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貴州息烽80後大學生女村官的故事

貴州息烽80後大學生女村官的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3K 次
貴州息烽80後大學生女村官的故事
在貴州息烽縣小寨壩鎮南橋村,“80後”女大學生張孟碧從山溝溝裏走出去,又回到山溝溝裏,當上村官,帶領父老鄉親艱苦創業。講述80後女村官的故事  夢想從大山裏起飛  在一塊洋芋地裏,張孟碧揹着四五十斤的噴霧器,指導鄉親們爲長勢正茂的脫毒馬鈴薯噴灑農藥。  南橋村平均海拔1400米,是貴州典型的高寒山區,這裏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四季膠鞋不離腳。  父母都是當地農民的張孟碧,就是這裏土生土長的。“山路泥濘難行,村民出行要穿水膠鞋。”張孟碧對念小學、中學時山村的景況記憶猶新。那時,她最大的夢想就是努力讀書考大學。  2002年,張孟碧考取了貴陽醫學院,走出山村進入省城學習。畢業後,她放棄了省城多家大型醫院聘用的機會,走進一家保險公司當了一名業務員。短短半年,當上了片區業務經理,月工資5000元。  回家鄉當村官  2009年3月,張孟碧突然接到母親重病的電話。原來,當村民組長的母親毛德榮,隱瞞着患甲狀腺腫瘤的病情,帶領村民修水溝時病倒了。  “閨女,你是大學生,讀的書多、見的世面廣、懂的道理多,回來領着鄉親們一起幹吧。”病牀前,母親勸導張孟碧。  張孟碧說,當時,小寨壩鎮正在招聘各村勞動協管員,她毅然報了名。  2009年9月,張孟碧高分考上了南橋村勞動協管員崗位,當時,月工資僅550元。  帶動村民奔小康  2010年12月村委換屆,張孟碧當選村委會主任,那年她27歲。  上任後,張孟碧結合南橋村現狀,從村民最關心的水、電、路、通信入手,編制項目建議書,自費到市縣鎮跑項目、爭資金,先後爭取項目資金近千萬元,打通了全村8個村民組斷頭路10多公里,實現全村組組通硬化路、通自來水,家家通串戶路;新建了村移動通信基站,告別了往日手機信號盲區的歷史。  此外,她還爭取到國土部門土地復墾項目,供電部門農網專線改造工程,復墾耕地300餘畝,升級改造了全村電網。  經過多次走訪、討論,張孟碧提出規模種植秋淡季白菜和脫毒馬鈴薯的想法。村裏涌現出不少種植大戶和營銷經濟人,蔬菜直銷貴陽、重慶等地,一些大戶年收入10多萬元。如今,南橋秋淡季白菜,成了全省冷涼蔬菜品牌。  2011年,張孟碧先後當選爲息烽縣、貴陽市、貴州省黨代表。2013年11月村委換屆,張孟碧再次當選村主任。“選擇了,就不後悔;承諾了,就要兌現。”張孟碧的終極目標是把村裏的兩片石林景觀打造成爲旅遊景點,以多元的新興產業,帶動南橋村人共圓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