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何以爲家》觀後感600字初中

《何以爲家》觀後感600字初中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W 次

《何以爲家》觀後感600字初中

《何以爲家》觀後感600字初中

導語:該影片豐富的戲劇元素,都是通過12歲的贊恩所遭受的磨難來說明的,這個孩子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裏掙扎求生。雖然影片的故事有點難以置信,但當贊恩在法庭上試圖起訴自己的父母時,我們還是被擊中了。非職業演員們的傑出表演支撐起了整部電影。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600字的《何以爲家》觀後感,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何以爲家》觀後感600字初中

觀後感一:

“真主想讓我們做腳下的地毯,生活就像一堆狗屎,比我腳下的鞋還髒。”這是得有多麼悲傷,纔會說出的話啊,更難想象的,便是這話出於一個十二歲孩子之口。

贊恩是一個十二歲的男孩,他受唾棄,遭着父母的嘲笑,可是生活並未因此而停下。雖然在這樣的環境中,贊恩已學會了比同齡任何一個人都要成熟,他的眼裏總是飽含憂鬱,可他卻並未因生活的不公而自暴自棄,正因爲如此,他纔在一個沒有責任感的世界裏,用小小的身軀扛起一份又一份責任;他抱着生活的艱辛,卻還不忘自己的夢想——去念書,去一個平安幸福的國度唸書。

贊恩就如一朵蓮花,不是嗎?人們總是懷着陳舊的思想去束縛他,可是他仍保持着自己最初的信念,於是他用一個畸形如7歲孩童的身軀,毅然離家出走,去尋找自己的夢想。他雖然表面冷酷,卻還仍是個孩子,他會被遊樂場所吸引,因爲那是他從未擁有過,卻渴望擁有的歡樂、溫暖和來自家人的親情。

他又一次被自己的善良做出了選擇,面對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嬰孩,他付出了自己的責任。面對嬰孩時,他是那麼親切,亦或許孤獨的人最親切,悲傷的人笑得最歡,因爲他們不想讓別人經歷他們所承受的。就像贊恩希望自己能給弱小的嬰孩更多一點溫暖,再多一點有人關懷的時間,不要又如自己一樣,成爲一個被人唾棄的孩子。

所以,贊恩喊出了“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下了我”這樣令全世界震驚的話語。

生活從未因任何一個人而停止,生活太快,讓一些身於苦難中的孩子,還未來得及去追趕,就已被唾棄,被擲倒,最終被自己放棄,心安理得繼續在世界的黑暗面生活,成爲又一個可憐人。正因爲如此,堅強的贊恩才更顯難得,不是嗎?我們沒有誰,能像他那樣做一朵生於地獄中,不畏風寒的白蓮花,引得生活回頭,重又注意到。

我們不可一味哀嘆。

要做一朵蓮花,在過快的生活中,蓮心猶存,纔不會忘記初衷。

觀後感二:

影片開頭告訴我,這不是一段發生在和平地區的溫暖的故事,而是講述了一個窮孩子殘酷的成長曆程。鏡頭從難民營轉向法庭,這個12歲的男孩,贊恩,竟倔強而堅定地說道:“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下了我!”吃驚之餘,我疑惑地想:他的父母做錯了什麼?

贊恩真的很窮,他沒有身份,不能上學,生活沒有基本保障,甚至還要做繁重的工作,養家餬口。然而,把他帶到世上的父母,卻從未卻從未真心給予孩子愛,肆意指揮他、打罵他。我相信贊恩心裏還存留着孩子最美的品質:善良、勇敢、執着、細膩。他離家出走後,竟然竭心盡力地照顧一個吃奶的嬰兒。但是,薩哈被父母親手送上死路的那一刻,他提起了刀,帶着滿腔的怨恨,對着骯髒的社會砍了一刀。

回到法庭,贊恩真切地說:“希望他們別生了!”然而,他們的父母仍標榜着自己是愛孩子的,難道愛孩子就是把他生出來然後用來賺錢嗎?難道愛孩子就是自己沒房子住時,把11歲的女兒賣給房東嗎?他們一個又一個地生,卻一次又一次地用自私而怯弱的“愛”殘忍地斷送了孩子美好的童年。如此不負責任的大人,又有什麼資格爲人父母呢?

我懷着氣憤,又想到了自己。

我生活在中國——一個自強、上進的大國。在這個和平的地區,人們都朝着美好的方向不斷努力。在這裏,“貧困”的字眼在逐漸消退,人人都能享有合法權益,腳下的土地也更加綠意盎然。我也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庭,父母恩愛、上進,更是深愛着我和妹妹。我還生活在一個有愛的學校,老師們寓教於樂,關愛學生;同學們虛心求教,團結友愛,盡情享受知識的饋贈。

在認識贊恩之前,我不知道在這五彩斑斕的世界裏,竟有一個角落佈滿着灰色的沉鬱。贊思用他小小的身體撞擊了我的靈魂,感動之餘,我還告訴自己——珍惜擁有。

當贊恩在思索何以爲家時,我已經在家的溫暖中成長爲一個提筆寫作的少年,我是幸運的,我是富有的,我需要做的是收集財富,然後投資——關於愛,它是不會虧本的!

觀後感三:

你看過《何以爲家》嗎?

看到這部電影,我的第一感覺是,哇,怎麼有這樣的一個地方,如此破爛,又如此不堪。從我有記憶至今,我從未見過這樣的街道,地面髒亂,垃圾隨處可見,衣服破破爛爛,一切都沒有秩序,沒有人管。這是“平民窟”,這是“難民營”,可我覺得這像是被世界遺棄的角落,這就是黎巴嫩貝魯特的一角,小男孩贊恩一直生活的地方。

何以爲家?你感嘆過命運的不公嗎?你抱怨過你的生活嗎?可現在看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可笑。十二歲的贊恩看起來還沒有八歲孩子大,他吃不飽穿不暖,甚至沒有被子蓋,也沒有條件上學,可他依舊頑強的生活着,他在貧窮和暴力中努力生存,身軀瘦弱卻能扛起一切與年齡不符的生活重壓,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善良的本質。哪怕遍體鱗傷,仍要繼續與命運抵抗。這部電影的故事慘不慘?它真實的發生在黎巴嫩,它所講述的,大部分都是男主的親身經歷,他本人就是一位敘利亞難民,但他被電影導演挖掘,如今在挪威求學,終於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可世界上,還有很多像贊恩一樣的男孩、像薩哈一樣的女孩,他們背後是無數個被貧窮影響的孩童,是無數因戰亂和驅逐分崩離析的家庭,是無數對愚昧且患上“生育癌”的父母。真正苦的人都在咬牙活着,即使如贊恩所說:“生活是一堆狗屎”。

贊恩說:“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 婊子的兒子’,‘滾 你這垃圾’[]。”贊恩在服刑期間,把自己的親生父母告上了法庭。“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了我”。一個半小時的電影,贊恩只笑了17秒,我甚至不敢直視他的眼睛,它是那麼的悲傷。這悲傷給予我們思考,也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去愛每一個遇見的人。

豆瓣上高達9.4分的電影,終究是有着它的意義。如果你有時間,請看一看這部電影《何以爲家》。爲了看到陽光,我們來到了世上。爲了成爲陽光,我們存於世上。願每個勇敢的小孩,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其實最好的幸福就在身邊,國家給了我們安全的環境,讓我們活在藍天下,有愛我們和我們愛的人,家人幸福安康,我們長大成人。幸福啊,就是每一幀每一個畫面,每一個永恆的瞬間。快要新年啦,祝大家團團圓圓平安喜樂。

觀後感四:

看完《何以爲家》這部電影,我最深的感觸就是真實。這世界就是真實的,多彩的幻影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

《何以爲家》這部影片主要講述了12歲左右的男孩扎因艱苦而悲慘的生活。扎因出生在黎巴嫩社會的最底層,父母因貧窮無力教養孩子,卻又一個接一個的生孩子。他們讓扎因喝其他兄弟姐妹幹活幫忙補貼家用。孩子們從出生開始就沒有太多平靜快樂的時光,總是對在生死邊緣奮力的掙扎。

原本我已經做好了在影片結束之後迎接一個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的準備。可事實是,從影片開始到結束我並沒有留下眼淚,只是感覺心裏堵得慌。

扎因以最真純的內心不斷叩問這個殘酷的世界,不停地想要尋找世事爲何如此的答案。當他遍體鱗傷地坐在牢裏,才知道沒有人能給他迴音。從一個12歲的男孩眼裏,我感受到了絕望。

可他原本是一個那麼善良,勇敢又有擔當的孩子。他擔心妹妹被賣給別人當老婆,爲妹妹洗去沾滿血的褲衩,偷拿家裏的錢,準備帶着妹妹逃離,雖然並沒有成功。即使他在連自己的溫飽問題都無法解決的無比艱難的情況下,依然選擇堅持帶着小猶納斯,像俠客一樣行走在這貧瘠的土地上。他們苦中作樂,利用光學原理,將別人家的電視應到鏡子上,模擬配音,樂在其中。我喜歡扎因用自制小拖車帶着猶納斯的背影,那麼堅毅,勇敢。用瘦弱的肩膀扛起所有所有的苦難。可是除了苦難,除了貧窮扎因心中還有着對妹妹猶納斯的愛和責任,讓我思緒萬千。

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就不會有像扎因一樣的流離失所的人們,所以,我希望世界是和平的;沒有戰爭,就沒有殺戮,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家庭的溫暖,都能和我一樣快樂成長。

觀後感五:

一開始贊恩對妹妹薩哈的反應真的暖到我了,我真的覺得那這部劇也沒有評論說的那樣悲呀,是很暖的開心。只是後來薩哈不得不被送到在贊恩眼中是個混蛋的人手中。當時真的就開始酸了。

在那個環境下,大家都是被逼無奈啊,即便贊恩很愛妹妹,即便媽媽也捨不得妹妹,但是他們不得不那麼做,然而他的父母們又不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不捨與心疼。

裏面海邊的日出真的好看,再次激發了我想去海邊住哪怕一晚的念頭。

電影人物選的很好啊,在我看來,畢竟在現實中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應該很大了,但是在電影裏面,爲了突出環境對他的影響,使得十二歲的他有個超小的孩子的身子卻有個青年人的意志與能力。他說他要上訴他的父母,因爲他們生了他。記得媽媽說,如果沒有能力去撫養一個孩子,那就不能讓孩子出生,因爲那樣苦的就不只是自己了,還有孩子,不能給孩子一個沒有保證的家庭。

開頭贊恩的“魯莽”與不知天高地厚,真的看得我心頭老緊,生怕在那個環境下他一不小心就遭到毒打,所幸沒有這種事發生,是我把那個環境想得太可怕了。

一開始贊恩的僱主給他家送好吃的,自己內心是,哇那這個環境也還算好啊,大家都友好互助。後來贊恩去把給他妹妹的東西扔掉,莫名想到:其實我們生活着,並不都是不現實的,有時候你就是必須去面對現實,面對別人可能把不要的東西給你,面對別人給你糖可能是先爲你後頭的苦付費。而我們與現實鬥爭,真的不能太天真,總得在天真中帶有現實的提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