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書籍 >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2W 次

讀歷史使人明智,讀地理使人靈秀,讀數學使人周密,讀政治使人深刻,讀詩詞使人莊重,讀法學使人善辯。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1

1、 巴金:《家》

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巴金一切的作品中都滿溢着純潔的青春氣息。《家》尤其濃厚。這種氣息反映一顆單純的心靈,讀他的小說,你毫不感到是在絞汁寫出來的,是唱出來的,呻吟出來的,是自然的天籲。這不是藝術,而是天賦。如他所說:“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2、茅盾;《子夜》

《子夜》是一部社會分析小說,小說中十分注意人物活動的社會背景,把一人、一家、一店、一廠的矛盾同社會的階級矛盾相聯繫,不僅以巨大的畫卷展現了冒險家樂園的大上海的面貌,而且還以廣闊的畫面把工人罷工、反動當局鎮壓、地主階級的行徑、資本家之間的兼併等等突出的社會現實展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所蘊含着的文化思想深度就不能不讓人感到咋咋不已了。

3、羅貫中:《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不僅是較早的一部歷史小說,而且代表着古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小說採用淺近的文言,明快流暢,雅俗共賞;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複雜的事件和衆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4、曹雪芹:《紅樓夢》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是枉然。在明清小說中,最爲後人稱道的莫過於《紅樓夢》,其書自問世以來,評、題、圖、詠、戲曲、影視作品等,真是大浪滔滔,汗牛充棟。二百餘年來,以曹雪芹和他的《紅樓夢》爲研究對象,已逐漸發展成爲一門世界性的學問——紅學。可以說,《紅樓夢》不僅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是中國文化的傑出代表;亦是世界小說史、文學史,甚至藝術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同時,《紅樓夢》又是一幅廣闊的歷史圖景,小說中上自皇妃國公,下至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動的描寫。從生活取材上,更是包羅萬象,作者對園林建築、烹調飲食、服飾傢俱、醫藥保健、詩詞歌賦、繪畫、戲曲、宗教等等各種文化藝術都有很高的造詣和精到的見解。曹雪芹,一位千古奇才;《紅樓夢》,一部曠世鉅著。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紅樓夢》博大精深,浩如瀚海,問世間幾人能解作者之“癡”?可以說《紅樓夢》凝聚了作者的全部心血,融進了曹公的整個生命。

5、錢鍾書:《圍城》

錢鍾書的諷刺不是對社會的批判,而是一種文化批評。作品對食古不化和全盤西化的舊式人物和新式人物,都給予了某種嘲弄。這種嘲弄從文化上掂量出這兩種人物的狹隘和偏激。表面上似乎詩書禮儀、放眼世界,其實可笑得很。這種批判,是站在知識本位的立場上展開的。作爲知識分子,他們首先在知識方面就有所欠缺。表面上個個掛着教授、學者的頭銜,但真正要從知識上追問他們的學問,卻一個個都露出了醜態。方鴻漸的博士文憑是買來的;與大學教授沾不上邊的李梅亭,偏偏是中文系教授。

正是基於人性立場對人性的不足、弱點和醜惡的揭露,以及對文化的批判,《圍城》的藝術價值更有其獨特性。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2

1、【法】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

這部小說敘述了一個金錢毀滅人性和造成家庭悲劇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老葛朗和他的女兒歐也妮這兩個人物形象。老葛朗臺已成爲世界文學中最出名的吝嗇鬼之一,而歐也妮是巴爾扎克創造的最動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2、【法】 雨果《巴黎聖母院》

美與醜,本是一對意義毫不相干的反義詞,可在這部名著卻讓我深切體會到美與醜的完全統一,同時獨特的人物性格也將美與醜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據動人的情節發展,凝聚、精煉在這部名著中而呈現出它們的生動面貌和豐富蘊涵,贏得了繼《艾那尼》之後浪漫主義打破古典桎梏的又一勝利。這是一部憤怒而悲壯的命運交響曲!

3、【俄】列夫 托爾斯泰《復活》

通過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一幅幅沙俄社會的真實圖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監禁無辜百姓的牢獄;金碧輝煌的教堂和襤褸憔悴的犯人;荒芫破產的農村和豪華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亞和手銬腳鐐的政治犯。托爾斯泰以最清醒的現實主義態度對當時的全套國家機器進行了激烈的抨擊。

4、【美】海明威《老人與海》:

從那樸素、精確而又洋溢着濃郁生活氣息的描寫中,進入了老漁民桑提亞哥的晚年生活。我讀出了他的貧窮、淒涼,也讀出了他的倔強和不甘,曾經盡生命的能量,爲自己的理想追求過、奮鬥過、的老人,不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嗎?這樣的人生應該無怨無悔。

5、【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傳》 :

這部既富於浪漫奇想又緊貼社會現實的幽黑與諷刺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天真善良、不諳世事的有產者匹克威克帶領其信徒們在英國各地漫遊的奇趣經歷與所見所聞。

6、【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如果說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堂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淒涼,諷刺與無奈。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3

《君主論》

全書有26章。前11章論述了君主國應該怎樣進行統治和維持下去,強調有勢力保護國家容易、反之則難,君主應靠殘暴和訛詐取勝;12-14章闡明軍隊是一切國家的主要基礎,君主要擁有自己的軍隊,戰爭、軍事制度和訓練是君主惟一的專業。後12章是全書的重點,全面論證馬基雅維利的術治理論。

《君主論》對不同類型的君主國做了明確的區分:如世襲君主國、混合君主國、依靠自己武力和能力獲得的新君主國、依靠他人的武力或者由於幸運而獲得的新君主國、世民君主國和宗教君主國等等。啓示實行統治的君主們如何參照別國的歷史經驗,結合本國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建立適合自己的君主政體。這無疑是一個君主在立國之初首先考慮的原則。君主立國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要把基點放在自身的力量上,凡是這樣做的,日後保持自己的地位,就沒有多少困難。這是馬基雅維利對君主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提出的第二條原則。

任何一位君主或政治家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必須學會政治統治的方法,這就是君主的基本行爲原則,既是書中的重點,也是後世爭論的焦點。

《君主論》赤裸裸地將君王的政治行爲和倫理行爲截然分開,直言不諱地否定一般公認的道德。它認爲,人們必須承認世界上有兩種鬥爭方法,一種是運用法律,一種是運用武力。前種方法是人類特有的理性行爲,而後者則是獸行爲。在當時的社會現實面前,前者常常使人力不從心,迫使人們必須訴諸後者。這就要求君王必須懂得如何善於運用野獸的行爲進行鬥爭,做君王的如果總是善良,就肯定會滅亡,他必須狡猾如狐狸,兇猛如獅子。獅子不能防禦陷阱,狐狸不能抗拒豺狼,所以,君主做狐狸是要發現陷阱,做獅子是要嚇走豺狼。

《君主論》主張一個君主爲了達到自己的事業或統治目的,不要怕留下惡名,應該大刀闊斧,使用暴力手段解決那些非用暴力解決不了的事,不必要守信義,倫理道德可以拋棄不管,因爲目的高於手段。在守信義有好處時,君王應當守信義。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時,或者原來自己守信義的理由不復存在的時候,任何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對不能,也不應當遵守信義。它還告訴君王:“必須學會將這種品格掩飾好。”必須習慣於混充善者,做口是心非的僞君子。

《君主論》還主張君主應當顯得虔信宗教。使宗教在國家中佔有顯要的地位,這並不是因爲宗教的真實性,而在於它是聯繫社會的紐帶。《君主論》中關於教會王國的論述中指出:“教會王國在取得政權以後,便受到宗教習慣的保護,這種君王不需要有軍隊,因爲他們有人心所不能企及的崇高大義所支持。”他們顯然是由上帝所樹立,也是由上帝所把守着,如果輕易地對它加以評論,那就是狂妄無知的行爲。

在政治手段問題上,馬基雅維利認爲,用註定要失敗的方法去追求某個政治目標是徒勞的,即使爲了一個很好的目的,也必須要選擇能夠實現它的手段。手段問題不要去管目的的善與惡,而要按照純粹的科學方式去處理。成功的意義在於達到目的,不管這個目的是什麼。假若世界上有一門“成功學”,專門研究惡人的成功,肯定會和研究善人的成功做得同樣好。因爲惡人成功的事例比聖賢成功的事例並不少,有時反而更多。如果這門學科成立,對聖賢和惡人同樣有用,因爲聖賢一旦涉及政治,必定同惡人一樣,希望自己成功。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4

《小王子》

小王子是一個超凡脫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顆只比他大一丁點兒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愛的小玫瑰花。但小玫瑰花的虛榮心傷害了小王子對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別小行星,開始了遨遊太空的旅行。他先後訪問了六個行星,各種見聞使他陷入憂傷,他感到大人們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個點燈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個可以作爲朋友的人。但點燈人的天地又十分狹小,除了點燈人和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個人。在地理學家的指點下,孤單的小王子來到人類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發現人類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鸚鵡那樣重複別人講過的話。小王子這時越來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後來,小王子遇到一隻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與它結成了親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祕密——肉眼看不見事物的本質,只有用心靈才能洞察一切——作爲禮物,送給小王子。用這個祕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與遇險的飛行員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後,小王子在蛇的幫助下離開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號小行星上。

童話描寫小王子沒有被成人那騙人的世界所征服,而最終找到自己的理想。這理想就是連結宇宙萬物的愛,而這種愛又是世間所缺少的。因此,小王子常常流露出一種傷感的情緒。作者聖埃克絮佩裏在獻辭中說:這本書是獻給長成了大人的從前那個孩子。

《小王子》不僅贏得了兒童讀者,也爲成年人所喜愛,作品凝練的語言滲透了作者對人類及人類文明深邃的思索。它所表現出的諷刺與幻想,真情與哲理,使之成爲法國乃至世界上最爲著名的一部童話小說。

敘述者——一個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迫降在撒哈拉大沙漠,他在那裏遇見了小王子。六年後,他講述了這段奇遇故事。

敘事視角——故事以第一人稱敘事,雖然其中大部分篇章是飛行員在複述小王子一人旅行的故事。

語氣——描述飛行員與小王子夢幻般的相遇是甜蜜的傷感;而對大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充滿功利主義,則表露出無奈和憂心。

背景(時間/地方)——六年前,不過敘述者並未表明現在是什麼年月。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和太空。

主人公——小王子,飛行員,花,狐狸。

主要衝突——飛行員與小王子的天真無邪觀點,同大人世界令人窒息的教條之間的衝突。

上升情節(起勢情節)——花兒使小王子感到苦惱與迷茫,儘管他依然是那麼愛他的那朵花,卻還是獨自一人離開了自己的星球,開始了旅行。在訪問了鄰近的幾座星球后來到地球。他漫步在沙漠尋找人類,他找到了狐狸。

高潮——狐狸告訴了小王子一個祕密,使小王子認識到他的玫瑰花的價值。

下降情節(收勢情節)——小王子向飛行員轉述狐狸告訴他的那個祕密;小王子被蛇咬後回自己的星球去了。

主題——偏見與成見的危險,人生探索的啓迪,所有的大人起先都是孩子,正因爲對某物某事付出過才使得某物某事變得如此重要,勇於承擔責任的重要。

母題——祕密,飛行員的畫,馴養,正經事。

象徵——星星,沙漠,火車,水,酒鬼,國王,點燈人,第二顆星球的愛慕虛榮的人,地理學家,商人,玫瑰,狐狸。

預示——當小王子初遇蛇時,蛇暗示它能讓小王子回到自己的星球;狐狸在小王子將離開的'時候給他啓示,叫他回去再看看那5000朵玫瑰。小王子回來跟狐狸告別的時候狐狸告訴了他一個祕密(即一個答案):"本質的東西是用眼睛看不見的,只能用心去看。正因爲你(小王子)爲你的玫瑰花費的時光,才使得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對你馴養過的東西,你永遠都有責任。你必須對你的玫瑰負責。”

基調——作品基調是溫柔的、童真的、充滿哲理的,憂傷而又帶有神祕氣息的。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5

《紅與黑》

小說緊緊圍繞主人公於連個人奮鬥與最終失敗的經歷這一主線,廣泛展現了“19世紀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反映了19世紀早期法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一些本質問題。

在藝術上,小說以深刻細膩的筆調,廣泛運用獨白和自由聯想等多種藝術手法,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靈空間,挖掘出了主人公深層意識的活動,從而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司湯達因此被後人稱爲“現代小說之父”。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6

《一千零一夜》

《一千零一夜》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有243個故事。在西方被稱爲《阿拉伯之夜》,在中國卻有一個獨特的稱呼:《天方夜譚》。“天方”是中國古代對阿拉伯的稱呼,僅憑這名字,就足以把人帶到神祕的異域世界中。它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負盛名,擁有最多讀者和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同時,它以民間文學的樸素身份卻能躋身於世界古典名著之列,也堪稱是世界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蹟。

這本書其實並不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它是中近東地區廣大市井藝人和文人學士在幾百年的時間裏收集、提煉和加工而成的,是這個地區廣大阿拉伯人民、波斯人民聰明才智的結晶。《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很早就在阿拉伯地區的民間口頭流傳,約在公元世紀之交出現了早期的手抄本,到12世紀,埃及人首先使用了《一千零一夜》的書名,但直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才基本定型。《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一經產生,便廣爲流傳。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就傳到了歐洲。書中的故事來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波斯和印度;

2、以巴格達爲中心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時期流行的故事;

3、埃及麥馬立克王朝(1250-1517年)統治時期流傳的故事。

高中生必讀名著小說 篇7

《圍城》

紅海早過了,船在印度洋麪上開駛着,量是太陽依然不饒人地遲落早起,侵佔去大部分的夜。夜彷彿紙浸了油,變成半透明體;它給太陽擁抱住了,分不出身來,也許是給太陽陶醉了,所以夕照晚霞隱褪後的夜色也帶着酡紅。到紅消醉醒,船艙裏的睡人也一身膩汗地醒來,洗了澡趕到甲板上吹海風,又是一天開始。這是七月下旬,閤中國舊曆的三伏,一年最熱的時候。在中國熱得更比常年利害,事後大家都說是兵戈之象,因爲這就是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 《圍城》是錢先生唯一的長篇小說,也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現代文學經典。有論者認爲是現代中國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圍城》內涵充盈,兼以理勝於情,是小說中的宋詩。所謂“圍城”,如書中人物所說,是脫胎於兩句歐洲成語。英國人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而離、離而結,沒有了局。”法國人的說法是:結婚猶如“被圍困的城堡fortressassiegee,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本書的主人公方鴻漸本來不知道有“圍城”之說,然而,當他聽人說到“圍城”,並且經過後來的坎坷,便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想法。”“圍城”是對一種人生情境的形象概括,也是對一種心理意態的巧妙把捉。“圍城”所描繪的,乃是人類理想主義和幻想破滅的永恆循環。古往今來,多少人都是從自以爲天佑神助開始,而從意識到造化弄人結束。《圍城》中時起時伏,處處申說的,都是理想的不斷升騰和一再破滅。經常是事將成矣而毀即隨之,浪拋心力而已。許多人終身處於“圍城”境遇而不察,因此,“圍城”完全可以作爲人類身處困境、屢遭挫折的象徵。錢鍾書先生旁觀浮生,思慮沉潛;指點世態,寄慨遙深,以形而下示形而上,使讀者對人生恍然如有所知。本書風格幽默,妙譬可人,讀之頗可領略漢語文字的豐贍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