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3W 次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東漢·張衡

主要數學成就:《算罔論》、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探求π值的數學家

張衡是我國漢朝時期一位非常出名的大文豪,與司馬相如、楊雄和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的《二京賦》、《思玄賦》和《歸田賦》等都是流傳千年的文學佳品,至今仍被無數的文人墨客把玩賞析。

有的人覺得,文科和理科往往難以並重,那麼張衡可能會打破這些人的固有印象。張衡不僅在文學上展現了非凡的成就,天文學、地理學和數學上,張衡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爲一代數學家。

張衡自小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六藝,而且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製造等。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在詩歌、辭賦、散文上,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

《後漢書》提到,張衡曾寫過一部《算罔論》,可惜這本書在唐代失傳了。我們從《九章算術·少廣》章第二十四題的劉徽註文中得知有所謂“張衡算”。

從劉徽的這篇註文中知道,張衡給立方體定名爲質,給球體定名爲渾。張衡研究過球的外切立方體積和內接立方體積,研究過球的體積,其中還確定了圓周率值爲10的開方,雖然這個值比較粗略,但卻是中國第一個理論求得π的值。

聯想zhangheng(張衡)

聽到zhangheng這讀音,是不是想到還珠格格電視劇裏扮演的塞婭公主的張恆美女呢?是不是想到《水滸傳》裏梁山泊的水軍頭目張橫英雄呢?此刻浮想聯翩中,相信你一定會想到我們偉大的古代數學家張衡滴!

張衡,曾經何許人也?答: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於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爲西鄂伯。

張衡博物館

張衡一生成就非凡,後人爲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古代數學家張衡的故事 第2張

數星星

張衡從小就愛想問題,對周圍的事物總要尋根究底,弄個水落石出。在一個夏天的晚上,張衡和爺爺、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一張竹牀上,仰着頭,呆呆地看着天空,還不時舉手指指劃劃,認真地數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的時間久了,看見有的星星位置移動了,原來在天空東邊的,偏到西邊去了。有的星星出現了,有的星星又不見了。它們不是在跑動嗎?”

爺爺說道:“星星確實是會移動的。你要認識星星,先要看北斗星。你看那邊比較明亮的七顆星,連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張衡興奮地又問道:“那麼,它是怎樣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想說:“大約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時候,這北斗就翻了一個身,倒掛在天空……”

這天晚上,張衡一直睡不着,好幾次爬起來看北斗星。當他看到那排成勺子樣的北斗星果然倒掛着,他非常高興!心想:這北斗星爲什麼會這樣轉來轉去,是什麼原因呢?天一亮,他便趕去問爺爺,誰知爺爺也講不清楚。於是,他帶着這個問題,讀天文書去了。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衆,把張衡召到京城洛陽擔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曆法的事情。爲了探明自然界的奧祕,年輕的張衡常常一個人關在書房裏讀書、研究,還常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創立了“渾天說”,並根據“渾天說”的理論,製造了渾天儀。這個大銅球裝在一個傾斜的軸上,利用水力轉動,它轉動一週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轉一週的速度相等。而且在這個人造的天體上,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的星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