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語句 > 經典的句子 > 美得日常是一種大美;美得日常,美就永恆

美得日常是一種大美;美得日常,美就永恆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29W 次

美得日常是一種大美;美得日常,美就永恆

美得日常,美就永恆

摘自:潮州日報

用“美得日常”來表述人對事物的感受,我最早是在思呈的文章中讀到的。她寫童年在潮州城內的生活,對潮州小食朴子粿、鼠殼粿的美這樣描述:“美得恰如其分,美得日常,美得對自己的美一無所知。”

我以為,美得日常是一種大美。

對美得日常的大加讚譽,絕非有意與美容院,健身房叫板。化粧也受許多人歡迎,也讓不少人覺得美。不過,兩者是不同的美:一是自然、本色,一是易粧、粉飾。

人們對自然的、本色的東西感到不滿足,就從自身的審美觀出發,對事物的表層動手腳 :整容、化粧。在台上唱歌跳舞要化粧,節日遊行隊伍的成員要化粧,出嫁的新娘子更要精心化粧,都在作一番重新打扮。這是一種美,只不過不是日常的美。

美得日常即美得自然,美在本色。看看自然界:天上的星月雲朵,地上的山脈河川,涓涓細流、浩瀚大海,參天巨木,鋪地小草,飛鳥蟲魚,所有世間萬物,形態各異,色彩不同,但都讓人覺得美,最典型又最普通的植物花卉,哪一種不是美的?

大自然創造美的能力讓人類驚歎(人也是大自然創造的,是大自然的一分子),自稱萬物之靈的人,望塵莫及,偶有一兩位大師,創作出藝術精品,也只能説其巧奪天工,師法自然。

美得日常指的是生活中的本色,孔雀沒有化粧,珊瑚沒有美容,都美得日常,無與倫比的美。

説到這裏,有人會想到金胡蠅(紅頭金身的大蒼蠅)。平心而論,其外表頗美,但人們對它,只有厭惡,從沒讚美。這是價值觀在起作用。美不美,要看其本身的價值。

朴子粿、鼠殼粿讓思呈覺得美,因為可口!於是,一個人之美不美,就與此人的涵養品德緊緊相連了。這方面,西哲有過許多論述。英國的濟慈説:“美就是真,是真就美。”希臘的台利斯説:“不應只修飾外表。應該懂得,美存在於行為,即存在於每天的生活之中。”英國的培根認為“美的最佳部分是不能用畫來表現的。”是的,化粧就是畫,永遠畫不出美的最佳部分,因為“美是發自內部生命的光”(德國克爾納)。

美得日常就是美得自然、尊重大自然。可惜一些缺乏發現美的眼光者,自以為聰明,扭曲了自然美。有一次,跟我潮攝影大師陳復禮先生聊天,説到公園裏有人把樹木弄成動物的造型,比如小羊小鹿鴕鳥之類,老先生用他少有的厭惡口氣説:胡鬧,不倫不類令人作嘔,你要欣賞動物就去動物園嘛!

年輕時,我是縣裏專業文藝宣傳隊的一員,我們常下鄉與農民三同,當時,有個村子的業餘文宣隊很有名氣,我們跟他們一同勞動,一起排節目。一天傍晚收工,我們先走一步,走了一段,回頭見該村5位女文宣隊員走在田徑上,晚霞照亮半畔天,晚風吹動着綠苗。她們邊走邊説笑,樸素的衣着似乎更襯出她們年輕健美的身姿,那是勞動者渾身散發着青春活力的身姿,草帽被掛在背上,輕風吹動她們的秀髮,隊長老陳對我説:你看,美吧?是一種勞動者的氣質美。我們的專業隊員學不來。

是的,我覺得她們這時給人的感覺,遠比她們在舞台上化了裝的形象美。這就是克爾納所説的“美是發自內部生命的光”吧。

一項藝事,如果能做到不止在台上表演,而且永遠活躍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那才是真正的雅事。比如潮州音樂的演奏,多少潮汕鄉村的閒間裏、榕樹下,農閒之時,愛樂的鄉親們聚在那裏,拉拉彈彈,個個神情陶醉,那場景令多少詩人歌過,文人寫過,畫家畫過。充滿生命力的音符在鄉野飛揚,確非舞台上那種井然有序、規規矩矩的演出所能比。再比如潮州工夫茶,總有人自以為要提高它的品位而派一女子,穿着只能上台不能上街的服裝,舉手投掌都是規定動作地表演一番謂之茶道者,她衝出來的茶有味麼?有,那是潮州人不熟悉不欣賞的別一種滋味。

工夫茶生長於潮州民間,其所以不朽,因為它普通,因為它日常。

美得日常,美就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