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作文 >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57K 次

中國的百年強國夢走的極其辛苦,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犧牲了無數的生命之後,纔有了今天的中國。以下是勵志網帶來的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希望大家喜歡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一)

《百年潮·中國夢》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電視政論片,共了用五集的內容在這五集影片中分別從百年追夢、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築夢天下等層面對 “中國夢”進行了系統全面的闡釋論述,向我們系統的介紹了中國夢的內涵,使我們對中國夢更加了解。

在整部政論片中,緊緊圍繞中國夢這個主題,通過採用同期聲形式重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對中國夢的闡述和一些重要的新觀點、新論斷;穿插了大量的人物採訪,採訪對象涉及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外國友人以及各行各業的普通人物、基層羣衆等,從黨的領袖到普通人,大家從自己的視角表達着對中國夢的理解與期待。這樣一種親切溫馨的共同探討,使觀衆不僅加深了對中國夢精神內涵的理解,更增添了在黨中央領導下團結奮鬥、凝心聚力、齊心築夢的信心和動力。

爲了實現“中國夢”,一代代,一輩輩,曾付出了太多的艱難和努力。早在1840年,無數中國人就開始了爲實現“中國夢”而進行了不懈抗爭,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留下了林則徐、魏源、譚嗣同、李鴻章、孫中山等一串串追夢者悲壯的身影,每一箇中國人都嘗夠了夢之破滅的滋味,那都是一場場噩夢、涼夢、苦夢。上個世紀初,梁啓超在《新中國未來記》中,描繪了新的“中國夢”,然而,那是一個永遠未能完成的夢,那是一個殘破的夢。“五四”以降,則開啓了以民主、科學爲主要內涵的現代“中國夢”之旅,陳獨秀、魯迅、李大釗等都是夢之先覺者,他們彷徨過,嘆息過,發出了一聲聲決絕的天問般的呼喚。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追夢的過程,步履蹣跚,涕淚交零,但追求“中國夢”的意志和決心從來沒有動搖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停下追夢的腳步,正是由於這些先覺者的前赴後繼,篳路藍縷,“中國夢”纔在新的時代葳蕤綻放,蓬勃生春。

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纔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 這部片子能引起全社會的共鳴,能夠有很強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同時也能引起世界巨大的反響,因爲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要追求自己夢想的權利,當一個國家和民族有資格來談論造夢的時候,這個國家則處於上升時期。,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要全民參與,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奮發有力的鬥志全力以赴。”

中國的百年強國夢走的極其辛苦,是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犧牲了無數的生命之後,纔有了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夢想是更加富裕,全面奔向小康,在前進之餘,我們應該思考下歷史,回憶下百年來的經歷,記住歷史,才能激勵自己,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順暢。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二)

人因夢想而勇敢,我們因夢想而成長。在如今夢想又被提及,並且成爲一個很真實的話題,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將我們原本談論的話題一下拉到現實,並且鼓勵我們前進。而觀看《百年潮·中國夢》也使我對“中國夢”的理解更爲深刻。

以習近平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反映了近現代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美好夙願,進一步揭示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的發展路徑,指明瞭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的奮鬥目標,堅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注入了新的內涵,對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有着深遠的意義。

偉大的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生生不息。從伏羲明道到精衛填海,從女媧補天到大禹治水;從始皇統一到漢唐盛世,從富庶大宋到繁華明代;勤勞的華夏子孫向世界展現中國智慧,中國精神。我們擁有着物華天寶的“天朝上國”,讓世人欽慕、萬國敬仰。但只沉迷當下不進取,不奮鬥,狂妄自大便會喪失所擁有的一切,歷史給了我們多麼現實的教訓,我們也不能再渾渾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纔會有發展,纔會有進步,所以當時中國共產黨發現了存在的問題,領導我們發現問題,運用正確的思想結合中國的實際,真正解決當時的疾苦,從而解放了新中國,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歲月長河將我們從剛剛的興起帶到現在的強大,所以面對的問題也從一開始的簡單到現在的複雜化,所以中國夢的提出也正好符合當下的要求。

中國夢是要讓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復興路,世紀滄桑強國夢。沒有夢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對美好夢想沒有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樣沒有前途。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纔會有當今強大的中國。總書記說過“讓每個人人生出彩之夢,是每個人和祖國一起成長的夢。”年輕人的未來決定國家的未來,年輕人的“中國夢”匯成整個國家的“中國夢”。所以我們更應該堅定夢想,自強不息的去奮鬥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國夢。

夢想是太陽,不像一個世紀那樣遙遠,甚至也不像甲子前可望而不可即,它已經從地平線上蹦出,萬道朝霞正照耀在我們的眼前,激勵我們勇往直前。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三)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提出“學生作文也是一種體驗,一篇好作文應是學生的一種獨特體驗”。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爲題材,是寫學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學生對周圍生活的世界深刻體驗離不開課外學習活動的經歷及其在經歷中的心理體驗的過程。着眼於學生課外學習生活的豐富性、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易於接受等特點,我們對構建課外多元化體驗性作文教學模式進行了了初步探索。

一、體驗校園學習生活

小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不僅是其一天活動時間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天生活中最豐富的部分。他們對同學、老師、集體的感情,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成功與失敗等均有着深刻的體驗。校園學習生活是學生作文巨大的素材儲備庫,也是學生學會寫作文的重要實踐訓練基地。

(一)引導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中體驗,蒐集作文素材。

要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感興趣的各種實踐性學習的活動。如參加興趣小組、參加學校的活動,他們在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各種情況、作出了各種試探性研究、設想的成功與失敗、活動中與同伴的合作學習,學習活動中產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們一吐爲快的內容。

(二)搭建多個平臺,讓學生在交流中體驗

搭建一個成功的平臺,讓學生體驗成功,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充公利用校刊、板級板報佈置中設置作文角等陣地,給他們一次次作文發表的機會,以激勵他們,讓他們體驗成功。同時,這個平臺也是一個交流的平臺,讓全校的學生學習了身邊的優秀作文,極其真實性地體驗別人的寫作方法和技能,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三)強化常規訓練,培養良好的課外讀寫習慣

我們從抓課外閱讀和日記兩方面入手,並把這兩方面列爲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常規工作,分高中低年級段制定課外閱讀和寫日記的要求,致力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讀寫習慣。

1、課外閱讀。我要有句古語:“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自然也就會寫作文了。課外閱讀量的增大不但讓學生儲備大量的詞句,而且讓學生在閱讀匠過程中領悟、體會了遣詞造句的技巧,謀篇佈局的寫作方法等,鼓勵學生之間充公交流自己的課外讀物;提高班級書刊的作用率等。

2、日記。通過寫日記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洞悉觀察力。鼓勵學生寫學習日記、觀察日記等,不侷限於傳統的日記格式,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以自己喜歡的又能讓別人看得懂的形式寫日記,定期舉行優秀日記展平評活動。

二、體驗家庭親情生活

家庭是學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學生真情實感最爲直露表白的場所。我們採取下列方法,讓學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教師作爲中介,以習作或日記的形式傳遞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書信。作爲孩子,學生在信中表達對父母長輩的親情是建立在對他們細微的觀察、體驗的基礎上,一字一句的運用是再準確不過的。從而使他們躍過了輩份的鴻溝,實現相互理解與溝通。

三、體驗社會生活

社會是廣闊而大有作爲的天地,社會實踐活動是作文教學的一道亮麗風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百味,學會愛心奉獻社會。在“關愛老人”、“情繫四川災區”等活動中,通過走進敬老院,通過愛心捐贈活動,讓學生體會愛的溫暖,這對於作文教學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說:“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他們可以想;解放兒童的嘴巴,使他們可以談;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他們可玩,可以幹;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他們的生命不會被稻草塞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他們的歌聲可以在宇宙中飄蕩。”孩子們的創作只有在寬鬆的環境中才能得以正常的發揮,只有來源於他們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才能真正讓他們有所想,有所感,而後文思涌動,寫出一篇篇佳作來。讓我們爲孩子們營造一方自由的天空,讓作文迴歸生活,讓作文走進真實,讓孩子們在“作文”這片領域裏自由馳騁,讓孩子們深深感受到“作文,想說愛你並不難!”
 

(百年追夢全面小康故事徵文四)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歷來就是一個勇敢追逐夢想的民族,歷朝歷代的仁人志士,懷抱偉大夢想,不斷奮鬥。無論是近代以來,1840年的炮火驚醒沉睡國人,還是此後的一百多年的.民族解放全國運動,乃至今天爲祖國建設出力的棟樑之才……無數炎黃子孫,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前仆後繼,奮鬥不息。近日,我觀看《長征》這部影片,深深地被影片中紅軍戰士那種爲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艱難困苦,勇於犧牲的忘我精神而感動。

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多麼艱苦的生活啊!可紅軍戰士們爲了民族復興,革命理想高於天!《長征》概括性地講述了中共工農紅軍從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間從長江南北各革命根據地向陝西、甘肅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戰略轉移。長征的初期,由於錯誤軍事路線的領導,使得紅軍遭受了較大的損失。痛定思痛,紅軍總結了前段的錯誤,逐漸恢復了毛澤東在黨和軍隊的領導地位,四渡赤水巧妙擺脫追堵,並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批評並改正了錯誤的政治、軍事路線,確定了符合現實的、符合黨和紅軍發展的道路,並且健全了黨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原則。但事情的發展並非從此順利,在與四方面軍會面後,又出現了張國燾企圖分裂黨、分裂中央、分裂紅軍的行爲。面對這樣危機事件,以毛澤東爲首的中央及時果斷地處理、化解了危機,既是領導人卓越的體現,又是組織力量的體現。長征期間共產黨堅持思想統一,堅持黨對軍隊的領導,堅持密切聯繫羣衆,堅持北上抗日的戰略目標,爬雪山,過草地,入不毛之地,闖土匪聚居地,終於勝利到達陝北,開始了新的革命過程。在翻越長征途中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後,毛澤東寫下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偉大詩句,既是豪邁的個人壯志,也是走向新徵程的偉大信心。紅軍長征的豐功偉績是千古唯獨,萬世無雙的,紅軍長征的壯烈和堅韌是驚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是凡人難以想象、難以理解的,紅軍長征的精神是舉世齊頌、萬國同歌、億民共讚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偉大天兵神威,翻開了中國共產黨從艱苦走向勝利,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頁,宣告了趕走日本帝國主義、****蔣家王朝,中華民族不是東亞病夫,而是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之子。

在看《長征》影片時,我高興、悲慼、感動、流淚。如今,時過境遷,新中國成立已經64週年,一個人、這代人、這個民族、這個國家,仍然沿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他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2013年2月19日,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揭曉,獲獎者中既有人們熟悉的英模人物,也有深入基層挖掘出來的平凡楷模,新時代的長征精神在當代大放異彩:

羅陽,用生命托起戰機,最終倒在工作崗位上的航空英模;

林俊德,一生奉獻給核事業,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科學家;

李文波在南海默默守礁二十年,爲氣象觀測做出巨大貢獻的海軍氣象工程師;

張麗莉,爲救出學生失去雙腿,被網民贊爲最美女教師;

陳家順,爲保障農民工利益,多次到企業臥底打工的“民工”局長:

陳斌強,堅持五年揹着生病母親上下班,爲年輕人作出榜樣的孝子;

何?,因病去世並把器官捐獻給他人的十二歲女孩;

高秉涵,備受思鄉之苦,爲上百位老兵帶回骨灰的臺灣老兵;

高淑珍,堅持十四年,以家庭的力量撐起愛心小院的農家婦女。

周月華、艾起夫婦,爲了給村民帶去醫療服務,在鄉間行醫20年

無數的人都在爲中國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都在爲自己的中國夢而奮鬥,毛主席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是的,我們祖國新一代的人才!,需要沿着像萬里長征一樣的路走很久很久,長征精神是我們學習的典範,而真正開拓祖國的義務,就在我們手中。長征的精神激勵着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爲我們創造下的和平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爲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用心編制屬於自己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