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禪理故事 >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精選18篇)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精選1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你是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嗎?積極向上本身就是一種成功,多做一次努力就能反敗爲勝。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勵志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小故事,歡迎大家參閱學習。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精選18篇)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乾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嚥,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着魚竿繼續忍飢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着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爲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在前進的途中,不管遇到多大困難,都要不斷努力,都不能輕易放棄。因爲,每個明天都是新的起點,都是新的道路。

我想:我們正是從一個起跑線衝向另一個起跑線,一個個起跑線構成了美麗的人生。讓我們向着新起點前行,拼搏一生,無怨無悔。

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成功之人。有時候,一個簡單的道理,卻足以給人意味深長的生命啓示。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2

我從小就是一個膽小的人,上課不敢發言,家裏來客人,與客人交談感到渾身不自在。自從媽媽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的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真是小故事大道理,我將這個故事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題目我忘了,細節我記得十分清楚,內容是這樣的:有位進京趕考的秀才,在考試前2天作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雨天,他帶了斗笠打着雨傘;第三個夢是與情人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秀才感到這三個夢頗有深意,就找算命先生解夢。算命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趁早回家吧。你想,在高牆上種白菜不是白費勁嗎?帶了斗笠打着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與情人擦肩而過,失之交臂不是沒緣份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回鄉。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你明天就要考試了,今天怎末就回鄉?”

秀才把事情從頭到尾的給店老闆說了一遍,店老闆樂了:“呦!我也會解夢。你想想高牆上種白菜不是高種(高中)嗎?帶了斗笠打着雨傘不是有備無患嗎?與情人擦肩而過,失之交臂不是一轉身就能和她相遇嗎?

秀才一聽,覺得很有道理,於是精神振作,信心十足,情緒高漲,在考場上更是文思泉涌,最後果然金榜題名。

積極心態,是走向成功,實現個人目標的靈丹妙藥,所以我高呼“積極的心態,很重要!”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3

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都有不同程度和性質的吃苦經歷。在成長季節,吃苦經歷是成長的養分.

剛剛讀過一篇報道,一位19歲的姑娘何伶俐,因考試一點信心都沒有,雖然考分超過高校錄取線7分,卻在成績單發下的前一天服自盡。這也許是心理壓力很大吧!這是多麼遺憾的事情呀!因爲一次考試而毀了自己的一生,也許她還不夠成熟,她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不知道父母對她的愛,父母失去她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苦難,會折麼人。可經受苦難,便能鍛鍊人。飢渴使人懂得一口水,一碗飯的可貴;貧窮困苦,冷臉風涼話,種種磨難和挫折,便能塑造你的性格。在學習的道路上我也有此感受,當你感到自己的學習不如別人好,你就會喪失自信心,甚至把機會讓給別人,這時我們要知道,機會不是隨便讓來讓去的,是自己爭取的。生活、學習上的困苦就是這樣折磨人,“大地”常把玩笑開。我們把吃苦的經歷和成長的季節,記錄下來吧!同時找出吃苦的原因,也許是沒有自信心,可失去自信心的人,能重新再來嗎?能,一定能的,就像19歲的那位姑娘一樣,本來是能完成自己的學業,可使她失去了自信。

讓我們記住這個慘痛的教訓吧!同時希望每一個人都有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可端。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4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曾提出了一個十分出名的法則,即被人們稱爲的"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

費斯汀格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

卡斯丁早上起牀後洗漱時,隨手將自己高檔手錶放在洗漱臺邊,妻子怕被水淋溼了,就隨手拿過去放在餐桌上。

兒子起牀後到餐桌上拿麪包時,不小心將手錶碰到地上摔壞了。卡斯丁疼愛手錶,就照兒子的屁股揍了一頓。然後黑着臉罵了妻子一通。妻子不服氣,說是怕水把手錶打溼。卡斯丁說他的手錶是防水的。

於是二人猛烈地鬥嘴起來。一氣之下卡斯丁早餐也沒有吃,直接開車去了公司,快到公司時突然記起忘了拿公文包,又立刻轉回家。可是家中沒人,妻子上班去了,兒子上學去了,卡斯丁鑰匙留在公文包裏,他進不了門,只好打電話妻子要鑰匙。

妻子慌慌張張地往家趕時,撞翻了路邊水果攤,攤主拉住她不讓她走,要她賠償,她不得不賠了一筆錢才擺脫。待門打開拿到公文包後,卡斯丁已遲到了15分鐘,捱了上司一頓嚴厲批評,卡斯丁的心情壞到了極點。下班前又因一件小事,跟同事吵了一架。妻子也因早退被扣除當月全勤獎,兒子這天參加棒球賽,原本奪冠有望,卻因心情不好發揮不佳,第一局就被淘汰了。

在這個事例中,手錶摔壞是其中的10%。後面一系列事情就是另外的90%。都是由於當事人沒有很好地掌控那90%,才導致了這一天成爲"鬧心的一天"。

試想,卡斯丁在那10%產生後,假如換一種反應。比如,他撫慰兒子:"不要緊,兒子,手錶摔壞了沒事,我拿去修修就好了。"這樣兒子高興,妻子也高興,他本身心情也好,那麼隨後的一切就不會發生了。可見,你控制不了前面的10%,但完全可以通過你的心態與行爲決定剩餘的90%。

在現實生活中,常聽人抱怨:我爲何這麼不走運呢,每天總有一些倒黴的事纏着我,怎麼就不讓我消停一下,有個好心情呢,誰能幫幫我?

這都是一個心態問題。其實能幫助自己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倘若瞭解並能熟練運用"費斯汀格法則"處事,很多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5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他的妻子端了一盤糉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糉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着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爲了文學大家。

從古至今,年老發奮學習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學習了嗎?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現代科學文化迅猛發展,使知識的更新期大大縮短,活到老學到老是時代的要求,它要求人從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間斷地學習,不用說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堅持學習,否則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6

匡衡是西漢著名的經學家。他從小喜歡學習,刻苦勤奮,可是家裏卻買不起燈油,無法在夜間學習。一天夜裏,他正躺在牀上默誦白天讀過的《詩經》時,發覺鄰居家燈火通明。匡衡羨慕在燈光下讀書的人,他靈機一動,把鄰居家的燈火借過來就可以讀書了。

匡衡正在思索着該如何借到光看書,燈光把巨大的'人影投身到牆上,酷似一個個怪物,怪模怪樣地在牆上晃來晃去。小匡衡靈機一動:我如果在這邊偷偷鑿個洞,隔壁燈光就能穿牆而過,照射到我這小屋裏來,我不就可以藉着這點亮光讀書了嗎?

他高興地一骨碌從牀上爬起來,找來一把鑿子,在牆壁下方偏僻處鑿了個小小的窟窿。頃刻間,燈光照亮了一小塊兒地方。匡衡連忙從牀頭翻出《詩經》,湊到那一小塊兒寶貴的光亮處,專心致志地苦讀起來。匡衡的父母看到匡衡如此刻苦,都感到特別欣慰,同時又倍感酸楚。

從此以後,匡衡白天幫大人忙田裏的農活,夜晚藉着那一小束從隔壁人家借來的燈光,孜孜不倦地讀書,經過不懈地努力,終於成爲一代學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界條件不是制約我們成功的決定因素,自己的努力纔是成功的關鍵。學習中遇到困難是常有的事。但要努力克服這些困難,要有吃苦的精神,培養自己的學習毅力。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7

魯迅小時候非常淘氣。一天,鎮裏的戲臺正在排戲,魯迅聽到外面的鑼鼓聲,便在家裏坐不住了,趁着父親不注意,他一溜煙兒地跑到戲臺前看熱鬧。這時,戲臺周圍已經擠滿了人。突然,熱鬧的鑼鼓聲停了,從後臺走出一個人,對臺下一拱手說:“哪位小兄弟願意上臺?我們讓他客串閻王殿裏的小鬼。”那些平時非常調皮的孩子這會兒卻你推我、我推你地謙讓起來。

“我來!”小魯迅走上臺去,讓戲班的人畫了個花臉,然後拿起一把鋼叉就舞起來,戲臺下馬上響起叫好聲。他得意極了,舞得更得勁兒了,小夥伴們都非常佩服他的勇氣。

魯迅12歲那年,被父親送進了一所叫“三味書屋”的私塾就讀。初入學時,魯迅對百草園中的那些小精靈非常感興趣。他在園中想起古人東方朔說過有一種蟲叫“怪哉”,用酒一澆,便會消失不見。魯迅非常想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便悄悄地問私塾的先生:“先生,這‘怪哉’蟲是怎麼一回事呢?”

先生卻板着臉,很不高興地回答:“不知道!”

後來,魯迅慢慢體會到學生應該讀書,先生不喜歡學生問各種古怪的問題。於是,魯迅開始刻苦讀書。起初十分嚴厲的先生也開始喜歡魯迅的聰明刻苦,態度漸漸和藹起來。魯迅爲了勉勵自己學習,製作了一張小書籤,書籤上有10個正楷小字:“讀書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讀書時,他把書籤夾在書裏,每讀一遍就從上往下蓋掉一個字,讀過幾遍之後,就用默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用不了多久,他就能熟練地把課文背出來了。後來,同學們也都向魯迅學習,紛紛製作“讀書三到”的書籤。

學習要講究方法,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真正會學習的人,要善於取捨,要選擇正確的,精通專業的,熟悉相關的,瞭解必需的。同時,學習需要思考。有些人雖勤於學習,但不過只是泛泛的閱讀,任何理論觀點都只在腦海裏一晃而過,是所謂“學而不思則罔”。“讀書三到”是魯迅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我們也要像他那樣不斷地總結學習方法,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去攻讀,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8

有時候,你被人誤解,你不想爭辯,所以選擇沉默。本來就不是所有的人都得了解你,因此你認爲不必對全世界喊話。卻也有時候,你被最愛的人誤解,你難過到不想爭辯,也只有選擇沉默。全世界都可以不懂你,但他應該懂,若他竟然不能懂,還有什麼話可說?生命中往往有連舒伯特都無言以對的時刻,畢竟不是所有的是非都能條列清楚,甚至可能根本沒有真正的是與非。那麼,不想說話,就不說吧,在多說無益的時候,或許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釋。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9

蘇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小時候很貪玩,直到二十七歲才認識到讀書很重要,從此開始發憤讀書,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有一年端午節,蘇洵從早晨起來就紮在書房裏讀書。蘇洵的妻子端了一盤糉子和一碟白糖送進了書房。將近中午時,夫人收拾盤碟時,發現糉子已經吃完了,碟裏的白糖卻原封未動,而旁邊硯臺上竟有不少糯米粒。原來,蘇洵只顧專心讀書,誤把硯臺當成了糖碟。正是憑着這種認真刻苦的精神,蘇洵成爲了文學大家。

感悟從古至今,年老發奮學習的事例也比比皆是,青少年年老就不能學習了嗎?當今知識爆炸的年代,現代科學文化迅猛發展,使知識的更新期大大縮短,活到老學到老是時代的要求,它要求人從幼年到垂暮都要不間斷地學習,不用說人到中年,就是老年仍然需要堅持學習,否則趕不上時代的步伐。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0

一個國王聽說有一位畫家擅長水彩畫,有一天他專程去拜訪那位畫家。

“請你爲我畫一隻孔雀。”國王要求說。

一年後,他再次登門拜訪畫家。

“我訂購的水彩畫在哪兒?我曾經要你爲我畫一隻孔雀。”

“你的孔雀就要畫好了。”畫家說。

他拿出了畫紙,不一會兒功夫就畫了一隻非常美麗鮮豔的孔雀。國王覺得很滿意,但是價錢卻使他吃驚:“就那麼一會兒功夫,你看來毫不費力、輕而易舉地就畫成了,竟要這麼高的價錢?”國王問。

於是畫家領着國王走遍他的房子,每個房間都放着一堆畫着孔雀的畫紙。畫家說:“這個價錢是十分公道的,你看起來不費力、似乎很簡單的事情,卻是花費了我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爲了在這一會兒時間爲你畫這隻孔雀,我可是用了一整年的時間準備哩!”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1

高中畢業以後,我跟着父親做起了木匠。由於沒有考上大學,我的情緒十分低落,感到前途渺茫。

一天,我學刨木板,刨子在一個木結處被卡住,再使勁也刨不動它。“這木結怎麼這麼硬?”我不由自言自語道。

“由於它受過傷。”在一旁的父親插了一句。

“受過傷?”我不明白父親話裏的含義。

“這些木結,都曾是樹受過傷的部位,結疤之後,它們往往會變得最硬。”父親說,“人也一樣,只有受過傷之後,纔會變得堅硬起來。”

父親的話讓我心頭一亮。是啊,人生正是由於有了傷痛,纔會在傷痛的刺激下變得清醒起來;人生正是由於有了苦難,纔會在苦難的磨練下變得堅強起來。

第二天,我放下刨子,繼續回到學校參加了補習,去迎接人生的又一次挑戰。由於我已經開始懂得,挫折練就人生一副堅強的翅膀。

苦難不是壞事,沒有經過苦難的人缺少堅強的品質。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堅強和樂觀,也都是拜這些年來的苦難所賜。因此你不要畏懼苦難,相反,還要有意識地去吃些苦,這樣你纔會成長得更堅強、更有力。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2

曾有人做過實驗,將一隻最兇猛的鯊魚和一羣熱帶魚放在同一個池子,然後用強化玻璃隔開,最初,鯊魚每天不斷衝撞那塊看不到的玻璃,耐何這只是徒勞,它始終不能過到對面去,而實驗人員每天都有放一些鯽魚在池子裏,所以鯊魚也沒缺少獵物,只是它仍想到對面去,想嘗試那美麗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斷的衝撞那塊玻璃,它試了每個角落,每次都是用盡全力,但每次也總是弄的傷痕累累,有好幾次都渾身破裂出血,持續了好一些日子,每當玻璃一出現裂痕,實驗人員馬上加上一塊更厚的玻璃。

後來,鯊魚不再衝撞那塊玻璃了,對那些斑斕的熱帶魚也不再在意,好像他們只是牆上會動的壁畫,它開始等着每天固定會出現的鯽魚,然後用他敏捷的本能進行狩獵,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兇狠霸氣,但這一切只不過是假像罷了。實驗到了最後的階段,實驗人員將玻璃取走,但鯊魚卻沒有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着,它不但對那些熱帶魚視若無睹,甚至於當那些鯽魚逃到那邊去,他就立刻放棄追逐,說什麼也不願再過去。

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放棄希望和嘗試,尤其是經過層層努力後更不要泄氣,成功也許就在那第一百零一次的嘗試中。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3

梅奧教授接受美國西部電器公司的邀請,幫助該公司下屬的一家工廠提高女工的生產效率。梅奧根據這些女工從事的非常單調的給電磁鐵繞線圈的工作提出,下午讓女工有10分鐘的休息時間用來喝咖啡,結果產量立刻有了增長。這時,梅奧進而提出,上午也給女工10分鐘喝咖啡的休息時間,產量再次得到增長。

但是,梅奧沒有就此罷手,他向女工宣佈,爲了進行一次試驗,下午的休息時間取消,結果產量不僅沒有降低,反而仍在增長。接着,他又宣佈,爲了試驗,上午的休息時間也得取消,但是產量還是在繼續增長,女工們也沒有抱怨和怠工現象。

有人通過研究,揭開了其中的奧祕。給電磁鐵繞線圈的工作的確是單調枯燥的,有了休息時間後,女工們可以放鬆一會兒,談論她們感興趣的話題。這一輕鬆愉快的時間,激發了她們工作的幹勁,當聽到梅奧宣佈她們要參與一個試驗後,她們感到自己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有參與過程之中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就這樣,這些女工在不知不覺中熱愛上了自己的工作,熱愛上了這個集體。

辯證唯物論認爲,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也包括意識對人自身的調節作用。健康的心理情緒、充實的精神生活,可以使人奮進,使人不斷地完善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重視精神的力量,樹立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故事中的女工們在一種愉快、積極向上思想的激勵下工作,使工廠的產量保持持續增長,就是意識反作用的充分體現。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4

從前,有一羣青蛙組織了一場攀爬比賽,比賽的終點是:一個非常高的鐵塔的塔頂。

一大羣青蛙圍着鐵塔看比賽,給它們加油。

比賽開始了。老實說,羣蛙中沒有誰相信這些小小的青蛙會到達塔頂,他們都在議論:這太難了!!它們肯定到不了塔頂!”“他們絕不可能成功的,塔太高了!”聽到這些,一隻接一隻的青蛙開始泄氣了,除了那些情緒高漲的幾隻還在往上爬。羣蛙繼續喊着:“這太難了!!沒有誰能爬上頂的!”

越來越多的青蛙累壞了,退出了比賽。但,有一隻卻還在越爬越高,一點沒有放棄的意思。最後,其他所有的青蛙都退出了比賽,除了一隻,它費了很大的勁,終於成爲唯一一隻到達塔頂的勝利者。

很自然,其他所有的青蛙都想知道它是怎麼成功的。有一隻青蛙跑上前去問那隻勝利者它哪來那麼大的力氣跑完全程?

它發現:這隻青蛙是個聾子!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總是記住你聽到的充滿力量的話語,因爲所有你聽到的或讀到的話語都會影響你的行爲。所以,總是要保持積極、樂觀!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有人告訴你,你的夢想不可能成真時,你要變成“聾子”,對此充耳不聞!要總是想着:我一定能做到!永遠不要聽信那些習慣消極悲觀看問題的人,因爲他們只會粉碎你內心最美好的夢想與希望!

積極與樂觀的人做事將總是成功,而消極與悲觀的人做事將總是失敗!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5

在班中一直流行着一個怪現象:每天早晨第一個到教室的總是一個名叫娜娜的小女孩。

終於有一天,林老師忍不住好奇地問娜娜:“你每天那麼早來學校幹嗎啊?”

娜娜抿抿嘴,靦腆地笑了:“因爲我希望一直都是第一名。”

“爲什麼一定要第一名呢?”林老師有點不明白。

“是這樣的,”娜娜解釋道,“我的長相一般,學習成績也一般,體育也好不到哪兒去,在家裏姐妹中還排中間,我從來都不知道‘第一’是什麼滋味。突然有一天我意外的成了第一個到教室的人,我發現自己竟然嚐到了那種‘第一’的感覺。我很高興,所以從那之後,我就每天成爲第一個到達的人。每天,這個念頭都會讓我充滿了興奮和期待,它帶給了我許多快樂。”

聽完小娜娜天真的語言,林老師開心地笑起來。

可是有天早晨,林老師發現娜娜苦着個臉。“怎麼了,娜娜?”林老師問她。

“王剛搶了我的第一,本來我們是一起來的,可他卻在最後爲了超過我跑着進了教室。”娜娜嘟囔着。

“沒事的,親愛的孩子。你看,無論橫排豎排,你不還是第一嗎?”林老師以娜娜爲中心比劃着說道。

“哎呀,對啊。”娜娜的臉上又佈滿了笑容。

漸漸地,林老師覺得娜娜好像變了個人,她比以前更加自信開朗了。也許,那個“另起一行”的道理讓她領悟了許多其他的“第一”。

每個人都夢想過得到第一,但第一卻只能屬於一個人。與其因此而失落,不如“另起一行”,尋求自己獨特的“第一”,這不但是一種智慧,同樣也是另一種的多姿多彩生活。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6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7

有個魯國人擅長編草鞋,他妻子擅長織白絹。他想遷到越國去。友人對他說:“你到越國去,一定會貧窮的。”“爲什麼?”“草鞋,是用來穿着走路的,但越國人習慣於赤足走路;白絹,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習慣於披頭散髮。憑着你的長處,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這樣,要使自己不貧窮,難道可能嗎?”

一個人要發揮其專長,就必須適合社會環境需要。如果脫離社會環境的需要,其專長也就失去了價值。因此,我們要根據社會得需要,決定自己的行動,更好去發揮自己的專長。

積極勵志向上的故事 篇18

一天動物園管理員發現袋鼠從籠子裏跑出來了,於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爲是籠子的高度過低。所以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10米加高到20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到外面來,所以他們又決定再將高度加高到30米。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於是管理員們大爲緊張,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長頸鹿和幾隻袋鼠們在閒聊,“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長頸鹿問。“很難說。袋鼠說∶“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事有“本末、“輕重、“緩急,關門是本,加高籠子是末,捨本而逐末,當然就不得要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