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經典禪語 >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爲分離是必然的。請欣賞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1. 心有主見,不聽傳言,莫論人非,笑對人間。

2. 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爲真。

3. 只有夢魂能再遇,堪嗟夢不由人做。——陸游《蝶戀花》

4. 明月不知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晏殊《蝶戀花》

5. 殘睡覺來人又晚,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晏幾道《南鄉子》

6. 自古以來,中國對於倫理道德非常重視,因為這是安定社會重要的教育,統治者的責任,也就是要維護道統。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夠維護道統,並且將之發揚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7. 我觀是南閻浮提衆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8. 禪師、胃與腳誰力氣大?弟子、腳,腳能搬動肚子。禪師、若胃不提供營養,腳搬得動嗎?事物各有所長,沒絕對一說。

9. 隨忙隨閒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恭祝新年快樂日日精進!

10. 終是誰使絃斷,花落肩頭,恍惚迷離

11. 秋涼成好夢,陌上。經冊展平臺。

12. 心中裝滿着自己的看法與想法的人,永遠聽不見別人的'心聲。

13. 凡事要隨緣,不要攀緣。

14. 實無有衆生如來度者。

15.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16. 稻穗成熟,頭自然低下。

17.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爲一?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佛說十善業道經》

18.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選自《葬花吟》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1. 三界之中,以心爲主。真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2. 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正好可以調整自己的缺點。

3. 六道、天、人、地獄、畜生、鬼、阿修羅。五戒、不殺生、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偷盜。這些都是佛法也是世法。

4. 隻身步步海天涯、路無歸、霜滿顏。

5. 你認命比抱怨還要好,對於不可改變的事實,你除了認命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電亦如露。

6. 一切諸法皆從自業因緣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緣念念不住猶如電光。——源自:《無字法門經》

7.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8.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9. 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回到幽閨。——劉基《眼兒媚》

10.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11. 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統統放下。真正念佛人,沒有妄想,也沒有見解,一心一意就想離開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們只想求生淨土、見阿彌陀佛,別人提出看法,我們還是一句佛號老實念,所有的業障都能夠消除。

12. 若悟真心本空,萬法自然消殞。

13.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14.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我苦苦哀求佛祖,讓我們再結一段塵緣,相戀相伴走過月月年年。

15. 羅衣偏罩膿血囊,錦被悉遮屎尿桶。

16.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17.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爲樂。——源自:《增一阿含經》

佛偈句子經典禪語集錦

1. 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2. 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無非是一片心。

3. 一念才生,萬法齊現,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 聲在聞中,自有生滅。非爲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爲有爲無。

6. 我必須在逆境中努力做到最好。我發現,如果我這樣做的話,情況往往會迅速好轉;相反,如果我試圖逃避或者想把問題趕走,我會變得越來越焦慮,情況也會越來越糟。

7. 佛是衆生藥,病生病除,藥亦無用。病(病字頭裏面一個 " 差 " )藥除佛魔俱掃。始於此大事因緣有少分相應。

8.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9. 原諒別人,就是給自己心中留下空間,以便迴旋。

10.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纔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11. 無常就是一種(很微細的)苦。

12. 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去管別人。

13. 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14. 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涅盤寂靜,是三是法印。——源自:《蓮花面經》

15. 聲聲的“阿彌陀佛”,是我真誠的祝福,願你永遠快樂和健康;句句的“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是我對你無限的祝願,願你具有文殊菩薩的智慧;念念的“觀世音菩薩”,是我對你最誠摯祈禱,我最愛的佛友,願你中秋節平安快樂,吉祥如意!

16.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有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