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語錄勵志 > 《廊橋遺夢》影評大全

《廊橋遺夢》影評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廊橋遺夢》影評大全

《廊橋遺夢》影評大全

導語:上個世紀90年代,一部電影曾經掀起過一陣離婚熱潮——《廊橋遺夢》,它擁有的一個廣外人知的標籤,就是婚外戀故事。 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廊橋遺夢》影評,大家快來看看吧。

《廊橋遺夢》影評大全

篇一:

蜻蜓點水也留情

在圖書館遇見他的時候,是某個悶熱的午後。看書累了,便鑽進那個深邃的,不太通風的小室裏,裏面佈滿了文學書。一行行一排排整齊的架子,每一本書緊緊挨着。那麼熱的天氣,它們卻從不出汗。

這間略封閉的細長的房間,是整座圖書館裏最安靜也最悶熱的一間屋子了。起碼我是這麼認爲的。除非有人打開了某兩行書架間的一扇窗。那窗子是向外推出去的,只能推出一半,窗子與垂直的牆壁的角度打開到最大大概也只有45°。這種窗子大概是很常見的了,也許以後慢慢的,就不會再有窗子,像每個人的那扇窗,在慢慢漸漸封閉着…

雖然我們的感官不斷地在向外張望着,可那並不重要。我們有時不斷地向外尋求着刺激,然後,忘記。如蜻蜓掠過水麪。只拿一剎有冰涼的觸感,隨後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似的。

而心窗的溫暖的敞開,才能讓我們與這個真正世界溫柔相待吧。而不僅是表面的。

打開窗,讓新鮮的空氣涌進來。

這間屋子裏鋪天蓋地的全部都是文學書。記得村上春樹喜歡的美國作家雷蒙德卡佛說:文學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匱乏,還有生活中那些已經削弱我們並正在讓我們氣喘吁吁的東西。文學能夠讓我們明白,像一個人一樣活着並非易事。

是啊,那麼匱乏,所以渴望。

有些人已經忘記了自己,有些人掙扎着逆着海灘上不斷洶涌而來的大浪還在抵抗、依舊掙扎。

羅伯特 金凱就是那一個一直在生命中尋找着真實的人。

他說:“我就是最後剩下的牛仔之一。”於是弗朗西斯卡因爲他如豹般的自由和自己縈繞在心、困於全身的責任,在最後的關頭,殘忍地放他一人翱翔於天地。

看到這裏,淚水已沁溼雙眼。鼻涕也不自覺的流下來。這大概是要給這燥熱的夏天添一些溼潤吧。

《廊橋遺夢》一生遺憾,一場大夢。

有時緣分竟是這般美妙,一本小小的書,夾在兩本大切厚的書之間。卻這樣被我撞見。那名字似曾相識,看過這部電影的人應該都不會忘記。

兩個人,一座橋,一場無緣再聚的生死相許。

牛郎和織女一年還能見一次呢。而他們,“他們在漫長的一生中只在一起度過了四天,只有四天。”當事者的女兒如是說。

我有點被這種強烈的、深刻的卻如此短暫的愛情撞懵了。直到把這本小冊子翻完了還遲遲不能恢復平靜。

他們的相遇不就如蜻蜓點水一般嗎?卻在彼此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以至於持續接下來的一生。他們在回憶的美好與強烈的渴望的煎熬中度過逐漸衰老的餘年。

讀罷,不敢去用理性的意識思考它們的愛情。只能讓自己在那道不明的感受中多沉浸一會兒,彷彿這一會兒已經離開了這桌子、這椅子,已經隨他們在那座橋上久久佇立。

我還深深地記住一句話:“能對一個女人這麼鍾情的人自己也是值得讓人愛的。”金凱餘生裏唯一的朋友這麼思忖着。

這時剛好和朋友聊天,我問他你覺得這個時代還有沒有鍾情或者專一、專情,打到最後一個詞的時候只能打出“轉晴”二字。在手機鍵盤上重重地敲打:我抗議。又問他那邊,他說“第一個出來的是賺錢,好笑[]。”兩個人無聊的跟無辜的輸入法各自制了一會兒氣。最後還好鍾情兩個字可以直接打出來,聊以安慰。

有時候,我們常常爲着電影裏的愛情唏噓不已,原本可以在一起,可惜可惜。

只是在一起了,未必那麼美麗罷。

真正的在一起了,也許就熬成了俗世中的我們。不會再懂得珍惜了。

若是這樣,真不知該替他們喜,還是替我們悲。

篇二:

該影片是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小說《廊橋遺夢》改編,英文片名爲《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也譯爲《麥迪遜之橋》。該片拍攝於1994年9月15日—1994年10月31日,由素有“城市牛仔”之稱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並由伊和著名女演員梅麗爾·斯特里普主演,該片上映後便引起了廣泛關注與好評,並斬獲多項國際大獎,而女主角梅麗爾·斯特里普也因本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許多人都盛讚這部影片並稱感悟頗深,甚至該影片上映當年曾造成美國離婚率大幅上升,而本片講述的弗朗西斯卡與羅伯特金凱的四天婚外熱戀無疑對現實世界家庭倫理價值是一次強烈的衝擊。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佛朗西斯卡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主婦,她與丈夫、兒子、女兒過着平淡的家庭生活。每一天早上爲家人準備早餐,看着他們吃完,晚上一邊織毛衣一邊與丈夫看電視。佛朗西斯卡其實心裏明白這並不是她少女時代所想象的那種生活狀態,但是她爲家庭無條件付出,換來家人的幸福美滿,這正是她滿足感的源泉。一天早上,丈夫和兩個孩子坐上汽車去城裏參加比賽,這一走就要四天。獨自在家的佛朗西斯卡意外的遇見一位迷路的攝影師羅伯特,他爲國家地理雜誌拍攝照片,想要找到那座麥迪遜橋。於是故事便就此發生了。

一個是不羈於世俗和婚姻的自由攝影師,另一個則是心懷夢想但只能庸碌生活的鄉村農婦,這樣素昧平生的兩個人卻因一次問路而偶遇在一齊,並迸發出了真摯的感情火花,在隨後的四天裏,兩個人都將一生的熱情全部投入到這場感情之中而整部電影也隨之到達高潮,兩人難捨難分,於是羅伯特期望佛朗西斯卡能和他一齊離開那裏與他廝守一生。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應更是觀衆所關注的:隨羅伯特離去?還是爲家庭留下來?最終導演以一種杯具式的結尾爲這部平緩卻熱烈無比的精彩影片畫上了句號。女主最終選取了留下來,爲了丈夫和子女,爲了她以前精心操持十數年的家庭,也爲了她心中不能割捨放下的職責,當然這樣的結局也可能是原著和導演爲了迎合觀衆和社會的理解心理屈筆而爲,畢竟社會的主流倫理思想是不能理解婚外戀的。

純粹的感情與職責的婚姻,個人的追求與家庭的倫理,感性的衝動與理性的思考……矛盾交織之所在也正是人性主題之昇華,在我看來這部作品正是表現人性矛盾的一部傑作。

出生在藝術之鄉——意大利的弗朗西斯卡富有藝術氣質,而年輕時爲追逐夢想敢於跟隨丈夫遠離家鄉來到美國小鎮,就可見其本身具有不凡的魅力和執着,成爲人婦後的弗朗西斯卡爲家庭每一天忙碌不息,每一天重複着單調的生活,周朝不息,但在她的內心深處仍保有着對浪漫藝術生活的夢想,這些均可在影片中窺見。喜歡聽富有藝術的音樂電臺並牢記於心(當羅伯特讓她推薦一個音樂調頻,她隨即準確說出了波段),室內家居佈置簡單而精緻讓人賞心悅目,高貴的希臘貴族髮式加上鬢角瑣碎的發線更顯得自然親切,經常閱讀葉慈的詩集讓人相信她絕非普通的美國鄉村農婦,等等。

當然這一切只有等到羅伯特到來之後才被喚醒,也只有羅伯特才能讓這個心懷夢想的婦女重新拾起少女時代的記憶和期盼,爲什麼是羅伯特?因爲他擁有巨大的藝術魅力和非同一般的遊歷經歷,遊歷世界也使他具有與衆不同的的見解,無疑這個赤腳站在他面前成熟卻依舊靦腆的女人吸引了羅伯特的目光,而一路上的交談也使他對眼前這個女人深感好奇,優雅自然,率性又不失莊重,當他從弗朗西斯卡的話語中感知到她對此刻生活的單調寡味而煩惱時,他又是那麼的好奇而一再追問。或許當兩人初次四目相對時,所謂的情慾便已撒下種子,而之後深入的愉悅交談催發了這枚情種,使得原先有所忌憚的倫理世俗觀念也徹底被感性的衝動所打破。但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十分的適合,“這樣確切的愛,此生只有一次”,我不明白該怎樣描述了,或許只有這句話最確切了。

這部影片對我來說是一次不小的震撼,雖然我尚未結婚步入婚姻生活,更不用說去思考婚後十幾年後的事情了,但是男女主角精彩細膩的演繹卻使我真切地感知到感情的美麗和家庭的職責,有時候兩者是不能兼得的,人性的光輝總是在處理矛盾事物時刻展現出來,不管選取了什麼總是意味着放下了另一些,所以人性的偉大並不在於選取了什麼而在於敢於捨棄心中的那些不捨,對!不是選取而是放下!

在影片的最後,在一個下着大雨的十字路口,在閃爍着紅燈的信號燈下,一前一後停着兩輛車。在後面的車裏,佛朗西斯卡坐在旁座,眼睛看着前面閃着左轉方向燈的那輛車,那是他的車,他在那輛車上。雖然看不見他的表情,但能看到他將她送給他的項鍊掛在後視鏡上。項鍊隨着汽車引擎的抖動而顫抖着,一如她顫抖的心。跟他去嗎?雖然之前她已經做出了決定。但在此刻,卻感到從未有過的惶恐和無助。綠燈亮了,那輛車還沒有開動,身旁的丈夫一邊埋怨着一邊按着喇叭。到底要不要和他一齊走?在她幾乎就要打開車門的時候,那輛車開動了。她猛地吐出一口氣,整個人軟在座位上,眼淚涌了出來。抉擇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最艱難的,尤其是一個女人在應對心中的夢想和家庭的職責兩難全時,怎樣選取?我認爲沒有哪一種選取是正確或是錯誤的,最痛苦的只有她自己!我很欣喜影片的結尾她選取了家庭的職責,並且她的兒女都理解了她,只能說我還是一個傾向於傳統家庭倫理的人,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還是易於理解。總之,該影片深深打動了我,更重要的是使我明白了職責的好處,當然如果有選取最好能將夢想和家庭統一在一齊,祝福未來!

篇三: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於與羅伯特·金凱德的相遇是隻此一眼,便已沉淪。在愛情與責任中,弗朗西斯卡·約翰遜選擇了責任,愛上你是必然,離開你是果然,從相遇到相愛短暫的4天,便是一輩子的回憶。

不明白爲什麼在弗朗西斯卡·約翰遜在丈夫離世的時候爲什麼沒有勇氣去聯繫羅伯特·金凱德,是因爲怕世人的唾罵?不,已經是自由身了;害怕被自己的孩子所不解?不,你沒有去和溝通;可能這就是愛而不能便是如此,又或是內心的恐懼讓自解不能去承受,一直在拖延。

在去尋找了聯繫方式的時候,是堅定的,在找到聯繫方式而不敢成爲先開口的人是退卻的。

在最後一天,羅伯特·金凱德開車行使離開小鎮的最後的一段路,剛剛好弗朗西斯卡·約翰遜與丈夫在後面,可能真的就是冥冥之中的定數便是如此,你偏偏害怕什麼,就出現什麼,還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可能就是成年人的崩潰就是如此,無聲無息的默默承受這一切。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是幸運的同時又是悲哀的。在結婚生子之後,遇到自己想過一生的人,年代的不同,世俗的眼光,成不了這一段戀情,也有一些人說,明明已結婚生子還和別人亂來,這種是不道德的也註定一生都在回憶中過,是悲哀的。而又是幸運的,有的人在一生中尋覓不到自己的真愛,大家都在將就的過自己的一生,而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是在將就的一生中出現的一個光,雖然轉眼一瞬,但自己確是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這光的溫暖存在,還有深愛自己的丈夫,即使不像羅伯特·金凱德一樣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撞擊,但是至少是可以包容自己一生的男人。

羅伯特·金凱德一生桀驁不馴的男人,卻是在弗朗西斯卡·約翰遜栽了跟頭,而後的離開她以後他再也沒有和任何一個女人在一起,是因爲再也和別的女人提不起來興趣,是因爲愛,是因爲自己已經得到過自己一生最需要的東西,足矣,離開她以後再也遇不到和她一樣的人,這就是人經常說的很愛很愛一個人分開以後就再也找不到同樣的心境。

弗朗西斯卡·約翰遜的丈夫是可憐的,可能在對妻子說出“我知道你也有過自己的的夢,很抱歉我沒能給你。”之前應是思考了很久,可能他看到筆記本,也有可能知道自己達不到妻子的內心深處。

人的一生不只是愛情,還有親情與責任,自己肩膀上的擔子是自己推脫不了的,她也知道如果她和他走了,自己也是負擔,也知道就不能成就他現在的自己,他不只是屬於他一個人的,也不能。

長大的我們不會和兒時一樣的衝動行事,懂得考慮一系列的後果,因爲,再也沒有人能保護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