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1

攀比,讓幸福逃走

清明小長假,本想出去休閒一兩天,因故沒能成行。

長假第二天,發現孩子有點感冒,帶她去醫院看醫生。沒想到,平時並不擁擠的醫院裏,居然到處都是排隊的人:等醫生看病的、做檢查的、交醫藥費的、買藥的、探視病人的……

剛纔在朋友圈裏看見那麼多人曬外出遊玩的照片,心裏還在抱怨孩子這個感冒患的真不是時候。

現在,看到醫院裏那麼多人,他們或家屬正承受着病痛折磨或心理折磨,對他們來說,僅僅是身體沒病,就足以令人羨慕。

想到這些,沉重的心一下子就豁然開朗。

當你羨慕一些人的生活時,卻不知道,還有太多的人,正在羨慕着你的生活。

你感覺不快樂,因爲你看到別人外出遊玩,比你更休閒瀟灑。

殊不知,還有不少患病的、無業的人,把你的歲月靜好,當成人生目標。而這些人,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的人們來說,僅僅是能夠活着,就足以令人羨慕。

你羨慕別人的房子比你家的大,你羨慕別人的車子比你家的好,你羨慕別人的薪水比你家的多,你羨慕別人的權力比你的大……

你過得不快樂、不幸福,是因爲你追求的是比別人幸福,是比別人強的優越感,而不是屬於內心和心態上的幸福本身。

本來是衣食無憂、歲月靜好的生活,卻在攀比的慾望中憂慮不止,快樂盡失。

攀比,偷走了你的快樂和幸福。你攀比的心有多嚴重,就有多麼憂傷悲傷,就有多麼不快樂、不幸福。

少些攀比,多些對生活的內心體驗,你會發現,看似不如意的生活,其實也挺難得,也挺令人羨慕的。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2

我們經常說做人要有格局,但是什麼樣才叫有格局?

答案很多,對我來講,最好的詮釋就是:

遇到爛人不計較,碰到破事別糾纏。

先說說爲什麼不要和爛人計較?

第一點,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我之前寫過一篇小文,說在香港迪士尼樂園,遭遇大媽插隊,被兩個香港女孩指責後,其中一個大媽用極其惡毒的語言,對兩個女孩進行咒罵。

那篇文章,我略去了一個細節,其實當時我站了出來,幫女孩子說話,結果卻很丟人。

那大媽說我之所以幫腔,是看中了女孩的姿色,還有鼻子有眼的描述:

“你小子,好多次偷瞄那妞的胸脯,你以爲我沒看見……”

我那天竟然啞火了,因爲糾纏下去,我只能說我沒看,那大媽會說你就是看了,我又說我哪裏看了?大媽還會說,你明明看了,還嚥了口水……

這種無中生有往往讓你洗不乾淨,若想反擊,唯有以暴制暴,指責那大媽剛剛一直在偷看我的胸脯……

但如果這樣,我豈不是也淪落成和她一樣?這不是我希望的,因此只能默默吞下苦水……

所以,爲什麼和爛人計較十有九輸?

因爲爛人是沒有底線的,ta也要把你拉入這個沒有底線的戰場。你想要底線,就輸掉這場戰爭,不要底線,輸贏未知,但最起碼你先失去了底線。

就像尼采在《善惡的彼岸》中所說: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爲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因此,你和爛人計較,多半的結局是輸……

第二點,你改變不了世界,也改變不了爛人。

這世上很多有責任心的人,都希望能維護社會公德,改變他人的不良習氣,但往往事與願違。

網絡作家平開順,講過他父親中風的經歷。

他父親,剛剛退休在家。老爺子有一顆俠義心腸,喜愛管點閒事。

一次,看到小區人行道上停着一輛車,由於人行道窄,路過的街坊鄰居很不方便。

看到車裏還坐着一個年輕人,老爺子便過去交涉。

可是任憑老爺子苦口婆心,那年輕人仍巍然不動,後來年輕人實在煩不了了,懟到:

“老傢伙,滾一邊去吧,你是閒得慌對吧?!”

這事兒兩天後,老爺子就中風了,平開順說:

“當時父親心裏就憋着口氣,他最不能釋懷的是,自己明明句句在理啊,現在的年輕人怎麼連道理都不講了?”

網絡有句話叫“絕對不要和傻子講道理”,話雖糙,可理不糙。

因爲爛人、傻子都是來自另外一個平行宇宙,他們的價值觀和處世準則,都是和我們截然不同的,你教育不了他們,反而會身受其累。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因此你改變不了爛人,如果他們能被改變就不叫爛人了。

就像《古惑仔》中的莫文蔚,對傳教士父親的勸告,不要再動員古惑仔們信教了,這不會有任何改變,就算他們都信了教,也還是“信了教的古惑仔”。

當然,我也不是讓你向爛人屈服,而是讓你藐視ta們的存在,更不要因爲爛人,搭進去自己的身體、時間、精力和尊嚴。

你要相信一句古話:“惡人自有惡人磨”,對於爛人,別理ta,讓ta加速糜爛,就是最好的報應。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第2張

3

再說說爲什麼碰到破事別糾纏[]。也說兩點。

第一點,多數破事都是無法挽回的。

“破甑不顧”的成語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郭泰正在行路中,看到一個人揹着瓦罐,正走着,瓦罐突然掉落,碎了一地。

那個行路人,頭也不回,看也不看,繼續走路,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郭泰上前問他:“爲什麼你的瓦罐摔碎了,你連瞅一眼都不瞅呢?”

那人鏗鏘作答:“破都破了,再看還有什麼用?!”

郭泰覺得這哥們是個人才,就勸他好好學習。此人也聽從建議,進行長達十年的求學,終有所成,名雀天下。

這故事,和西方一句諺語同工之妙:“不要爲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可是多數人並不能做到這點。

老闆的責備,讓你鬱悶N天,見了老婆也沒好臉;

沒趕上公交車,讓你戾氣滿滿,見了同事忍不住懟上兩句;

堵在路上,燥如熱浪,你不停的按喇叭,咒罵前方的車流……

是啊,我們經常爲無法挽回的破事,而一再自尋煩惱,可這不是另一種自虐嗎?

普金斯大學心理學教授霍蘭德,一次上課,給學生講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全班鬨然大笑。

接着,開始正兒八經地講課。

沒一會,他唾沫橫飛地把剛剛那個笑話又講了一遍。

這時,幾個學生應酬式地笑了兩聲。

萬萬沒想到,教授講了一會課後,把之前那個故事又詳細地複述了一邊。

這次,沒有人再笑了,大家面面相覷,眼光變成詫異。

這時,霍蘭德從容不迫地說到:

“大家不會爲了同一個笑話,一笑再笑,可爲什麼,大家卻總爲同一件破事,而反覆悲傷呢?”

第二點,你常和破事計較,往往因爲你正經事太少。

我曾淘汰過一名員工,一是業績低下,二是太矯情,讓人煩。

怎麼矯情法呢?

就是感覺他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是客戶坑了他,就是產品經理蒙了他,要不然就是外賣份量不夠,和小哥吵老半天。

最經典的一次,他在攜程改簽退票,款項在一個星期後纔到他賬上,結果他差不多花了兩天,找攜程客服爭執理論,說他這1000多元,爲什麼白白在攜程賬上趴了一個星期,利息爲什麼不算給他……

當然,你可以說他有維權意識,但是,他花太多精力在這些破事上,而真正該做的事卻沒怎麼做,比如跑客戶,最後業績掉在完全區外,被公司淘汰。

後來我也明白,他的矯情和業績低下,本是相互滋養的共生體。

越不去做正經事,注意力就越容易聚焦在破事上。而那些破事,彷彿自帶磁場,相互吸引。漸漸你就會淪陷更多的精力,也難騰出空間去做正經事。

想起一個心理學家的說法:

每個人處理的每一件事,都是“大腦重塑”的過程。與什麼樣的事打交道,你就會不由自主地“扮演”相應的角色,直到真正成爲那個樣子。

經典的哲理小故事,精闢深刻,其實幸福很簡單 第3張

4

之前網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女孩,因爲牛肉麪裏的肉太少,和老闆吵了起來。

吵着吵着就哭了,有好心人就勸她:不就幾片肉嗎?這種破事不值當,別哭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傷心了,好心人想了想又勸:唉,這種奸商,爛人一個,不值得,別哭了……

誰知女孩還是哭,最後女孩說到:“我不是因爲這破事,也不是因爲那爛人,而是自己畢業了幾年,竟然還要爲了碗裏的幾塊肉和別人爭執,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是的,我們與爛人和破事糾結,往往是與自己無能的糾結。

就像王小波所說的那樣: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源於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因此,那些爛人和破事在某種程度,就是我們自己無能的映射。

你可能會問我:“我現在還沒那麼強大,就是比較無能,怎麼破?”

那你最起碼要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什麼是價值感?

就是你要明確,自己實實在在想要的,而且願意全力以赴的事是什麼。

此時的你,注意力就會坍縮進入一個隧道當中,無關痛癢的人與事,都被視爲可有可無的註腳。

正所謂,易定者無感,易感者無定。就是這個意思。

也正如,我開篇說的那位領導,不受外界紛擾,明確照見自己要達成的價值,以及此時此刻最重要事是什麼。這就是一種價值感。

而我覺得,下面這個故事,是對價值感最好的詮釋:

話說,肯尼迪訪問美國宇航局太空中心時,看到了一個拿着掃帚的清潔工。於是佯裝關心前去慰問:

“這位師傅,在掃地啊……”

結果,這人頭也不擡回答:“呃,不是,我正在幫助一個人前往月球。”

你看,這就是有價值感的人,對於他們來講,有些人和事,是根本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