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6W 次

女性是人類兩種性別之一,與男性相對,泛指性別爲女者,如女性胎兒,女性生理特點,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篇1

莉斯·默裏的故事是如此的令人心靈震撼,以致於被拍成電影並獲得大獎。一個生活在無家可歸者家庭的女孩,父母雙雙感染上艾滋病,但這個女孩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她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向命運挑戰,最後踏入了哈佛大學的學術殿堂。

由於父母都染上了毒癮,默裏8歲開始乞討、15歲母親死於艾滋並父親進入收容所,從此默裏流落街頭。她在17歲決定回到學校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雖然小小年紀就無家可歸,但在她的身上卻充滿了優雅的氣質和真摯的性情,她的執著、不向命運屈服、堅強的意志和不斷地進取鼓舞了成千上萬美國人,人們從這個女孩的身上看到了如何跨域艱難與困境障礙的一種精神、一種面對人生自我選擇的動力。

有些人出生以後就具有反叛性,默裏就屬於這種類型的孩子。她的父母吸食藥物成癮,家庭的收入幾乎都被父母用來滿足他們的毒癮上,默裏和她的姐姐從小就被父母忽略,缺少食物和保暖的衣服。但在15歲以前,小小的默裏並無太大的追求,過着貧困的生活,也不知道未來會是什麼樣。在她看來,長大後能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默裏10歲時,她的母親被檢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此後默裏一直照顧在病魔中掙扎的母親。默裏不願母親的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也不願走上同母親一樣的生活道路。默裏的母親在她15歲時過世,這把她帶入了噩夢般的生活,但也讓她清醒,開始尋求自己的人生之路。默裏在母親過世後向自己發誓,她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她不會像母親那樣輕易地放棄對人生目標的追求,她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默裏看到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回到學校,接受教育,接受更好的教育。

默裏終於明白,不管怎樣,人是不能向命運低頭的,世界在不停的運轉,生活仍在繼續,不會因爲你的失落與沮喪而改變,一味的傷心只會堵塞自己前方的路途而使自己更加沉淪,於是她決定堅強,堅強的開始新的生活。

默裏在一次演講中談到,我是屬於一個自我教育型成長起來的孩子,當我無家可歸時,沒有人來指導我,引導我。那時,我會到自助書店去偷我喜歡看的書。當然,今天我會原諒自己年青時的行爲。在一次被我偷過書老闆主持的演講會上,我作爲主講人對他說,我想我欠你25美元。

默裏說,在人的一生中,感恩應是一個人首要的特質,我不知道爲什麼,但感恩的心從我記事時起就深含在我的內心。我能有今天,我感激所有幫助過我的人。其次,不論環境如何,我都有自己的選擇。當我住在大街上時,我在思考人生的價值,我知道當我克服每天遭遇的這些障礙後,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擋我邁向自己的目標。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篇2

從履歷上看,楊惠妍的個人經歷異常簡單。1981年出生於順德的楊惠妍在老家度過了平靜的童年。她的中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父親創辦的廣東碧桂園學校中度過。

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楊惠妍是一個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她很單純、很普通。”一位碧桂園前工作人員回憶,我認識她時,豆豆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楊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楊氏家族的碧桂園高管都隨其父母喚其乳名。

在外貌上,楊惠妍像她母親,而妹妹楊子瑩則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這樣!”這位曾在楊國強身邊服務7年的碧桂園高層說,平時見到楊惠妍,她的表情總是微笑,但不會與你說太多的話。

在楊惠妍去美國讀書之前,爲了強化她的英語聽說能力,楊國強專門請了一位年紀相仿的外籍女學生與她同吃同住。“楊總對她們的教育和培養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楊國強的一位前助理說。

喜好研讀李嘉誠傳記的楊國強,似乎在培養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誠。當楊惠妍只有十三四歲時,父親就將她們姐妹倆帶到董事會會議列席旁聽。會後,楊國強還會向她們解釋爲什麼他在會議上這樣說話以及如何批評下屬等等。

在這種言傳身教中,楊惠妍或許漸漸明白她將是碧桂園未來的接班人。然而,這並不是這位內向的女孩當初理想的職業。與現在首富身份相去甚遠,楊惠妍曾經在家人面前表示,她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對於管理一個企業,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大型企業,不一定是楊小姐最初的.興趣,起碼在去美國之前不是。”上述碧桂園的那位高層說。

倒是妹妹楊子瑩表現得更積極,她曾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過:“以後姐姐要管理公司,我要管理學校!”楊子瑩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2001年秋,碧桂園國際學校畢業的楊惠妍同樣赴該校學習,四年後獲得市場與物流專業學位。

“我聽到她是首富的消息感到很吃驚,她很低調,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裏幾乎沒有人瞭解她。”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楊雪峯說。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的楊惠妍,其個人問題深受網友好奇。據小道消息流傳,楊惠妍去年就已結婚,到底是怎樣幸運的男人娶了我們的年輕才幹的首富,有人更說其夫是哈爾濱人。而e網通視頻網獨家獲得的這一組圖片,則毫無疑問的證實了這位內地女首富的確已經結婚。婚禮照片顯示,這位年輕的女首富身材高挑,氣質頗佳,人前也始終保持微笑。而她的丈夫戴着眼鏡,看上去很斯文。今年(2008)27歲的楊惠妍以財富330億元,排名08胡潤百富榜第三。楊惠妍是2007年的首富,她的財富一年裏縮水近75%,除房地產外,她在能源領域也有投資。楊惠妍歷年提現32億元。2007年4月碧桂園在香港上市,她的父親楊國強是碧桂園的創始人,2005年楊國強將股份轉給了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二女兒楊惠妍。

楊惠妍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加入碧桂園擔任採購部經理,如今,作爲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主要負責整體採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並參與制訂發展策略。

事實上,楊惠妍並非外界認爲的僅僅是楊氏家族財富代言人。據碧桂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楊國強去美國治病,碧桂園集團管理團隊就由楊惠妍全面接管。當時只有22歲的楊惠妍加入碧桂園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來自美國的管理團隊,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楊國強時代的原有創業團隊。

接觸過楊惠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評價,楊惠妍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她將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區地塊。現在的碧桂園在前期大量積累的前提下,開始由工廠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一位與碧桂園打過多年交道的房產公司高層表示,碧桂園產品以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看過碧桂園在清遠做的假日半島樓盤後就會發現,這是遠遠迥異於之前人們印象中的碧桂園,“擁有27洞高爾夫的假日半島同樣是上萬畝超級大盤,但在設計水平上已經非常高並極具個性。”

據衆多碧桂園員工介紹,楊國強和楊惠妍都不是願意拋頭露面的人,只有少數高層領導纔有機會見到這位執行董事,一般員工基本無緣認識這位“少東家”。

楊惠妍的丈夫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經人撮合,與楊惠妍喜結連理。2006年底,楊國強爲楊惠妍在碧桂園大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新郎的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幹部,楊老闆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覺得非常滿意”。

碧桂園是由其現主席楊國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的,楊國強出身包工頭,爲人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而碧桂園內部的股東結構屬典型的家族企業,不少大股東跟楊國強有血緣或姻親關係。2006年胡潤百富榜,碧桂園共有十位股東入選,其中6位都是來自順德的楊姓人士。

現代女性成長勵志故事 篇3

1997年,張泉靈考入央視國際部,並任《中國報道》記者、編導、主持人,2000年,張泉靈任新版《東方時空》總主持人及《人物週刊》《焦點訪談》《新聞會客廳》欄目主持人,2010年獲得第十一屆長江韜奮獎。

2015年7月上旬,張泉靈確認從央視離職,7月13日以顧問形式加盟傅盛戰隊 ,成爲紫牛基金創始合夥人。

從頭來過不是否定,是敢放下。最難放下的還不是名利,不是習慣的生活方式,而是思維模式。我想,我做好了準備,放下,再開始一次。

我今年42歲,1997年來到中央電視臺至今也有18年了。人生從哪個角度算都過了一半。一切都算順利。按通常的視角,功成名就。按通常的規劃,還是最好的新聞平臺,還是最好的位置,還有很多事可以做。初心其實未改。我的初心就是滿足好奇心和不止於獨善其身。

決心改變起源是虛驚一場。簡單說,2015年初天天咳血以致醫生懷疑我肺癌。排除了之後,倒促成了我換個角度去思考我的人生。如果,人生停在這裏我並不遺憾,那麼如果它還可以延續一倍的話,我應該用什麼來填充它。我的好奇心應該投向哪裏。

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就開始特別關注互聯網。我開始慢慢理解一些全新的邏輯和想法。比如羊毛可以出在豬身上,而狗死了——一些針對出租車司機的電臺節目收聽率下降,完全不是因爲有更好的節目出現了,而是司機都在用滴滴接單就不聽廣播了。很像《三體》裏,一句無情的話,我消滅你,和你無關。

總之,這是另外一個世界,不是我積累了多年的知識和邏輯可以解釋的。而它,毫無疑問在滲透進我習慣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開始有一種恐懼。世界正在翻頁,而如果我不夠好奇和好學,我會像一隻螞蟻被壓在過去的一頁裏,似乎看見的還是那樣的天和地,那些字。而真的世界和你無關。

有一天,我看見了一篇霍金和加州理工學院的理論物理學家萊昂納德·蒙羅蒂諾合寫的文章。文章的開頭描述了這樣的一種場景。一羣金魚被養在圓形玻璃魚缸裏,他們看到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世界,哪個更真實?在金魚的世界裏,由於光在進入水時發生了折射,在我們看來做直線運動的一個不受外力影響的物體,在金魚的眼中就是沿着曲線運動的。而如果金魚足夠聰明,那麼,金魚也可以在他們的世界裏總結出一套物理學規律。雖然,這樣的規律對於金魚缸外的我們來說,根本就是胡說。但是,問題來了,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不在一個更大的我們沒有觀察到的圓形金魚缸裏呢?

其實,人生時不時的是被困在玻璃缸裏的,久了便習慣了一種自圓其說的邏輯,高級的還能形成理論和實踐上的自洽。從職業到情感,從人生規劃到思維模式,無不如此。

我突然覺得,如果好奇心已經在魚缸外,身體還留在魚缸內,心會混亂吧。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要離開我工作了18年的央視,去換一種視角看世界?

這時候,獵豹的CEO傅盛帶我見到了一批中國和美國的創業者們,全新的思維方式,最前沿的想法,年輕的活力,儘管不成熟卻一直向前衝的動力。他們像一羣新世界的偵察兵,他們是未來。

多想,把他們記錄下來。

多想,可以和他們一起成長。

這需要我重新建立一種更開放的學習心態,也需要一猛子紮下去的時間和精力。無論如何都不是,隔着玻璃可以完成的。

而跳出魚缸,跳出自己習慣的環境,跳出自己擅長的事情,其實是需要勇氣的。

而我,是否要去冒這個險?在我已經42歲的時候。

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格雷厄姆認爲,最適合創業的年齡在25歲。因爲25歲時,人們擁有“精力、貧窮、無根、同窗和無知”的武器。這裏的無知是創業者們根本不知道創業的前途有多麼艱難,因而無所畏懼。而我,既沒有25歲的熬夜能力,也沒有隨時把所有東西打包就能搬家走人的方便。

事實上我第一次提出要離開的時候,那些愛我的而企圖保護我的人,都在堅決地說不。在這個年紀,從婚姻的角度,什麼決定,都得是兩個人的接受而不是一個人的痛快。和那些多年來給我機會給我指點的師長們談起改變也總有一種內疚,說好的體制內寶貴的堅持,我沒有走到底。

我唯一擁有的就是我的好奇,在42歲還有的好奇。艱苦的掙扎也沒有磨蝕的好奇。幸好,愛我的人只是因爲想保護而阻攔,他們終究是愛我的,知道於我,澆滅好奇心,無異於謀殺。

我要跳出去的魚缸,不是央視,不是體制,而是我已經在慢慢凝固的思維模式。

我沒有說服他們,甚至沒有說服自己,這一步的跳出去我是安全的。最早離開海洋的生物,一定有一大批在肺進化完全之前滅絕。既然,我已經做好了準備放下,失敗又如何,不過是另一次開始。

人生最寶貴的是時間。

42歲雖然沒有了25歲的優勢,可是再不開始就43了。其實,只要好奇和勇氣還在那裏,什麼時候開始都來得及。

所以,這就是我新的開始,紫牛基金的合夥人。而紫牛基金本身也會以創投界一種全新的方式起步。獵豹移動CEO傅盛、羅輯思維的羅振宇、經緯的張穎、多玩遊戲的李學凌、58同城的姚勁波、真格基金的徐小平、時尚集團的蘇芒,我們會一起來尋找風口上的紫牛,用實實在在的創業幫助,帶你一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