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80後博士村官在廣西瑤族鄉謀發展

80後博士村官在廣西瑤族鄉謀發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6W 次

說了好幾個80後村官的故事了,村,在我們國家的行政劃分裏,並沒有進入行政級別,也就是村官不是一個幹部。但是在村子這個最基層的地方,卻最能鍛鍊人。

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成爲石磊,但是經歷了村官的經歷,一定能有所收穫。

今天來說兩個少數民族地區的村官,這2位村官跟別的村官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都是北京大學的管理博士,來吧,把你的目光轉向這裏:廣西凌雲縣沙裏瑤族鄉閣樓村。




這兩位80後博士,一位是閣樓村“第一書記”宮經理,一位是隔壁弄塘村的“第一書記”朱慧 濤。兩人同一個班同一個宿舍,畢業 後進了同一個單位,又下到同一個鄉當“村官”。

80後博士村官在廣西瑤族鄉謀發展

凌雲,是集“老少邊山窮”於一體的特困縣;沙裏瑤族鄉,更是“九分石頭一分地”,交通閉塞。跑 項目、找資金,修路、建水櫃,兩位博士“第一書記”今年3月駐村以來,都卯着一股勁,要帶領鄉親們早日脫貧致富。因爲近,哥倆幾乎每個月都見面交流。這 次,朱慧濤還特地帶了幾個村民前來。

“脫貧,要不等不靠不要。我們村正在搞黨組織建設扶貧,教育黨員、羣衆要自力更生。我們已組織了9次黨員村幹積極分子外出考察養牛、養雞、種核桃等項目。”宮經理說,目前村裏正在搞金銀花、核桃、高山紅薯等特色種植。

“是啊是啊,宮書記都說了:要想富,核桃樹;要想發,金銀花。”閣樓村村民袁書讓的話,引來一陣笑聲。

“看到閣樓搞得這麼好,弄塘可有壓力喲。”朱慧濤半開玩笑說道,“我們已經修建30座水櫃解決羣衆飲水難,消除了3戶茅草房,完成34戶危房改造。2公里道路的硬化,綜合樓的建設也在推進。”

“我們村就要有自己的網站咯!”弄塘村支書勞生英透露,朱書記正在籌備村裏的網站,“到時,會有更多的人認識我們弄塘啦。”

……

“農村發展,缺的是人才、資金、項目和信息。”歐陽可爽說,希望“博士書記”真正把農村當成家,把農民當親人,爲農村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兩位博士‘第一書記’來了8個多月了,帶領大夥做了很多好事實事。希望你們能繼續發揮知識的專長和智慧資源,幫助貧困村謀發展、找項目。”黃彩畢說。

鄉親們越圍越多,話越聊越開,脫貧致富的思路越來越明。

“思想觀念需解放,產業發展要轉型。抓住機遇奮力拼,實現小康一定行。”見到大夥興致高,閣樓村村支書楊正龍作了首打油詩助興,迎來一陣喝彩。

一旁的菜園,綠意盎然;四圍石山上新種的核桃樹,生機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