摯的情誼。這裏面,不僅有依依惜別的情誼,還包含着詩人對友人遠行的處境、心情的深情關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在這首詩中,王維就擺脫了一般送別詩中灰色的傷感,那渭城的雨,使人的精神爲之一爽,那更盡一杯的酒,使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情意。在王維的這首《渭城曲》中,我們感受的不再是離別的傷感淒涼,而是濃濃的深情和美好的祝願,正因爲如此,所以這首詩才會被譜成《陽關三疊》,千年傳唱,成爲千古第一送別詩。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中評: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爲三疊歌之。後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二、《渭城曲》作爲古今第一送別詩,我深以爲然。

渭城,位於古都長安西北,是千古送別地。唐朝的官並不好做,每天都有大批幹部被貶,往西去的,一般都會從渭城開始踏入新的人生旅程。就像投胎一樣,到了奈何橋,得喝一碗湯;貶出長安的,到了渭城,喝一杯送別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正好,要是送你離開千里之外的這位朋友,會作上幾句詩,那就完美了。元二兄弟挺牛,送他西去的這位朋友,竟是當時詩壇最紅的偶像明星王維。

王維的詩,清新別緻,禪韻縱橫,傳唱度高得離譜。那天,跟往常一樣。渭水畔,驛館,迎來送往的客人絡繹不絕。放眼渭橋,柳絲在細雨中輕舞,到有幾分江南春雨如酒柳如煙的意境。包廂內,兩個大老爺們擼起袖子在懟酒。“維哥,說好只喝一杯的,沒想到這推杯換盞間,已喝好幾壇了,別倒了,真不能喝了。”只聽一個小鬍子壯漢邊說邊將酒杯扣在桌子上。又聽那個叫維哥的回道,“大老爺們喝幾罈子酒算什麼。來來來,喝了這杯,還有三杯[]。”小鬍子道:你知道的,我一會還得騎馬,喝多了迷糊,酒駕有風險。維哥道:好吧,安全第一。你這一路向西,出了陽關,以後連一個可以喝酒的朋友都找不到了。來,最後一杯,祝你一路順風。

以上正是詩佛王維與朋友元二的對話場景,這天,元二即將前往新疆地區的安西市去就任。酒罷,元二騎着高頭大馬,依依不捨的向西而去。沒有像往常一樣,通往長安的這條官道上,並沒有揚起滾滾紅塵,因爲匍匐在西北大地的這些紅色塵土,都被早晨的小雨淋趴了。渭水兩岸的河柳仍在輕舞,在細雨的洗滌下,顯得格外青翠。元二在馬上頻頻回頭,“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道旁的音響店裏正合時宜的傳來這聲嘶力竭的歌曲。王維敲了兩下桌子,書童會意,旋即鋪好紙筆,只見維哥用娟秀的小楷寫下一首七絕: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末了,題注《送元二使安西》。

這首詩,最早是在初中語文課本里接觸到的,標題有歧義,一直以爲是送一個姓元的二使官安心的西去咧!後來才知道,是送元二出使安西這個地方。

小雨、輕塵、驛館、翠柳、酒杯、陽關、故人……初讀淡如水,再讀香如茶,最後一回味,卻厚重如酒。這首《送元二使安西》有多厲害呢?半個多世紀後,到了中唐。白居易扎心了: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劉禹錫被貶十幾年重新回到長安,只有一個叫何戡(kān)的朋友給他接風,他哭了: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城。又過了十幾年,李商隱給一個姑娘送別,也傷感了:“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裏唱陽關”‘渭城曲’、’陽關三疊’,說的都是這首《送元二使安西》。這就是詩佛的絕技,他的詩就像一杯白開水,但你喝着喝着,就醉了。千百年來,人羣中,一直讚譽不絕。結合以上詩詞創作背景及故事,我覺得王維的這首《渭城曲》在古今送別詩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當之無愧。

三、這首詩因爲只是爲一次普通的朋友離別所作,沒有特殊的創作背景,因此特別適合在各種離別宴上擊築而歌,所以當時就有樂人爲詩譜曲,並且傳唱甚廣,成爲赫赫有名的“陽關三疊”,也有人把它叫作“渭城曲”。 有人說這首詩是七絕的“古今第一”,前人評價說:“風韻超凡,聲情刺骨,自爾百代如新,更無繼者”,“諸作無出其右”。《王孟詩評》中更是說道:“更萬首絕句,亦無復近,古今第一矣。”可見對這首詩的文學地位,古今的評價是大致相同的。客觀地說,我們可以找出不少能和這首並駕齊驅的詩,但卻實實在在找不到能讓這首退居第二的詩。

這首詩的作者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少年即才氣逼人,並且頗負盛名。一生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尤其在詩畫方面,成就非常高,加上他本人喜吃齋唸佛,因此被世人稱爲“詩佛”,又有人贊其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晚年居藍田輞川,過着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諸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類的邊塞詩,後期則創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是繼東晉陶淵明以來山水田園派詩人的主要代表

《送元二使安西》大約創作於唐安史之亂前,爲送別朋友出使安西所作。這首詩的說最可貴的地方就是一個“真”字。由於真情真意貫穿全詩,因此才能使它從寫近景再到寫依依惜別,一氣呵成,讀起來讓人身臨其鏡。唐人送別詩多如牛毛,但畫面感如此強烈、感情如此含蓄而真摯的,說起來還真的只此一首。 從這個角度講,《送元二使安西》還真可以說是七絕中的“古今第一”。

詩的前兩句爲一般寫景,不足爲奇。但後兩句卻寓意深長,確爲名句。第三句“更”字的使用出神入化。試想本來已經告別的酒都已喝過了,而詩人還要讓朋友再喝一杯,這麼做的意義何在呢?意義就在於詩人既想讓朋友帶走自己的一片深情厚誼,又想通過再喝一杯酒,多留一會兒朋友,給兩人多一點把酒言情的時間。而結句中的“陽關”,本來就在中國之外,而安西更在陽關之外,朋友前途未卜,令詩人非常憂慮,只能反覆叮嚀囑託,千言萬語,欲盡不盡,欲了未了。感情真摯,畫面感人。這樣的詩讀來的確讓人感動不已。

當然這首詩也並不是沒有瑕疵。從格律上看,這首詩的第二三句失粘,這種缺陷是不可原諒的錯誤。雖然《唐詩摘抄》中對這個問題作了圓滑的解釋:“失粘須將一二倒過,然畢竟移動不得,由作者一時天機湊泊,寧可失粘而語勢不可倒轉。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但這畢竟是一家之言,不足採信。而不幸的是,也就是從這時起出現了所謂的折腰體七絕,也可以說是這首詩開的惡例或者說是這首詩結出的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