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別太把自己受的磨難當回事

別太把自己受的磨難當回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4.72K 次

  一期《奇葩說》的主題是“當你遭受到生活的暴擊會感激嗎”,這裏的“暴擊”指的就是生活的磨難。我們都不會喜歡生活的暴擊,現場所有的辯手對這個遭遇都厭惡和痛恨,即使是正方,口氣裏也是一種很大的無奈和理屈詞窮。大家對苦難的怨恨與憎惡使他們內心很難放鬆與釋懷。
  
  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說:“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爲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對於苦難,凝視久了,我們自己也會不自覺成爲苦難本身。心懷恨與怨,那心裏就會不自覺種下恨的種子,這顆種子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發芽長大。而許多年放不下的人,正在一直精心培養着恨與怨的樹苗,讓它越來越茂盛強大,最終他會心甘情願地抱着這棵畸形的大樹,從此與之相依爲伴。
  
  當有人太在乎一件事時,它還有一個名字叫“放不下”。內心放不下,就意味着我們要一直負重前行。對於暴擊,不能仇恨它、牴觸它,而應該面對它、鄙視它。你的格局有多小,你的包容心就有多小。睚眥必報的人,會陷在他的一畝三分地裏無法脫身,當別人已經在某一領域成全自己的時候,他還在自己劃定的地盤做一個快意恩仇的農民。
  
  國醫大師陸廣莘在正安坐診,說:“人呢,就是前半生在錯誤中學習,後半生在帶病中延年。不要老想着把一件事挖出來剷除乾淨,問題是不能完全解決的。”人生本來就是不完美的,前半生每個人都在自我修復中成長,後半生在我們蛻變得稍稍完美時,又要面對身體的各種問題。這種人生的缺憾與不完美正是人生的一種意義。
  
  孔子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對於已經形成的過往的問題,不要太糾纏於問題本身,不要追究是誰的責任,而應該重點考慮如何應對,我們怎麼做可以讓這件事變得更好。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單位,如果花很多時間和精力去糾結於一件事情到底是誰的過錯,各佔百分之多少的原因,算來算去,大不了你多我少,大家傷了和氣,也扭轉不了目前尷尬的局面。
  
  傷害一個人,痛斥一個人,對方做錯事只是一個導火索,這個人只是個由頭罷了。實際上,你的潛意識可能正好需要發泄。表面上,通過發泄,似乎想補上別人製造的小窟窿,實際上卻多了一個更大的窟窿。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現在人際社會就是一個零和遊戲,不加冷靜與權衡的後果,就是外在得意的同時,內在卻付出了代價。
  
  人生苦短,如果拿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去求證一個沒有意義的真假與對錯,去緬懷一個過去的不堪回憶,不值得。面對一切現象,我們可以拉開自己的距離,再拉長時間的軸距,以旁觀者的角度多想一想,可能看起來,有些事情變得沒有那麼不堪。換一個角度,我們可能會豁然開朗,也給自己的心靈以自由。
  
  有一個老總問他的下屬:“你知道毛毛蟲是怎麼過河的嗎?”下屬說:“從橋上過。”老總搖搖頭說:“沒有橋。”下屬說:“從葉子上過。”老總說:“葉子被水沖走了。”下屬又接着說:“被鳥吃到肚子裏就過河了。”老總笑說:“那樣的話,毛毛蟲就死掉了,也便失去了過河的意義。”那麼毛毛蟲究竟是怎麼過河的呢?老總說,毛毛蟲要想過河,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破繭成蝶。而這要經歷一個痛苦的階段才能實現蛻變。
  
  對待磨難,自我的心靈救助纔是最終極的答案。我們只有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強大,讓自己看得更通透,超越原來弱小的自己,才能從原有的陰影裏走出來。無論什麼時候,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能解救我們的就是自己。別太把自己受的磨難當回事,放手纔是真正的解脫。生活還要繼續,不是嗎?

別太把自己受的磨難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