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勵志名言 > 人生碰到低谷,纔是學習最好的時刻

人生碰到低谷,纔是學習最好的時刻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5.71K 次


  
  
  陳文茜:
  
  當時什麼原因使你決定要離開蘋果公司到微軟?
  
  李開復
  
  我不是直接去微軟,中間還經過視算科技(SGI)。在蘋果那段時間學習了很多,就算喬布斯不在時,蘋果也真的是特別重視用戶體驗的公司。因爲我在卡耐基梅隆大學讀博士,那時的思維都是說只要創造最先進的科技,將這項科技丟出去後,就會有很多人使用,讀博士的人都非常相信科技的力量,認爲建立一項科技總有一天會找到應用。
  
  但進了蘋果後,卻當頭棒喝地發現,技術必須退一步,先想出對用戶的好處,也就是用戶真的需要什麼,以及不用技術可不可以解決!用戶需要的其實是最好不用技術就能解決,因爲每一個技術都是一種風險。技術其實是最後的考慮,應該把用戶放在第一位,這是那六年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陳文茜:
  
  你在蘋果公司之後中間經歷了一個工作,但那個公司大家比較不熟,可是對你很重要,接着你又到微軟,使你有機會到中國兩年,最後再回去微軟,之後又到了Google工作。
  
  你認爲應該在每一個工作裏待多久?這對很多年輕人來說很重要。
  
  因爲你走過幾家大公司,日本人是隻要進一家公司,就效忠到底,一路一直上去,這是日本人的文化。臺灣的文化則是跳槽,因爲只有跳槽纔可以升官和加薪。也因此,臺灣的老闆很不喜歡培育員工,因爲臺灣的員工太喜歡用跳槽增加薪水和職場地位,以至於企業對人力資源的訓練特別沒有興趣,這是各種不同企業文化的結果。
  
  你自己本身呢?你在蘋果公司待了差不多六年,SGI待了兩年,然後在中國微軟兩年,後來回到總部,所以一共是七年,最後在Google工作了四年?
  
  李開復:
  
  對!我記得我工作時曾看過一篇文章,說平均一個美國人一生換四次工作,但不代表四個是對的,但至少這個數字在那個時代可能是比較合理。但若是今天,可能就要完全重新考慮這件事,要看每一個人的想法。
  
  我認爲重點不是跳槽多少次,而是你在每一家公司時要不斷問自己,我是不是已經滿足現狀,不再進步了,如果是這樣,就應該立刻找一個新的平臺,當然可能是在同樣的公司換一個部門。
  
  換工作應該是基於這樣一個考慮,不是說誰可以給我加薪百分之二十。剛畢業,薪水真的不是很重要,起薪低很正常。但每家公司應該都有一個制度,對於特別優秀的人老闆要非常快速提升他們。也就是說,第一個是要找自己擅長,而且能夠勝任的,然後不斷讓自己進步,不論是老闆認可的進步,還是自己認可的進步,一旦不存在了,就應該騎驢找馬,找別的機會發揮學習。
  
  陳文茜:
  
  所以,對你而言,在納斯達克非常成功上市的公司,其實都已經不是剛剛開始創新的年輕人最應該參與的公司?
  
  李開復:
  
  不能說所有的年輕人,我覺得能夠承受風險的人,應該加入真的是在引領潮流的科技公司,比如說幾十人、一百人的規模,你進去可能學到更多。
  
  陳文茜:
  
  是應該先去蘋果公司或Google,在那個地方待個四五年,甚至六年,知道這家公司大概是怎麼回事,然後就跳去一家可能是二十人或一百人的小公司,去了解爲什麼他們成功,以及他們的包袱是什麼?到底路徑圖應該是哪一個?
  
  李開復:
  
  其實在大公司也可以,因爲如果今天我二十多歲,有機會加入這三個公司其中一個,我會更希望去從事他們最前瞻的業務,比如說在阿里巴巴可能就不是經濟業務,在蘋果公司可能就不是iPhone部門,在Uber就不是跟車有關的事業,我會看內部還有什麼機會,可能是能成長得更快的領域,這樣才能學得更多。
  
  如果在這個前提下,去大公司工作我覺得也蠻好的,但這不見得適合每一個人,有些人可能希望從一而終,找一個很安穩的工作,有些人可能就想考公務員等等,但如果想從事高科技行業、引領潮流,就應該挑選最領先,且相對小一點的公司或部門。
  
  如果找不到這種工作,還有一個可能的建議,就是找一個可以看到潮流的行業,例如,五年以前我們可以看到移動互聯網,但今天可能沒有那麼清楚未來趨勢,那爲什麼不加入一個可以幫你看得很清楚的公司,看清楚了以後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譬如創投公司、投資銀行,或者投資分析師以及大公司的戰略投資部門,這些工作都會幫你看到未來的趨勢,看到了以後再去做。畢竟你在學校,拍腦袋說以後物聯網會更火,還是共享經濟會更火,可能都拍得不準,還不如加入創投的戰略分析團隊,會更清楚告訴你,做這樣的工作三年其實也很好。
  
  陳文茜:
  
  後來怎麼又回到北京?
  
  李開復:
  
  又回北京是因爲我到微軟總部一直沒有特別適應,因爲微軟有一個牛仔文化,大家都非常有企圖心,某種原因比爾?蓋茨帶領了一批非常有企圖心的牛仔,但那不是我的性格。
  
  陳文茜:
  
  他是你喜歡的老闆嗎?因爲你在蘋果公司時剛好沒有碰到喬布斯,在微軟有碰到比爾?蓋茨。
  
  李開復:跟他一起工作,相當親近。
  
  陳文茜:他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開復:
  
  他是一個怪傑,很內向,但蠻可愛的一個人。他年輕時,可能因爲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他可愛的個性上,又加上強勢作風,一切都由他判斷做主。很多聰明人都非常有競爭性,他想的都是零和遊戲,不但要我活,還要你死,某種程度來說是當時微軟的文化。
  
  陳文茜:
  
  可是他賺了錢以後又去做慈善工作,這樣的個性會不會有點矛盾?
  
  李開復:
  
  我覺得他最後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因爲他其實是一個內向的天才型人物,因爲特別喜歡競爭,在二三十歲時就帶來零和競爭,想把別人都打倒、打死,希望稱霸世界。
  
  但是,當他得到了一切,成爲世界首富時,就開始反思,覺得人生的意義不是你死我活,更大的意義是在行善。我非常佩服他,能夠在這樣的一個惡劣環境中,包括被美國政府起訴壟斷,有一段時間過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但從自我裏放下、退出,改做慈善,而且把聰明才智都放進去,不只是把錢捐出去,而會深度研究各種不同解決癌症、艾滋病,或非洲兒童問題的方法,探究哪種解決方案最好、最划算,再投入最合適的東西。所以,他是真的能夠放下的人。
  
  陳文茜:
  
  你曾經給年輕人一些建議,譬如大學時要好好交朋友,也給孩子身教,譬如一定要相信人、尊重人,但你一定被欺騙過,當然臺灣人也騙人,否則我們不會有食品安全的問題。
  
  臺灣人最近跟大陸人關係緊張,老覺得到大陸做生意就會被大陸人騙,你在北京那麼多年,怎麼繼續維持你對人性的信賴?你堅持信任和尊重別人,就算最後被騙了,仍然相信你得到的遠比你失去的多?
  
  李開復:
  
  因爲一個人在任何的環境裏生存,或者想得到成功,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得到別人的信任。我在美國、臺灣、中國大陸生活了這麼多年,發現要得到別人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先信任別人。
  
  當然信任必須出於誠意,當對方還沒做出欺騙你的事時,你先以信任的態度對待他,讓他覺得深受尊重、信任,對方就會報以感謝和回饋的心。
  
  陳文茜:你生病以後覺得人到底應該爲什麼而活?
  
  李開復:
  
  以前我認爲人應該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如果是三年前問我,我一定想都不想就這麼回答。因爲影響力變大了,對世界就會有正面貢獻,所以,那時做很多事都是以影響力的大小來判斷。
  
  但是,現在我覺得人來到世界是要讓自己不斷地提升和進步,我們只能改變自己,把自己做好,現在我做一件事時,可能不會只想影響力的大小,而會想如果每個人做了,世界會不會更好?如果會,就去做!如果本來就想做的事,就不要那麼在乎結果,或是用數字來衡量,只要心中認爲是一件好事,就去做。
  
  陳文茜:
  
  除了很理性地分析疾病之外,你那時還用什麼方法克服自己的恐懼?看你建議的科幻小說嗎?因爲你曾說人要有想象力,就要看科幻小說。
  
  李開復:
  
  其實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做了很多深度研究,一方面覺得這如同賽跑,也把它變成一個遊戲,只要我能讓這個癌症不要再復發,而醫學不斷地進步,尤其是免疫醫療,雖然現在可能還有後遺症,但只要把它壓一段時間,就能夠賽跑,跑過了就有希望,也就是用一個比較樂觀的思維面對。
  
  另外,也發現我過去的工作方式錯誤,以前我每天半夜會醒來三次,每次起來,就跑到書房去回E-mail,因爲那時我認爲人生應該分秒必爭,覺得醒來躺在牀上,也是浪費時間,不如先把E-mail回完,有點睡意再回去睡,這樣部屬也會覺得我好努力,但其實這也是很幼稚的想法。
  
  後來才體悟到自己在處理壓力、睡眠、飲食、運動,全部都不及格,怪不得要得癌症。於是就下決心徹底改變生活方式,纔有資格去參加賽跑。
  
  改變生活方式剛開始確實蠻痛苦,畢竟以前有一些慣性,例如工作、社羣網站都排得非常緊密,有天起牀,突然發現今天沒有任何行程,唯一的行程就是照顧好自己,也就慢慢發現,其實人生除了分秒必爭之外,還有很多樂趣。
  
  譬如家人對我的愛,和家人一起度過日常時光,或是出去爬山、呼吸新鮮空氣、聞聞花香、看本好書,甚至在澡池裏躺一小時,享受一下按摩,都是過去沒有好好體驗的生活。
  
  例如,有天我到一位住在陽明山上的一個朋友家,我說你家的景色好漂亮,你把樹砍了纔看到的嗎?他說你來過我家了,上次就是這個景,樹也沒砍。
  
  我才慢慢意識到,以前我的腦子不斷在滾動,隨時都在想事情,無論陪媽媽吃飯,陪女兒看電影,或者是和家人去逛街,都在想工作的事。能滑手機就滑手機,不能滑手機,就在腦子滾。
  
  現在已經可以輕鬆放下了,發現世界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過去我可能都錯過了,如果不是這次生病的禮物,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學習如何享受美好世界。

人生碰到低谷,纔是學習最好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