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說說 > 勵志說說 > 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

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4W 次

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

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

導語: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長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貴,最容易忽視而又最令人後悔的就是時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篇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名人勵志演講稿大全

演講稿一:周鴻禕:扎克伯格創業奇蹟的背後

我們公司現在有將近4000人,我覺得裏面肯定是臥虎藏龍。百裏挑一的話,也有40個偉大的人才。但是,即使是天才,如果沒有前輩的幫助,最後也會變成庸才,是做不出什麼大事的。舉例來說,每一個跳水冠軍,背後都要有一個教練在幫他。沒有教練,你就要走彎路,不得不重新發明輪子。沒有教練,你在水裏摔了無數次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可能等到把自己摔殘了,纔會明白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夾緊腿、腿繃直、收腹、跳。

這個道理誰都能懂,但放到公司裏,就會有代溝。現在我們這些70後跟下一代的年輕人講道理,特別是85後們,有時候會陷入一種死循環。有些85後對70後的經驗和閱歷不認同,甚至一種抗拒心理,聽都不想聽。我覺得有必要跟85後們溝通一下:每一個巨大的商業奇蹟背後,都有無數個Mentor參與其中。

從85後的角度來看,美國硅谷無疑是一個不斷產生奇蹟的地方。這裏生產出創立微軟的比爾-蓋茨、創立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創立Google的佩奇和布林。今天一個大學都沒有畢業的85後扎克伯格,幾年時間就創立了擁有幾千員工、500多億美元市值的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絡。硅谷似乎是年輕人的天下,這些挑戰權威的年輕人一直在塑造傳奇。

以前我也很感慨,心想咱並不是缺胳膊少腿,更不是弱智缺心眼,爲什麼這些奇蹟我們玩不轉,反而是這些小子玩得轉呢?像扎克伯格這樣的,大學都沒畢業,也沒上過商學院,連一天工都沒打過,他怎麼就能管理好一個好幾千員工的公司呢?

後來,當我到硅谷,跟那裏的創業者接觸多了,才發現國內很多創業者都被這種美國夢的故事給誤導了。事實是,這個世界沒有奇蹟。媒體的報道只突出渲染少年英雄,不突出老年英雄,那是媒體爲了迎合讀者的興趣,把故事編成奇蹟,是爲了媒體自己的銷路更好。

這些居於少年英雄背後的人,被稱爲Mentor,漢語裏面最貼近這個詞的,就是帶徒弟的“師傅”,類似於《星球大戰》裏面的尤達大師,《倚天屠龍記》裏的張三丰,《西遊記》裏面的菩提老祖,他們往往是傳授一種技能,或者指引一個方向。

比如,曾在瀏覽器大戰中惜敗微軟的Netscape公司創始人馬克·安德森,他是扎克伯格的資助者,也是小扎的一位師傅。像馬克·安德森這樣的人既成功過,也經歷過巨大失敗,他們會對這些創業年輕人說:小夥子,你的產品方向應該這樣,你商業化路子最好那樣,這個階段你應該找這樣的人,我能給你找到什麼樣的VP,能給你推薦什麼樣的CEO… …在創業公司的發展過程中,這些人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只不過新聞媒體喜歡追逐奇蹟,因此很少去報道這些Mentor。原因很簡單,如果大家知道少年英雄原來有這麼多Mentor在幫他,那故事就不夠傳奇了。

小扎可能是技術天才,可能是產品天才,但我不相信他是管理天才。沒有一個人是天生下來就知道管理的,管理也不是讀幾本書就能知道的。管理是一種實踐,所謂管理經驗都是通過時間積累起來的,再通過商學院的管理課程昇華的。Facebook之所以成長很快,就是因爲小扎的背後有這樣一批有經驗的Mentor。

爲什麼我強調Mentor這麼重要?因爲在這方面我吃過虧。當年我的第一家公司應該說做得很失敗。後來我想,如果當年我有這樣一個有經驗、有國際化視野的Mentor幫助我,或者至少提醒我一個方向,我想我就不會葬送我的第一次機會。因爲我放棄3721,那我就放棄了和百度逐鹿上億美金的可能。

我犯過很多錯誤,跌跌撞撞一路走過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那個時代同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人也不少,但有的人摔了一跤,就再也爬不起來了,因爲這一跤把精氣神給摔沒了。這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路摔過來的。我摔了一跤長了點教訓,但也走了一個彎路,也代表了今天中國很多創業公司的現狀。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這個人缺點不少,但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傾聽。即使是一個基層員工給我寫信,如果說的有道理,也能夠改變我的想法,也能夠促使我去反思。善於傾聽,不斷反思,這個優點讓我一路走到現在,在互聯網圈子裏倖存下來。

我一直認爲年輕人更敏銳,對用戶更瞭解,思想更沒有拘束,更有活力和能量。但是年輕人想真正獲得成功,那還需要另外一方面的幫助。這就是我說的,這些老人家的、大叔級師傅的經驗和教訓。

我經常和年輕人說,要看到錢以外的東西,那就是夢想。但還要找到一個真正能夠幫助你們的師傅,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就是像牛頓的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想一想確實是這樣。牛頓是經典物理學的大師,在物理學、數學、天體學等方面都是功勳卓着,但是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前輩的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等物理學家的發現,牛頓還能有這樣大的成就嗎?

像我們70後的這羣人,是第一批接觸互聯網的。那個時候,我們即使摔了跟頭,都沒有人告訴你摔跤是因爲前面有個坑,因爲根本就沒有比我們更早的人知道那是一個坑。我們這一路摔過來,滿腔的血淚史都化作了經驗和教訓。我覺得85後要學會去吸收和利用70後積累的經驗和教訓,讓自己人生的路走得更直一點。

演講稿二:李彥宏對話復旦學子:我們該跟什麼樣的人談理想?

相信每位同學入學時都聽到過這樣的故事,有人創業成功身價千萬,有人考上了985學校熱門專業的研究生,有人申請到七八個國外高校的offer,有人考入了令人豔羨的國家部委……

那麼,我應該如何選擇呢?看看李彥宏是怎麼說的吧!

在大學獲得的最重要的能力是獨立思考

在大學裏頭我覺得自己獲得的最重要的一種能力是獨立思考。北大跟復旦一樣,也是綜合性大學,什麼人都有,所以你見的人多了,不同的思想、理念多了,你慢慢會變得不會輕信某種東西,你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覺得大學對我來說不是說我要選什麼、不選什麼,而是我能夠看到很多事情的發生,這樣就鍛鍊了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

你剛上大一,現在需要開始考慮,未來四年怎麼過,這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文科生,就是要博覽羣書,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讀書比較容易一點,但是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需要自己做出努力,包括聽這種講座,包括實際接觸到一些人。每個人身上都有很閃光的地方,你多接觸,想辦法捕捉他閃光的東西,慢慢消化成自己的東西,這樣你會使自己在未來的道路上成功的概率更大。

今天有人會選擇創業,有人會選擇讀研,有人選擇出國,有人選擇考公務員。各種各樣的道路都是存在的,但是哪一條道路是適合你的,每個人情況都不一樣。所以我特別強調一個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最重要的是鍛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我認爲我在大學鍛鍊的這種能力,讓我後來到美國,面臨選擇的時候,做了合適我的選擇。比如說放棄博士學位到華爾街,從華爾街再到硅谷,再回到中國。每一個時機我都覺得這一步對我來說是最合適的,是正確的。

成功的創業者,是真的有理想有信念

有時候我講自己經歷的時候,我覺得也許是我跟別人不一樣。但是當我跟很多創業者、尤其是成功的創業者進行交流之後,我發現追求理想這件事其實是有共性的。你跟那些沒有創過業的人說理想,他會說“別吹了,好像把自己說得很高尚,你肯定是爲了掙錢。”

但是你真的去問那些做成事的人是不是相信理想,他真的相信。因爲任何一個創業者都會在中間遇到挫折、遇到失敗、遇到困難,遇到讓你覺得再也走不下去的時候。而那些僅僅是爲了錢而創業的人,在遇到這樣情況的時候很容易放棄,很容易改變,會說也許這條路是錯的,我去幹別的吧,我去給別人打工,我去做一個更容易掙錢的事,他其實是放棄了過這個坎兒的一個機會[]。可是很多時候,你只有過了無數的坎兒之後才能見到成功。

所以我看到的成功的創業者,是真的有理想、有信念,他覺得不管有多少人相信,反正我是信了,我信了就一直做下去,絕大多是人都是這樣的。

創業者要在爲社會創造價值中尋找機會

百度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大家在查詢信息的時候能夠足夠方便、足夠平等。但是這個社會還有不平等的事情,如果我們從一個比較正面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這就給我們帶來了機會。如果你能夠把不平等變得更加平等,你就給更多的人創造了機會,你給更多的人創造機會,你就給這個社會帶來了價值,如果你用這個去創業你就成功了。所以不平等現象是正常的,而且會給你帶來很多機會。

我看到不對的就覺得這是機會,如果我們做出些努力,能改變它,那麼它就變得更加正確了。比如現在百度做O2O和百度糯米,我說要砸200億去做,很多人不理解,但是它確實會讓整個社會運營效率變得更高。例如電影院,目前的電影院上座率僅有15%,其實中國電影院絕大多數是新的,建了沒幾年,座位都是空的,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如果上座率達到85%,資源利用率就會高很多。我們怎麼樣通過手機、通過互聯網可以讓觀衆用比較低的價格看電影,就能夠讓整個社會運轉效率變得更高。

當你看到低效的時候,要想我能不能把效率提到更高,那就是機會。所以做百度也好、其他的創業者也好,你要爲這個社會創造價值,一定要看到價值和不平等的機會。

創業者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面對質疑的過程

作爲一個創業者來說,他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面對質疑的過程,很多時候就是因爲你做的東西大家都不看好,纔有比較好的、長的“窗口期”,讓你能夠先把握住,去把它好好做起來。

我1999年回來,2000年、2001年做搜索引擎的時候,我去參加業界聚會,人家會問我是什麼公司,我說是百度。“百度是做什麼的?”我說是搜索引擎,人家說搜索引擎已經過時了,你怎麼做搜索引擎?那個時候新浪、搜狐、網易全都有搜索引擎,你怎麼還在做?可是那個時候人們理解的搜索引擎是什麼?是你輸入一個關鍵詞要等三秒鐘才能出結果,如果一次搜索讓你找到了你想要找的結果,你會特別高興。今天你輸入之後如果一秒鐘沒出結果,你就會說“哦,網斷了”。所以人們對於搜索引擎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了,可是那個時候人們會覺得,你爲什麼還在做這麼過時的東西。

但是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從一開始就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你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你要從自己的角度去看,你是不是經過深思熟慮,這件事情是不是你的機會,你要不要做下去。一旦你想清楚這個事情,不管外界有多少人在質疑你,不要管他。其實我們這些人都是從小就是學霸級的,你是可以蔑視一切懷疑你、質疑你的力量。就認準了就去做就完了。最後因爲你堅持,做成了,你纔有成就感,所有人都往一個方向跑,大家都到終點的時候,這個就沒有意義了。所以面對質疑可能會有壓力,但是正是這個壓力會讓你真正做出一些偉大的事情。

演講稿三:屠呦呦獲獎致辭

尊敬的主席先生,親愛的使用過青蒿素的人們:

今天我極爲榮幸能在卡羅林斯卡學院講演,我報告的題目是:感謝青蒿,感謝四個人。

我不是中國本土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我只是中國科學家羣體中第一個獲獎的女性科學家。我相信未來中國將有許多的項呦呦、齊呦呦、柴呦呦、尚呦呦、魏呦呦能夠獲得這一殊榮。

在此,我首先要感謝諾貝爾獎評委會、諾貝爾獎基金會授予我2015年生理學或醫學獎。這不僅是授予我個人的榮譽,也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成片成片的青蒿的榮譽,更是中國中醫的榮譽。

可以這麼說:我是一個爲青蒿素或者說是爲諾貝爾獎而生的人。

1930年12月30日黎明時分,我出生於中國浙江寧波市開明街508號的一間小屋,聽到我人生第一次“呦呦”的哭聲後,父親屠濂規激動地吟誦着《詩經》的着名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給我取名呦呦。

不知是天意,還是某種期許,父親在吟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又對章了一句“蒿草青青,報之春暉”。

也就是從出生那天開始,我的命運便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只是當時,我還不認識什麼是青蒿,也不知道什麼是青蒿素,也不知什麼是中醫,更不知道什麼是諾貝爾獎。

感謝完父親,我想感謝中國的一位偉人——毛澤東。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詩人十分重視民族文化遺產,他把中醫擺在中國對世界的“三大貢獻”之首,並且強調“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

1954年,毛澤東指示:“即時成立中醫研究院。”它就是我的工作單位——中國中醫研究院的前身,也是成就我一番事業的平臺。

我時常在想:假如沒有成立中醫研究院;假如把我分配到一個鄉村醫院,我頂多是一個平庸的中醫,更別談什麼青蒿素,什麼諾貝爾獎了。

我還要感謝一箇中國科學家——東晉時期有名的醫生葛洪先生,他是世界預防醫學的介導者。

葛洪精曉醫學和藥物學,一生着作宏富,自謂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

當年,每每遇到研究困境時,我就一遍又一遍溫習中醫古籍,正是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截瘧記載,給了我靈感和啓發,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並最終突破了科研瓶頸。

只嘆生不逢時,如果東晉時期就有諾貝爾獎的話,我想,葛洪應該是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醫者。

我還想感謝一個人,準確地講,應該是一羣人,一羣數以百萬的非洲人。正是他們對中國中醫、對青蒿素的信任,才換來生命的重生,見證了青蒿素的神奇。

在感謝四個人的同時,我還要感謝當年從事523抗瘧研究的中醫科學院團隊全體成員,感謝全國523項目單位的通力協作。

我唯一不感謝的,就是我自己。因爲癡迷青蒿素,我把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情感投入到科研當中,沒有盡到爲人妻、爲人母的義務和責任。

最後,我要萬分感謝的,是一種生長在中國大地上的草本植物——青蒿。它星散生長於低海拔、溼潤的河岸邊砂地、山谷、林緣、路旁等,也見於濱海地區。在中國近二十個省、區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一歲一枯榮的青蒿,

生,就生出希望;

死,就死出價值。

其莖,其葉,其花,濃香、淡苦,蘊含豐富的艾蒿鹼、苦味素,是大自然送給人類的一種廉價的抗瘧疾藥。

在我的科研生涯中,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的青蒿“前赴後繼”,奉獻了自己的身驅,成就了中國的中醫事業。

正是因爲他們的犧牲,才鋪就了我通往諾貝爾的坦途。

青蒿呦呦。

情感呦呦。

生命呦呦。

臨來瑞典前,我曾經有一個想法,想帶85株青蒿來到卡羅林斯卡學院,讓它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但我怕在機場、海關遇上安檢、植檢的麻煩,便打消了這個念頭;我還想邀請85名參與過523項目的科學家來到瑞典,共同發佈青蒿素的科研報告,但我怕諾貝爾獎基金會無法承擔這筆龐大的開支,最終,我決定還是一個人來,代表中國,代表中國中醫和中國科學家,領取諾貝爾獎。

尊敬的主席先生,再過幾天,我就要返回中國,臨走前,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希望您能告訴世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

作爲一名中醫工作者,我有幸參與了青蒿素的研發工作,但我不是以獲得諾貝爾獎爲終極目的。

我唯一的追求是:抗瘧、治病。

因此,我不想對於自己已經沒有多大價值的諾貝爾獎,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巨大的困擾、煩惱和質疑。

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所以,我請求您能滿足一個醫者小小的心願。

終有一天,我將告別青蒿,告別親人,如果那一天真的來到,我希望後人把自己的骨灰撒在一片青蒿之間,讓我以另外一種方式,守望終生熱愛的土地,守望青蒿的濃綠,守望蓬勃發展的中國中醫事業。

衷心感謝在青蒿素髮現、研究、和應用中做出貢獻的所有國內外同事們、同行們和朋友們!

深深感謝家人的一直以來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謝各位前來參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