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未來30年,孩子面臨的職業世界是怎樣的?

未來30年,孩子面臨的職業世界是怎樣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53K 次

未來30年,孩子面臨的職業世界是怎樣的?

未來30年,孩子面臨的職業世界是怎樣的?

作者:古典

對於70、80後來說,進名校、入外企、做公務員,不管出身如何,通過個人的拼搏,總是有機會踏上父輩們期待的那種——中產階級生活軌跡。

而我們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面臨的環境和競爭,會遠遠超出我們這一代人的經驗可以理解的範疇。

未來是一個高度關聯、無孔不入的智能世界。

以往依靠智商和經驗的工作崗位,早晚會被計算機和機器人替代。無限存儲和3D設備,已經走進家庭。

想搜索一下要通過技術克服人類語言之間的障礙,需要多少年,才發現今年已經誕生了可以實時翻譯的手機工具....

1、什麼是教育?

在一開始,我先來談一個問題,就是教育的英文單詞Education是怎麼來的。

我在新東方講過詞彙,這個單詞是蘇格拉底發明出來的,是三個詞根的拼寫,前面那個“E”是向外的意思,“duce”是引導,“tion”是名詞,引導出來。

所謂的教育,就是把一個人的內心,真正引導出來,幫助他成長成自己的樣子。

我講個故事,去更好得闡明“leadingout(引導出來)”,這樣一個好的想法。

一個美國的聯邦大法院,前邊坐着兩個人,一個是4歲的黑人小姑娘,一個是她的母親。

他們很高興地舉着這張報紙,上面寫的字是:最高法院今天,禁止了在中學裏面發生的種族隔離制度。

這張照片拍於1956年,在那一年,小姑娘想去自己社區裏面的白人學校被拒絕。因爲當時白人學校和黑人學校,是不能混合的。

她的父親是一名律師,憤而起訴。官司一直打到了美國的聯邦大法院,6位大法官坐到一起來討論,把黑人和白人隔離開來,到底是否違背了美國的憲法。

這也是心理學第一次作爲測量學科被引證。通過實驗看到,當把白人和黑人隔開來之後,雖然孩子只有4歲,依然可以清晰地認識到,白人比黑人好。

於是這些大法官就做了一個定論,這也是美國很著名的1956年教育法案。

這個法案的執筆人叫布朗,布朗法官第一次清楚地在法律文件中,闡明瞭教育的觀點:

教育是幫助一個孩子,在未來的生活中,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注意:是他本人的幸福,不是他家的,不是他們學校的。)而教育不是爲社會機器塑造一個合適的螺絲釘。

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熱淚盈眶,終於有一個人告訴我: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不是爲了成爲一個社會機器的螺絲釘,而是爲了leadingout,讓我心裏那個最好的自己,走出來。

教育應該是傾聽孩子的聲音,幫助他成爲他自己,幫助他在未來生活中,找到他要的幸福。

2、未來的世界是個怎樣的世界?

現在我們的所有教育,都希望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我要問的是,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各位有沒有意識到,今天的小學生真正在人生的頂峯,最需要小學所教的能力,是什麼時候?

其實不是高考的時候,而是35歲的時候,這一輩子他在職業最頂峯的時候,最需要運用到一些:從小到大學習的人際技能。

所以今天所講的人才,是要適應他35歲,也就是2040年的社會,而不是適應16、18歲高考時候的人才。

那麼未來的世界是一個怎麼樣的世界,今天的孩子到那個時候在追求怎麼樣的生活?

有沒有可能其實每一個小孩都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而未來其實是一場游泳比賽呢?

我們努力讓他拼命往一個起跑線上奔跑,但是其實未來就不需要跑步,可能出現一個全新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