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如何培養孩子節儉:幾點建議(下)

如何培養孩子節儉:幾點建議(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W 次

如何培養孩子節儉:幾點建議(下)

培養建議四:讓孩子知道家庭經濟狀況

古語云:“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意思是穿衣服貴在整潔,不在華麗,有職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符,這就叫做“得體”。

孩子的穿着和使用的物品,要符合學生的身份和自己家庭的情況。有些父母不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自己節衣縮食卻盡力滿足孩子的不合理需要。這樣,對家庭、對孩子個人都沒有好處。

一個三口之家,平時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節儉的教育,家裏的經濟情況孩子也瞭解。一次,父母買了新房,由於錢不夠,貸了20萬元的款。父母就把孩子叫到面前,告訴了她家裏的情況,並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去做。女兒知道家裏的情況後,省吃儉用,不亂花一分錢。

如果這對父母從不把家裏的情況告訴他們的女兒,而是不顧自己家庭條件地滿足孩子。那麼,孩子就會以爲父母很有錢,能滿足她的一切需要,這樣,孩子也就不會懂得節儉。

如何培養孩子節儉:幾點建議(下)

當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是對孩子的購買要求一律拒絕,這樣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如果父母把孩子“摳”得太緊,還要給孩子講節儉的道理,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適當地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所謂合理的要求就看孩子是否有需要,以及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否允許。當孩子理解了自己的身份和家境後,會養成節儉的好習慣。

培養建議五:別讓奢靡害了孩子

父母有能力賺錢,給家庭創造良好的物質生活環境原本是好事。但是,古往今來大量的家族興衰史表明,一個家庭無論資產多豐厚,保持富裕的時間一般都超不過3代。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家庭不節儉和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不當。

多少貴族家的紈絝子弟,因爲從小過慣了奢華的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等到家業落敗,又從小沒有養成勤勞節儉的習慣,也只能在哀怨中過完餘生。所以,無論自家條件多麼富裕,父母都不能讓奢靡害了孩子。

李嘉誠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當兩個兒子尚且年幼的時候,他就把他們送進了香港的頂級名校——聖保羅男女小學,目的是讓他們接受到最好的啓蒙教育。

但是,他不願讓兩個兒子生活得過於安逸,他要讓他們體驗到生活的艱辛。他經常帶着兩個兒子一起擠電車,兒子們上學也是如此。小兒子李澤楷常常奇怪,爲什麼父親很少讓家中的司機接送他們倆兄弟。

當他地向父親提出自己的疑問時,父親解釋說:“在電車上能接觸到許許多多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到從業者的艱辛,可以看到平民大衆的生活。只有經常與他們在一起,才能體會到任何東西都是來之不易的,這些都是坐在私家車上無法得到的。”

李嘉誠的兩個兒子小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沿着父親的足跡,他們現在也有了不小的成就,他們已經從節儉中得到好處,相信會把這一美德傳承下去[]。富貴的父母留給子孫後代的,應該是家族長久“守財”的方法,這個方法無疑是“勤儉”。

培養建議六:教孩子學會理財

節儉教育不是杜絕孩子使用零用錢,教育的真諦始終是“疏導”,而不是“堵塞”。所以,父母給孩子零用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給孩子過多的錢或者沒有教給孩子如何合理分配使用零用錢的話,孩子很難養成良好的花錢習慣,對孩子節儉的培養也是有阻礙的。因此,父母要適量地給孩子零用錢,並且教會孩子如何合理分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是一個注意節儉的人。當他被降職貶官到黃州後,就自己耕種土地。爲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爲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裏,以備意外之需。

父母也可以讓孩子在使用錢的問題上做三件事:第一,預算;第二,記賬;第三,審計。如果孩子花得合理,父母要給予肯定,對於不合理的,要給予糾正。如果孩子用錢做幫助他人的好事,父母要大力讚揚和肯定。父母教給孩子理財對他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培養建議七:讓孩子明白節儉不是吝嗇

父母在給孩子的節儉教育中要把握好度,就是對自己的個人物質生活不要太奢華,但是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太吝嗇,節儉和大方是不相矛盾的。

范仲淹雖然貴爲宰相,但生活儉樸,家裏陳設十分簡陋,既沒有富麗堂皇的傢俱,也沒有綾羅綢緞的服飾,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是土布衣衫,他還教導兒子們要維護勤儉持家的家風。

兒子準備成親的時候,范仲淹再三向兒子交待:“現在國家困難,老百姓也很窮,你結婚時不能添置昂貴的傢俱和華麗的衣服,一定要和普通人家一樣,勤儉辦婚事。”即便當女方家提出要一頂綾羅做的蚊帳時,也被范仲淹回絕了。

而一次,范仲淹派遣兒子範純佑去蘇州買麥子。當範純佑空着手回家,並告知父親自己在丹陽把所有麥子都給了連飯都吃不飽的父親的好友石曼卿時,范仲淹對兒子慷慨解囊濟貧,感到十分滿意,連聲讚揚:“做得對!做得對!”

也正是因爲此事,準兒媳很是敬佩範家父子倆,一切從簡併愉快地嫁入了範家。

如果父母培養出的孩子對己勤儉節約,對別人懂得慷慨解囊,那麼,孩子就已經具備了做“宰相”的心量,孩子會用自己良好的德行去影響和利益更多的人。

【小結

林則徐曾講過:“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毀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無論子孫能力如何,我都不把錢留給他們,如果是賢良的子孫,錢只會讓他們喪失志向,如果是愚笨的子孫,錢只會增加他們的過失。所以,請父母在生活中,無論吃飯、穿衣,還是住房、外出不要奢侈浪費,要厲行節儉,多參與慈善事業,把多餘的錢回饋給社會,父母的行爲本身就是在培養孩子的節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