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創業大潮下創業公司頻頻倒閉,狂熱過後如何迴歸理性?

創業大潮下創業公司頻頻倒閉,狂熱過後如何迴歸理性?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創業大潮下創業公司頻頻倒閉,狂熱過後創業者如何迴歸理性?

一項關於互聯網創業的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7月份,創業公司倒閉總數達到2000多家,超過創業總數的10%。這些倒閉的創業公司中不乏蜜桃網、博派養車、青年菜君和車風網等融資過億元的明星公司。

創業大潮下創業公司頻頻倒閉,狂熱過後如何迴歸理性?

過去的2016年,“創始人跑路”“融資放緩”“資金鍊斷裂”等關鍵詞,逐漸成爲創業圈內討論的焦點。而早幾年,創業圈內流行的關鍵詞還是“喝咖啡”“找項目”“估值幾個億”“某輪融資”等。想當初,有的創業公司幾年之內,公司的股權融資估值從幾百萬元迅速達到上億元。

“中關村的咖啡也有涼的時候”,梳理這些倒閉的創業公司,O2O、汽車、電子商務是重災區。前兩天,筆者正好遇到一個原創業公司的CEO,聽他講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他學的專業是自動化控制,從事的工作也在技術領域,而他創業的項目卻是互聯網修車。我問他爲什麼會選擇自己不熟悉的行業創業。他說,家人開有汽車維修廠,自己懂點裏面的門道,關鍵是這個行業的門檻相對來說比較低。但當他把軟件和網站做起來,店鋪推廣也鋪開了,開始找資本繼續投資的時候,卻發現這個領域的機會已經被各大公司擠得水泄不通。

反思自己的創業失敗之路,這位前創業者不無感慨地說:“這次失敗讓我深刻體會到,所謂創業,必須是先有‘業’,然後纔是‘創’。只有把業務做好了,纔有可能去加點互聯網創新的東西。憑空創業是創不出什麼東西來的。”他告訴筆者,在互聯網修車創業項目紛紛倒閉的潮流中,有一家公司卻成功了。而這家公司竟是當初他們最看不起的,因爲這家公司的老闆純粹從修車廠出來,基本不懂什麼互聯網,“直到去年還不怎麼會用微信”。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就在於他的主業做得好,又藉助了互聯網的大潮,吸引一大批滴滴、快的司機成爲他的客戶。隨着客源不斷積累,店也越開越多,現在已經走上了融資擴張的道路。

近兩年,在國家“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號召下,很多人開始踏上了創業之路,引發了創業大潮,也促進了資本市場的火熱。但是火熱市場背後,一些創業者頭腦發熱、方向走偏的問題也值得警惕。不少互聯網企業先是通過低價甚至補貼的方式來圈佔用戶,進行瘋狂擴張,然後再憑藉市場的份額募集下一輪投資。有的創業者剛剛完成天使融資,就開始規劃進一步融資,甚至開始IPO(首次公開募股)上市。不少創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又沒有堅實的業務做支撐,“腳踩西瓜皮,滑到哪裏算哪裏”,是一定會摔跟頭的。

早些時候,針對媒體報道中提到的深圳“地庫”孵化器倒閉、“中關村咖啡涼了”的說法,國新辦還曾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初創企業失敗率高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當前“雙創”已經進入了理性發展、自我完善、優勝劣汰的新階段。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創業創新政策體系,特別是要建立對創業失敗者的保障機制,使創業者、從業人員、投資人都能夠及時退出,獲得新的機會。

正如該負責人所言,狂熱之後,創業大潮能迴歸理性自然是件好事情。這可以讓很多創業者通過試錯知道,什麼樣的“業”是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也是自己能做的。把這個“業”做好,有了堅實的基礎,然後再談創新,才能衝破傳統發展模式壁壘,真正推動經濟發展,自己也能從中分享創業成功的紅利,而不只是空歡喜一場的泡沫。

延伸閱讀:

三個創始人講述公司關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