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

《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K 次

《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

《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

導語: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希望大家喜歡

《跨越百年的美麗》|書籍簡介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樑衡於1998年居里夫人發現鐳100週年之際創作的一篇人物散文。文章選擇“美麗”作爲審美評論的角度,從美麗端莊的外貌形象的定格,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將居里夫人的美麗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中,既表現了居里夫人的精神對於當代的價值,也讓讀者從中悟出了永恆的生命哲學。文章以“美麗”爲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於容貌,而在於心靈和人格。她爲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題解內容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鐳一百週年。本文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美麗”是行文的主線,這跨越百年的“美麗”是居里夫人端莊的形象,更是她所體現的堅定執著、淡泊名利、爲科學獻身的精神。

外在美:(短暫的,易逝的)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消逝。

內在美:(永恆的,不變的)內在的人格魅力,那纔是永恆的美麗。

樑衡

作者:樑衡(當代作家,山西霍縣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

現在已編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8課《跨越百年的美麗》;華師大版高一年級上冊,第二課《跨越百年的美麗》;冀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1課《跨越百年的美麗》。

主要內容

作者採用倒敘的手法,一開始描寫了居里夫人在法國科學院作學術報告的場面,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凸現在讀者面前。接着具體描寫了居里夫人爲了探索“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而進行的艱苦的研究,直到發現了鐳。然後寫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態度和做法。最後引用愛因斯坦的話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原文欣賞

“今年是居里夫婦發現放射性元素鐳100週年。”

“100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臺,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就是後來名揚於世的居里夫人。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裏宣佈一項驚人發現,他們發現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因爲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臺。瑪麗·居里穿着一襲黑色長裙,白淨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而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裏。”

“居里夫人一直是我崇拜的少數名人中的一個。如果說到女性的名人她就更是非第一莫屬了,餘後大概還有一箇中國的李清照。我大約是在上中學時讀到介紹居里夫人的小冊子,從此她堅毅的形象便在腦海裏永難拂去。以後我幾乎搜讀了所有關於她的傳記。一個人的偉大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他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二是他的人格,他的精神。對居里夫人來說,這兩方面她都具備,而且超羣絕倫,值得我們永遠的懷念和學習。”

跨越百年的美麗 欣賞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可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立即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裏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衝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 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着發現了鐳,冰山露出了一角。爲了提出純淨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裏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煉。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着鍋裏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之極,瑪麗揉着痠痛的後腰,隔着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終於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在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 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裏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還會自動放熱,一小時放出的熱能溶化等重的冰塊。”

“舊木棚裏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這項開闢科學新紀元的偉大發現好像不該落在一個女子的頭上。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鍊》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誌。”居里夫人是屬於那一類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風采。但是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當她還是個小學生時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優寵,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於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着的追求。爲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髮剪得很短,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裏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她不但懂得個人的自尊,更懂得民族的自尊。當時的波蘭爲沙皇所統治,她每天上學的路上有一座沙皇走狗的雕像,瑪麗路過此地,總要狠狠唾上一口,如果那一天和女伴說話忘記了,就是已走到校門口也要返回來補上。她中學畢業後在城裏和鄉下當了7年家庭教師,積攢了一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裏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爲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裏。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後腦勺。她身上永遠裹着一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是住在姐姐家中,爲了求得安靜,便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着,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一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不旁騖,懸樑刺股,臥薪嚐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是爲一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一邊的法國,一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着,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青春難再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鬆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讚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纔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她甘願讓酸鹼啃蝕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本來瑪麗·居里完全可以換另外一個活法。她可以趁着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讚中活個輕鬆,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成語言“淺嘗輒止”是指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殊不知有多少人對自己也常是淺知輒止,見寵即喜。你看有多少女孩子王婆“賞”瓜,顧影自憐而不知前路。數年前一位母親對我說她剛上初中的女兒成績下降。爲什麼?答曰:“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美對人來說是一種附加,就像格律對詩詞也是一種附加。律詩難作,美人難爲,做得好驚天動地,做不好就黃花委地。瑪麗·居里讓全世界的。”

“女子都知道,她們除了“身世”和“門庭”之外,還有更值錢、更重要的東西。”

“1852年斯佗夫人寫了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導致了美國南北戰爭爆發,林肯說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佗夫人約晚50年,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也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大革命,科學革命。它直接導致了後來盧瑟夫對原子結構的探祕,導致了原子彈的爆炸,導致了原子時代的到來。更重要的是這項發現的哲學意義。哲學家說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西方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公元1082年東方哲人蘇東坡在赤壁望月長嘆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現在,居里夫人證明鐳便是這樣“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質,它會自己不停地發光、放熱、放出射線。能灼傷人的皮膚、能穿透黑紙使膠片感光、能使空氣導電,它剎那間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滲透在每個原子的毛孔裏。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着,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着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而皮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裏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它得到了永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已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裏,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裏。”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爲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揹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用事求世,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只用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衆,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 卻不背槍支,不受軍銜。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着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詞句解析

句子理解

①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中。

“她的報告”宣佈了一項驚人的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是指“一襲黑色長裙”“白淨端莊的臉龐”“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微微內陷的大眼睛”,也暗指這一形象背後堅毅執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爲對科學作出的傑出貢獻,成就了她的歷史地位,使之成爲令世人欽佩和仰慕的女性。這精神讓居里夫人成爲了跨越百年的美麗。

②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藍色的熒光”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用三年零九個月的時間,提煉出來的0.1克鐳中發出的光。這項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終日的煙熏火燎、身體的疲勞爲代價獲得的,因而融入了“美麗的生命”。這項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堅持探尋“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結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這句話是對居里夫人在科學研究中表現的堅持不懈的獻身精神的讚頌。

③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使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

“這種可貴的性格和高遠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有“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這項偉大自然發現”是指居里夫人發現了放射性金屬元素鐳,“人生意義的發現”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價值並不在於年輕美貌、金錢名利,而在於爲科學作出貢獻,爲人類作出貢獻。居里夫人對人生和價值的認識一方面源於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於她在科學研究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

④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裏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的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律,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

這個句子採用了“從……變成……”的句式(層層遞進,順序不可顛倒),這種“變”不是一般的變成,而是一種人生價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飛躍,四個“變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奮鬥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績。

⑤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這裏充分體現了居里夫人爲科學而獻身的精神,美麗健康的容貌隱退,身心疲憊,加之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儘管壓力重重,但她仍不知疲倦的工作。

⑥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

點題之筆,揭示了居里夫人創造的是“跨越百年的美麗”的神話。

⑦直到她身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

“身後”表示居里夫人去世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說明居里夫人工作十分辛苦,她不怕疲倦。在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她那種對於科學不斷探索的精神永垂不朽。

⑧她本來可以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金錢如糞土,她將獎金捐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當玩具。

居里夫人的“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表現了她終身付出於科學的精神,她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沒有時間享受,她的工作十分繁忙,爲了法國她捐贈了獎金,令人十分佩服。

詞語理解

元素:某些元素(如,鐳、鈾、釙)的不穩定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而衰變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質。

釙:金屬符號,符號Po,銀白色,主要通過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釙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質。

鐳:金屬元素,符號Ra,銀白色,有放射性,醫學上可用來治療癌症和皮膚病。

人聲鼎沸:人羣發出的聲音像水在鍋裏沸騰一樣,形容人聲嘈雜喧鬧。

淡泊:(對名利等)超脫,不追逐。

莊重:嚴肅穩重。不隨便,不輕浮。

定格:1.電影、電視片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2.固定不變的格式;一定的規格。

課文中取第1種意思,指居里夫人美麗、莊重的形象如同電影畫面的一瞬,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裏。

提煉: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淨,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

冶煉:用焙燒、熔鍊等方法,從礦石中提煉出所需要的金屬。

溶解:一種物質(溶質)分散於另一種物質(溶劑)中成爲溶液的過程。如,食鹽或糖溶解於水而成水溶液。

剛毅:剛強堅毅。

執著:原爲佛教用語,指對某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後來指固執或拘泥,也指堅持不懈。課文中指居里夫人對鐳的研究堅持不懈。

卓有成效:卓:卓越,高超。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侵蝕:逐漸侵害使變壞

乏力:身體疲倦,沒有力氣。

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爲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一如既往:完全跟過去相同。一,全,都。既往,過去。

盛名:很大的名聲。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可以作爲標誌的大事。

隱退:悄悄地隱藏、退出。

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寫作特點

作者樑衡透過居里夫人向讀者詮釋了美麗的真正內涵。愛因斯坦在《悼念瑪麗·居里》論述居里夫人的偉大人格並且敘述了居里夫人過了百年之後依然能歷經滄桑鉅變,始終散發光彩。

獨特的寫作視角 居里夫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位偉大的女性,關於她的文章數不勝數。但樑衡別開蹊徑,以美麗做爲切入點,從居里夫人的外貌美,到挺立在智慧高地的理性之美,成功地將居里夫人的美麗換位到人類文化的史冊中。讓讀者理解到,居里夫人的“美麗”,絕不在於她的外表,而在於她的人格魅力。

居里夫人

儘管居里夫人有着“天賦的美麗”,文中也多處提到這一點,尤其是在第4段中。而樑衡引用莫泊桑的小說名篇《項鍊》中的語句,無非也就是爲了告訴大家,在歐洲傳統的文化觀念中,女子是作爲男子的附庸而存在的,漂亮女子對他們天賦外貌的利用是天經地義的。然而居里夫人不這麼認爲,她認爲“只有發現創造之花纔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在漫長的科研歲月中,“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第6段),但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裏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可以這麼認爲,按照作者的看法,居里夫人將上天賜予她的外表的美麗,置換成了“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的這種選擇,給當時的女子作了個示範:是否上天給予了自己一副美麗的形骸,那麼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註定只能附着外表形體而存在?作者樑衡在文末指出了——“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而女子除了外貌、身世、門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自身的多重價值。正是對自我多重價值的發掘,使得原本短暫而易逝的美,置換爲能跨越百年、能經久不衰、能歷久而恆新的美。標題中的“跨越百年”不單單是對居里夫人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週年的紀念,也可以視作是時間對其理性美的恆久考驗。

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

(1)本篇在表達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夾敘夾議。

作者對居里夫人跨越百年之美的理性開掘和景仰之情是在夾敘夾議之中充分展開的。這種夾敘夾議與記敘文不同。記敘文中以敘述描寫爲主,用議論抒情來畫龍點睛,或昇華精神,或揭示意義。往往是作者簡明的判斷,不需要論證推理。而人物述評雖然也敘述描寫,也以人物、事件、場景爲基礎,但重點在後面的議論,通過議論闡發觀點。

(2) 運用敘述、說明、議論、抒情相結合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感情得到更充分、更準確、更完美的體現。

作者簡介

樑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現任人民日報副總編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總顧問。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他的主要作品有科學史章回小說《數理化通俗演義》;新聞三部曲《沒有新聞的角落》、《新聞綠葉的脈絡》、《新聞原理的思考》;在散文創作方面,過去二十年他主攻山水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傳統,行文草本有靈,水石有韻。近年來又致力於人物散文,特別是歷史名人的寫作,《覓渡,覓渡,渡何處?》、《紅毛線、藍毛線》等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有散文集《夏感與秋思》、《只求新去處》、《紅色經典》、《名山大川感思錄》、《人傑鬼雄》、《當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庫——樑衡卷》等.學術論文集:《爲文之道》、《繼承與超越》、《走近政治》。《樑衡文集》九卷;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有《晉祠》、《夏感》、《覓渡、覓渡、渡何處?》、《跨越百年的美麗》、《把欄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選中等學校課本。

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近年《海思》也被選入鄂教版語文中學教材。

居里夫人

常被稱爲瑪麗·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1867~1934),波蘭裔法國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爾·居里及亨利·貝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生物)物理學獎,1911年又因放射化學方面的成就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95年,她與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賢祠。她還是“居里學院”的創始人。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爲瑪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蘭文爲Maer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的一個教師家庭。

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可、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

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雅·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爲她艱苦、辛酸和奮鬥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在世界科學史上,瑪麗·居里是一個永遠不朽的名字。這位偉大的女科學家,以自己的勤奮和天賦,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都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因此而成爲唯一一位在兩個不同學科領域、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一生的時候說:

“她一生中最偉大的功績──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着難以想象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居里夫人故事

故事之一:簡樸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爾·居里結婚時,新房裏只有兩把椅子,正好兩人各一把。比埃爾·居里覺得椅子太少,建議多添幾把,以免客人來了沒地方坐,居里夫人卻說:“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來就不走啦。爲了多一點時間搞研究,還是算了吧。”

從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萬法郎,但她照樣“吝嗇”。她每次從國外回來,總要帶回一些宴會上的菜單,因爲這些菜單都是很厚很好的紙片,在背面寫字很方便。難怪有人說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個匆忙的貧窮婦人”。

有一次,一位美國記者尋訪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裏一座漁家房舍門前,向赤足坐在門口石板上的一位婦女打聽居里夫人的住處,當這位婦女擡起頭時,記者大吃一驚:原來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故事之三:“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兩個女兒。“把握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是居里夫人開發孩子智力的重要“訣竅”。早在女兒不足週歲的時候,居里夫人就引導孩子進行幼兒智力體操訓練,引導孩子廣泛接觸陌生人,去動物園觀賞動物,讓孩子學游泳,欣賞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們做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她們唱兒歌、講童話。再大一些,就讓孩子進行智力訓練,教她們識字、彈琴、搞手工製作等等,還教她們騎車、騎馬。 繼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獲諾貝爾獎之後,由居里夫人培養成才的兩對後輩也相繼獲得諾貝爾獎:長女伊倫娜,核物理學家,她與丈夫約里奧因發現人工放射物質而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次女艾芙,音樂家、傳記作家,其丈夫曾以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總幹事的身份榮獲1956年諾貝爾和平獎。

故事之四:居里夫人讀書的小故事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遊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

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

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爲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啓迪

在瞭解了居里夫人的光輝一生以後,我們從中得到的教益和啓迪是深刻而廣泛的。第一,受壓迫、處於困境的人們,只要意志堅強,不畏艱難,勤奮學習,勇於攀登,勝利與成功之路是可以走通的,即使已錄曲折。第二,要接受和支持新生事物,要用創新精神去從事科學研究和其他一切工作,並且要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勇氣去完成它,纔有更大的能力去做更多的事。第三,在科學的道路上,有時可能會遇到不應有的壓抑和歧視,但只要有信心,有腳踏實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鎖和禁錮是可以打破的,因爲它不會永遠縈繞着你。第四,在科學研究和其他工作中,一定的物質條件是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動手,自力更生地去創造條件、永遠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所以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擁有8個字的:做事高調,做人低調。

年表

1867年11月7日

居里夫人

生於波蘭王國華沙市一箇中學教師的家庭。父親烏拉狄斯拉夫·斯可羅多夫斯基是中學的數學教師,母親布羅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羅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學校校長。幼名瑪麗亞·斯可羅多夫斯卡。瑪麗亞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蘇菲、布羅尼施拉娃、海倫娜和哥哥約瑟夫。

當時波蘭處於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1818—1881)統治下。

1868年 一歲

父親斯可羅多夫斯基任諾佛立普基公立中學副督學。母親體弱,患肺病,不得已辭去女校校長職。

全家搬離費瑞達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六歲

父親被俄國當局降職降薪。爲了補貼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輔導學業。最初只有兩三人,後增至十人。

瑪麗亞進私立寄宿學校,校長是西科爾斯卡女士。

1879—1878年 九歲一十一歲

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傷寒,母親(1878)因長期患肺病先後不治去世。

1881年 十四歲

離開寄宿學校,轉入俄國管理的公立中學校。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亞歷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

1882年 十五歲

法國青年學者比埃爾·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時年二十三歲)受聘於巴黎市理化學校,任物理實驗室主任。

他與胞兄雅克·居里共同發明居里靜電計。

1883年 十六歲

6月:中學畢業。公立中學校方,特別是德文教師巴斯特·麥丁、學監梅葉女士頑固地執行俄國當局的民族壓迫政策。

畢業後去波蘭南部鄉間親戚處度假。有時與少年夥伴越境去加里西亞叢山中游玩,藉以大聲說波蘭語,放聲唱波蘭歌。

1884年 十七歲

9月:回華沙。在城內擔任家庭教師。

參加波蘭愛國青年定期祕密聚會的“流動大學”,聽課,做科學實驗,並擔任掃盲工作。

1886年 十九歲

1月:到普羅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擔任家庭教師。爲資助二姐布羅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華沙的大學不收女生),併爲自己升學積攢費用。

1891年 二十四歲

9月:赴巴黎求學。

11月:進入索爾本大學(即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

1893年 二十六歲

7月:通過物理學學士學位考試。

從華沙方面獲得“亞歷山大獎學金”六百盧布,解決了她的經濟困難,得以繼續在法國深造。

比埃爾·居里發明不用砝碼的精確天平——居里天平。

10月:英國物理學家湯姆生(克爾文勳爵,1824—1907)渡海訪問居里。

1894年 二十七歲

接受國家工業促進委員會有報酬的研究鋼鐵磁性的任務,以補充學習費用的不足。

4月:經波蘭學者、瑞士福利堡大學物理學教授約瑟夫·科瓦爾斯基的介紹,與比埃爾·居里結識,以便利用居里領導的設備較好的實驗室。

7月:通過數學學士學位考試。

收到比埃爾·居里的論文《論物理現象中的對稱原理:電場和磁場的對稱性原理》。

比埃爾·居里發現順磁質的磁化率與絕對溫度(T)成反比,初稱居里定律。後在1907年經法國物理學家韋斯進一步研究,予以精0確化,命名爲居里一韋斯定律,方程:X=C/(T-Q)鐵磁物質的轉變溫度稱爲居里點(Q),達到此溫度,失去鐵磁性,呈順磁性。

俄國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

1895年 二十八歲

3月:比埃爾·居里(三十六歲)通過博士學位考試,論文題目是:《在各種溫度下物質的磁性》。旋任理化學教教授。

4月: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的論文《鈾和釷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讀於科學院。

7月26日:瑪麗與比埃爾·居里在巴黎郊區梭鎮結婚。

瑪麗·居里任女子中學教師。

12月:維爾茨堡大學校長、德國物理學家倫琴(1845—1923)發現X射線,提出《關於一種新射線的初步報告》等三篇研究報告。此射線按慣例稱爲“倫琴射線”,但後來通稱X射線。

1896年 二十九歲

3月:法國物理學家柏克勒爾(1852—1908)研究鈾鹽,發現鈾的放射性,時稱柏克勒爾射線。

8月:瑪麗通過大學畢業生擔任教師的職稱考試。

得到理化學校校長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瑪麗謀得職位,在該校物理實驗室工作,與比埃爾(室主任)共事。

瑞典化學家諾貝爾(1833—1896)去世。

1897年 三十歲

論文:《回火鋼的磁化作用》。

9月12日:長女伊雷娜·居里出生。

居里的母親去世。

1898年 三十一歲

發現釷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國化學家施密特(1865—1949)也獨立作出發現。

7月:居里夫婦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一種放射性新物質》,說明發現新的放射性元素84號,比鈾強四百倍,類似鉍,居里夫人建議以她的祖國波蘭的名字構造新元素的名稱釙(Polonium)。

從此居里夫婦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學工作方法。

12月:居里夫婦和同事貝蒙特向科學院提出《論瀝青鈾礦中含有一種放射性很強的新物質》,說明又發現新元素88號,放射性比鈾強百萬倍,命名爲鐳(Radium)。

瑪麗·居里關於發現新元素釙的報告,用波蘭文在華沙《斯維阿特羅》畫報月刊上發表。

1899年 三十二歲

經過法國科學院通訊院士、維也納大學地質學教授緒斯(1831—1914)建議,由維也納科學院交涉,得到奧地利政府饋贈,從所屬捷克聖約阿希姆斯塔爾礦領到瀝青鈾礦殘渣一噸,供提煉純鐳之用。

論文三篇:《感應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爾納)、《鐳射性的化學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時引起的電荷》。

居里夫人研究鐳時,發現在射線作用下空氣有臭氧生成,並注意到射線使玻璃和瓷器賦色,這就導致輻射化學的建立,研究輻射所引起的化學反應。

把鐳分給盧瑟福、柏克勒爾、維拉得(1860—1934)、保爾生等科學界、醫學界人士使用。

10月:比埃爾的學生、化學家德比爾納(1874—1949)用氫氧化銨與稀土元素共同沉澱分離出瀝青鈾礦中所含第三種新的放射性元素錒(Actinitum)。他後來參加提煉純鐳工作。

原子物理學家盧瑟福(1871—1937)發現他所說的鐳射氣、釷射氣,即放射性惰性氣體氡(Radon)。不久德國的唐恩(1848—?)也於1900年發現了鐳射氣。盧瑟福據放射性輻的貫穿本領區分α射線、β射線及γ射線。

德國物理學家埃爾斯特(1854—1920)和蓋特爾(1855—1923)發現發射粒子的衰變定律。

法籍猶太軍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發表《我控訴》要求無罪釋放。比埃爾·居里參加上述鬥爭,主持正義,抗議政府的錯判。

1900年 三十三歲

3月:比埃爾在綜合工藝學校得到導師職務。

瑪麗在巴黎西南的賽福爾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任教,講授物理學。

瑪麗的論文《論放射性鋇化物的原子量》。

居里夫婦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上宣讀論文《論新放射性物質及其所發射線》

10月:經彭加勒(1854—1912)推薦,比埃爾到索爾本大學爲醫科學生開設的物理、化學、博物學講座(P.C.N.)任教。

兩位德國學者瓦爾柯夫和吉澤爾宣稱鐳對生物組織有奇特效應。後經居里夫婦證實鐳射線會燒灼皮膚。

1901年 三十四歲

居里夫婦的論文《論放射性元素》。

比埃爾·居里與德比爾納的論文《論鐳鹽引起的感應放射性》。比埃爾·居里與柏克勒爾的論文《鐳射線的生理作用》。

瑞典科學院諾貝爾獎金委員會開始按照諾貝爾遺囑辦理獎金頒發事宜,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倫琴由於發現X射線於1901年首次獲物理學獎。

1902年 三十五歲

經過三年又九個月的提煉,居里夫婦從數噸殘渣中分離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鐳RaCl2,測得鐳原子量爲225,後來得到的精確數爲226。

瑪麗的論文《論鐳的原子量》。

比埃爾的論文《論時間的絕對計算》。

比埃爾的學生(1888年)郎之萬(1872—1946)到老師手下工作,從事磁學研究,直到1904年轉往法蘭西科學院。

德國化學家麥克華特獨立發現類碲,後來弄清即爲釙。

俄國化學家門捷耶夫(1834—1907)來實驗室參觀訪問,共同探討放射性問罪。

1903年 三十六歲

6月:瑪麗向索爾本大學提出博士論文《放射性物質的研究》,獲理學博士學位。

比埃爾的論文《論感應放射性及鐳射氣》。比埃爾與拉伯德的論文《論鐳鹽自動釋放的熱量》,他們注意到鐳的化合物不斷髮熱,每克鐳每小時發熱一百卡。

10月10日:我國作家魯迅以筆名自樹在東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發表介紹鐳的文章《說》。文中把居里夫人譯作“古籬夫人”。是鐳的舊譯。

12月:瑞典科學院諾貝爾獎金委員會宣佈把本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亨利·柏克勒爾和居里夫婦,以獎勵前者發現天然放射性,後者對天然鐳放射現象所進行的研究。

1904年 三十七歲

1月:《鐳》雜誌創刊,主編:丹訥(1872—1935)。丹訥於1901年就在比埃爾指導下進行研究。

比埃爾和生物學家布沙爾(1837—1915)(巴爾塔沙爾)的論文《鐳射氣的生理作用》,這方面的研究後來導致發明居里療法,即鐳療法。

比埃爾和拉伯德的論文《論溫泉所發氣體的放射性》。

夏季:比埃爾風溼症發作,無法赴瑞典領獎。稍後,瑞典方面把諾貝爾獎狀、獎章、獎金(摺合七萬法郎)交法國公使轉交。

10月:比埃爾蒙索爾本大學校長李亞爾推薦,受聘爲該校理學院新設物理學講座正式教授。

11月:瑪麗任索爾本大學理學院物理實驗室主任。

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

1905年 三十八歲

6月:居里夫婦前往斯德哥爾摩瑞典科學院,履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須親自前往領獎並做學術講演的規定。

7月:比埃爾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

1906年 三十九歲

4月19日:比埃爾被運貨馬車輾壓致死,享年四十七歲。

瑪麗謝絕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遺孀身份領取國家憮卹金辦法。

5月:受聘於索爾本大學理學院,接替比埃爾講授物理學課程,年薪一萬法郎。11月開講,講題爲:電與導電材料關係的現代理論。

7月10日:郎之萬《居里先生著作簡介》發表於《每月評論》。

1907年 四十歲

居里夫人設法接受五六個研究生。兩年內接受美國卡內基獎學金三名研究名額。

提煉得純氯化鐳,並測得原子量爲226。

和友人郎之萬、佩韓(1870—1942)等合辦兒童學習班,指導伊雷娜·居里、弗蘭西·佩韓等科學家的子弟約八九人的學習,前後辦兩年。郎之萬教數學,瑪麗教物理,佩韓教化學,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韓夫人等教文史。

1908年 四十一歲

爲《比埃爾·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業績。該書由法國物理學會委託郎之萬(和謝納沃?)編輯,出版於巴黎。

晉升爲教授。

1909年 四十二歲

德文論文《鐳的原子量》發表於《放射性和電子學年刊》第三十八卷。

伊雷娜·居里入正規學校就讀。

1910年 四十三歲

2月:比埃爾的父親歐仁·居里大夫去世。

和德比爾納合撰的論文《論釙》發表於《鐳》雜誌。

《論放射性》兩卷出版。

提煉出純鐳元素,測定到各項物理化學性質,還測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蛻變的系統關係。

9月:參加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放射學會議。普朗克、愛因斯坦、盧瑟福、郎之萬均出席。

發表《放射性係數表》。

受命製備21毫克金屬鐳,封存於小試管,存放於巴黎國際度量衡標準局。

1911年 四十四歲

1月:接受友人建議,競選法蘭西科學院院士。許多正派的科學家、公正的社會人士熱烈支持,巴黎《求精報》於1月9日學院審查資格之日以頭版顯著版面發表瑪麗·居里照片和手跡,表達了公衆的熱切願望。終因院內頑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對竟以一票之差落選。

10月:參加在布魯寒爾舉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學會議。

12月:瑞典科學院諾貝爾獎金委員會宣佈以本年度化學獎授予瑪麗·居里,以獎勵她發現鐳、釙元素的化學性質,推進了化學研究。

前往斯德哥爾摩領獎,並做學術講演。守寡的姊妹布羅妮施拉娃和長女作陪。

1912年 四十五歲

5月:接見波蘭教授代表團。該團持波蘭作家顯克微支(1846—1916)函前來,居里夫人同意指導在華沙建立放射學實驗室。

12月:因病住院療養。

論文《放射性的測量和鐳的標準》發表於《物理學雜誌》第二期。

前往法國西端布列塔尼半島。

1913年 四十六歲

夏季:接受腎手術後,應英國友人艾爾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國休養。

參加不列顛學會在伯明翰舉行的會議。會見盧瑟福。盧瑟福1910年在布魯塞爾會議上見到居里夫人後,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臉色蒼白,疲勞過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齡老得多,工作太勞累,身體很虛弱,總之,看了她的樣子真叫人難過”。

論文《放射性物體的照射》發表。

前往華沙爲放射學實驗室落成揭幕。

1914年 四十七歲

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長羅醫師建議而設立的鐳學研究所,其生物學和居里療法實驗室,即居里樓落成。居里夫人擔任研究院理事會理事。

論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類》發表於《每月評論》。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把價值高昂的實驗用鐳一克(時值一百萬法郎,十五萬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鉛罐,祕存一銀行保險庫,以免戰亂失落。

接受法國婦協(即法國紅十字會)委派,負責放射部工作,指導各地X射線照相工作,配合戰地救護。

1915年 四十八歲

從索爾本大學物理學實驗室遷入鐳學研究院放射學實驗室。

奔波於國內外各地,指導十八個戰地醫服務隊。

1916年 四十九歲

在鐳學研究院爲衛生員開設輻射學速成課,教醫生學會尋找人體中異物(例如:彈片)位置的新法,受協約國軍方讚許。

接受伊雷娜(十九歲)、馬施·克萊因(後來的比埃爾·韋斯夫人)等爲助手。

1917年 五十歲

5月:和郎之萬、佩韓等會見英國友人盧瑟福、布里奇(皇家海軍中校)等,後者代表英國政府參加英法聯合委員會,經法轉赴美國商討三國軍事科學協作方案。

美國參戰。

1918年 五十一歲

向軍需部放射物資委員會報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應用問題。

前往意大利北部視察放射性物資資源。

伊雷娜·居里擔任委任助手。

繼續爲軍隊訓練X光照相技術人員,包括爲參戰美軍軍醫開辦訓練班。

11月:大戰結束,協約國獲勝。

波蘭恢復獨立。

1919年 五十二歲

重返鐳學研究院,指導實驗室工作。

再度接受各國選送來要求培養,各地私人團體以及個人請求指導的研究人員。

自本年起至她去世,這個實驗室總共提出報告483份,論文34篇,她親自參加31項研究。

1920年 五十三歲

居里基金會由法國財閥亨利·德·洛特柴爾德子爵倡議建立。本年開始撥款支持鐳學研究院。

5月:美國紐約婦女雜誌《描述者》總編輯麥隆內夫人(?—1943)採訪居里夫人。回國後即發動美國婦女和人民捐款協助居里夫人解決實驗研究缺乏鐳的困難問題。

1921年 五十四歲

根據戰時筆記整理,寫成《放射學和戰爭》,出版於巴黎。

3月8日:接見我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蔡出國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請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學講學。答稱:“此次不能往,當於將來之暑假中謀之”。終未成行。

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國瑪麗·居里鐳基金募捐委員會“瑪麗·居里委員會”所贈送的鐳一克(時價美元十萬)。贈送儀式於20日在華盛頓白宮舉行,美國總統哈定主持。

到費城,接受新釷五釐克;她則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壓電石英計贈美國哲學會。

論文《論同位素學和同位元素》出版於巴黎。

1922年 五十五歲

2月:當選爲巴黎醫學科學院院士。

5月: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國際聯盟祕書長埃裏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據國際理事會的決定發出的邀請,參加上年設立的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初任委員,後當選爲副主席。爲此,經常去日內瓦出席會議。

1923年 五十六歲

7月:患白內障,接受眼科手術,未痊癒,後於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術。

爲《英國百科全書》撰寫詞目。

撰寫《比埃爾·居里傳》(110頁,1924年出版)。

應麥隆內夫人之請,寫生平概要。

1924年 五十七歲

索爾本大學舉行紀念會慶祝髮現鐳25週年。

3月:德比爾納發表《紀念發現鐳25週年》於《化學和工業》。

法國政府、議會贈予居里夫人四萬法郎。

歲末:接受郎之萬所介紹的學生弗裏德里克·約里奧(1900—1958)參加實驗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學校,以少尉銜參加奧伯維耶工程。

1925年 五十八歲

回華沙,爲鐳學研究院奠基,擔任名譽主任。

我國翻譯家王維克在巴黎大學讀書時,聽過居里夫人講課。

1926年 五十九歲

10月:長女伊雷娜·居里和弗裏德里克·約里奧結婚。婚後,約里奧兼用岳家姓氏,採取複姓:約里奧-居里。

居里夫人的波蘭論文《釙的化學性質》發表於華沙。

1927年 六十歲

在布魯塞爾參加第五次索耳未會議,對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1892—1962)的報告提出補充意見,意見收於下年《電子和光子》卷。

鐳學研究院工作人員因經常受到放射物質輻影響,出現胃疼、脫髮(例如科泰爾夫人),雙手灼傷(例如居里夫人)等嚴重情況,引起注意。開始採取防護措施。

1928年 六十一歲

約里奧-居里夫婦第一篇論文在科學院報告書上發表。

1929 六十二歲

去美國,代表華沙鐳學研究院接受美國人民饋贈的又一克鐳,總統胡佛主持贈送儀式。

母女的論文《鐳的衰變》。

秋季:接受我國清華大學物理系第一屆畢業生施士元到實驗室研究錒系元素釙的放射化學性質。

我國物理學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導的還有鄭大章(1906—1944),鄭回國後參加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工作。

艾芙·居里的《戰時訪問記》記述她在我國抗戰後方訪問時,談到居里夫人很尊重、關切中國學生。

1930年 六十三歲

向法國政府申請特別研究補助費,得到50萬法郎。

約里奧-居里提出博士論文《釙的電化學》。

居里夫人的論文《論錒》。

我國留學生鄭大章寫的《彼得·居里之生平及其供獻》,在巴黎大學中國理科同學會雜誌發表。

1931年 六十四歲

前往華沙,主持鐳學研究院開幕典禮。

這個時期,巴黎鐳學研究院約有研究人員二三十人,有鐳1.5克,釙200毫居里。

冬季:郎之萬訪問我國,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學、化學界歡迎。

1932年 六十五歲

向國際電學會提出論文《放射性物體三種射線和原子結構的關係》。

8月:中國物理學會成立,郎之萬爲名譽會員。

12月:和佩韓、德比爾納主持施士元的論文答辯。施1979年發表《回憶居里夫人》於光明日報,文中有答辯時情景照片。

1933年 六十六歲

前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參加國際文化合作委員會會議,當選爲主席,呼籲各國保衛科學和文化。

10月下旬:和約里奧-居里夫婦-道前往布魯塞爾加索耳未第七屆物理學會議。

12月:患膽結石。

1934年 六十七歲

著作《放射性》(兩卷)寫成,下年出版。

約里奧-居里夫婦在居里夫人指導下,發現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漸衰竭,但眼見實驗室研究工作取得進展,親自培養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欣慰。她預計女兒夫婦的成績會得到諾貝爾獎金,果然她們於下年得獎。

6月:住進上薩瓦省桑塞羅謨療養院。

7月4日:以惡性貧血症(由鐳引起)逝世於療養院。

7月6日:葬於巴黎梭鎮居里墓穴。她的兄(約瑟夫·斯可羅多夫斯基)姊(布羅妮施拉娃·德盧斯卡)向墓穴灑上從波蘭帶來的泥土。

7月7日:我國中央研究院院長蔡元培致電弔唁。

北平研究院鐳學研究所所長嚴濟慈撰文:“悼居里夫人”發表於《大公報·科學週刊》,並轉載於中國科學社編《科學》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頁,1934年8月)。

德比爾納繼任居里實驗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約里奧-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一生共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兩次諾貝爾獎,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

她一生擁有過三克鐳,她說過“人類也需要夢想者,需要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居里夫人以她的無私打動了所有的人!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放射性物質及其輻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