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正能量語錄 > 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精選

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精選

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精選

導語:國粹京劇美名揚,生旦淨末各方長,抑揚頓挫聲貌聚,小小舞臺現滄桑。中華戲曲一絕創,各地曲目更多樣,人生猶如戲中人,你方唱罷我登場。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喜歡

有關文化的作文素材精選

篇一:

文化隨筆集《東亞三國志》讀後感

最近幾年,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乃是國內的比較文化研究界,彷彿一夜之間便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熱鬧態勢——不但大量專業論文紛紛出爐,百花齊放;而且諸多比較文化研究所在各大高校遍地開花,枝繁葉茂。讓人一下子便體悟到何謂“國際化”之於“文化研究”的巨大滲透力與影響力。然而,作為普通閱讀者,細觀這些並非沒有含金量的文化比較專論,大多都缺乏趣味性,不免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

也許,在生產比較文化“產品”的作者群體中,金文學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兵”,但就是這個專攻中、日、韓三國文化研究的學者,使普通讀者也走近了比較文化研究。金文學何許人也?名字聽起來,倒頗有幾分朝鮮族風味,而他本人,也確實是出生在中國大陸的朝鮮族第三代,兒時起便以漢語、朝鮮語為雙料母語。經過四年的日本文學專業深造後,又一路東渡至日本,修成博士。這樣一個任教於日本高校,以比較文學、比較文化及人類文化學為專攻方向的朝鮮族中國人,繞過了學界流行已久的中世紀歐洲與唐宋文明的學理性比照,拋開了對古典主義、文藝復興、明清詩學的不休糾結,一路直殺回“老家”,寫出了他學術生涯中的第十一本比較文化研究專著《東亞三國志:中、日、韓文化比較體驗記》(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版)。

做比較文化,一如寫長篇小說,最忌閉門造車。而金文學的“特殊身份”,加上他四十幾年之中於三國間不斷奔走遷移的感性生活經驗,以及京都大學、廣島大學的兩度博士求學歷程鑄就的理性分析研究能力,使得這本《東亞三國志》以近五十個主題,涵蓋了中、日、韓三國從文化、歷史到生活,甚至性愛觀等幾大類內容的比較解讀,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韓國年輕人為什麼能領導化妝著裝時尚?為什麼日本人會給世人留下吝嗇冷漠的印象?三國民眾在面對卡拉OK這一大眾娛樂時,表現出怎樣不同的性情與姿態?面對生死抉擇的時刻,三國之人有怎樣大相徑庭的反應?翻開《東亞三國志》,似乎每一篇隨筆的題目中便隱藏著一個言簡意賅的答案,比如《化妝美的差異》《“AA制”文化贊否論》《玩兒文化的力學》《生的美學、死的美學》等等。

如果你還有那麼一點點“文化實用主義”的傾向,這本書倒可讓你不時會意一笑。金文學以他獨特的比較技巧,教你一眼認出三國人的絕招,傳授與三國的陌生人打交道的套路——當然,如果你正在商海遨遊,那麼,深入詳盡地瞭解日韓民族的國民性,則是於東亞商戰中立足的重要法寶。

身為教授的金文學創作《東亞三國志》,並不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視角去綜合、分析、總結,而是親身參與,處處有“我”,以第一人稱寫三國、談三國、侃三國,不時伴隨著一些個人化的情緒、感觸。因了作者的現身說法,更因為那些具體可感的真實遭遇,將這本書說成是一本遊記隨筆也不為過。比如《與三國女性的戀愛體驗》中,作者不但大方“貢獻”出了自己與三國女友交往中略帶傷感的小故事,並戲將中、日、韓三國女子性格特徵中的火爆氣質以“大蒜”、“芥末”、“辣椒”做比。一句“日本女性服務好,沒有怨言;韓國女性服務好,有怨言;中國女性服務不好,又有怨言”雖只是玩笑之言,卻也道破了三國女性脾性上的迥異。由於在三國的高等學府中均有遊學經歷,作者的關注視野,也便超越了人們的日常經驗。於是,便有了《東大、漢大、北大廁所文化考》這看似“不登大雅之堂”的“小道文化”研究:說日本人,廁所裡所談的政治與性往往糾纏在一起;說韓國人,直率袒露,想說就說,廁所裡有“漢江大橋倒了,永豐百貨塌了,泳三(金泳三)何時垮臺呢?”的“大逆不道”;而一些中國同胞“秉承”現實主義的人生信條,於是北大的廁所裡,便出現諸如“不管黑女白女,抓住老外就是好女”的揶揄之言。

為了更形象化地說明三國人的差異性,《東亞三國志》還配以二百多組精挑細選的圖片,既有歷史資料圖畫,也有極富設計感的現代攝影。而其排版使用的字型也不能不提:2004年初創的博雅宋,拉寬了文字,在視覺上大有將漢字從方塊的禁錮中釋放出來的愉悅感,看起來十分舒服。

形式上再多的創新,畢竟也只是外在要素,內容的精煉才是一本書成功的關鍵。一如封底的文字所言,《東亞三國志》“比較生活、民族、文化,以小見大;縱論中國、韓國、日本,入木三分”——其文風不可不謂詼諧而充滿機趣:“關於吵架,韓國人光吵不動手,是儒教式的;日本人只動手不吵,是武士式的;中國人又吵又動手,是充滿謀略的立體戰”;“中國是大陸德行,圓滑世故,雍容大度;日本是島國德行,心胸狹窄,細緻認真;韓國是半島德行,自尊心強,心懷‘怨恨’”。作者這種親和輕鬆的口吻,很容易讓其“文化研究專家”的“精英身份”於瞬間淡化。所以,無須正襟危坐,更無須戰戰兢兢地把這本書當作一份比較文化的博士論文,大可貫徹古人所云的“三上”讀書法——枕上、廁上或馬上(車上),放肆地看,自在地讀。當然,以上皆是笑言,沒有半點對作者的不尊,實在是這本《東亞三國志》,能讓人不時笑出聲來,拍案大叫:有趣!如果閱讀的地點選在了安靜的圖書館或肅穆的書房——倒真有些不太適合了[]。

篇二:

他們走過的那段崢嶸歲月

茫茫道路,放眼望去,望不到希望的渺茫,望到的滿是他們那堅定的眼神,激情飛揚,血染沙場,滿腔熱血,只為今天……

——題記

那一天,那一刻,那一年。

不知破碎了多少幸福美滿的家庭,不知提前剪斷了多少人的生命線。從第一次鴉片戰爭,經過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再到八年抗日,四年內戰……無數中國子女流離失所,中國盛世一掃而空,侵略者的鐵蹄毫不留情的踐踏著中國的土地。

這一刻,我彷彿聽見了無數炎黃子孫心碎的聲音,聽到了骨頭的破碎聲,看到了中國人民那抑制不住的淚光,那淚光灑在了破舊的衣襟上,落在了血紅的中華大地上!

但總有那某些人,在亂世中橫空出世,毛澤東,周恩來,孫中山,邱少雲……,他們總是能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救中國,他們看破生死,只為儘自己的力量,留下那岌岌可危的中國,和那璀璨得令世人讚歎不已的中華文化。

我們應該牢記他們,即使記不住他們的性別,面孔,容顏,但我們總能記得他們的輝煌事蹟,感人壯舉,靜下心來,細細想想,如果沒有他們,我們會不會有今天,會不會在陽光下自由奔跑,有哪燦爛無比的笑顏?我們也許不會出生,也許沒有他們,爸爸媽媽不會相遇,爺爺奶奶不會長壽,而現在——只為有他們。

“平凡的現在,只因不平凡的那一天”

那一天,身著中山服的毛爺爺在碩大的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全世界,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了!這句話,劃破長空,注進每一箇中國人心裡,人們在街上跳著舞,唱著歌,歡呼著,慶祝著,內心的喜悅難以掩飾,也不必掩飾,溢於臉上的那種喜悅是每個中國人該有的。這一天忒終將記錄於史冊。

五十年過去了,中國的偉大復興之路繼續走著,我們卻看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慢慢遺失著,我們走潮流,走嘻哈風,我們不愛學習,我們追求安逸,我們總是抱怨國家政策不好,不盡人意,為什麼不學習人家瑞士,瑞典,等等。可是我們不知道的是,那百年滄桑使我們的偉大母親滿面皺紋,大唐盛世,大漢之風早已漸漸走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靠我們的力量完成偉大復興,找回那曾經的光輝歲月,傳承那些老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

不要說他老,不要說他是爺爺奶奶輩才用的東西,你不知道那其實有多珍貴,有多神奇,有多少令人歎為觀止。那是那些革命戰士拼死,用鮮血護下來的,千萬不要把他扔了,扔了老祖先會流淚,革命戰士會心疼,我們也總將會後悔!

歷史是用來鼓勵我們繼續前進的,那一百年是給我們敲響警鐘的,我們只需牢記他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繼續努力,為祖國的偉大復興拼搏,我相信,中國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更加輝煌,人們會記住那遙遠的東方有一條巨龍在舞動,有一頭雄雞在高叫!

篇三:

這個星期,我收集了許多中國傳統的資料:有對聯、十二生肖、剪紙,還有中國的傳統節日的圖片和文字等。其中我最喜歡傳統節日的資料,因為我對傳統節日很感興趣。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為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在夏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重陽節,又有“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登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為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裡觀了燈。

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為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