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職場勵志 > 拒訂盒飯引發爭議 “90後”職場新人路在何方?

拒訂盒飯引發爭議 “90後”職場新人路在何方?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6W 次

   一條“吐槽”90後實習生“拒訂盒飯”的微博引發頗多爭議,繼“閃辭”風波之後,開始走上工作崗位的“90後”再遭非議。面對一波波質疑,“90後”無奈中夾雜着些許憤怒。職場新人路該如何走?“拒訂盒飯”是不通世故,還是反抗“奴性”,對此,初涉職場的“90後”、已是過來人的“80後”、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專家各有說法。

拒訂盒飯引發爭議 “90後”職場新人路在何方?

 一滴水不代表一世界 拒訂盒飯就是職業觀不正常?

日前,被認證爲資深電視節目製作人的網友“易小術”在微博講述了一起“90後”實習生“拒訂盒飯”事件:在一次策劃會上,主任讓一名實習生幫忙給大家訂盒飯,按人頭,他請客,結果該實習生以“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爲由拒絕,主任瞠目結舌。

這條微博目前已被轉發萬餘次,衆網友紛紛跟帖,吐槽身邊的“90後”實習生太過自我、目的性強、不懂人情世故。

1990年出生的童潔今夏剛剛步入職場,供職於北京一家知名網遊公司。她說,作爲一個剛進公司的“90後”,會主動問領導訂飯,給領導拿水果,這些都是個人的性格及對工作和人際認識上的自我決斷,沒必要糾結。

“但認爲新員工就理所應當做這些打雜的事情,這是錯誤的。”她說,因爲這不是工作KPI中應有的,更不是每一個新員工成長路上必須的。這個觀點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有本質區別,其誕生一定程度取決於國人頭腦中既定級別高低的意識,需更正。

在童潔看來,這本身完全就是一件小事,不具備那麼大的爭議性。之所以引發巨大社會爭議,是因爲“90後”標籤所帶來的一系列輿論效果。

“第一批‘90後’剛剛走出校門,社會就如此關注我們這個羣體的個性、叛逆點,並試圖以此間接證明‘90後’的確是‘腦殘’、不識趣的一族。” 童潔希望社會能給“90後”更自由的學習和施展個性的空間,不要扼殺或指責成長中的一點點小叛逆。

對於“90後”夾雜着些許無奈的憤怒,知名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只是一個個體的情況,有個體的原因。

他指出,個性意識太強,團結協作意識很弱,責任心不是特別強,爲人處世過程中更多考慮自己……這些印象在有些“90後”中確實存在,但不能把所有“90後”都貼上這種標籤。

資深人力資源管理者張若蘭認爲,有時候“一滴水不代表一個世界”,這麼多的“90後”,不就出了這麼一個拒訂盒飯的嗎?這也並不能代表所有的“90後”。

張若蘭說,身邊工作的“90後”整體表現還是不錯,要客觀看待這一代人,不能不負責任地評價所有“90後”都是倔強的、不理性的、職業觀不正常的,這樣對他們不公平。

80後“過來人”追憶實習經歷 打雜關乎前途?

“我覺得初入職場,只要不是過分的事情,還是乖乖服從領導安排吧。”在重慶一家泵業公司上班的機械工程師李想如是說。李想今年27歲,參加工作四年有餘,表示會幫領導充話費,主動給領導倒水,很開心幹這樣的事。

29歲的張楠是一家新聞網站的部門主管,處事業上升期,頗受領導重用。她笑着告訴記者,主要是因爲當年打雜打得好,才能夠有今天。“如果一個新員工,連打雜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我不認爲他能做好我安排的其它工作。”她說。

30歲的李永峯是一家全球知名跨國企業的項目經理,他有着完全相反的觀點。他認爲,這件事說明正在步入職場的“90後”職業態度乃至人生態度的轉變,“奴性”思想逐漸減少。在IT界打拼七年的他表示,從來沒有被上級要求過訂盒飯之類打雜的事,因爲公司會有專人去做。

“90後”在遭受“譴責”的同時,也有輿論認爲,使喚實習生訂盒飯、買咖啡等是職場“陋習”,職場“老人家”應反思。

而李想並不太認同這一觀點,她認爲,天天使喚實習生幹這些雜事才能勉強算是陋習。

張楠表示,也許的確有一些“倚老賣老”的老員工,故意爲難新人,但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是爲了讓你打雜而打雜,同事之間相互幫忙也是正常的。

“此外,幫打雜是實習生了解同事和領導的上好機會。”她說,比如通過訂餐,你可以知道領導吃飯的口味,聚餐時點菜就可以露臉。以後有好事時,領導自然想着你。不過當然了,打雜不是全部,還是要用心學習相關的工作,有業績纔是硬道理。

“打雜了前途就能好麼?我看未必,至少不能一概而論。” 李永峯反駁了張楠的.觀點,他認爲,這個具體要看單位性質,取決於官僚主義嚴不嚴重等因素。

李永峯說,不要因爲個別“90後”不盡人意的表現就上綱上線,職場“老人家”不能倚老賣老,有很多應該反思的地方。對於“90後”職場新人,應該在包容的前提下審視。

當被問及對初入職場的“90後”有何建議時,李想說,年輕人真是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不光“90後”,“80後”也一樣。如果實在覺得委屈,想想媳婦終會熬成婆,就會好受很多。

“改變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李永峯簡單利索地說。

僱主對拒訂盒飯者說NO 職場需要“逆商”?

北京某知名電子商務公司資深HRM(人力資源經理)楚青雲表示,招聘時如遇“不接受訂盒飯”臨時工作安排候選人,是不會選擇的。他表示,我們喜歡這樣的“90後”:個性可以保留,有與工作一起成長的心態,個性與工作互不衝突。

張若蘭也秉持同樣擇人理念,她說,拒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該候選人執行力難以符合組織要求。其次,從組織分工角度來講,該候選人也是不合格的,因爲任何一個組織績效的達成,都需團隊分工協作。另外,這樣的候選人沒有大局觀。年輕人應該首先服從,然後再提發展的要求。只有服從大局的人,組織纔會給他發展的機會。

也有輿論認爲,90後的訴求未必全然不合理,用人單位也應反思,對待90後公司變招纔對味。

楚青雲則不完全贊同此觀點,因爲這名拒訂盒飯的90後所發生的舉動,有“情”無“理”。他認爲,就像一個人的社會角色一樣,他在職場中的角色也不會是單一的,生活中可能是兒子、家長、朋友,工作中可能是上級、同事、下級,每一角色賦予這個人不一樣的角色功能,只有角色到位,社會責任感纔會充分體現。

楚青雲說,招聘“90後”時會重點考察團隊合作能力、融入環境能力以及面對不公待遇的應變態度,也就是所謂的“逆商”。

張若蘭認爲,“90後”能否在一個單位生存並得到發展,加入組織後的“融入”很關鍵,這對於人力資源工作者是一個挑戰,也是義務。首先,要將企業文化植入,讓他們一開始就有認同感。其次,要對他們進行標準化培訓,一開始就清楚做事規則,才能作對。最後,必須重視對他們職業的規劃和成長的關注。

她補充說,既要讓員工在任何時候能接受組織需要去“訂盒飯”,服從組織安排、服從大局需要,又不能讓員工一輩子“訂盒飯”,沒有發展。

關係社會潛規則“水”很深 職場新人路在何方?

今夏,第一批“90後”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2012年因此也被稱爲“90後入職元年”。有“火星人”、“新新人類”等標籤的他們走上工作舞臺,給社會帶來新鮮力量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新的問題。

“拒訂盒飯”事件使“90後”招來非議,加之此前頻頻曝光的“閃辭”等新聞,職場新人事業之路似乎並不平坦。

對於這種境遇,“90後”也有無奈。正如童潔所言,其實,不論“90後”是什麼樣的羣體,都是這個時代教育的產物,個性、叛逆、行爲準則都是應運而生,所以,如果給這個羣體貼上的標籤有問題,也間接說明了這個社會有問題。

她的說法,得到了熊丙奇的支持。熊丙奇認爲,中國缺乏一種公民教育,很多時候可能沒有關注到公民本身的權益。因此,職場人對自己有怎樣的權利和責任都不是很清楚,導致很多關係變得不清晰。

此外,以一個成熟員工的標準來要求實習生或者剛入職的新人,這本身是有問題的。他認爲,將人職業化的角色應由社會扮演,如果學生剛畢業就成了“老江湖”,這種現象也是不好的。

有媒體曾指出,要分析“90後”的職場表現,必須認清這代人的共性是他們成長時代的反映,包括改革開放、人口結構變遷、經濟社會變化等等,時代在他們每個人身上烙下的痕跡遠遠超過他們的個人意志。

熊丙奇說,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大家依法辦事,但又處關係社會,必須按照很多潛規則行事,那麼堅持原則的“90後”,就可能被說是“不懂事”。

因此,熊丙奇認爲更爲重要的是,社會應該用正確的方法評價一個剛入職場的人——必須首先是從法律和規則的層面,然後再從道德的層面。

他數次強調法律與規則的重要性,這個規則當然也包括企業制定的內部規定,因爲有了這根“準繩”,至少可做出一個基本的關於對與錯的判斷,不會出現舉道德大棒打擊合乎規則法律的行爲。

“步入職場的90後首先一定要有職業意識,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明確的目標,朝着一個方向堅持下去,這是最重要的。”熊丙奇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