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經典禪語 > 達摩經典禪語

達摩經典禪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9W 次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達摩經典禪語分享給大家,一起來欣賞吧。

達摩經典禪語

  達摩經典禪語精選

1. 假如見終日見,由爲無見,見亦無心。聞終日聞,由爲無聞,聞亦無心。覺終日覺,由爲無覺,覺亦無心。知終日知,由爲無知,知亦無心。終日造作,作亦無作,作亦無心。

2. 定是無心,只爲衆生,妄執有心,即有一切煩惱生死,菩提涅盤。

3. 夫唸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爲正,不了義爲邪。

4. 且貪現世之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

5. 諸惡消滅,名爲斷。以能持三聚淨戒,則諸善具足,名之爲修。以能斷惡修善,則萬行成就,自它俱利,普濟羣生,故名解脫。則知所修戒行不離於心,若自心清淨,則一切佛土皆悉清淨。

6. 洗浴衆僧者,非洗世間有爲事也。世尊當爾爲諸弟子說溫室經,欲令受持洗浴之法;故假世事,比喻真宗。

7. 無有少法可得,諸佛如來但以不可得而得。心神向寂,無色無形;睹之不見,聽之無聲;似暗非暗,如明不明。

8. 若無心可得,即煩惱菩提亦不可得,乃至生死涅盤亦不可得。

9. 於無心中,妄執有心,造種種業,而實無不輪迴六趣。

10. 夫無心者即真心也,真心者即無心也。

11. 佛所說言,無虛妄也。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於一一念中,皆爲一劫;如是恆沙不可數也,故言三大阿僧祇。

12. 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爲省要。

13. 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爲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促人夫,積木疊泥,圖青畫綠,傾心盡力,損己迷它;未解慚愧,何曾覺知。

14. 三界輪迴,亦從心起。心是一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

15. 其七法者:一者謂淨戒洗盪僭非,猶如淨水濯諸塵垢。二者智慧觀察內外,猶如然火能溫淨水。三者分別簡棄諸惡,猶如澡豆能淨垢膩。四者真實斷諸妄想,如嚼楊枝能淨口氣。五者正信決定無疑,猶如淨灰摩身能闢諸風。六者謂柔和忍辱,猶如蘇髇通潤皮膚。七者謂慚愧悔諸惡業,猶如內衣遮醜行體。

16. 始知心外無物,物外無心,舉止動用皆得自在,斷諸疑網,更無掛礙,即起作禮,而銘無心。

17. 求解脫者,能轉三毒爲三聚淨戒,轉六賊爲六波羅蜜,自然永離一切諸苦。

18. 佛所說經,有無量方便,以一切衆生鈍根狹劣,不悟甚深之義,所以假有爲,喻無爲;若復不修內行,唯只外求,希望獲福,無有是處。

19. 故知念從心起,名爲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

20. 如是衆生,若遇大善知識,教令坐禪,覺悟無心,一切業障盡皆銷滅,生死即斷。

21.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達摩經典禪語欣賞

1. 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

2. 云何三重?所謂縱三毒心,唯造惡業,墮三重趣。若貪業重者,墮惡鬼趣;嗔業重者,墮地獄趣;癡業重者,墮畜生趣。如是三重,通前三輕,遂成六趣。故知一切苦業由自心生,但能攝心,離諸邪惡,三界六趣輪迴之苦,自然消滅離苦,即得解脫。

3. 若覺無心,即無一切煩惱生死涅盤。是故如來爲有心者說有生死。菩提對煩惱得名,涅盤對生死得名,此皆對治之法。12.當知有心,即一切有,無心一切無。

4. 三聚淨戒者,即制三毒心也。制三毒成無量善聚。聚者會也,無量善法普會於心,故名三聚淨戒。六波羅蜜者,即淨六根也。胡名波羅蜜,漢名達彼岸,以六根清淨,不染六塵,即是度煩惱河,至菩提岸。故名六波羅蜜。

5. 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

6. 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

7. 如是三毒心,於本體中,應現六根,亦名六賊,即六識也。由此六識,出入諸根,貪着萬境,能成惡業,障真如體,故名六賊。

8.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9. 三界業報,唯心所生;本若無心,於三界中,即出三界。其三界者,即三毒也;貪爲欲界,嗔爲色界,癡爲無色界,故名三界。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處,故名六趣。

10. 一切衆生,由此三毒六賊,惑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猶如江河,因小泉源,洎流不絕,乃能瀰漫,波濤萬里。若復有人斷其本源,即衆流皆息。

11. 既見聞覺知還是無心,能知無心。

12.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13. 一切衆生悉有佛性,無明覆故,不得解脫。

14. 此三毒心,自能具足一切諸惡。猶如大樹,根雖是一,所生枝葉其數無邊。彼三毒根,一一根中,生諸惡業百千萬億,倍過於前,不可爲喻。

15. 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唸佛之道。

16. 見有爲則勤勤愛着,說無相則兀兀如迷。

17. 佛所說是真實語。菩薩摩訶薩,於過去因中修行時,爲對三毒,發三誓願,持一切淨戒。對於貪毒,誓斷一切惡常修一切善;對於嗔毒,誓度一切衆生;故常修慧;對於癡毒,由持如是戒定慧等三種淨法,故能超彼三毒成佛道也。

18. 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真門幽祕,寧可具陳?

19. 雖復無心,自然出種種妙法教化衆生。

20.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21. 成佛如此,言無虛妄也;必因食乳,然使成佛。言食乳者,有二種,佛所食者,非是世間不淨之乳,乃是清淨法乳;三鬥者,三聚淨戒,六升者,六波羅蜜;成佛道時,由食如是清淨法乳,方證佛果。若言如來食於世間和合不淨牛羶腥乳,豈不謗誤之甚。

22. 心垢則衆生垢,心淨則衆生淨;欲得佛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也。三聚淨戒自然成就。

23. 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爲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

24. 衆生不了正因,迷心修善,未免三界,生三輕趣。云何三輕趣?所謂迷修十善,妄求快樂,未免貪界,生於天趣。迷持五戒,妄起愛憎,未免嗔界,生於人趣。迷執有爲,信邪求福,未免癡界,生阿修羅趣。如是三類,名三輕趣。

25.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云何名爲解脫?今若能轉貪嗔癡等三毒心,爲三解脫,是則名爲得度三大阿僧祇劫。末世衆生愚癡鈍根,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祕密之說,遂言成佛塵劫未期,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26. 如上七法,是經中祕密之義。如來當爾爲諸大乘利根者說,非爲小智下劣凡夫,所以今人無能解悟。其溫室者,即身是也。所以燃智慧火,溫淨戒湯,沐浴身中。真如佛性,受持七法,以自莊嚴。當爾比丘,聰明上智,皆悟聖意,如說修行,功德成就,俱登聖果。

  達摩經典禪語

1. 衆生迷妄,於無心中而妄生心,造種種業,妄執爲有。

2. 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贊詠講說,名爲精進;能降身賊,於諸觸欲,湛然不動,名爲禪定;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爲智慧。

3. 六度者運也,六波羅蜜喻若船筏,能運衆生,達於彼岸,故名六度。

4. 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5. 今時衆生,莫測其事,將世間水洗質礙身,自謂依經,豈非誤也。且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煩惱塵垢,本來無相,豈可將質礙水,洗無爲身?事不相 應,云何悟道?若欲身得淨者;當觀此身,本因貪慾,不淨所生,臭穢駢闐,內外充滿。若也洗此身求於淨者,猶如漸漸盡方淨,以此驗之,明知洗外非佛說也。

6. 夫至理無言,要假言而顯理。大道無相,爲接鹿而見形。

7. 雖復無心,善能覺了諸法實相,具真般若,三身自在應用無妨。

8. 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

9.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了四大五陰本空無我;了見自心起用,有二種差別。云何爲二?一者淨心,二者染心。此二種心法,亦自然本來俱有;雖假緣合,互相因待。淨心恆樂善因,染體常思惡業。若不受所染,則稱之爲聖。遂能遠離諸苦,證涅盤樂。若墮染心,造業受其纏覆,則名之爲凡,沉淪三界,受種種苦。何以故?由彼染心,障真如體故。

10. 隱說七事供養功德,其七事云何?一者淨 水.二者燒火.三者澡豆.四者楊柳.五者淨灰.六者蘇髇.七者內衣。以此七法喻於七事,一切衆生由此七法沐浴莊嚴,能除毒心無明垢穢。

11. 我雖無心,能見能聞能覺能知。

12. 真如者,自是金剛不壞,無漏法身,永離世間一切諸苦。

13. 佛性者,即覺性也。但自覺覺他,覺知明瞭,則名解脫。故知一切諸善,以覺爲根;因其覺根,遂能顯現諸功德樹。涅盤之果德,因此而成。如是觀心,可名爲了。

14. 故知過去諸聖所修,皆非外說,唯只推心。

15. 如是三處推求覓心,了不可得,乃至於一切處求覓,亦不可得,當知即是無心。

16. 能捨眼賊,離諸色境,名爲佈施;能禁耳賊,於彼聲塵,不令縱逸,名爲持戒;能伏鼻賊,等諸香臭,自在調柔,名爲忍辱。

17. 只是見聞覺知,即是無心。

18. 但於一切事上覺了,無心即是修行,更不別有修行。故知無心即一切,寂滅即無心也。

19. 即心是衆善之源,即心爲萬德之王。涅盤常樂,由息心生。

20. 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慾,及恆河沙衆惡,皆因三毒以爲根本。其三毒者,貪嗔癡是也。

21. 雖復無心,自然能作種種變現,而我無心,亦復如是。

22. 欲修六度,當淨六根,先降六賊。

相關資料

菩提達摩是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意譯爲覺法,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剎帝利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爲修習禪定者所推崇。

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據《景德傳燈錄》在民間常稱其爲達摩祖師,即禪宗的創始人。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託。

弟子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