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導讀: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下面是小編爲你推薦的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革命書籍讀後感500字

革命書籍讀後感1

在冀南一望無際的平原上,有一個叫鐵頭的男孩。他有個雙眼皮、大眼睛、圓臉盤,薄嘴脣,年紀才十四五歲。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軍當騎兵,拿着馬刀,騎着大馬,在戰場上與騎兵一齊拼殺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報的過程中,憑自我的智慧與勇敢,小鐵頭赤手空拳奪過了日軍中隊長的大洋馬,參加了八路軍,加入騎兵;在李指導員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爲一名英勇的八路軍騎兵戰士。

鐵頭和其他戰士一齊抓漢奸、殺鬼子、攻城池,屢立戰功,使他在戰火中、馬背上迅速成長。趕走日本鬼子以後,他又騎着大洋馬隨着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一齊夜渡黃河,向南挺進,繼續爲解放事業做貢獻。

這是紅色經典《小鐵頭奪馬南征記》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這本書,我被小鐵頭大智大勇徹底征服了,彷彿回到了那硝煙瀰漫的戰爭年代,看見許許多多像鐵頭的一樣擁有強烈愛國之心的革命先輩;爲了趕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國,無論多少困難擺在眼前,他們都毫無畏懼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與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他們對敵人充滿着仇恨,但對自我的親人同胞都充滿熱愛。如機智勇敢的小嘎子,臨危不懼的王二小,英勇善戰的小飛虎隊……他們都跟鐵頭一樣小小年紀,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戰爭年代勇敢地打擊敵人,保衛國家。正是他們的奮鬥和犧牲才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

我們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幸福的陽光下成長;雖然不能體驗當時的情境,但就應多閱讀一些像《小鐵頭奪馬南征記》的“紅色經典”瞭解歷史,親近英雄,思考職責,真正瞭解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一角的含義,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代代相傳;更就應珍惜此刻的大好時光,排除萬難努力學習,長大了爲國家多做貢獻。“咱鐵頭能行!”我堅信新時代的中國少年都能行!

革命書籍讀後感2

我懷着無比崇敬的情緒讀完了《紅巖》這本書。書中的革命志士們一個個拋頭顱、灑熱血,爲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用鮮血譜寫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詩。

這本書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們在獄中與反動派鬥爭的故事。書中塑造的許雲峯、江姐、成崗、劉思揚、於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懼,寧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書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鬥爭中犧牲了,但她卻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線奮鬥。之後由於叛徒的出賣,她在萬縣被捕,後被關押於重慶渣滓洞集中營。再那裏,她受盡了國民黨軍統特務的各種酷刑:老虎凳、吊索、帶刺的鋼鞭、撬槓、電刑……,但是她絲毫沒有動遙甚至於當敵人殘忍地將竹籤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時,她也是面無懼色,還說:“嚴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鑄成的!”就這樣,江姐寧死不屈,就在重慶即將解放時,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的殺害了。

我讀完書後,又深入地查了資料。我發現其實書中的衆多烈士在歷史上都是確有其人。如許雲峯的原型徐建業,敵人用酷刑拷打,他隻字不招,之後改用利誘,他仍然不爲所動。敵人惱羞成怒,給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罰,但他仍是沉默。敵人無計可施,只得將奄奄一息的他關進渣滓洞集中營。最後,他高唱《國際歌》英勇就義。

我們這天過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試想一下,如果沒有當初那麼多的革命烈士用鮮血書寫歷史,我們怎樣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應對這些犧牲的烈士,他們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終如一,這對我們是不是也有所啓示呢?

此刻的許多人,一碰到困難就退縮,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們在遇到數十倍、數百倍於此的困難時他們畏懼了嗎?他們退縮了嗎?不,他們沒有!他們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用鮮血開闢了革命的道路,爲新中國的成立打下了基石,這難道不應發人深省嗎?

讀完這本書,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那被鮮血染紅的紅巖,出現了那些爲了革命勝利而獻身、爲了爭取自由而犧牲的革命先烈們。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但我們時刻都應銘記:勝利的旗幟是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們更應爲了完美的明天而奮鬥!

革命書籍讀後感3

抗日救亡的烽火在膠東半島昆箭山區燃燒。王官莊貧農馮仁義,爲逃避惡霸地主王唯一的迫害,兩年前隻身闖關東,留下仁義嫂拉扯着五個孩子艱難地度日。牛倌出身的共產黨員姜永泉領導鄉親們武裝暴動。仁義嫂的大女兒娟子拿起父親的獵槍參加這場殊死的戰鬥。暴動勝利,王官莊羣衆公審並槍決了王唯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仁義嫂衝破重重阻力,支持娟子當婦救會長,投入抗日鬥爭的洪流。秋末的一個夜晚,國民黨特務、王唯一的叔伯兄弟王柬芝奉命回到王官莊。他僞裝進步,騙取羣衆信任,當了小學校長。其妻雖出身破落地主家庭,卻不甘做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不堪丈夫的精神折磨,愛上了長工王長鎖,並生下女兒杏莉。王柬芝利用妻子的隱私,挾制王長鎖爲他傳送情報,進行特務活動。僞軍分隊長、王唯一之子王竹根據王柬芝的情報,帶領日僞軍洗劫王官莊,殘酷地殺害了副村長七子等人[]。羣衆懷着仇恨的怒火祭奠烈士,村党支書德鬆、娟子的弟弟德強等參加於得海團長率領的八路軍。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爲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誌着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着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徵: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於王官莊極其嚴峻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徵,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爲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並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爲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當大女兒娟子拿起獵槍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着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幫手,母女相依爲命,而且,鬥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麼能不爲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手槍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裏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甦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幹革命工作。敵人燒燬母親的房子,她咬緊牙根:“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爛了骨頭也要跟你們算清!”這冤仇,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階級的,因此,大兒子德強參軍時,母親滿意地“點頭”。隨着鬥爭的深入,在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親的慈愛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斷地發展。

母親從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軍戰士身上,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認識到革命纔是苦難農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對兒女的愛擴大到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愛,上升到對革命的愛。當敵人逼她說出兵工廠埋藏機器的地點,並以殺害她的小女兒嫚子相威脅時,爲了革命,爲了保住兵工廠,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睜睜地看着心愛的小女兒被敵人殘酷殺害。

酷刑,摧毀不了她鋼鐵一樣的革命意志;殘殺,只能激起她更強烈的仇恨。這時,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已經昇華到了一種嶄新的境界。她自覺地爲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親手消滅敵人。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

書中所描述的事情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爲我的祖輩、父母親及親戚都生活在膠東半島,後來我的父親參加了革命,我們從小就隨父母離開了老家,1968年因爲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我和姐姐回到原籍住了近一年的時間,之後我又回去二次。仁義嫂這位革命母親的形象,在膠東半島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她的那種偉大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爲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成長爲革命母親的過程。時隔半個多世記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

革命書籍讀後感4

紅巖精神就象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爲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無數個大義凜然的共產黨員前仆後繼,用生命和鮮血?I衛黨的尊嚴和機密,配合武裝鬥爭,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正是有他們的努力,纔有共和國今天的繁榮昌盛和國泰民安!這句話說出來是多麼容易,但現在的中國人又有多少真正地從心裏感激,對下一代的教育是否會慢慢淡忘這曾經驚天動地的壯舉和犧牲,不讓孩子接觸血腥,紅巖裏的精神是否會失傳?或只是成爲小學課本上一篇機械的誦讀課文?我生怕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因爲身處大學,只感覺到大學裏的氛圍並不是一個澎湃激情與夢想的地方,相反很多人無聊,空虛,苦悶,浮躁,整日除了學習和逛街就無事可做,相比於革命年代的青年學生如飢似渴地獲取知識的勁頭,隨時爲理想,爲革命獻身的熱情,我不禁爲我們這一代人汗顏。也許我的觀點是片面的,但追求時尚和刺激卻是當下年輕人的口頭禪。看着眼前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腦海裏浮現的確是江姐堅毅瘦弱的藍色旗袍上鮮紅的毛衣,就象是一面鮮紅的旗幟在迎風飄揚,我究竟該何去何從?如何正確定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是我在讀了三年大學還無法參透的。也許紅巖裏最值得我們大學生學習的精神並不是不存在了,而是隨着時代的改變其具體內涵發生了一些變化,作爲當代大學生,要身懷遠大抱負,爲建設更加富強的中國和實現自我的價值而奮鬥!也許信仰不再象那個年代那麼重要了,但共同的目標卻一直牽引着爲之付出努力的人們堅持不懈,奮鬥不息!

鐵道校區趙長平同學的勇鬥歹徒的英雄事蹟已經譽滿中南,我從心底裏佩服他。不僅因爲他爲我們中南人增了光,爲我輩青年添了彩。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深深地感受到一股韌勁和信念。從他負傷躺在牀上仍堅毅篤定的笑容裏我似乎看到了江姐就義前瘦弱卻筆直的身影。這就是新時代傳承的紅巖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大學生捫心自問,認真思考:怎樣去樹立真正的信仰併爲之奮鬥?!紅巖,這面用鮮血染紅的旗幟將永遠在我心中飄揚,引我前方

我懷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動的心情讀完了《紅巖》這本書。〈紅巖〉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着。它描寫了衆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峯英勇鬥敵,捨己爲人;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渣滓洞難友團結奮鬥,敵人喪膽;白公館志士奮勇突圍,迎來黎明……所有這一切展現在我眼前,那是多麼讓恩激動、崇敬、悲憤、感嘆的畫面。

革命書籍讀後感5

老師讓我們讀紅色經典,而我們卻想起了蘿蔔頭,他在監獄裏,但是卻渴望着讀書,最後刻苦都市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我。

小蘿蔔頭原名叫宋振中,8個月前的時候與母親徐林俠一同被關在渣滓洞看守所。由於缺乏營養,他頭大身小,面黃肌瘦,獄友都愛憐他小蘿蔔頭。小蘿蔔頭6歲時,他父親提出讓他出去上學,特務們怕暴露他的罪行,硬是不讓上。但是小蘿蔔頭,可想學習了,他不想整天在監獄裏度日如年,他想讀書,他渴望讀書。經過小蘿蔔頭的父母和獄友們的多次鬥爭,特務們才同意監獄的政治犯黃顯聲將軍和車耀先等3位老師都很喜歡小蘿蔔頭。1949年9月6日與父母時遇害,僅9歲。

小蘿蔔頭的事蹟對我的感觸額很大。記得我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要買什麼他們都滿足。這對小蘿蔔頭來說就是天堂般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