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教育制度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養

教育制度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我國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高等教育規模突破2300萬,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21%,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進一步推進教育制度創新,創新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念,提升大學生應對壓力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加快創業人才培養,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我國大學生中實施創業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教育制度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養

一、教育制度創新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教育制度包括教學管理制度、招生就業制度、人事分配製度、後勤保障制度、質量評價制度和內部運行機制等,是加快我國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制度保證。教育制度創新是全方位、立體式的系統工程,應分層次、有步驟推進,每一層次都有其自身的客觀規律,必須進行深入分析研究,以便有針對性地採取對策。

在教育制度創新的宏觀層次

在經費投入制度、教育管理體制和考試選拔制度等方面,一直沒有停止改革和探索,就經費投入制度而言,國家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規,切實保證教育事業經費的必要投入,同時鼓勵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保證科教興國與人才強國戰略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在教育體制方面,早在1985年就開始實行地方爲主、分級管理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90年代中後期高等院校佈局的結構重組、資源整合,推進“211”工程、“985”建設工程,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效益、規模、質量不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考試選拔制度方面,從全國統一高考到各省市單獨命題,發展到部分高校自主招生試點,考試選拔制度日趨人性化、多樣化、規範化。

在教育制度創新的中觀層次

主要針對地方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需要解決的是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加強管理,提高服務,將辦學權真正落實到各級各類高校。有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長官意志嚴重,將人財物管得過嚴、控制得過死,尤其是沿襲傳統的教育評價機制,嚴重製約高校辦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從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的戰略高度,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調動校長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真正行使學校改革、發展與管理的統籌權、決定權。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之後,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迫使教育主管部門重新審視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如舉辦高職高專教育全部交由省級統籌,開始嘗試部分省市的春季高考,各省市3+ X綜合能力考試個性化等。

在教育制度創新的微觀層次

涉及高校和所有教職員工,教育制度創新爲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營造良好的教育發展環境固然十分重要,但教育制度創新的重點應真正堅持以人爲本,落實到學校和每一名教師。在人事分配製度方面,競爭上崗、全員聘任、公開選拔、優質優酬制度爲激勵人們提升素質、迎接挑戰,在全社會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制度氛圍。學校對推進教育制度創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通過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塑造校園文化、培育大學精神,形成有利於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和體制。每一名教師要身體力行、率先垂範,自覺執行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評價考覈制度、培訓進修制度,鼓勵發展創新思維,更新教育觀念,崇尚學生個性發展和健全人格。

二、實施創業教育必須以教育制度創新爲重要保證

積極開展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爲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創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以開發大學生的創業潛能,培養創業素質,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宗旨,實施創業教育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

在當代大學生中實施創業教育的戰略定位

第一,實施創業教育,創新大學生的就業和擇業觀念,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逐步實現大學生由被動就業轉變爲自主創業,是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有效途徑。第二,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創業素質和創業技能,通過引導創業者創辦實業促進社會財富增長和社會全面進步,積極融入全球化,爲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的率先崛起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貢獻。第三,實施創業教育,是高等院校身體力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迎接高等教育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挑戰,倡導和推崇創業實現夢想,奮鬥成就人生的創業精神,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創業環境。第四,實施創業教育,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投身創業實踐,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素養,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新型工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梯度轉移以及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升級中將給創業者提供商機,逐步內生和培育一批中小企業創業者,爲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第五,實施創業教育,對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

進一步深化對創業教育的再認識

創業教育不僅僅是教育方法的改革或教育內容的增減,而是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是帶有全局性、結構性的教育革新和教育發展追求,這是一種反映時代精神,以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爲價值取向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反映了人們對教育本質及其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是對教育活動的價值規範。其特徵表現爲:第一,創業教育是一種主體性教育。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特徵,人的創新內在潛質存在於人的主體性當中,創業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爲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動的主體。第二,創業教育是一種高層次的素質教育。創業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是核心和靈魂,通過創業教育,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品質、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是促使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舉措。第三,創業教育是一種健全人格的教育。創業教育強調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個性特點,注重完善學生健康、健全、完整、統一的人格。第四,創業教育是一種超越式教育。從價值取向上看,創業教育是以追求職業理想與事業成功爲價值的“明天教育價值觀”,在人文本質上培養出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教育,學生不僅能以批判的精神傳承人類歷史的文明成果,而且能以與時俱進的創造能力發展和豐富人類社會的文明成果,更爲重要的是以巨大的創造潛能去超越歷史和現實。

實施創業教育需要依託教育制度創新

創業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中所提倡的創新教育與創造教育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具體體現。實施創業教育是一項綜合改革與系統工程,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管理、教育評價等各個方面,適應教育轉型期要以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內容和管理體制爲重點,以教育創新促進創業教育。具體爲:第一,教育觀念的創新。確立科學的人才觀與全面發展觀,將培養創業型人才作爲學校的主要目標,充分調動和開發學生的創業潛質。第二,教育內容創新。按照超前性與新穎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最新的科學文化知識,瞭解世界的最新動態,抓住機遇,把握當今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第三,教育方法與手段創新。採用啓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教育手段,推動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第四,教育評價機制創新。在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督導的權威性,在考試選拔制度改革中要因材施教、公平公正、科學規範。第五,師資隊伍創新。高校的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創業素質,尤其是注重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第六,管理體制的創新。真正落實辦學自主權,切實讓高校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教育職能,給予學校寬鬆的辦學環境,建立健全有利於創業人才培養的機制和體制。

三、加快培養我國21世紀複合型創業人才的理性思考及對策選擇

教育制度創新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創業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培養創業人才,不僅要推進教育制度創新,而且要全面實施創業教育。通過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創業能力是一種求新思變、銳意進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品質,體現的是一種非智力特徵和綜合素質。

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持以人爲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創業人才培養工程,構建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與體制

爲了培養和造就適應知識經濟時代需要的創業人才,要提供創業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和成才環境,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確立以創新創業爲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學習和借鑑國內外先進的創業教育經驗,構建以培養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人才爲基本價值目標的教育內容和思維方式。爲了實現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必須進行全方位地改革與創新:從教育思想和觀念的更新到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從課程教材內容改革到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創新;從學生評價、質量考覈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推進。堅持一切以學生爲本,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人才評價體系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以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爲重點,具體落實到學校管理方面,應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市場化、大衆化、品牌化發展要求,打造教育品牌,形成健康文明、寬鬆和諧、務實高效、激勵上進的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建設優良的學風和校風,爲創業人才的培養營造寬鬆的環境和濃厚氛圍。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創業教育研究,創新複合型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適應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綜合性和國際化的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以通識教育爲基礎的學科、專業教育,使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有機融合,改革現有的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理念的有機統一;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人才評價機制創新,使學生的主體性和開拓性得到進一步加強。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活動,要形成健全的機制,加快教育教學改革,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模塊,配備必要的師資,投入一定的經費,實施全面的考覈。要將創業課程、創業論壇、創業實踐活動有機整合形成創業教育的立體網絡,實施創業教育的內容包括創業風險、創業心理、創業技巧、創業能力、創業理論、創業指導、創業法律法規等,逐步將大學生創業教育規範化、系統化和制度化。社會應提供創業政策、融資和技術支持。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掌握科學文化素養,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組織大學生創業論壇,並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成功的創業案例,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設計大賽、營銷策劃大賽、青年創業大賽、電子商務大賽、廣告創意大賽等,積極投入創業實踐活動,整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教育資源,讓大學生在創業實踐活動中瞭解創業,在創業實踐中增長創業才能。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形成支持和激勵創業合力,各級政府制定優惠政策,創造優化和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制度環境和政務環境

創業教育的目標是要讓大學生具備創業技能,積極參與創業實踐活動。近幾年各地紛紛建立工業園、留學生創業園、大學科技園,但缺乏創建如美國硅谷性質的大學生創業園區。可推廣上海、天津等地的做法,將大學生就業創業納入全社會就業創業的系統工程,讓大學生在創業方面享受必要的優惠政策,通過創業風險投資由政府提供擔保,青年創業基金支持和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能力的大學生創業,建立有關專家的決策諮詢與技術指導制度,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管理中的項目選擇、市場論證、營銷管理等問題。國外研究表明,創業風險投資機制的有效運行,是科技型企業創業成功的關鍵,大學生創業科技含量高,在建立政府和社會支持創業體系方面,應大膽嘗試新的投融資機制,通過發揮地方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職能,爲大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與服務。

正確引導,強化服務,進一步加大對大學生創業培訓、創業教育、創業實踐扶持的工作力度,構建完善健全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在論述深化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時強調:要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建立學習型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我國國民的就業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努力將我國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爲人力資源優勢。從系統論的觀點分析,大學生、下崗工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創業教育是我國國民教育大體系中相輔相成的子系統,只有三個子系統的有序協調和均衡發展,才能提高整個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全社會在對待下崗工人就業和創業方面投入力度較大,成效也是顯著的,但在鼓勵大學生創業和現代農民自主創業方面略顯單薄,各級政府應統籌兼顧、科學規劃、規範管理,系統地搭建高素質大學生和農村剩餘勞動力創業培訓的平臺和載體,加強創業就業服務指導,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完善的創業培訓和創業開發支持系統,構建完善健全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培養大批創業型複合人才,共同構築人才高地,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