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新時代女性勵志故事

新時代女性勵志故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K 次

在生活中總是有着許多的勵志故事,那麼,你們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新時代女性的勵志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新時代女性勵志故事

新時代女性勵志故事 篇1

偶像楊瀾

70億身家

楊瀾以70億元身家登榜“2010胡潤女富豪榜”,這位採訪過無數名人的名人主持時刻保持着她的優雅,她的氣質與修養爲女性提供了榜樣。而她的着裝更是白領女性參照和模仿的標準。一起來看這爲時刻優雅得體的女性——楊瀾。

創辦瀾珠寶

在一次高朋雲集的國際藝術活動中,一位美國著名芭蕾舞團的藝術總監深深吸引了楊瀾目光。那是源於她胸前一隻翠藍的別針,如此靜謐卻又觸動人心。在瞭解到那原是中國的珠寶時,楊瀾被震撼了,久久不能平靜。LAN就此誕生,把愛與榮耀的象徵意義延伸到東方元素之美與現代頂級工藝的設計中。然後與席琳·迪翁CelineDion合作請其代言。

楊瀾:我所經歷的艱辛和失敗

我的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有完美。有的人說楊瀾你一直很順利,我都只是無奈地一笑。我沒有辦法跟每個人去解釋我的艱辛和失敗。從2000年到2005年,長達5年的時間,我都曾經處於這種狀態。無論從事業上還是心態上,都是如此。

1996年,我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當時,美國幾大電視網都希望我去做他們的出鏡記者,報道亞洲事務和美國華人社區,但我覺得,這和我想做的事情還有一段距離。我對自己的職業定位就是文化行業,這和IT、商業、金融和工業都完全不同。我去美國的時候就知道我是一定會回來的。結婚的時候我就跟吳徵說,你在美國已經有自己的事業,但我將來肯定是要回去的,你要想清楚。他說,我跟你回去。那時候媒體報道用了“毅然決然”這4個字。我覺得這幾個字用在他身上倒是合適。他好像放棄了什麼,可我並不需要放棄什麼。

1997年,我一整年都沒有工作,就是生孩子、帶孩子。1998年,我剪短了頭髮,去了香港鳳凰衛視,開始做《楊瀾工作室》。

我採訪的第一個人物就是王光美。無論從節目還是人生層面,她都是一個對我有極大震撼的女人。通過做她這期節目,我真正確立了一點——我做節目是爲了記錄人和時代的關係,我希望以採訪人物的方式來記錄歷史。我大學主修英語,輔修國際經濟,但是對歷史的愛好是從中學就開始的。我喜歡蘇東坡、羅斯福和丘吉爾,很早就看過尼克松寫的《領導者》那本書,也看過法拉奇的《世界風雲人物訪談錄》。高考的時候,我曾經最想報的就是歷史系。這些都潛移默化地對我的職業理想產生影響。

我有文化理想,我覺得中國需要有一個有文化感和價值感的電視平臺。我想到了,就去做了。2000年,我做了陽光衛視,製作和播出以紀錄片爲主的電視節目。

我做企業有點誤打誤撞。我是個做內容出身的人,沒想要做渠道,好像也沒想做多大的商業鏈。我做企業的出發點就是想做內容,然後爲了這個內容來配備一個相匹配的運作機制。這有點想喝杯牛奶就自己養頭奶牛的意思。因爲市場上沒有賣這杯牛奶的,你就必須自己養奶牛。但是我並不覺得這是一種時間上的浪費。時間久了,你對養奶牛的事業也產生了一定的興趣和感情。奶牛有奶牛的意義。慢慢地,你看到周圍這片草原上還有很多和你一樣的人,他們也養着自己的一頭或者一羣奶牛,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產業。

當然了,我這是有點難爲自己。我大學學過國際經濟,但這和真正做企業完全是兩回事。我爲了養這頭奶牛,做了自己不完全喜歡、起碼是不完全熱愛的事情。中國不像美國。美國的傳媒系統已經非常完善,你只要做自己最擅長的工作就可以了。但上世紀末,中國傳媒從過去的僵化體制到逐漸開放,它需要很多鮮活機制在運作成長,纔可能有市場,纔可能有個體的創造。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特點。也許再過30年,我就不需要做這樣的選擇了。

吳徵一開始就是鼓勵我的,但是對我來說,從做節目到做企業,這個轉型極其困難,一開始就摔了個大跟頭,就是陽光衛視。現在看來,我的文化理想的衝動,遠遠大於我的商業和企業管理的知識水平和認知水平。

我在陽光衛視創建的最初,就沒做好商業判斷上的準備。一開始我就按照整個一個電視臺的建制,在香港做了很大的、耗資數千萬的電視製作中心,有大量的原創節目,每年幾百個小時。其實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紀錄片是一個小衆市場,又是是基於一個境外衛視不能夠完全落地的現狀,我當時應該更多地以採購節目爲主,減少製作成本,儘量不要做這麼多的原創和這麼大的製作中心。

這就說明我的幼稚。在商業上當時我是很幼稚的。我還記得,當我非常興致勃勃地讓吳徵去參觀我剛剛建好的製作中心的時候,他嚇了一大跳,當時他就跟我說,我沒想到你們拉了這麼大一個攤子,是要出事的。

前後有5年的時間吧,我很累。關鍵是當你的商業模型不對的時候,你會越做越累,並且事倍功半。現在看來,一開始這個公司其實從資本運作上也存在問題。這樣一個收入模型還沒有得到穩定來源和實踐肯定的公司,一下就上市了,然後上市又對財務報表有要求,這使得你在短期的營收和長期的戰略定位上經常產生矛盾,實際上是給整個經營團隊帶來很大困擾,也給我自己帶來很大困擾。

那幾年,我哭過很多次。吳徵他是知道我的,我有這份文化理想。在陽光衛視後期,他跟新浪、貝塔斯曼等公司做了一系列資本操作。雖然有很多人質疑他說,他是不是喜歡資本操作,但其實他是希望用資本操作的方式引進不同的合作伙伴,同時也讓這個衛視平臺能夠撐得更久一點。我理解他的這份苦心,其實這也是說明他對我的愛吧。我覺得是。所以回頭想想,他也非常不容易,真的。

最後說服我放棄的還是吳徵。他說,文化理想可以有很多種實現方式,但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你的商業模型又出了問題,出於投資人利益考慮,你也應該學會放棄。我一開始不願意面對和承認,前後有3年,反反覆覆。我也跟他吵過架,埋怨他做出了錯誤的商業決策。那時候我們在上海住得多。有一次,在上海的家裏,他很嚴肅地跟我談這個事情。他說,你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是你現在必須要變成一個現實主義者,你要考慮這個問題,你退出就是對這個事業、投資者和現有平臺的一個最好的負責任的方式。

他這個話對我是很大的刺激,讓我覺得,我得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自己。我終於做了決定。2003年夏天,我把陽光衛視賣掉了。

我至今也不覺得陽光衛視是一種文化上的失敗。它商業上失敗,但是有文化價值。畢竟那之後纔有了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的各種紀錄片頻道和人文頻道的出現。我經常被人嘲笑說,是用個人的一個商業行爲,來完成一個國家該做的事情。

去年在世博會的一次活動上,我碰到王石,他還主動跟我談起陽光衛視的事情。他說陽光衛視有它的成功之處,它是一個開創性的事情,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嘗試了一種文化和商業的結合,雖然商業上不成功,但是爲後來的人指出了哪條路走得通、哪條路走不通。我不是一個溢於言表的人,但是你做的一件事情過了那麼久還有人記得,並且有人肯定,我覺得很溫暖。

我現在感到很慶幸,做陽光衛視的時候我才30歲,算是很年輕。在輸得起的時候輸一次也沒什麼,30歲失敗總比50歲失敗來得好點兒吧。但是當時,這件事情讓我有極大的挫敗感,甚至接下來的兩三年都沒緩過勁來。我的精神勝利法就是不停地工作。我發現,工作是帶給我平復的最好的辦法。我繼續做《楊瀾訪談錄》,2006年開始做《天下女人》,後來,又有了天女網、瀾珠寶和其他業務。

對於公司來說,這次失敗也是一次完成戰略轉型和業務調整的機遇。公司過去是一個平臺的運營商,在陽光衛視出售以後,它就變成一個內容提供商。但我在這之後慢慢看清媒體市場的走向:在一個整合媒體的時代,單一的媒體平臺是不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無論是品牌的推廣還是商業的合作,都需要一個整合媒體的概念。“整合”現在變成一個很時髦的觀點了,應該說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很清晰地看到這是一個發展的趨向,而且正因爲我沒有一個平臺去經營的時候,這個又變成了唯一的商業出路,所以我們比較早就開始多媒體經營和戰略的轉型。現在看起來,這種預見還是正確的。

我們目前有三大業務板塊。一個是以《楊瀾訪談錄》品牌爲核心的精英階層影響力社區。一個是以《天下女人》品牌爲核心的都市白領女性影響力社區。第三個是我們在近些年拓展的新業務——承接地方城市大型活動和演唱會的製作。我們不僅是製作者,還會把城市文化推廣和背後的立體宣傳作爲一種服務提供出來。這是公司成長性很快的業務。到2011年,這種大型活動和整合傳播會佔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此外,我們還有實體珠寶店、網絡影視劇平臺、信用卡開發等關聯業務。這些業務都不是獨立的,都和我們網絡上的整合營銷、整合傳播捆綁在一起。

公司現在平穩發展,到2012年會具備更大的商業規模,這也得益於我過去四五年的積累。其實,我並沒有想要做多大。可能吳徵是做投資和金融的,有時候他會注重一種資本放大效應。但我做媒體還是喜歡踏踏實實的,對我來說,適當的規模和優秀的品質要比單純的規模重要得多。不過後來我也發現,當你建立一個機構之後,這個機構會有自己的需求,它會成長,並且開始有自己的慾望。

去年,我做了《楊瀾訪談錄》的十週年慶典。10年前的楊瀾還比較順利,就是個乖乖女。如果見到那時候的楊瀾,我會問她,是不是敢做一些挑戰性的,甚至叛逆的事情。事實證明,這個叛逆性的事情,楊瀾後來果然做了,並且是對整個電視行業現行體制和運營方式的某種叛逆。

這10年的經歷讓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前幾天,我帶我的孩子去美術館。那兒陳列了很多民間工藝品,其中有一種就是民間做饅頭的那個範子,上面印個小魚,印個小雞,然後把它蓋在饅頭上面,饅頭上就會有這個印子。我就覺得,我楊瀾特別不需要去做一個範子。所謂模範,其實一個模字一個範字,我覺得特別不需要做那些東西。

這些年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各有各的精彩,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來。我就做我自己。我的喜好,我的爲人,骨子裏的東西從來沒有改變過。我的企業我自己說了算,我的節目我自己說了算,我沒必要按別人的需求來塑造我自己。當然,我這些年也多了一些世故,也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也多了一些見識,看到過很多場面,也更淡定,但是歸根到底,你要是能夠做自己,那麼所有這些失敗的經驗都很值得。

年輕富有的楊惠妍

楊惠妍,廣東順德人,碧桂園創始人之一楊國強的女兒,1981年出生,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在《福布斯》亞洲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上,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名列2012新財富500富人榜第9名,2012年3月27日,碧桂園發佈公告,委任楊惠妍爲副主席。2012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排九位。

這位年輕的財富擁有者低調得異乎尋常。她至今未接受過任何採訪,媒體甚至找不到一張有關她的合乎發表規格的照片。

從履歷上看,楊惠妍的個人經歷異常簡單。1981年出生於順德的楊惠妍在老家度過了平靜的童年。她的中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父親創辦的廣東碧桂園學校中度過。

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楊惠妍是一個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她很單純、很普通。”一位碧桂園前工作人員回憶,“我認識她時,豆豆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楊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楊氏家族的碧桂園高管都隨其父母喚其乳名。

在外貌上,楊惠妍像她母親,而妹妹楊子瑩則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這樣!”這位曾在楊國強身邊服務7年的碧桂園高層說,平時見到楊惠妍,她的表情總是微笑,“但不會與你說太多的話”。

在楊惠妍去美國讀書之前,爲了強化她的英語聽說能力,楊國強專門請了一位年紀相仿的外籍女學生與她同吃同住。“楊總對她們的教育和培養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楊國強的一位前助理說。

喜好研讀李嘉誠傳記的楊國強,似乎在培養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誠。當楊惠妍只有十三四歲時,父親就將她們姐妹倆帶到董事會會議列席旁聽。會後,楊國強還會向她們解釋爲什麼他在會議上這樣說話以及如何批評下屬等等。

在這種言傳身教中,楊惠妍或許漸漸明白她將是碧桂園未來的接班人。然而,這並不是這位內向的女孩當初理想的職業。與現在首富身份相去甚遠,楊惠妍曾經在家人面前表示,她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對於管理一個企業,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大型企業,不一定是楊小姐最初的興趣,起碼在去美國之前不是。”上述碧桂園的那位高層說。

倒是妹妹楊子瑩表現得更積極,她曾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過:“以後姐姐要管理公司,我要管理學校!”楊子瑩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2001年秋,碧桂園國際學校畢業的楊惠妍同樣赴該校學習,四年後獲得市場與物流專業學位。

“我聽到她是首富的消息感到很吃驚,她很低調,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裏幾乎沒有人瞭解她。”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楊雪峯說。

到目前爲止,還沒有接受過內地媒體採訪的楊惠妍,其個人問題深受網友好奇。據小道消息流傳,楊惠妍去年就已結婚,到底是怎樣幸運的男人娶了我們的年輕才幹的首富,有人更說其夫是哈爾濱人。而e網通視頻網獨家獲得的這一組圖片,則毫無疑問的證實了這位內地女首富的確已經結婚。婚禮照片顯示,這位年輕的女首富身材高挑,氣質頗佳,人前也始終保持微笑。而她的丈夫戴着眼鏡,看上去很斯文。今年(2008)27歲的楊惠妍以財富330億元,排名08胡潤百富榜第三。楊惠妍是2007年的首富,她的財富一年裏縮水近75%,除房地產外,她在能源領域也有投資。楊惠妍歷年32億元。2007年4月碧桂園在香港上市,她的父親楊國強是碧桂園的創始人,2005年楊國強將股份轉給了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二女兒楊惠妍。

加入公司

楊惠妍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加入碧桂園擔任採購部經理,如今,作爲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主要負責整體採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並參與制訂發展策略。

事實上,楊惠妍並非外界認爲的僅僅是楊氏家族財富代言人。據碧桂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楊國強去美國治病,碧桂園集團管理團隊就由楊惠妍全面接管。當時只有22歲的楊惠妍加入碧桂園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來自美國的管理團隊,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楊國強時代的原有創業團隊。

接觸過楊惠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評價,楊惠妍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她將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區地塊。現在的碧桂園在前期大量積累的前提下,開始由工廠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一位與碧桂園打過多年交道的房產公司高層表示,碧桂園產品以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看過碧桂園在清遠做的假日半島樓盤後就會發現,這是遠遠迥異於之前人們印象中的碧桂園,“擁有27洞高爾夫的假日半島同樣是上萬畝超級大盤,但在設計水平上已經非常高並極具個性。”

據衆多碧桂園員工介紹,楊國強和楊惠妍都不是願意拋頭露面的人,只有少數高層領導纔有機會見到這位執行董事,一般員工基本無緣認識這位“少東家”。

楊惠妍的丈夫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經人撮合,與楊惠妍喜結連理。2006年底,楊國強爲楊惠妍在碧桂園大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新郎的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幹部,楊老闆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覺得非常滿意”。

碧桂園是由其現主席楊國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的,楊國強出身包工頭,爲人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採訪,而碧桂園內部的股東結構屬典型的家族企業,不少大股東跟楊國強有血緣或姻親關係。2006年胡潤百富榜,碧桂園共有十位股東入選,其中6位都是來自順德的楊姓人士。

新時代女性勵志故事 篇2

《女王般的董明珠》

格力女王大權獨攬的“董時代”。

腳踩高跟鞋,身着緊身及膝藍色花紋改良旗袍,頭髮盤起,姿態婀娜卻滿臉剛毅。她在人羣的簇擁下快步走來,女王般的氣場令會場瞬時安靜。

2012年8月28日下午2點,董明珠率領她的新部屬齊齊亮相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格力電器”,)2012年的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自5月25日以來,她獨挑大樑,身兼格力集團董事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格力電器的董事長及總裁三職,格力正式進入權力高度集中的“董明珠時代”。

她當天的打扮贏得了在場男士的讚美。但婉約的打扮無法掩蓋她好鬥、強悍的性情。她的競爭對手們都怕她,有同行甚至這樣評價:以前覺得追上格力可能還有點希望,如今董明珠掌權,追格力徹底沒希望了。

當然,人們對大權在握的“董明珠時代”也充滿了疑慮:她是否依然會堅持對工業精神和技術創新的追求?能否超越她的前任朱江洪,帶領格力開闢一個嶄新的時代?她最終會將這家“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帶向何方?

董明珠主政,肯定不一樣

5月25日,珠海市國資委空降周少強擔任格力集團黨委書記兼總裁,並提名其爲格力電器董事候選人。但因中小股東的否決票,周少強未獲股東大會通過而落選。

根據格力電器在深交所發佈的公告,公司董事會全票通過董明珠擔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並續聘其爲公司總裁。同時,黃輝、莊培、望靖東等公司副總裁均獲得續聘,格力電器高層管理團隊大局上保持了穩定和延續。

朱、董留一,就不會出問題

投資者代表市場選擇了董明珠,這被視爲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進步。

格力電器一位董事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說:“最後的結果,大家確實都沒料想到,但又能預感到會發生一些事情。”那天會場上的爭論非常激烈,火藥味極重,氣氛很緊張。

上述董事進一步指出:“格力已經歷了20多年的發展,他們希望企業持續發展,而不希望倒退,從這個角度看,這個結果也很正常。”

董明珠順利地接過了她的前任、曾經最默契的拍檔朱江洪手中的權杖。

格力電器平穩過渡,旗下的大多數員工幾乎沒有感覺到交接班的變化。他們認爲,只要朱江洪和董明珠任何一個還在,格力就不會出問題。

“這就像兩個人坐在同一個車裏,突然有一個人要下車,沒換擋,沒有交接環節,至少我感受不到。”格力電器副總裁、財務總監兼董事會祕書望靖東告訴《中國經濟週刊》,“但技術部門肯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中國的電器行業,朱江洪與董明珠的配合被視爲“絕配”。按原來的分工,朱江洪主抓生產和科研,強調工業精神和技術研發;董明珠長於營銷,主抓市場和財務。兩人默契配合,成就了格力電器這家“中國最優秀的上市公司”。

在格力集團副董事長魯君駟看來,“無論是營銷還是技術,在未來一定會發生一些新的變化,營銷可能會更強,技術創新將持續發展。”

然而,在外界眼中,董明珠長於營銷,而不專於技術。人們擔心,朱江洪離開後,董明珠是否依然堅持對工業精神和技術創新的追求。

“格力技術的研發是格力發展的基石,在格力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沒有放手。目前爲止,團隊還在,政策機制沒有改變,大方向也沒改變,只要這些都沒變,起碼反向的變化是沒有的。當然,現在可能更多地提出了創新技術發展的要求,這意味着將來只會走得更好。”格力電器主管技術的副總裁黃輝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說。

黃輝此次升任董事,這被解讀爲格力電器未來對技術的考量。

從技術原理到消費者導向

董明珠上任之後,對黃輝所管轄的部門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技術研發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二,產品開發的概念一定要新穎,產品必須要有靈魂和內涵;三,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堅持原創的、完美的、獨一無二的設計。

董明珠對《中國經濟週刊》說,她希望格力在技術領域有突破性和創造性,你的產品要能給別人帶來一種新的感受,甚至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在望靖東看來,董明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平時的穿衣打扮,很自然地也體現在對產品的要求上。

格力電器工業設計中心部長吳歡龍最直接地感受到了這種變化。朱總(朱江洪)的要求已經很高了,現在董總(董明珠)的要求近乎苛刻。她在市場上看到過太多優秀的產品,這意味着她對時尚和品味的要求更高。他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她的眼神很犀利,望一眼,幾秒鐘之內,她就能指出問題的要害。當然,她的表達方式也比較嚴厲。

8月28日臨時股東大會那天,與新管理層一起亮相的還有格力的系列新產品。董明珠特意提醒各位股東注意產品外觀設計上的新變化——“我們的產品不僅注重質量,也注重美觀”。

這些產品被她否了很多次,不符合她的要求,就必須不斷地做修改。“有時候我們覺得可以了,但她覺得還不行。她是理想主義者,最終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都做成功了。”望靖東對她是十分敬佩的。

吳歡龍說,“朱總是帶着技術原理的色彩去考慮產品的開發,董總則帶有更多消費者的色彩。產品的目標是消費者,這無可厚非。”

習慣了朱江洪的溫和與包容,吳歡龍們必須要開始慢慢適應董的嚴苛。“董明珠試圖貫徹一種把產品做到極致的工業精神,我們從追求很好轉向了追求極致。”

黃輝坦言,在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崗位上工作,不可能沒有壓力。不過,這對於做技術的人無疑是幸運的。“別人老是問,你們每年的科研經費投入多少,其實我從來不關心這個問題”,因爲格力在研發上的投入從不封頂。

不封頂的投入卓有成效。黃輝聲稱,他們已經解決了稀土的替代問題,“全世界只有格力解決了,這意味着成本大幅度降低,格力空調的價格擺脫了稀土價格的影響。”去年,在稀土價格暴漲的時候,做一臺空調所需的稀土等同於一臺壓縮機的價格,空調廠商苦不堪言。

黃輝像朱江洪一樣癡迷於技術,在格力服務了20年。董明珠對他十分尊敬。黃輝說,他希望有一天,人們談到格力,就談到格力的技術。

大權獨攬的“董時代”

要靠技術,但不能只靠技術。董明珠始終認爲,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管理,如果沒有優秀的管理就不可能有優秀的人才。沒有優秀的人才,一切都是空談,“管理不達標,沒有規矩怎麼可能有優秀的人才?”

2001年,董明珠當上格力電器總經理後,曾在公司內部發起過一次“整風運動”。那時,國有企業的效率低下,人浮於事。董明珠大刀闊斧地調整幹部,整頓幹部作風。十餘年後的今天,已經是董事長的她,依然覺得每一個幹部必須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因爲她認爲,隨着企業的不斷擴大、時間的不斷推移,幹部隊伍的自我約束面臨更多的問題。

“我永遠是對的”

董明珠提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公私分明”的12字管理方針。這個方針針對的是擁有權力的幹部隊伍,“容易犯錯誤的往往是手上有權力的人,而不是工人。”

董明珠要求所有的共產黨員都要戴上黨徽,接受大家的監督。“我認爲黨員就應當要起先鋒模範的作用,接受大家的監督。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是共產黨員,起帶頭作用。”

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在白色襯衫上別上了黨徽。“上班期間戴,出去辦事也戴,有時下了班也懶得取。很多人訝異,你們這幾天搞活動嗎?”有一天照鏡子,望靖東覺得,戴習慣了其實還蠻好看的。

董明珠說:“有的幹部權力太大,利用公家的權力爲私人謀利,這在公司當中自然形成很壞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求非常嚴格,發現一個殺一個,格殺勿論,絕不手軟。

然而,按照這個邏輯演繹,權力高度集中、最容易犯錯的恰恰是董明珠本人,這也正是大股東與外界所擔憂的。珠海市國資委擬派國資委副主任周少強過來當總裁,實際上也是希望能起到分權、制衡的作用。

權力過大確實容易犯錯誤,但容易犯錯誤不代表就一定會犯錯誤。你的頭腦要時刻保持清醒,任何時候決策,你要考慮你背後的股民利益、員工利益,這些東西如果能夠隨時隨地記住,就不會作錯誤的決策。”董明珠說,她每天都在反思,頭腦很清醒。

她有很強的道德優越感,甚至可以說是精神上的潔癖。董明珠從不認爲自己需要監督,只因爲她自身有很強的自我約束力,並自信不會濫用權力。她曾說:“我從來就沒有失誤過,我從不認錯,我永遠是對的。”

董明珠不好糊弄

包括望靖東在內,董明珠的下屬都怕她。所謂怕,一方面是對她很敬畏,另一方面,因爲她的要求很嚴格,你達不到她的要求,心裏就有壓力。

“可能我的原則性太強了。”董明珠“自我檢討”說,“我有一個毛病,他們想講什麼事,我一看基本都知道。”

“她的洞察力和觀察力非常強,和你聊幾句,就能知道你心裏想什麼。”董明珠原來的祕書何滔對《中國經濟週刊》說。

他們都怕她,她知道。“每次他們來辦公室找我之前,都要做好功課。做好了功課,敲我辦公室的門之前,還要喘口氣,常常緊張得還沒講完就走了。你不能聽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自己要判斷。”董明珠很不好糊弄,她最討厭撒謊的人,“一個人只要說謊,他就可以做一個不忠誠於企業的人,在小事上說謊的人,在承擔大事的時候也會。你可以不做,但不能對我說謊。”

她說,她唯一要做的是把幹部隊伍帶好。“我的責任是爲那些想做事業的、有理想、有追求的人,創造一個好的平臺和環境,最起碼給努力工作的人公平公正的機會。在格力的環境裏,我們不容許偷雞摸狗、弄虛作假的人存在。”

她認爲,領導者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因爲不公平的政策,一定會帶來不公平的結果。那些很會在你面前表現的人得到提拔,那些很賣力工作卻沒到你面前表現的人得不到公正對待,這樣的環境很糟糕,對企業是巨大的傷害。不公平、不公正的環境和人才機制,只能培養又奸又猾的人。“爲什麼我要提這12字方針,就是爲了滲透這種公平公正的文化。”

董明珠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觀音要考驗三隻猴子,中間擺了水果,三隻猴子都想去拿,但一拿就被大雨淋。雨停了,又去拿,又被淋。雨又停了,但只有一隻猴子敢再去拿了,另外兩隻猴子於是都打它,不讓它去拿。這時候,來了一隻新猴子,它看到老的猴子都不拿,它於是也不拿。

“這就是文化。”董明珠很受啓發,決定加快速度,從制度上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東西,傳承下去。

“我隨時準備退休。”

2008年,曾有媒體這麼問董明珠:你可以一個人來面對格力、領導格力嗎?當時她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有點突然,因爲我沒想過這個問題。

4年後,她終於一個人領導格力了。

她沒有私心,也不會蠻幹

同一個問題,格力集團副董事長魯君駟如是回答:董明珠已經完全具備駕馭全局的能力。在魯君駟看來,董明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企業家:有很執着的敬業精神,捨棄了一切奉獻企業,對企業沒有私心,擁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過往的業績很顯赫。

董明珠多年的朋友、珠海威絲曼服飾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謝惠刁對此亦深信不疑。“這麼多年的交往,可以判斷這個人很廉潔,她沒有親人在格力,也很少朋友。”謝惠刁感慨,董明珠爲格力付出了太多,“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格力。她已經這麼成功了,還經常出差,一有時間就去看市場。”在董明珠的極力推銷下,謝惠刁旗下房地產公司開發的樓盤二期全用了格力空調。

董明珠幾乎沒什麼屬於自己的私人時間。魯君駟坦言,很難找到一個像她這麼投入的人了。

在董明珠的辦公室裏一直掛着一幅字:“獻身企業忘自我,棋行天下女豪傑”。這是朱江洪在2005年送給董明珠的生日賀禮。

“朱董”配的默契一直爲業界稱道。朱江洪扮演的角色始終溫和、包容;董明珠扮演的角色多數時候咄咄逼人、強勢霸道。兩人性格上互爲補充,配合默契。有同行說,遇到董明珠是朱江洪的福氣,遇到朱江洪是董明珠的運氣。有競爭對手說,兩人要是吵架或者有一個生病或退休就好了。

如今,有一個人真的退休了,調和的那個角色沒有了。

董明珠說,她時刻有一種緊迫感,因爲責任重大。“不當董事長的時候,從法律上說,很多事情不需要直接去面對,但現在我必須要直接去面對了。”

有人擔心,沒有了朱江洪的緩衝,董明珠強勢的性格能否妥善處理與珠海國資委的關係?在望靖東看來,董明珠處理事情是很講策略和藝術的。多年以來,無論是企業內部的管理還是企業外部銷售團隊的管理,如果不講究策略和方法,不可能管理好。這麼多的專賣店,她能把原來的一盤散沙捏成一個管理體系,沒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策略,光靠強勢是不可能實現的。“她非常智慧,強勢只是體現她在原則面前不讓步的那一面。”

董明珠甚至不認爲這會成爲問題。“市場決定了企業的勝負,而不是國資委。心要用在產品上去,不要顧忌自己的烏紗帽。至於妥協,非原則性的沒必要計較。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

大多數時候,她都敢於並且堅定不移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她強勢,但公正,沒有私心。“她的強勢有她的道理,這麼大的企業需要決策果斷、一錘定音的人,也需要有人敢於承擔責任。”望靖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