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K 次

端午節起源於春秋戰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下文是勵志網整理收集的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1】

端午節吃糉子,春節放鞭炮,元宵節吃餃子,清明節上墳等是我國傳統文化習俗。每逢佳節倍思親,無論是遠在異鄉的遊子,還是近在咫尺的家人都要聚在一起,過個團圓節。

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買來了一大堆竹葉,把它泡在水盆裏,準備明天包糉子。到了第二天,我早早地起了牀,聞見廚房裏飄出一陣陣香味,饞得我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於是我就走到廚房跟外婆一起包糉子。我先在糯米堆裏拿出一些糯米,分別把它擺成立體的三角形,中間放上一個大蛋黃,還在每個角上各擺了一塊肉,然後在水盆裏拿出竹葉,把它們包起來,再用繩子捆緊,可我怎麼也捆不緊,而外婆卻熟練地包好了。捆到後來,我有點不耐煩了,就問外婆,爲什麼要包糉子?外婆說:“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志而跳江自尺,老百姓知道後,紛紛走到江邊划船打撈,大家爭先恐後的要把屈原救上岸,可打撈了好久,也不見他的屍體,最後大家紛紛拿米團往江裏扔,不讓江裏的魚、蝦、蟹等把屈原的屍體吃掉,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吃糉子”。聽了這個故事,我深深的被感動了,於是就用心地包起了糉子,終於成功了。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的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去敬重它,保護它,讓古老的傳統文化成爲民族的和諧。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2】

現在,我已記不清以前的端午節是咋過的,今年的端午節顯得很揪心、很疲憊、很傷感。或許心力憔悴的緣故,或許是瑣事繁多的緣故,我顯得很迷茫、很困惑,竟然不知道自己該幹些什麼,我是誰,我要幹什麼,我爲誰活着,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我無法詮釋,只好付諸筆墨,傾訴心聲。

端午節那天,我特地起個大早,悄然喊醒了熟睡的妻子,我不敢高聲語,因爲怕吵醒了熟睡的孩子。我決定去地裏拾柴,家裏一般的事都是我說了算,我說幹啥就必須幹啥。我也不知道自己爲啥那天這麼勤快。妻子極不情願的起來了,半路上我們還吵了一架,我傷心極了。原本以爲妻子不會來地裏了,當我汗流浹背的時候,妻子來了。我們彼此沒有言語,默默幹活,把那些柴一點一點的剁碎,一點一點地放到車子上。伴隨着機械的運動,斧頭、剪子的飛舞,我的.心也在飛揚,思忖萬千。

我想到了父母,想到了妻子,想到了兒子,就是沒有想到我。父母快60歲了,他們還在爲生活奔波着,爲我,爲這個家,操碎了心。父親是高血壓,經常吃藥,還常常給人幹活,掙些錢,爲家裏增加收入;母親有頸椎病,總是在週末我回家的時候,爲別人打短工(孩子我照看,她出去打工),掙些零花錢,補貼家用。而我月工資很有限,自己要吃飯,還要還房貸,日子過的緊緊巴巴的。兒子才四歲,今天剛剛過四歲生日,兒子是個好孩子,我很愛很愛他。常常我在抱着兒子的時候,想到父母當年抱我的情景。這也許就是養兒方知父母恩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病。自從得了慢性前列腺炎以後,我吃了3個月的中藥,加強鍛鍊身體,現在瘦了20多斤,身體恢復的很快,也能上班了,這是壞事也是好事,壞事是疾病花了我2萬多元,好事是我認識了鍛鍊身體、保養身體的重要性。很感謝在生病以來,關心關注我的所有朋友。

我想到了自己的債。現在,我揹負着疾病所欠下的外債、買房所欠下的房貸,自己還要生活,還要養家,還要裝修房子,很多人說我很摳門。是的,自從買房子之後,我和朋友漸漸疏遠,和家庭漸漸疏遠,和妻兒漸漸疏遠,關心少了,關懷少了,關注少了,多的只是惆悵,只是無奈,只是獨斷和孤單,我把自己封閉起來,做了一個繭,包裹了自己。

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只是一個工作狂。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把自己獻給了工作,把身體獻給了工作。儘管我現在什麼都不是,可以說一無所有。我有的,只是激情,只是狂熱的心,不老的心,不死的心。古人云,知恥而後勇,我也是這樣的。儘管前路迷茫,我還是要勇敢向前,永不退縮,爲家庭,也爲生活,更爲自己健康活着。

我想到了妻子的嘮叨。妻子的嘮叨似乎有一次迴盪在耳旁:“你慫本事都沒有,叫你辦個低保,你辦不成;叫你調個工資,你協調不下來;叫你給我調動個工作你調不成;掙錢吧,你又掙不了大錢,你能弄啥,跟你瞎了眼了。”其實,我只是一個小人物,一個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的小人物。每每至此,我都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我覺得無語是最好的回答。

父母爲我的房子問題一直在奔波,我痛苦、我傷神、我無語。端午節,本是娛樂休閒的假日,而我和妻子,頂着烈日在地裏揮汗如雨,只爲了家裏能多一些柴火、多一些旺氣。我不知道,一個農民的娃娃,到底能幹啥,到底能幹成啥,到底路在何方?我無語,頓時覺得好睏惑、好無助、好傷感。

端午節就這樣結束了,我在單位值了一天班,在家和妻子拾了兩天柴。寫了這麼多,也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麼,這或許是一個而立之年男人的困惑吧。

男人,有時候也是很脆弱的。其實,男人更需要被關愛、被關注、被關心,特別是上班族的男人。
 

與端午節有關的文章【3】

端午節起源於春秋戰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古民謠唱到:“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關於節日的由來有很多,有紀念伍子胥的迎濤神,有紀念孝女曹娥,有紀念詩人屈原等等。但關於惡日的傳說最早,在先秦時代,普遍認爲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這樣,在此日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爲“端午”。

後來,紀念屈原漸漸成爲人們接受的主流。唐,文秀詩曰:“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因爲屈原,這個節日便被賦予了厚重的政治和文化氣息。從歷史的眼光來看這無疑更具人文底蘊。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這其實就是一個驅邪納福的節日,體現了普通人的一種普遍的美好願望。從民俗方面來講,這樣的原始意願,也許更具本意吧。

在我的眼中端午節是一個美妙的節日,他充滿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願望,有一種溫馨浪漫的氣息。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糉子,嗅着濃濃的甜香,都會有一種情懷滋生。

記得小時候,村前有一條河,每到初夏河坡上都會長滿青青的蘆葦。風一來葦葉便會發出沙沙的聲響,搖擺的樣子很是瀟灑。那時我們時常會到葦叢中去玩耍,摘下一片葦葉,捲成一個哨子,就會吹出嘹亮的聲音。艾葉也是常見的植物,溝坡渠邊常常都是。艾葉有一種清氣,有醒腦的功效。

那時的端午節每每會到河邊採來葦葉,傍晚我們圍坐在母親身旁,看着修長柔軟的青葉,是如何在母親手中變成一隻只棱角分明,卻又圓潤的糉子。那時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兩隻,而忽略了母親看我們時的眼光。漸漸長大,漸漸明白,那一根根纏在糉子上的絲線,就像母親的心思一樣柔軟。

如今,母親老了,頭髮白了,眼也昏了。可她還是會煮好了糉子,叫我拿回家來。我知道在母親眼裏我從不曾長大,即使我已有了孩子。看着糉子上纏繞的絲線,我覺得它也纏住了我的心。

端午節的糉子真是讓人驚訝不已,蘆葦的長葉,江南的糯米,還有蜜制的大棗。包製成一隻只糉子,開水一煮,葦葉清爽的香氣,糯米濃膩的粘香,還有蜜棗的甘甜,混在一起是怎樣的享受啊。什麼樣的人會有如此的妙構,讓千古的人們都爲之沉醉。

糉子就像一首渾然天成的古曲,經過時光的浸洗,留下的都是妙不可言的感觸。糉子又像一首古詩,從悠遠的時代流出,遂帶了幽遠的氣息,彷彿初夏午夜的長夢流轉出前生往事的嘆息。“佳人闢新葉,婉轉裹柔絲。心如青葦葉,層層有相思。”那時的浪漫當是如此吧。但草長鶯飛的季節裏,那顆婉約而柔軟的心會被誰的情絲所牽,竟讓我爲之沉迷,而夢裏的影像會是前世的再現嗎?

端午是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並不美好的現實中可以寄寓一些幽思,讓凡塵矇蔽的心,在青色的古意間得到片刻的迴歸,認取生命中的真意,可以讓生命更加真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