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13K 次

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歡迎查閱。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應屆畢業生相關欄目。

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篇一: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給我很深的感觸。每一個時代的頁碼上都站着一位我們的主人公,往下一頁傳遞着“信”與“真”這兩種質地機器堅硬的情懷。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情感更是瀰漫着一絲真情的氣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能深入到每個人的心坎裏,沁如心脾,久久迴盪着。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隱形的翅膀,發揮出自己的能量,創造奇蹟。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並且化作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勇氣。有的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爲它能觸碰你內心裏最柔軟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爲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麼多人善良堅強的活着。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氣。

其實我認爲,生活中,有太多太多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中感動着別人,也感動着中國。中華民族之所以逐漸富強起來,也是因爲有了他們。也許作爲一個平凡的人,我無法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爲別人做些什麼,爲集體做些什麼,爲家庭做些什麼,那我們也會成爲一個不平凡的中國人。而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將越來越好!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充實感,支撐着自己。讓自己受到洗禮。

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篇二: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感動是什麼?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恆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爲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願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願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着自己的繁雜心靈......

48歲的陶豔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楊乃彬兒時發燒導致失去了聽說功能。爲給孩子治病,走過很多地方,但醫生的結論始終讓他們失望。爲了兒子,她學習脣語,然後教兒子說話、識字。陶豔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爲此她辭職陪孩子一起上學。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後來,楊乃彬也能比較正常地和人交流。12年苦讀,兒子如願考上了大學,成爲了河北工業大學機電專業的學生。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報父母,回報老師,回報所有幫助他們的人。

看完這個故事,我早已熱淚盈眶。

是什麼讓這位母親如此堅強執着?

是什麼讓這位母親淚流滿面熬過黑夜?

是什麼讓這位母親一次次地聽醫生說,抱歉?

是什麼讓這位母親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兒子說話?

是什麼讓這位母親願意辭職來做兒子的耳朵和嚮導?

是愛。

有一種愛,無須華麗的表白,你卻始終相信它是真愛。它永遠真誠永遠不變 它無需華麗詞包裝;它像寒冬熊熊烈火 它像炎夏一縷清風,它激活我們生命能量,它體貼相伴永遠。 沒錯,這是母愛。母愛的力量有多偉大?我們無法測量,它往往超越奇蹟,鑄就輝煌。

篇三: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201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後,心裏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吳錦泉。

2010年8月9日,吳錦泉收聽廣播時得知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災害,將磨刀掙來的硬幣湊上1000元錢送給紅十字會捐給災區。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吳錦泉得知此消息後,將兩年來走街串巷替人磨刀掙下的1966.2元辛苦錢,通過紅十字會捐給災區。自2008年汶川地震之後,累計捐款37000多元錢。吳錦泉,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五星村一名普通村民,如今年過八旬,僅靠磨刀爲生,生活並不富裕,老兩口還住在三間破舊的瓦房裏,但他關心社會,爲村裏修橋補路,去福利院看望孤兒,將自己的辛苦錢毫無保留地捐獻出來。

我看完後,心裏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爲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捨己爲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篇四: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觀後感

昨天晚上坐在電視機前靜靜的看完《感動中國》,看完欄目,心中突然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引起我久久的思索。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走進他們,叩問自我,在感動中找尋本真。

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豔、秦豔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後的焦急,此後他們開始關注尋親信息,並嘗試爲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爲了運營好網站,張寶豔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願者。2009年,張寶豔提出的“關於建立打擊拐賣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採納,DNA數據庫爲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願者發展到15萬多人,遍佈全國各地,成爲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目前,“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唯一與公安部打拐辦合作的全國性尋子網站,截至2015年11月,“寶貝回家”志願者協會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

用心去看世界,浮沉過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