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錄勵志 > 名人語錄 > 馬世芳經典語錄

馬世芳經典語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4W 次

馬世芳是臺灣著名的作家,其作品耐人尋味,讀而不膩。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關於馬世芳的經典語錄,歡迎賞讀!
 

馬世芳經典語錄


 

馬世芳經典語錄

1、我掏光口袋裏不太多的零用錢,換回一卷又一卷的卡帶,一有空便從教室抽屜裏抓出隨身聽戴起耳機,把自己跟整個吵吵嚷嚷的世界隔離開來。

2、而那唱着的人,更是寂寞。我常常在想,你得要有多麼強悍的靈魂,才能經受得起夜復一夜舞臺下的歡呼與需索。你得多麼堅定多麼自制,才能抗拒誘惑,不去討好他們,甚至執意走向他們未必理解的道路。你甚至不是爲了青史留名,不是爲了自我標榜,更不是爲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悲壯的成就感,那些都無關宏旨,重要的只有當下的創造的慾望。

3、曾經相信的那種永遠不能遺忘的深刻情感,終究還是被遺忘了。或許最悲傷的部分是在夢想成真那一刻你才發現自己對它早就不在意,並且發現它的實相其實跟生命中諸多猥瑣細節毫無分別。而在此之後,你再也無夢可做了。

4、打從十六歲瘋魔上搖滾,我沒有忘記過這種渴望——當你默默站在一段距離之外,望向舞臺,領受那令人激動的聲響,偶爾在茫茫人海之中,你會看見另一個相似的身影。當他回過頭來,望向你,你們會彼此交換一個理解的眼神。在那個瞬間,這眼神,甚至比你最轟轟烈烈的戀愛還要深刻。或許有一天,時移事往,我們不再那樣在意彼時眺望過的舞臺上的那個人,但我們不會忘記曾經交換過的那個眼神和微笑。

5、搖滾樂其實是很矛盾的,看似熱鬧,實則無處不浸透着寂寞。它的核心往往就是“和這個世界過不去”的`寂寞。而那撼動了整個世代的、真正了不起的搖滾樂,便是找到了那條紐帶,把千千萬萬人的寂寞和蕭條,串織在一塊兒。每個搖滾迷多少都是寂寞的,即使和幾萬人一起在轟轟然的樂聲中歡呼落淚,也只是把這份寂寞複製成幾萬份。

6、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青春時代的某一天,按下錄音機的播放鍵,啓蒙時代便倏然來臨。

7、生命中只會有寥寥幾個這樣珍貴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樁什麼物事,足以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就在那個瞬間,你永遠告別了懵然的陽光。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飽滿,然而也感覺到一些些的失落。你知道這樣的經驗是無法言說、難以分享的。而且漸漸地,你會習慣這種孤獨,甚至享受起這種孤獨,不過難免帶着點不甘心——你總覺得,世界這麼大,總該有人懂得你的感覺。若是遇到那樣的朋友,你們或許只需要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微笑頷首,無須言語,一切便已足夠。

8、生命中只會有寥寥幾個這樣珍貴的片刻。你撞上了一樁什麼物事,足以改變你和這個世界的相處方式。就在那個瞬間,你永遠告別了懵然的舊時光。你感覺到前所未有的飽滿,然而也感覺到一些些的失落。你知道這樣的經驗是無法言說、難以分享的。而且漸漸地,你會習慣這種孤獨,甚至享受這種孤獨,不過難免帶點不甘心——你總覺得,世界那麼大,總該有人懂得你的感覺。若是遇到那樣的朋友,你們或許只需要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微笑頷首,無需言語,一切便已足夠。

9、那時,就像所有十六七歲的孩子一樣,自覺一下子長大了,不復童年的懵懂。整個世界幾乎跟不上自己的改變,遂不免在跌跌撞撞中感到寂寞。曾經不無賭氣地在日記上寫,“啊我需要濃烈的友情和清淡的愛情”,然而除了清淡的友情,我什麼都沒有——那時候哪裏知道什麼是愛情呢,不過是一些模糊的渴慕和想象。曾經暗暗跟自己說,要是有哪個女孩和我一樣,被齊柏林飛船的《遠在羣山以外》(Over The Hills& Far Away)落拓瀟灑的吉他前奏狠狠感動,我一定就會愛上她的。

10、假如不是在哪個百無聊賴的午後看了一場樂團演出,或者買了一張“地下絲絨”的唱片,或者碰到另一個人渣朋友打算邀你一起搞樂團(樂器可以等團員到齊再學),你的生命大概就這麼不死不活地過下去了。然而搖滾樂改變了這一切,是的,在背起電吉他狠狠刷下去的那一刻,你清楚地知道,得救了。

11、有時候,寂寞在音樂結束之後的寧靜空氣中涌現,你會願意遲些再去換播下一張唱片,獨自咀嚼一下這種感覺。

12、更重要的是,你喜歡這樣的感覺,這種既空虛又飽滿的心情。

簡介:

馬世芳(1971年6月11日-),臺灣作家、廣播人,長居臺北。現任News98電臺節目主持人、五四三音樂站站長。父親是作家亮軒,母親是資深廣播人陶曉清。馬世芳的父親是作家亮軒(本名馬國光),母親是1970年代臺灣校園民歌的重要推手、資深廣播人陶曉清。曾在《城市畫報》中做客暢談搖滾。

生平介紹:

九歲入行:馬世芳小時候臉是圓的,長的像小籠包。小時大概是9歲時,在中廣公司有一個兒童音樂節目叫《兒童的音樂世界》,是李娓娓主持的,那時候介紹給小朋友聽古典音樂。李娓娓聽說陶曉清的兒子,那時候大家叫馬世芳爲小球,好像講話還算通順,口齒還算清楚,李娓娓就說看看要不要在自己的節目開一個單元,每個星期說說故事。那算是馬世芳入播音員這一行最早最早的記憶,每個禮拜拿個故事書到臺北仁愛路三段中國廣播公司的中廣大樓去播音室報到,隔著一塊玻璃那邊是錄音師,一按了鈕,馬世芳就開始講故事。

馬世芳高中畢業即開始在中廣青春網擔任電臺來賓,介紹經典搖滾樂。就讀臺灣大學中文系期間,曾主編《臺大人文報》,並和同學合編《1975-1993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一書。

1995年退伍,主編《永遠的未央歌:現代民歌/校園歌曲20年紀念冊》。曾在臺北之音電臺擔任李文瑗“臺北有點晚”節目製作人、天下雜誌叢書編輯,1998年和友人合寫《在臺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是當年的話題之作。

1999年創辦音樂社羣網站五四三音樂站,並跨足獨立音樂製作、發行,代表作包括陳珊妮《後來我們都哭了》、拜金小姐專輯、天水樂集專輯復刻版等,曾獲得金曲獎和華語傳媒音樂大獎等肯定。

2007年暫停實體產品發行,2008年與中華電信合作創立“城市音樂”平臺。

2006年出版散文輯《地下鄉愁藍調》,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提名金鼎獎“最佳文學語文類圖書獎”、併入選臺北國際書展"Books from Taiwan 2008"。

馬世芳目前在News98電臺主持“音樂五四三”節目,並在每週三固定擔任作家張大春節目的來賓,介紹音樂掌故。