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什麼時候我們淪為了弱者而不自知

什麼時候我們淪為了弱者而不自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49K 次

  我並不喜歡追熱點,只是有時候一邊倒的現象或聲音把我惹毛了,我才會發表一下意見,比如這一次,因為“流浪大師”沈魏。
  
  短短几天時間,沈魏就引發了巨大的網路狂潮,目之所及之處無不被冠以“流浪大師”的名號。人們爭先恐後、前呼後擁、推推搡搡地擠過去一睹為快、拍照合影,然後紛紛感嘆:這個浮躁的社會像沈魏這樣認真讀書的人太少了,感嘆只有這樣的人才算得上真正的大師。
  
  每次看到網上的這些言論,我都想笑。一群在手機上寫文章指望流量吃飯的浮躁寫手,寫著一堆感嘆世界太浮躁的文章,吸引著另一群浮躁得只願意在手機上閒逛的網友,卻如同知音偶遇般地扎堆在一起作著“世界太浮躁,讀書人太少”的感嘆。
  
  因為或有心或無意地看多了,我忍不住想,沈魏是大師嗎?我們讀書,真的需要像沈魏學習嗎?答案是否定的。
  
  讀書當然是好事,認真讀書更是大好事。但是很多人可能忘記了讀書的根本,讀書是為生活而服務,不是生活為讀書讓路。我們讀書其實是為了追求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而不是為了讀書而拋下生活和責任。客觀來說,沈魏的讀書根本沒有為他創造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根本沒有幫助他承擔更多的責任,實現更多的價值。
  
  有人可能會反對說:“你怎麼知道撿垃圾的流浪生活不是沈魏眼中最好最有品質的生活?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說不定流浪撿垃圾就是他覺得最舒適最有品質的生活呢?”我承認,我們確實應該尊重每個人所選擇的生活以及生活方式,但尊重不代表吹捧。我尊重一個人選擇過不務正業的生活,我不會去幹涉他,不會去改變他,我甚至願意和他交朋友,但我不會去吹捧他,把他的不務正業吹捧成獨特的人格魅力,樹成大師或偶像。
  
  沈魏上過大學,原本是公務員,最終淪為撿垃圾的流浪漢(或者我也可以改口說“最終如他所願成為撿垃圾的流浪漢”)。這一切無非是他的社會適應能力太差,說白一點就是做人處世的能力太差,所以在家裡與家人關係不好、四面楚歌,在單位總是憤世嫉俗、與人為敵,導致他在自己的人生中節節敗退。最終,他只能退到一個幾乎不會被人留意到的、與垃圾為伍的孤單的角落裡。孤單的角落,從來不是幸福的天堂。
  
  說什麼世人都是糟粕,說什麼不願意與世人為伍,那麼垃圾也是糟粕的世人扔的,何必要撿?何必要吃?所謂的境界,無非是自欺欺人的欺騙。不僅騙過了別人,甚至騙過了自己,連自己都對自己所謂的撿垃圾的境界深信不疑。
  
  讀書,對沈魏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沒有社會適應能力的人,唯一能找到的無須講究做人處世和無須擔當責任的溫床。我尊重沈魏所選擇的生活,但相對於“大師”和“境界”,我覺得換兩個詞更合適,那就是懦弱和無能。
  
  懦弱有時候會被吹捧成境界,懸崖有時候也會被理解成藍天。一隻小雞站在懸崖頂上,以為跳下去就是翱翔,其實它只不過是在墜入深淵。這些前呼後擁趕去朝拜的網友,只是另一群知道自己不會飛但絕不會去跳崖的小雞,他們衝過去圍觀、喝彩、鼓掌,只不過是以讚美的姿態看著別人的好戲,特別是一群無腦的大師追隨者,他們又開始忙著大放厥詞振臂高呼:“雞,就要活出自己的境界;做雞,就要做一隻敢於跳崖的雞。”奇怪的是,所有讚美“跳崖雞”的雞,都不會去跳崖;所有讚美“流浪大師”的作家,都不會去撿垃圾。
  
  真正讓沈魏紅遍網路的,並不是他出口成章的才華或防不勝防的金句,而是因為他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他是一個流浪漢,他身上有流浪和噱頭。社會階層和個人舞臺越低,越容易引起別人帶著異樣的眼光去圍觀。因為沈魏坐在垃圾堆裡,穿著破爛衣服,留著邋遢鬍鬚,吃著垃圾堆裡翻出來的食物,所以從他嘴裡蹦出一些複述自他人的“金句”,人們就會顯得特別驚訝。僅此而已。
  
  像沈魏一樣或比沈魏更有才華更加金句迭出的人,有沒有?一定有很多。但因為他們都沒有去做一隻“跳崖的雞”,所以人們都沒有留意到他們,或者就算留意到了也不以為然,至少是不以為奇。
  
  事實上,如果時間可以倒流,如果沈魏和每個人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和承擔責任,如果沈魏是你的同事或某個認識的人,當你們一起坐在包廂裡吃飯的時候,當沈魏一邊吃飯一邊沫橫飛地說著同樣的話的時候,你們最大的可能是這樣斜著眼睛嘀咕說:“哎呀,這個人太會吹牛了,和陳亦權一模一樣。”  

什麼時候我們淪為了弱者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