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

導語: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三則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希望你們喜歡

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三則

故事一:

在陝西銅川市耀州區大山深處的小丘鎮文嶺村

有這樣一個女孩

有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這個看起來很瘦弱

而且笑起來很好看的小女孩

從小就扛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重擔

可愛的小女孩名叫王遇雨,今年纔剛剛十二歲。她的父親患有大骨節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母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之前一直由姑姑、姑父幫助,補貼家用。不幸的是,隔壁的姑父患上了雙腎衰竭、依靠腹膜透析支撐生命。而姑父家的表哥因爲小時候發燒導致智力障礙,智商永遠停留在3歲的兒童。這樣兩個積貧積弱的家庭,都把希望寄託在十二歲的王遇雨身上。

十二歲的孩子,爛漫年華,王遇雨勇敢的擔負起照顧兩個家庭的重任。她幼小的身軀,如竹如蘭,她朗朗的笑容,擊退苦難。她給全家人做飯洗衣,她給母親細心的梳頭洗頭,她在寒風中割草燒炕,她在夏天的打麥場上揮汗如雨,她神情專注的給姑父做着透析。爲了省錢姑父只能在家做透析。因爲姑姑一家都不識字,做透析的時候,小遇雨都陪在身邊。

王遇雨的故事被媒體刊播後,尤其是2018年11月7日,王遇雨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1號演播廳參加了大型公益活動《2018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獲得“特別關注孝心少年”稱號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一些單位和個人自發前往王遇雨家中看望慰問,給予這兩個家庭更多的關心和支持。

2018年9月中旬,碧桂園集團得知王遇雨的感人事蹟後,入戶走訪、瞭解家裏情況,根據他們家裏需求並結合集團扶貧政策,制定一系列的幫扶計劃和脫貧措施,爲他們家盡一份我們碧桂園自己的力量,每次入戶走訪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聽到王雨遇的爸爸感慨的說到:“你們碧桂園對我們一家人真是太好了,謝謝你們的幫助,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更加有信心”。

雖然要照顧家裏,小遇雨的學習也沒有耽誤,她不僅擔任班裏的班長、學習委員,學習也一直名列前茅。

如今,王遇雨家這個低保貧困戶家庭,正在收穫希望:4畝蘋果園長勢很好,每年分紅1000元,勞模幫扶贈送了兩頭牛,王遇雨的父親被安排爲特設專崗每月600元,移民搬遷的新房在小丘鎮政府面前的福安小區。

就在今年3月,碧桂園集團協同家裝公司赴王遇雨家移民搬遷新的房子,實地考察測量、制定裝修方案,儘快把房子裝修起來,讓他們儘快有新房子住!

故事二:

2016最美孝心少年向小康:堅強盛開的白蓮花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裏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演播廳的舞臺上一位清純甜美的小姑娘正深情地演唱着。她身穿褪色的校服,與這華麗的舞臺格格不入,可她的歌聲卻猶如百靈鳥般婉轉動聽,牽動着在場每一位聽衆的心。

這是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節目錄制現場,臺上的小姑娘名叫向小康,一位來自湘西古丈坪壩鄉窩米苗寨的苗家小姑娘。2015年作爲湖南省唯一入選的少年,參加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成爲楊鈺瑩老師的學員。向小康以令人潸然淚下的真實經歷和一曲《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感動無數觀衆,在第二期節目中以一曲優美動聽的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和她的樂觀、堅強、純真感動了無數觀衆。

母愛缺失,並沒有阻礙她溫暖成長

向小康是湘西古丈縣第二完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現年十一歲。嫺靜的外表,稚嫩的身軀,在同齡人中並不引人注目,反顯得有些柔弱。小康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間隙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法像正常母親那樣給予孩子溫暖的母愛,全靠父親一人負擔這個沉重的家。爲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父親帶着母女倆離開偏遠的苗寨來到小縣城,租住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一室一廳,外爲客廳、餐廳加廚房,內爲臥室兩張牀,一臺老式電視,一張舊書桌,不足十五平米的空間就湊成了一個家。父親一邊打零工,一邊照顧母女倆,生活的艱辛不言而喻。

年幼的小康和別的同齡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而她身上卻有着同齡人沒有的懂事和堅強。懂事的小康在成長過程中慢慢明白母親的疾病,明白父親的辛苦。爲了減輕父親的壓力,她總是會默默地付出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爸爸勞動了一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時,她總會遞上事先準備好的熱水;當爸爸心情煩悶的時候,她總會圍在爸爸的身邊,揉肩捶腿,講開心的事,唱爸爸愛聽的歌;當爸爸生病的時候,她會小大人一樣叮囑爸爸按時吃藥,關心爸爸的身體……

再苦再難,也要唱響給媽媽的歌

隨着時間的流逝,小康在一天一天的長大,媽媽的病情也越來越壞,時常發作,讓這個本就艱辛的家雪上加霜。爸爸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照顧媽媽身上,根本無暇關心女兒。可堅強的小康不僅沒有成爲父親的累贅,反而幫助爸爸擔起了照顧媽媽的重任。她嘗試着做好每一件家務事。每天早上,小康總是提前起牀,燒好洗臉水,準備好一家人的早餐,然後背上書包上學去。放學後第一時間趕回家,從不在路上耽擱一分鐘,因爲她心中時時牽掛着爸爸媽媽,朋友的玩耍她只是遠遠的看一眼,會心的淺淺笑。回到家以後,馬上就開始幹着各種家務活。燒水時,因提不起水壺被開水燙過;切菜時,因使不好菜刀,手被割傷過;洗衣服時,因打翻水盆流淚過;背東西時,因力量不夠摔倒過……在同齡孩子都在開心玩耍嬉戲時,她卻在默默地承受着她這個年齡不該有的一切。她也哭過、委屈過,但她只是一個人躲在無人的角落裏默默地忍受着,從不在爸爸媽媽面前掉眼淚,她總是以一幅燦爛的笑容面對每一個人,她希望用自己的笑容趕走家中的煩惱,她希望用笑容爲這個千瘡百孔的家帶來一點歡樂,她希望用笑容迎接她生命當中的每一道陽光。

生活如果就是這樣平平淡淡,那也算是一種幸福,可是,病魔帶給媽媽的痛苦,時時讓她幼小的心靈備受折磨。母親的病情發作時會大吼大叫,顯得異常暴躁,且攻擊性很強。剛收拾好的房間瞬間就會變的一片狼藉。如果不看管好,還會離家出走。鄰居們都投來鄙棄的目光,指指點點,房東更是無數次驅趕過他們,讓他們搬走。面對這一切,年幼的小康束手無策。她無法理解成人們的世界,可她的心卻並沒有因爲別人的嫌棄而放棄。五歲那年,媽媽發病衝出家門不知去向,年幼的小康拖着小小的身軀跟在爸爸身後,房前屋後,田邊地頭,樹林裏到處尋找媽媽的影子,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遍深情地呼喚着媽媽,希望這一聲聲呼喚能平復媽媽煩躁的心情,讓媽媽快點回家。在鄉親們的幫助下父女倆終於找到了蜷縮在草堆邊的媽媽,小康哭着撲進媽媽的懷裏,用小手擦拭媽媽臉上的泥土,苦苦哀求媽媽別走,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讓在場的每個人都心疼落淚。從那以後,小康就像媽媽的小尾巴,寸步不離的跟在媽媽身後,默默的關心照顧着媽媽。當媽媽病情穩定時,那是小康最幸福的時光,小康會坐在媽媽身邊,拉着媽媽的手陪她看電視,給媽媽喂一顆好吃的糖果,說說在學校的開心事,哼哼自己最愛唱的那首歌[]。小康說她最喜歡唱的歌就是《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她希望有一天媽媽能給自己講一個故事,她希望有一天能和媽媽一起唱這首歌。在她眼裏,只要媽媽在身邊,自己的家就是最幸福溫暖的。

抗爭命運,白蓮花絢麗開放

儘管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康的學習成績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身爲學習委員的她在學習上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責,老師交代的工作她都能認真去完成。每個星期的英語晨讀時間都是小康組織大家一起學習,爲了學好英語,爲了班級晨讀取得好效果,她每天在家都會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練習英語,提前作好預習,從未間斷過。除了組織英語晨讀,她還負責收好全班的作業,督促檢查同學們的作業。在她的帶動下,同學們學習有了勁頭,成績進步很快。她乖巧懂事,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多次被評爲“學習標兵”,成爲同學們學習的榜樣。

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爲你打開一扇窗。當說起個人興趣愛好時,小康臉上立刻就會露出笑容,燦爛的如一朵花。問她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唱歌的,她說自己也不知道,只要聽到音樂聲響起,她就會跟着一起唱,只要一唱歌,所有的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她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運的。她的歌聲打動了命運之神,爲她叩開了理想之門。飽含對媽媽深情的歌唱,打動了音樂導師,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她坐上了飛往夢寐以求的北京的飛機,作爲湖南省唯一一個入選少年,參加了北京電視臺旨在發現優秀少兒歌唱人才的節目《音樂大師課》的錄製。在節目中,小康帶着夢想,帶着對媽媽愛的呼喚,帶着孝心盡情地綻放。正如音樂導師韓磊所說的那樣:“小康能洞察一切,卻有着一顆善良的心,儘管生活給了她很多的磨難,並且有很多的無奈。結果,她的歌聲和她的笑容給我們帶來的是希望和堅強。”

打動大家的不僅僅是她那直擊心靈的歌喉,更多的是小康身上的這種堅強的信念。是的,一個本該享受父母關愛的孩子,過早的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面對困難,小康在困境中沒有低落,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笑對,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撐起了家的希望,用孝心爲重病的母親撐起一片愛的天空,她用行動來詮釋了什麼是最美孝心少年。

【人物簡介】

姓名:向小康

性別:女

所屬地區:湘西古丈縣第二完全小學

簡介:向小康是湘西古丈縣第二完全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現年十一歲。嫺靜的外表,稚嫩的身軀,在同齡人中並不引人注目,反顯得有些柔弱。小康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間隙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無法向正常母親那樣給予孩子溫暖的母愛,全靠父親一人負擔這個沉重的家

故事三

都安瑤山“最美孝心少年”藍曉萍的感人故事:幼小肩膀撐起一個家!

母親早逝,父親精神失常,姐姐在外求學……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崇業村弄後屯12歲的女孩藍曉萍用雙手撐起一個貧病交加的家庭。

藍曉萍6歲那年母親因難產離世,留下她和姐姐藍婉屏、妹妹藍雲萍與父親相依爲命。藍曉萍說,她經常在夢裏見到母親,母親總是在夢裏給她綁頭髮。“醒來才發現,那是妹妹壓到了我的頭髮。” 隨着三姐妹慢慢長大,家裏的生活漸漸有所好轉,不料父親爸爸在今年春節前突然精神失常,讓一個本來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候起,藍曉萍天早上要照顧父親和妹妹吃早餐,然後把父親安頓在家裏,帶着妹妹藍雲萍上學;下午放學回家後放羊、砍柴、做家務,裏裏外外照顧着這個家。

在中央電視臺2015“衆裏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錄製現場,都安瑤族自治縣拉烈鎮崇業村弄後屯藍曉萍和藍雲萍姐妹從航天英雄楊利偉手中接過“最美孝心少年”的獎盃,成爲廣西都安縣第一對獲此殊榮的“姐妹花”。

2015年11月10日,記者走進大山深處拉烈鎮,沿着藍曉萍、藍雲萍姐妹和她們的姐姐藍婉屏的生活足跡,切身感受她們身處逆境不低頭、樂觀生活爭上游的不服輸的精神,更被三姐妹與患病的爺爺、爸爸相依爲命的孝心善舉所感動。

母親去世,三姐妹共渡難關

在藍婉屏、藍曉萍、藍雲萍三姐妹中,媽媽的形象是美麗的,因爲媽媽2011年9月因難產去世的時候,姐姐藍婉屏已經10歲,她們清楚地記得媽媽的容顏和爲家裏操勞時的身影。媽媽去世後,剛剛在崇業村小學讀3年級的藍婉屏就和爸爸一起承擔起家庭的重擔。爸爸外出打工的時候,藍婉屏就要爲年邁的爺爺和6歲的曉萍、3歲的雲萍做飯、洗衣。而父親爸爸也因爲牽掛家裏的老人和孩子,一直就在拉烈鎮附近打工。

大山深處的羣衆做飯還是以燒柴爲主,姐姐婉屏就經常和爺爺一起上山,爺爺砍柴的時候,她就在附近一邊放養家裏飼養的5只羊,一邊撿拾山坡上的枯枝,然後和爺爺一起揹回家。

藍曉萍的家位於一座山坳裏。

藍婉屏回憶說:“媽媽剛剛去世的時候,覺得十分的孤單和淒涼,但2個妹妹還小,只能和她們一起面對生活,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我們三姐妹能夠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快樂的事情。”

因爲崇業村小學只有1到4年級,2013年秋季開始,姐姐藍婉屏到離家7公里外(按山路計算)的尚育小學讀書,每週只能週五下午回家,週日下午又要返回學校,已經10歲的藍曉萍就從姐姐手中接過照顧爺爺和妹妹日常生活的擔子。

“我很惦記兩個妹妹,每到週五放學後,我都會走3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到家裏,分擔妹妹們的家務,給她們放放假。”藍婉屏說着,有點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

不幸降臨,爸爸爺爺先後患病

天有不測風雲。2013年10月24日,爸爸因患有肺結核住進了都安縣人民醫院,同年11月11日出院,併到結核病門診持續進行抗癆治療。因疾病,爸爸無法承受繁重的體力勞動,一家人的經濟來源陷入和困境,鉅額的醫療費用也讓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2014年2月10日,爸爸病情惡化,再次到醫院進行住院治療,後因無能力繼續支付新農合報銷後那部分醫藥費,在病情稍有剛好轉、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就於同年的2月26日出院,回家一邊調養,一邊打工維持家裏的生計。

這個時候,懂事的三姐妹生活更加節儉,週末的時候,每日的三餐變成了兩餐。婉屏週日下午回學校的時候,還不在家吃晚餐。“當時餓着肚子回學校,就是爲了減輕家裏的負擔。”婉屏說。

在婉屏到尚育小學讀書後,曉萍就默默地承擔着家裏日常生活的擔子,每天做完作業後,就和妹妹雲萍一起去放羊、撿柴,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家務。

2014年12月底,平時很健談的爸爸變得沉默起來,有時說話前言不搭後語,並且記憶力急劇減退,開始並沒有引起三姐妹的注意。後來,爸爸的病情逐漸加重,並且出現昏迷,2015年的1月27日再度被送到都安縣人民醫院,經醫院診斷患上了腦萎縮。由於腦萎縮難以根治,爸爸2015年2月17日出院後,生活基本無法自理,在曉萍上學後,雖然爺爺已經73歲了,但還能幫着照顧患病的爸爸,讓藍曉萍少了些許的擔心。

屋漏偏逢連陰雨。2015年3月中旬,爺爺發現自己的左手和左腿有些僵硬,行走也不靈便,後來只能依靠柺杖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